云谷大师傅
云谷大师傅
(于大藏憨山大师梦游集卷三十中钞出) 憨山释德清撰
师讳法会,别号云谷,嘉善胥山(浙江嘉兴县西南十三里相传伍了胥伐越经此因名)怀氏子。生于弘治庚申,(明帝孝宗十三年)。幼志出世 (即出家也),投邑大云寺某公为师,初习瑜伽(此瑜伽指应赴佛事言译云相应一与境相应二与行相应三与理相应四与果相应五与机相应显宗多取理相应义瑜伽唯识是也密教取行相应义瑜伽三密是也)。
师每思曰:“出家以生死大事为切(了生死事),何以碌碌衣食计为?”
年十九,即决志参方(参求妙旨也禅门集众坐禅穷究本有谓之参又住持上堂说法令人参究亦曰参故有早参晚参小参等石头和尚云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寻(未几也)登坛受其(受比丘是足戒也戒能止恶防非如城能御敌拒寇敌寇不侵则人民安乐恶非不萌则定慧圆明故持戒为急务)。
闻天台小止观法门(天台宗方便修习禅定法金陵版小止观六妙法门记载甚详不备引),专精修习。
法舟济禅师,续径山之道(径山在杭州临安府,为震旦五山之一,有兴圣万寿禅寺,首驻锡于此者为道钦禅师,宋径山大慧杲禅师为宗门名宿,有语录三十卷,敕入大藏禅师有警语云,但只存心一处无有不得者,时节因缘到来,自然触著,磕著喷地醒去,又云但自时时提撕,妄念起时亦不必将心止遏,只看个话头行也,提撕坐也,提撕提撕来提撕去没滋味,那时便是好处不得放舍,忽然心花发明照十方刹,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掩关于郡之天宁 (天宁寺名掩关杜绝外缘克期进修一七二七三七乃到七七一月二月三月六月乃至永年),师往参叩呈其所修。
舟曰:“止观之要(止以摄心使其不散观以照心使其不昏止观双修三昧易成),不依身心气息,内外脱然(无住无著心空法空此是上乘工夫)。子之所修,流于下乘,岂西来的(的派)意耶!学道必悟心为主。”
师悲仰请益,舟授以念佛审实(切实参究)话头,直令重下疑情。
师依教,日夜参究,寝食俱废(此心不为积习所牵便是大彻大悟之因)。一日受食,食尽亦不自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复请益,舟乃蒙印可 (弟子所得为师证明曰印可称美许可之意也)。
阅宗镜录(凡百卷宋智觉禅师延寿集),大悟唯心之旨,从此一切经教,乃诸祖公案,了然如睹家中故物。
于是韬晦(韬光晦迹)丛林(多数比丘和合住于一处如树木之丛集为林也又禅庭号为功德丛林智慧神通四无量等是其功德众德积聚说为丛林),陆沈贱役(人中隐者譬之无水而沈亲操劳役以资磨练等视一切贵贱见泯)。
一日阅镡津集(宋释契嵩撰广西藤县镡津人故集以得名亦名著也),见明教大师护法深心。初礼观音大士,日夜称名十万声,师愿效其行,遂顶礼观音大士像,通宵不寐(不合眼也,睡者阴气覆盖心光,亦属罪孽之相,精进勇猛而至不寐实得道之征)。礼拜经行,终身不懈。
时江南佛法禅道,绝然无闻。师初至金陵(江苏省城),寓天界毗卢阁下行道,见者称异。魏国先王闻之,乃请于西园丛桂庵供养(献佛饭僧都名供养)。
师住此,入定三日夜(心定于一处使身口意三业止息曰入定)。居无何,(住此未几)予(憨山自称)先太师祖西林翁掌僧录、兼报恩(寺名)住持(寺僧之主乃方丈和尚也)往谒师,即请住本寺之三藏殿。
师危坐一龛(禅龛),绝无将迎(洒然无著),足不越阃(阃门限也)者三年,人无知者。偶有权贵人游至,见师端坐,以为无礼,谩(侮也)辱之。
师拽杖至摄山栖霞(山在镇江丹徒境内),栖霞乃梁朝开山,武帝凿千佛岭,累朝赐供(供养)赡(充足也)田地。道场荒废,殿堂为虎狼巢(此师至时情状),师爱其幽深,遂诛茅(芟除茅草结庵其地),于千佛岭下,影不出山。
时有盗侵(犯也)师,窃去所有,夜行,至天明,尚不离庵,人获之。送至师,师食(去声给与食物也)以饮食,尽与所有持去,由是闻者感化。
