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不拘一格 培育僧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不断落实,全国各地名山大寺逐步得到恢复,需要有一定能力的僧人来管理;佛教界的国际友好交流工作也逐步展开且日益频繁,佛教界需要有必要的僧才来承担;佛教文化研究和佛教文化遗产的整理也提到议事日程,需要有一定的佛学专门人员来研究;一些佛教院校也开始恢复,需要有一定佛学水平的法师来任教。面对佛教这种种繁重的工作与佛教人才奇缺的尖锐矛盾,赵朴老在1984年10月中国佛学院的一次会议上曾说:“当前的情况,一方面是佛教工作百废待举,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却是佛教人才凋零殆尽,佛教事业后继乏人。这两方面情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不下大力气培养佛教事业接班人,佛教工作就无法很好开展,就无法解决佛教工作中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问题。”随着宗教政策的不断落实,全国各地佛教工作的全面开展,佛教需要各种人才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才供需的矛盾更加尖锐,而佛教教育工作又远远跟不上来,在这一情况下,赵朴老于1992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大声疾呼:“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赵朴老把培养佛教人才,抓好佛教教育当作头等大事,在日常工作中一直作为首要任务来研究、对待。

对佛教界面临的种种繁重工作和佛教人才极缺的状况,党中央和国务院于1980年作出了恢复“文革”前由各全国性宗教团体直接举办的宗教院校的决定,其中包括中国佛学院。并明确规定:“宗教院校的任务,是造就一支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又有相当宗教学识的年轻宗教职业人员队伍。” 赵朴老说:“这一决定提出了办宗教院校的方针、政策,明确了办宗教院校的目的和要求,指明了办宗教院校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它指出了人们急需佛教僧才和如何培养僧才的问题,句句讲的都是佛教徒要说的心里话,它如同滴滴春雨滋润了佛教界高僧大德们的心田,大家热烈拥护,积极贯彻。

以赵朴初会长为首的中国佛教协会,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领会这一文件;另一方面又召开各有关方面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或个别谈心,多方面听取贯彻这一决定、办好佛教教育、培养佛教僧才的意见。在认真学习、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和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赵朴老先后于1986年8月和1992年1月召开了两次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两次会议均按照中央办好宗教院校的指示精神,总结了办佛教院校的经验,深入地讨论了办好佛教教育、培养佛教僧才的问题。对推动佛教教育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为加大力度办好佛教教育,不拘一格培育僧才,赵朴老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1、建立初、中、高三级既相衔接、又各有侧重的佛教教育体系。赵朴老在会议上以及日后的谈话中多次讲到:“从佛教工作目前和长期的实际需要来看,既要有一般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更要有较高水平的佛学师资和研究人才。也就是说佛教工作是多方面的,所需人才也有多种规格,因此,培养佛教人才的佛教教育体系也必须是多层次的。根据目前汉语系各佛教院校承担的实际职能,将佛教教育体系规划为初、中、高三个层次是合理的。”

赵朴老这里所讲的“初”即初级佛教教育。主要是指僧伽培训班、学习班。其规模可大可小;学习时间可长可短;学习内容可多可少、并有不同重点;其机构也可是常设的,也可是暂时的,形式多样化。举办单位也可中佛协办,也可省佛协办,也可由某一佛学院或一寺院办,这样比较自由。在朴老的号召下,不少省级佛教协会,如广东省佛协、江苏省佛协、广西省佛协等等数十个省、市佛协均办了这样的学习班或培训班。为寺院培养了大批一般管理人才,收到了很好效果。中国佛教协会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也办过类似的学习班。会里根据赵朴老的倡导,为提高全国各重点寺院执事的管理水平,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先后在1991年9月和1992年8月在安徽九华山,1995年10月在广东云门寺举办了三期寺院执事进修班。每期50天左右,学习的内容有宗教政策、佛教仪规、佛学知识、外事接待、寺院财会、文物保护等等。对提高执事的工作能力和寺院管理水平起了很大作用。赵朴老高兴地称赞说:“这三期执事进修班办得很有成效,为了加速培养僧才、提高寺院执事的素质和水平,今后执事进修班应坚持办下去。”

赵朴老所讲的“中”即中级佛教教育。是指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江苏省苏州灵岩山分院,还有各省级佛教协会办的佛学院,如福建佛学院、厦门闽南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浙江普陀山佛学院、广东岭东佛学院、上海佛学院、江西省佛学院、湖南省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甘肃省佛学院、云南佛学院等近40所佛学院。中级佛学院招收经过初级佛教教育或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和品德优良的青年僧人入学。学制二年。毕业学员应具备高中文科毕业生水平,古汉语和外语也有较高要求。培养目标主要是寺庙的中级管理人才和为高级佛学院提供学员来源。

