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真的未受佛教影响吗?
陶渊明真的未受佛教影响吗?
──答龚斌先生质疑
【作者】丁永忠
【内容提要】
《陶诗佛音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诗文与魏晋佛教关系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龚斌先生对该书中的二文三例提出质疑,认为它们与佛教无关,该书作者特此作答。
【关键词】 《陶诗佛音辨》;佛教;质疑;答疑
表态
拙书《陶诗佛音辨》自1997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发行以来,终于有了“问难者”。近有龚斌先生撰文《陶渊明受佛教影响说质疑》,对书中二文三例提出驳难。言辞侃切,指斥甚明,故亦欣慰。激烈的争辩,甚于无言的冷落,更何况真相愈辩愈明。倘有一日,龚君及同仁将拙书所言一一驳倒,那倒是学术界一大快事。届时我将臣服于真理之前,且自宋以来出现的陶渊明受佛教影响说亦可休矣。
不过,龚君之质疑文,拜读再三,先是激动,继而惊愕,终为困惑。因为,我最终觉得龚君之质疑方法颇有些问题,其表现为:一是多处“误读”和“曲解”;二是凡涉及拙文论述陶诗文思想内容处概不质疑;三是其以“受佛教影响说质疑”为题,但至其文终也未对此题正面申说一字。
答疑
一、关于《归去来兮辞》与佛教。
此疑涉及拙书中之第七篇《〈归去来兮辞〉与佛曲〈归去来〉》:陶〈归辞〉思想及作意新探》,全文一万余字,共分五章。龚君首先质疑曰:“据现有资料看,‘归去来’一语首见于《归去来兮辞》,它的语源和语义都为中土固有,与佛曲毫无关系。‘归去来兮’意思与‘归欤’之叹相同”;“后来的佛教徒追和渊明《归去来兮辞》,写了一些宣扬佛教教义的通俗作品(如丁文所引的‘不动居士’《和渊明归去来兮》……)这适足以证明佛教徒所作的‘归去来’佛曲,是受渊明此文的影响,而不是相反。因此,以为《归去来兮辞》的‘归去来’一语是受民间佛曲的影响,并进而认为此文与佛教思想有关,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龚君此言,无异乎说“归去来”语意虽与孔子在陈的“归欤”之叹相同,但却是渊明《归辞》首创。后世佛教徒所作《归去来》佛曲,都是受渊明《归辞》之影响而成。然而,龚君在此仅引拙文所举两宋净土人士(如“不动居士”)之作品说明问题,而无视拙文还曾举出了大量其他例证,这是明显的以偏概全,曲解原文的做法。要知,拙文开篇即指出:早在五十年代,任半塘先生即从“敦煌曲辞”中辑出过20余首(归去来)佛曲,如“归去来,离婆婆,常在如来听妙法,……”;“归去来,见弥陀,今在西方现说法,……”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自成一体,全无模仿《归辞》的痕迹。其后,又举出齐梁文人如沈约诗有“旧将暮兮归去来”,“且复归去来”;吴均诗有“去去归去来”,以及隋唐两宋文人中的净土信仰者如王绩、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都曾以“归去来”语入诗,而很少有直接书拟《归辞》之作。
拙文还曾指出,“亦是自齐梁起,‘归去来’一语也已染上鲜明的宗教色彩,成为阿弥陀净土信仰的张目之辞。”并举例说梁湘东王萧绎有《归来寺碑文》存世,和尚诗人王梵志有白话诗云,“相将归去来,阎浮不可停气敦煌变文有《大目连冥间救母变文》云,“归去来,阎浮世界不堪停,……西方佛国最为精”等。最后引张锡厚注《王梵志诗》说:“归去来,佛家谓归西方极乐净土”云云。基于以上材料,拙文才结论道:“这就说明,在齐梁以降的中古俗文学中,‘归去来’一语确已是佛徒称颂西方阿弥陀净土的流行赞辞。”接下话锋一转,又言道:“不过,若要穷其语源,上述释氏之‘归去来’仍当取自民间。除了《南史·昭明太子传》中的民谣,‘城中诸少年,逐归去来’而外,《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还保留了三首较古的《黄淡思歌》残文:‘归归黄淡思,逐郎归去来’;‘绿丝何蔽袭,逐郎归去来’这就表明,‘归去来’原本出自民间口语而非文人创辞。因此,齐梁以后的民间僧徒以及诸多奉佛文人诗中的‘归去来’语,也当大多来自民间而非肇自陶潜(归辞》。”
将前引龚君之言与拙文相较,“归去来”一语倒底出自民间还是创自《归辞》?后世佛徒的《归去来》佛曲是受《归辞》影响而作还是自有来源?亦当不言自明。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