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是佛法的核心主题
无我是佛法的核心主题
林崇安老师讲述
释迦佛在阿含经中到处宣说无我,但是无我是什么意思呢?释尊入灭后,经过部派佛教的时期,有十八部或二十部派,相互之间,对于无我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见解和争论,一直到公元一百五十年,还是争论不休,此时龙树菩萨出世,他深入佛法的义理,并体证无我的真正意义,著作出中论,将外道和部派佛教,对无我的错误见解厘清,所以在中论最大的贡献,是破除离蕴我、即蕴我、实质有我、不可言说我、真实有、自性有,这几个都是要破的对象。
所破的我,分成四个层次来说明:
【一、破离蕴我】
有的人认为,我们的身心五蕴背后有个「我」,这个我像是主人,色、受、想、行、识像是仆人,供主人指挥使用,这种的我,是身心之外一个自主的我,称之为「离蕴我」,这种离蕴我,又称做「常一自在我」。
当我们在禅修时,首先修出「奢摩他」,得到稳定的心,而后就要修「毗婆舍那」来观察五蕴。首先要观察出在自己五蕴之外,没有离蕴的我,观察出在身心之外没有独立自在的我,称之为「常一自在我空」。
【二、破即蕴我、实质有我】
有的人认为,身心五蕴就是我,或者把心当做我,并且认为我是实质有,有实质材料,在生死中做业,并承担果报,这种的我,就是「即蕴我」、「实质有我」。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五蕴,也不是在五蕴之外,称之为「不可言说我」,又认为这我是实质有,有实质材料。推就下来,这「不可言说我」,其实还是属于「即蕴我」。
另一方面,若「不可言说我」是实质有,则必是即蕴或离蕴二者之一;若不是即蕴或离蕴二者之一,则必不是实质有。由此可以推知,若坚持「不可言说我」是非即蕴、非离蕴,则这个我必不是实质有,而是安立有(安立有=假名有=假有)。
在禅修时,我们要观察出没有即蕴我,人只是依于五蕴而安立,是「安立有」而不是「实质有」。人不是独立自主的实质有,称之为「自立实质有空」,这就是中观宗应成派所说的「粗品人无我」。
【三、破真实有的我】
有的人认为,人和身心五蕴都是真实存在,这意思是说,都是表里如一,这种见解是「粗品的法我」。
在禅修时,我们要观察出人或五蕴,都是「以心增上安立」,这意思是说,我们在观察时,都有主观的色彩加到对象上,因而所看到的,按实际的,也就是表里不如一,所以不是真实存在,称之为「真实有空」或「谛空」,这就是中观宗应成派所说的「粗品法无我」,在自续派是「细品的法无我」。
【四、破自性有】
有的人认为,人或五蕴都是从自方存在,都是自性有,都是自相有,这种见解,就是「细品的法我」。
禅修时,我们要观察出人或五蕴,都是唯以分别安立,这意思是说,观察时,除了主观的色彩之外,在观察过程当中,还影响到所观察的对象,如我和五蕴,观察到人不是从自方存在,不是自相有、自相有这个,就是应成派的「细品人无我」。
观察到五蕴不是从自方存在,不是自相有,自相有这个,就是应成派「细品的法无我」
所以在禅修过程中,由粗品到细品,一路观察到最细的无我,这样禅修才算圆满,必须观察体证到最细的无我,才能真正拔除无明烦恼。
以上共有四个层次,观察到第三层次时,就像除草未除根,必须达到第四层次,才是彻底的拔根,这个根就是我们俱生的无始无明。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