太宰五台陆公,初仕为祠部(官名掌礼制)主政。访古道场(诵经礼拜之所曰道场),偶游栖霞,见师气宇不凡(气度相貌超出寻常),雅重之。(特为推重)信宿(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语出佐传)山中欲重兴其寺,请师为住持,师坚辞,举嵩山善公以应命。
善公尽复寺故业,斥(逐也)豪民占据第宅,为方丈(住持住处曰方丈取维摩石室四方各一丈之义非如儒师席问函丈也),建禅堂,开讲习,纳(收留也)四来(四方来者),江南(扬子江以南也)丛林肇于此,师之力也。
道场既开,往来者众,师乃移居于山之最深处,日天开岩,吊影(寂处也)如初。一时宰官居士,因陆公开导,多知有禅道,闻师之风,往往造谒(求见也)。
凡参请者一见,师即问曰:“日用事如何。”不论贵贱僧俗人室,必掷蒲团于地,令其端坐,返观自己本来面目,甚至终日竟夜无一语。
临别必叮咛曰:“无空过日。”再见,必问别后用心功夫难易若何。故荒唐者,茫无以应。以慈愈切而严益重,虽无门庭设施,见者望崖(山边也),不寒而憟 (悚惧也)。
然师一以等心相摄(引进也)从来接人。软语低声。一味平怀。未常有辞色。士大夫归依(奉以为师)者日益众。即不入山,有请见者,师以化导为心,亦就见。
岁一往来城中,必主于回光寺(主者客之依托言寄寓于是寺也)。每至,则在家二众,归之。如绕华座,师一视如幻化人(四大本来假合能识得破自尔超情离见),曾无一念分别心。故亲近者,如婴儿之傍慈母。
师出城多主于普德,臞鹤悦公,实禀其教。先太师翁每延入丈室,动经旬月。予童子时,即亲近执(执役)侍,(侍奉)辱师器之(以为可造就也),训诲不倦。予年十九,有不欲出家意。
师知之,问曰:“汝何背初心耶?”予曰:“第(但也)厌其俗耳。”师曰:“汝知厌俗,何不学高僧。古之高僧,天子(帝制时代国王尊称)不以臣礼待之,父母不以子礼畜(育也)之,天(天帝)龙(龙神八部之一)恭敬不以为喜。当取传灯录、(凡三十卷宋沙门道原所编)高僧传(凡十四卷梁慧皎撰续高僧传四十卷唐道宣撰宋高僧传三十卷宋赞宁等撰明高僧传六卷明如惺撰)读之,则知之矣。
予即简(检阅)书笥(书箱),得中峰广录一部(元天目山普应国师所撰凡三十卷师号中峰浙江钱塘人),持白师。师曰:“熟味此,即知僧之为贵也。”
予由是决志剃(剃除须发)染(屏除华饰著坏色衣),实蒙师之开发,乃嘉靖甲子岁也。丙寅冬,师愍(悲也)禅道绝响(衰败极也),乃集五十三人,结坐禅期于天界(结道场之寺名)。
师力拔予入众同参。指示向上一路(宗门极处盘山法语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教以念佛审实话题(乃先念佛数声然后审察这念佛的人毕竟是谁),是时始知有宗门事(禅宗自称曰宗门称余宗曰教门向无文字言说处穷究本来面目曰宗门事)。比南都诸刹,从禅者四五人耳。
师垂老(临暮年时),悲心益切,虽最小沙弥(息恶行慈曰沙弥七岁到十三名驱乌沙弥小儿出家阿难不度佛言能驱食上鸟者听度)一以慈眼视之,遇之以礼。凡动静威仪(行住坐卧为四威仪),无不耳提面命(当面吩咐又提其耳恳切教导也),循循善诱(次第诱导),见者人人以为亲己。
然护法心深,不轻初学(初发心人),不慢毁戒(破戒比丘)。诸山僧多不律(不知遵守戒规)。
凡有干(犯也)法纪者,师一闻之,不待求而往救,必恳当事。谓佛法付属王臣为外护(善知识能说法示导良道伴能扶持辅助名为内护王臣土庶摧邪辅正供给所需以故名为外护也),惟在仰体佛心,辱僧即辱佛也。闻者莫不改容,必至释然解脱而后已。
然竟罔闻于人者(罔无也),故听者亦末尝以多事为烦(烦厌烦也),久久皆知出于无缘慈也 (无缘慈即诸佛所行之慈惠也盖诸佛之心不住有为无为性中不住过去现在未来世中知诸缘不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盖虽炽然行慈不见受慈者之为谁不见行慈者之有己并不知所行者之为慈惟知行所无事而已)。
了凡袁公未第时,参师于山中,相对默坐三日夜,师示之以唯心立命之旨(一切唯心造)。公奉教,事详省身录,由是师道日益重。
