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益福塔院寺
蓝天、白云,林海、红墙,大白塔势如涌出,高耸天宇,护卫着佛教圣地的庄严。在台怀,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是在千姿百态的殿字楼阁中高高耸峙的大白塔。它巍然屹立,素身金顶,与背后灵鹫峰上华丽的菩萨顶互相辉映。在人们心目中,这就是五台山的标志。
大白塔,全名叫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又叫大慈延寿宝塔。大白塔所处的寺院叫塔院寺,寺以塔名,颇为得体。该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其传承法系既有显密,亦有藏密。塔院寺为藏密。
大白塔始建于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佛教有一传言,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炼就84000个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黄金七宝铸成了84000座佛舍利塔,分布于大千世界中。中国有19座,五台山得其一,称之为“慈寿塔”。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传道之灵鹫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院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北魏时“割八州税以克香火之需,魏孝文帝再建大孚灵鹫寺,置十二院。显通寺称“大浮图寺”,意即大塔寺,可见大白塔至迟在北魏时期已耸立于五台山了。唐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命万善寺尼姑妙胜在这里造塔。元大德五年(1301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了尼泊尔式的大白塔,俗称“大白塔”,将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之冠。
明永乐五年(1407年),皇帝朱棣令太监杨升重修此塔,并建了寺院。明万历七年(1579年),皇太后李娘娘令太监范江和李友重建,这便是大慈延寿宝殿。“大慈”,指的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娘娘,延寿即延年益寿。据《明史·列传二》记载:慈延太后,本非穆宗的皇后,而是“侍穆宗于裕邸”的妃子,后来虽封她为贵妃,但因宫廷等级森严,不能敕封尊号。当她的儿子朱翊钧(即明神宗)登基称帝后,才“母以子贵”,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得尊号慈圣。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敕建大宝塔记日:“塔在鹫峰之前,群山中央。基至黄泉,高二十一丈,围二十五丈,状如藻瓶,上十三级。宝瓶高一丈六尺,镀金为饰。覆盘围七丈一尺,吊以垂带,悬以金铃。更造金银宝玉等佛像,及诸杂宝,安置藏中。海内皇宗宰官,土庶沙门,景仰慈化,造像书经,如云而集,悉纳藏中。十年壬午秋,工成,并及寺宇佛殿经楼,藏轮禅室,罔不备焉。”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奉命撰写了碑文,记述其事。1952年,由人民政府拨款将塔院寺修葺一新。
五台山塔院寺恢弘壮丽,它的建筑布局以牌楼、山门为前哨,廊屋、禅院为两翼,中轴线上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和大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前后呼应。寺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天王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门楣悬匾一块,上书“敕建护国大塔院寺”八个鎏金大字。殿内供着铜铸的观音菩萨像,高1.15米。观音菩萨身披白衣,慈眉善目,右腿蹲踞,右手托膝;左腿弯曲,左臂下垂,坐在莲台上。背后立着一座圣旨碑,通高3.2l米,碑额二龙戏珠,刻“皇帝敕谕”四个大字。碑文内容:“皇帝敕谕五台山护国大宝塔寺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俱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慈者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命工刊印续人藏经四十一函,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尊奉珍藏,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该碑于大明万历十四年(1587年)三月由本寺住持圆广立石。再后才是护法神韦驮像。两旁是四大天王的塑像。大雄宝殿又叫大慈延寿宝殿,殿中供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像,两旁是十八罗汉像。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景标清汉”匾、乾隆皇帝题写的“揽妙甏云”匾、嘉庆皇帝题写的“尊胜法幢”匾,均挂在大雄宝殿内。
从天王殿走进去,两侧是钟鼓楼,对面是大慈延寿宝殿。
大慈延寿宝殿之后,便是大白塔。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诸塔犹如众星捧月一样簇拥它。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塔高56.3米,比北京北海的白塔还高20米。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拼
