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四无所畏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专有名词]
  指佛菩萨在说法作师子吼时,所具有的四种智力。又称四无畏。此中,佛的四无所畏与菩萨的四无所畏不同。
  (一)佛的四无所畏︰佛具十力之智,于大众中说法,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
  (1)正等觉无畏︰谓佛于一切法等皆觉知,即使面对因不知诸法而施种种问难的众生也不怖畏。此无畏又称一切智无所畏,因佛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尽悉知见,宣言我是一切正智之人,得安稳,得无畏,故有此称。
  (2)漏永尽无畏︰又称漏尽无所畏,谓佛自宣言,我诸漏已尽,更不怖畏外难。
  (3)说障法无畏︰谓佛说‘染法必能为障’,并对因此而有的任何非难无所怖畏。此无畏又称说障道无所畏,意指佛无畏地宣说‘染法能障碍圣道’。
  (4)说出道无畏︰谓佛说能出离之道,修道必能出离苦果。此无畏又称说尽苦道无所畏,谓佛无畏地宣说能尽灭诸苦的道法。
  以上四无所畏,据《顺正理论》卷七十五所述,前二显佛自利之圆德,后二显佛利他之圆德。自利德中,第一是智德,第二是断德;利他德中,前者令修断德,后者令修智德。
  又依《俱舍论》卷二十七所说,正等觉无畏系以十智(世俗、法、类、苦、集、灭、道、他心、尽、无生智)为性,相当于十力中的处非处智力。漏永尽无畏系以十智或除去苦、集、道、他心智外的六智为性,相当于漏尽智力。说障法无畏系以除去灭、道智之外的八智为性,相当于业异熟智力。说出道无畏系以十智或除去灭智的其余九智为性,相当于遍趣行智力。此等智性之所以称为无畏,系因有智而不怯惧他人之故。
  此外,小乘经论中常以此四无畏及十力、三念住、大悲等,作为佛的十八不共法。关于佛之四无所畏,大乘之所说与小乘大体相似,但对于体性之智,则于十智之上更立如实智。且说彼等非隔历不融,一一皆具甚深之德,《大乘义章》卷十九且从多方面论其相异之处。
  (二)菩萨的四无所畏︰菩萨具诸智慧,于众中说法,无恐畏之相,故名无所畏。此四种略如下列︰
  (1)能持无所畏︰谓菩萨闻持、忆念一切法不忘失,于众中说法时无所怖畏。
  (2)知根无所畏︰谓菩萨知一切众生根机之利钝,随其所应说法无所畏。
  (3)决疑无所畏︰谓菩萨抉择一切众生疑难,如法应答无所怯惧。
  (4)答报无所畏︰谓菩萨对一切所问,如法自在于应答酬报无所怖畏。
  另依《大乘义章》卷十一所述,菩萨四无所畏系指︰
  (1)总持不忘说法无畏︰相当于能持无所畏。‘总持’有闻持、义持两种。前者能听闻教法,受持名句;后者谓能受持教法之义理。菩萨能以此二种,不忘名义,教化众生,无所怖畏。
  (2)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相当于知根无所畏。‘法药’有世间、出世间二种。世间法是三界法,出世间法是三乘法。根性亦准于法。菩萨了知此法与根性,教化无畏。
  (3)善能问答说法无畏︰相当于答报无所畏。‘问答’分能问与能答二方面。能问谓诘问一切异见,悉加摧破,询问
  一切正法,悉无误谬。能答谓对无量众生之一时问难或一一众生之无量诘问,一时悉能酬对。菩萨以此力用,教化度生,无所怖畏。
  (4)能断物疑说法无所畏︰相当于决疑无所畏。菩萨长于分别解说,巧开物心,裂断疑网,说法教导,无所怖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三种病相
下一篇:如来五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