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的三自性和三无性
这是法相宗学说体系中的一个中心思想。“三自性”是通过对其认为是错误认识的列举和分析,得出否定外界的客观实在性,肯定识体实在的“唯识无境”结论,引导人们从世俗认识转变到(五台山)佛教的真理认识。这里的“自性”,指不从缘生而独立永恒存在的实体。“三自性”具体是:
第一,“遍计所执自性”,又称“遍计所执性”。由于普遍观察思量(遍计),产生虚妄分别,认为有“实我”、“实法”等差别认识(所执)。这是指人们视一切事物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客观实在的世俗认识,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五台山)。
第二,“依他起自性”,又称“依他起性”。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由因缘引发心识而派生出来(依他起),所以一切现象都是幻化的,不真实的,非有而似有,是假有而不是真有。这是分析“遍计所执性”错误的根源,指出一切现象是相对的真实,不是绝对的真实(五台山)。
第三,“圆成实自性”,叉称“圆成实性”。在“依他起自性”基础上,消除了“遍计所执自性”的错误认识,懂得一切现象既无“人我”(主体),又无“法我”(客体),由此显示“真如实性”,这是绝对的真实,是正确的认识。“三自性”的核心是诉人们,对于缘起现象,不应执为实我实法(遍计所执),而应看到唯识真性(圆成实)(五台山)。
“三无性”是相对于“三自性”而建立的。一、“相无性”,依据“遍计所执性”而立,分析世俗认识把因缘所生法虚妄分别为“实我”、“实法”,而实际上并无实在的“我”和“法”。二、“生无性”,依据“依他起性”而立,说明一切现象为因缘所生,如幻如化,执为实有之性是虚妄(错误),但也不能说全无。三、“胜义无性”。依据“圆成实性”而立。这是由远离世俗认识所达到的佛教真理性认识,亦即“唯识实性”。“三无性”被认为是“密意说”(一种权宜方便之说),并不是“了义说”(根本究竟之说),因为“三自性”中的后二“自性”并非“无”,现假说其“无性”,是为了否定世俗认识所执的那种实性(五台山)。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