隆庆辛未,予辞师北游。师诫之曰:“古人行脚(行脚为禅僧遍参知识之事祖庭事苑八曰‘行脚者谓远离乡曲行脚天下脱情损累寻访师友求法证悟也所以学无常师遍历为尚’)单为求明己躬下事 (即参究自家本来面目找出自性天真佛)。尔当思他日将何以见父母师友,慎毋虚费草鞋钱也(先达云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予涕泣体别。”
壬申春,嘉禾(县名属湖南衡阳道浙江嘉兴县亦名此)吏部尚书(吏部为旧官制六部之一掌中外文职铨叙勋阶黜陟之政清宣统时始废以其职掌并入内阁)默泉吴公、刑部尚书。(刑部亦为旧官制六部之一掌刑法狱讼之事清光绪时改官制更名法部即今之司法部)旦泉郑公、平湖(县名浙江嘉兴府属)太仆(旧官制官名为九卿之一掌舆马及畜牧之事清光绪间改革官制并入陆军部)五台陆公,与弟云台,同请师故山,诸公时时入室问道。每见必炷香请益,执弟子礼。
达观可禅师,常同尚书平泉陆公、中书(旧官制掌宫禁中书记并掌机密清宣统时改内阁官制中书始废)思庵徐公,谒(参见也)叩(问也)华严宗旨。
师为发挥四法界圆融之妙(四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清凉新经疏云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二理法界是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四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也),皆叹未曾有,师寻常示人特揭唯心净土法门。
生平任缘,未尝树立门庭,诸山但有禅讲道场,必请坐方丈,至则举扬百丈规矩(百丈规矩乃禅门之模范僧人之典型凡所作为皆有规矩系唐百丈山怀海禅师所立故其书名为百丈清规善知识振兴佛法先须由此而始),务明先德(古有德之人也)典型(规范也),不少(少稍也)假借(任便)。居恒安重,寡言,出语如空谷音。(洪畅)定力摄持,住山清修,四十余年如一日,胁(身左右两膀曰胁)不至席(常危坐也),终身礼诵未尝辍(至诚无闲)一夕。当江南禅道草昧之时(风气初开),出入多口之地,始终无议之者,其操行可知已。
师居乡三载,所蒙化者,以千万计。一夜,四乡之人见师庵中大火发,及明(天明)趋视(速往探望),师已寂然而逝矣,万历三年乙亥正月初五日也。师生于弘治庚申,世寿七十有五,僧腊五十 (剃染以后所历春秋)。弟子真印等茶毗(火化)葬于寺右。
予自离师,遍历诸方,所参知识(有道者通称),未见操履平实、真慈安详之若师者。每一兴想,师之音声色相,昭然心目,以感法乳(佛法养慧命故曰法乳)之深,故至老而不能忘也。
师之发迹入道因缘,盖常亲蒙开示,第末后一著(归宗处)未知所归。前丁巳岁东游,赴沉定凡居士斋,礼师塔于栖真。
乃募建塔亭,置供赡田(以备永久供养)少尽一念,见了凡先生铭未悉(未详尽也),乃概述见闻行履为之传,以示来者。师为中兴禅道之祖,机语(逗机法语)失录,无以发扬秘妙耳。
(附注:憨山大师法名德清,明高僧,安徽全椒蔡氏子,年十二祝发于金陵古长干寺,长入五台山一名清凉山,潜修密证后,于牢山曹溪大宏法化,所著楞严楞枷等注数十种,唯梦游全集五十五卷,性相通说一卷,庄子内篇注四卷,入藏流通)
周安士先生曰:“立命之说,发于孟子,而能身体力行,历历有验者,则了凡先生一人而已。然了凡先生之得以改弦易辙,深信不疑,行之勇决者,又在云谷禅师一人,谁谓空门中(破常见有见参究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相之法门也),必不能发明孔孟之渊微乎(渊微精深之义)!”
世俗见人力行善事,便从而讥之曰:“作善须无心,若一执著,便生望报之想,此种议论未尝不高明,然而阻人勇往之志多矣。农夫终岁勤动,而曰尔无望收获;士子十年辛苦,而曰汝勿想功名,彼能欣然从之乎。”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