朴老所讲的“高”即指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中国佛学院的学僧是从中级佛学院毕业生或具有高中文化水平、出家两年以上,品德优良的青年僧人中考选。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是佛教学术研究人才、国际佛学交流人才、中级佛学院教学人才、各地寺院的高级管理人才。赵朴老说:“佛教教育明确这三个层次,是为了全面规划,保证重点,协调发展。做到既有普及又有提高,既能培养寺庙的一般管理人才,又能造就从事佛教教育、佛学研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以适应佛教工作多方面的需要。”

2、选派学僧出国留学,多渠道培育僧才。

为搞好我国的佛教事业,必须加大力度、下大决心、多种渠道培育僧才。赵朴老于1986年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在中国佛学院研究选送五比丘赴斯里兰卡留学时说:“为加速培养僧才,今后我们除认真抓好各级佛教院校的教育外,还要外派部分优秀学僧出国留学,多渠道培养僧才,尽快改变我国佛教人才奇缺的状况。”根据赵朴老的指示精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协会和地方佛协组织,先后向一些国家和地区选派了留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曾先后赴斯里兰卡留学的36人(包括公派和自费去的),赴泰国留学的10人,缅甸8人,日本9人,韩国3人,英国4人(从斯里兰卡取得硕士学位后又转赴英国读博士学位),美国5人(其中有些是从斯里兰卡取得硕士学位后又转赴美国读博士学位),新加坡5人,香港20人。计9个国家和地区,计有百人次。

由我会和各地佛教界选派的这些留学生,他们在外大都要求严格、遵守纪律、持戒精严、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对加强我国佛教与这些国家佛教的友好交往起了桥梁作用。这批留学生有些还在外学习,有些已学成回国,分别在省级佛协、佛学院或寺庙工作,有的还担任了领导工作。他们的工作,为我国佛教进一步开展佛学研究、搞好佛学院教学、加强寺院管理、开展对外交流、弘扬佛教文化等等方面,输送了一批新生力量,增添了一批僧才,对佛教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实践证明,赵朴老关于“要外派部分优秀学僧出国留学,多渠道培养僧才,尽快改变我国佛教人才奇缺”的指示是正确的,效果是很好的。

3、对青年学僧既严格要求又特别关心。

为把青年学僧真正培养成爱国爱教的僧才,今后能为国家、为佛教作出贡献,赵朴老对所有学僧(不管是在校学习的,还是出国留学的)都严格要求。他在1986年7月下旬的一次讲话中说:“要把青年学僧培养成才,必须要紧紧抓住不断提高他们的爱国爱教思想,培养他们的宗教道德、宗教情操和宗教学识;要坚持学修并重,严格戒律,注重威仪,尊敬师友,遵守纪律;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佛学研究、寺院管理、佛教教学和对外交往的能力。这是我们佛教培育僧才贯彻始终的培养目标,也是一个学生不断开发智慧、提高道德、增长才干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

对青年学僧,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特别关心。不管是各级佛教协会、佛学院或寺庙,对他们都应像春天般的温暖,像父母和长者般的周到与热情,真正关心他们的疾苦和困难。赵朴老曾说:“这些青年法师为了佛教事业,舍弃父母和个人的一切,出家为僧是很不容易的。他们以佛教和寺院为家,我们对他们必须格外关怀,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赵朴老身体力行,他如同慈父一样,对在校生和留学生时时刻刻都殷切的关怀,十分感人。比如对出国留学生,朴老一方面在经济上向中国佛协和香港佛教界及一些高僧大德提出给予他们资助,解决他们的留学费用。1986年派往斯里兰卡的五比丘,就是赵朴老等人与香港佛教界联系解决其费用的;1996年派往缅甸留学的8比丘,又是赵朴老批准由中佛协解决其补助费的。此外,朴老怕留学生在外生活困难,个人还经常给予他们补助。据我所知,朴老对赴斯里兰卡留学的五比丘,从1989年开始,每人每月补助10美元;对赴泰国留学的10位留学生,从90年开始,每人每月补助10美元,据统计,到1991年12月4日止,对上述两国的留学生补助计4600美元。朴老对个人的生活要求很严,特别俭朴,但对留学生的帮助则十分慷慨。朴老不仅对上述留学生给予了补助,对其他留学生也采用不同形式尽力予以帮助。原教务部的延维法师赴斯里兰卡留学,临走时朴老一次即给其1000美元。赴斯里兰卡自费留学的印亮法师,于1994年9月15日给我来信说:“敬爱的赵朴老公务那么繁忙,且身体欠佳还住在医院里,却一直关心我们在斯里兰卡的学习和生活,并让超烦法师给我们每人带来100美元,他老人家的慈悲厚爱、深深激励着我们,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