成圆盘形状,其上为风磨铜宝瓶。圆盘周长23米多,铜顶高5米多,从铜顶到铜盘边缘有铜钮固定,望去似北方草帽,南方斗笠。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l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每当风和日丽,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明朝镇澄法师有诗赞日:“浮图何漂缈,卓出梵王宫。远带青山色,孤标紫界雄。金瓶涵海月,宝铎振天风。自是藏灵久,神邦万古崇”大白塔是我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是我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大白塔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在大白塔围廊内有绿色铁皮制作的法轮120个,是诵经用的,也叫转经筒。法轮上写“嗡、嘛、呢、叭、昧、哗”六个梵文字,叫六字真言,也称六字大明咒。佛教说,若将六字大明咒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或书于门,即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旅游者用右手右转法轮一周,能获得平安、如意、吉祥。人们把白塔当成理想的“还愿”场所,一般都绕塔三周,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在大白塔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的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头发,就藏在其中。传说在北魏年间,大孚灵鹫寺每年春三月赶会,庙会期间都要设“无遮斋”,不分僧俗贵贱,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赶斋者,都可饱食一顿。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女人,抱着一个小孩,牵着一犬,走进寺院。此时众香客纷纷施舍金银,贫妇剪下几绺头发作为施舍之物,然后对主僧说:“吾有急务,速就他行,请先分我食。”按斋会规定,每人一份。知客师(寺院里主管接待的和尚,也叫知客僧)认为婴儿不会吃,只给她两份。妇人说:“我们三人应该给三份。”知客僧没有言语,又给了她一份。妇人又说:“我这里还有一犬呢。”知客僧犹豫一下,勉强再给她一份。不料妇人又说:“我腹内有子,亦当得食。”知客僧终于忍不住了,厌恶地说:“在腹未生,为何要食?汝求僧食无厌!”妇人被呵斥后说偈日:“苦瓜连苦根,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吟罢,跃身腾空,化为文殊菩萨,婴儿和小孩变成二天童子,犬也变成了绿毛狮子。文殊菩萨在云光缥缈处又吟一偈道:“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寺院内上千斋客,赶紧面朝菩萨礼拜。知客僧想到自己出家多年,立志修行成佛,竟然憎爱不明,不识菩萨真面,悔恨难当,举起一把刀,就要戳瞎双眼,被众人劝阻。于是他将菩萨丢下的头发当作黑舍利,建塔埋藏,从此悉心修炼。
大白塔底座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1.6尺,宽6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吾今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有能见者,生大信心,瞻礼供养,灭无量罪,常生佛前。”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寺内现存其他蒙、藏、汉文各类碑记数十通。
藏经楼,又叫藏经阁或大藏经阁,在大白塔的后面。藏经楼为二层楼房,面阔五间,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迦叶佛等佛像九尊。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楼内还有远近闻名的转轮藏。转轮藏是一种木制的六角形经架,高10余米。经架共有21层,每层上面部分成许多小箱,以存放经书。转轮藏的最下层底下装有转盘,可以转动。转轮藏象着佛教的“法轮常转”。因为上面放有许多经书,僧人和信徒每转动一次,即象征着又念了一遍经。现在,这座楼内藏有各种经书2万多册,有汉文经书,也有蒙文和藏文经书。其中属于宋以后至乾隆年问版本的2000余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
五台山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袖们有关。寺内东侧,有一连三的方丈院,这里是毛泽东主席曾经路居过的地方。室内按原样陈设,炕上铺一床军被,地上摆一张木桌,桌上放有一方砚台桌子前面有一把木椅,木桌和炕沿中间方台上放有大盒,上架一只铜茶壶。后院东跨三间,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住室。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4月9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第二天早晨,毛泽东、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毛泽东视察了塔院寺、十方堂寺和蒙藏合作社等处。一路上他亲切地与僧人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佛事活动,并勉励地方干部一定要保护好文物,要忠实地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团结爱国僧人,把五台山建设好。周恩来视察了菩萨顶、显通寺、罗喉寺、万佛阁,观看了无量殿、铜殿、铜塔、“开花献佛”等文物古迹。毛泽
东在五台山路居,虽仅有一宿,但在五台山的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春到五台”的美好回忆。
从方丈院出来,有一阁楼高耸,名为山海楼,以“山海经”取名,取其镇火压邪利风水的用意。整座楼造型优美,比例匀称,建筑艺术达到较高水平。旅游者登楼凭栏远眺,台怀中心区风景尽收眼底,气象万千,蔚为壮观。
每当夕阳西下,巍峨的白塔与壮丽的显通寺交相辉映,“红楼晚钟”、“斜阳塔影”成为五台山风光之绝唱。晚风袭来,风吹铃响,悠然成韵,别有一番幽雅情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