朴老对出国留学生在经济上是这样的慷慨支持和帮助,在政治思想上更是热情关怀,诚挚地鼓励他们并多次给他们写信。1986年11月,他接到赴斯里兰卡留学的净因等法师来信后,朴老很高兴,迅即给他们回了信。信中写道:“法师为佛教、为祖国,勇猛精进,难学能学,这是全国佛教徒所期望、所赞叹的。今后担荷法王家业,愿师等发大心成就功德庄严”、“请为法珍重”。朴老于1994年10月19日给净因、广兴、园慈等11位学僧回了一封长信,信中讲到赴斯学习的重要意义及其对他们的厚望,十分感人。信中写道:“斯里兰卡是上座部原始佛教重要中心地之一,至今保存纯粹上座部教义,僧众奉行佛陀的生活规范,实为研习原始佛陀教义和体验原始僧团生活的理想国度。作为培育正确佛教思想,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的学人来说,在斯里兰卡学习和生活若干时日,是极为宝贵的经验。”“就文化学术而言,巴利文和焚文是深入探索佛教思想根源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学好这两种古典语言,又要通晓英语作为中介语言。研究佛学必先学通原始教义,然后才能对后起的大乘教义取得如实的理解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佛学获得完整的领悟。要学好原始佛教,必须研究巴利文典籍,而进一步研究北传佛教,则焚文将起重要作用。中国佛教在社会群众中得不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原因固然很多,但教内缺乏精通焚文和巴利文人才,或者也是原因之一。这一空白有待各位学成归国后填补,任重道远,实有厚望。”“诸位法师为绍隆佛种,留学鍚兰,倍尝艰辛,佛协同仁深为欣企,尚希诸位为法珍摄,并望你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安心学修,以冀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为做好留学生的工作,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朴老还经常给会领导和我本人写条子,及时指示或提示做好留学生的工作。1990年11月3日,赵朴老给我写一条子:“倪强同志,留学斯里兰卡几位法师获得硕士学位,可去函(或电)致贺”。朴老对赴斯里兰卡留学的学生,不管是公派的还是自费去的,他都一样的关心。1992年2月16日给我写一条子说:“倪强同志,留学斯里兰卡学僧,无论是会里派的,或是自费去的,都要经常联系。也要请我驻斯使馆照顾”等等。

正因为有赵朴老和中国佛教协会各位领导及各地高僧大德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外留学的各位法师大都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表现很好。正如印亮、超烦等六位法师在给赵朴老和中佛协信中所写:“赵朴老和中国佛教协会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关怀,深受感动和鼓舞,我们深知自己肩上所担负的使命,领导对我们的厚望,我们身虽在海外,但心却一直系着祖国的佛教事业。我们一定严格要求,刻苦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殊胜因缘,自尊,自强,精进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报答领导,学成回国后为国为教作出更大的贡献,以报四恩。”

4、对毕业生要大胆使用,亲切关怀,耐心扶持他们成长。

不管是各级佛学院的毕业生,还是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以及在寺院或佛教单位工作的青年法师,都应该妥善安排,认真培养,大胆使用,热情关怀,耐心扶持他们成长。赵朴老在1987年5月于中国佛学院的一次讲话中曾说:“佛教事业要一代代地传下去,佛教人才也要一代代地跟上来,我们每个人都受到‘无常’这一客观规律的制约,我们的色身都或迟或早要变坏,我们上了年岁的人要准备随时把自己肩上的担子交给年轻人。所以对青年法师要大胆使用、热情关怀,让他们到第一线接受实际锻炼,热心扶持他们成长。” 赵朴老对青年法师的使用、关怀和扶持,既坚持原则,又有灵活性,可以说为大力培养佛教人才,不受框框局限,不拘一格培养僧才。我在朴老身边工作多年,对此体会颇深。比如,对毕业生的待遇问题,赵朴老很重视对各级佛学院毕业生的待遇问题。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但不利于使用、培养人才,还会使人才外流。所以赵朴老很果断地让中佛协参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精神,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高级佛学院毕业生按大学本科待遇;中级佛学院毕业生按中专待遇。中国佛学院毕业研究生按研究生待遇。当1989年8月中国佛学院两位首届研究生毕业后,中佛协一些领导在研究其待遇时,提出不同意按研究生待遇发生活费。理由是未经国家教委批准等等。当我向赵朴老汇报时,朴老当即表示“按研究生待遇发生活费”。并说:“佛教院校是经政府宗教部门批准的特殊院校,并未经教育部门批准,但其待遇可参照解决,否则不利于培养人才,也不宜留住人才。”又如,1988年7月学诚法师于中国佛学院毕业,由于他学修优秀,院方和他本人均决定再读研究生深造。但由于福建莆田广化寺急需人才,让其回去任该寺方丈。学诚法师提出可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考试和毕业论文均合格发其研究生毕业证书,我当时出于培养人才的考虑,拟同意他的意见。但佛学院和中佛协一些人认为“不在佛学院学习,即不能作研究生对待,否则影响不好。”当向赵朴老汇报时,他非常果断地说:“同意学诚法师一面学习,一面工作,只要考试和毕业论文合格照发研究生毕业证书,佛学院要不拘一格,培育僧才。”学诚法师作研究生后,学习抓得很紧,成绩很好,并顺利毕业。在工作上也很好,使广化寺各项工作均有起色。在1989年3月,经寺里两序大众讨论一致公推学诚法师为广化寺方丈并拟举行升座典礼时,有人认为广化寺是全国重点寺院,寺大僧人多,学诚法师年仅24岁,对其升座有不同意见。赵朴老得知后说:“对青年法师既要大胆培养,又要大胆使用,放手让他们挑重担,在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此,赵朴老不但明确地同意学诚法师按期升座,还为其题写了贺联:“广开方便门;化度恒沙众。”并派我持中国佛教协会贺电专程前去广化寺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佛学院表示祝贺,看出赵朴老对培育僧才的良苦用心。

赵朴老对年轻法师的工作和身体上的困难,也是格外关心的。演峰法师在中国佛学院毕业后,先后到中国佛教协会和佛学院工作,后因法门寺澄观法师再三邀请并报朴老同意到法门寺工作,由于工作过于劳累得病住院。赵朴老得知后十分着急,并于1988年1月24日给我写一条子。条子写道:“倪强同志:演峰法师是佛学院一位好学生”、现因病住院,“在医疗期间没有收入,还要自筹医药费。此次从法门寺来京向佛协汇报。我建议佛学院补助医药费200元。请与传印法师商办,为荷。”遵照赵朴老的指示,佛学院立即补助其人民币200元,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当时200元还是比较值钱的)。朴老这种关心青年法师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演峰法师本人也感动了其他人。又如,圣辉法师在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为了让他更好地学习、锻炼,以后为佛教界挑重担,赵朴老先后让其在中国佛学院任教、到安徽九华山办学、到湖南省佛协帮助整顿道风和组织换届,后又到厦门南普陀寺与闽南佛学院负责等等。由于圣辉法师按照赵朴老的指示,天天日以继夜地工作和拼搏,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后病倒了。当赵朴老得知后特别着急,并于1995年5月7日给我写一条子。条子写道:“圣辉法师是一个有用之才,最近身体不好”、“希望你关心照顾一下,首先要让他把病治好”、“我供养他1000元作医疗费之用,请你转交,并请你转告我意,请他安心养病,一定把身体养好,将来好为国为教做贡献。”

在赵朴老和佛教界的热情关怀和辛勤培育下,不管是中国佛学院和其他佛学院毕业的法师,还是出国留学的青年法师,他们大都没有辜负赵朴老和佛教界对他们的厚望。他们严格要求、刻苦学修,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各自的学业。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为教发奋地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弘扬佛教事业的骨干。据我了解,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佛教协会创办的三大语系佛教院校的毕业生和派出的留学生,现在各级佛教协会、佛教院校和寺院做领导工作的是很多的,也是十分出色的,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仅中国佛学院毕业现做重要领导工作的有: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天津市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协会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戒忍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静波法师,中佛协常务理事、宁夏佛教协会会长耀正法师,中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学院副教务长广如法师;还有不少人在省级佛教协会担任副会长,如浙江省佛协的惟航、允观法师,广东省佛协的光明、耀智法师,湖南省佛教的延藏、大岳法师,江苏省佛协的心澄法师,湖北省佛协的正慈法师,河南省佛协的印乐法师,四川省佛协的大恩、宗性法师,陕西省佛协的演峰法师,重庆市佛协的身振、正刚法师,甘肃省佛协的理智法师,云南省佛协的纯法、崇化法师,江西省佛协的妙安法师,河北省佛协的吴明山居士等等,他们都是这些省市佛协的副会长兼任名山大寺的方丈;还有更多的人担任地方佛协、佛教院校及名山大寺的负责人。在赵朴老的热情关怀下,中国佛学院毕业后出国留学、现担任领导工作的有: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本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现在香港佛教联合会工作的净因法师、净雄法师,以及悟智法师、能持法师、法庆法师、心源法师、弘扬法师等等。他们都在佛教界肩负了不同的重要工作,为弘扬佛教文化、发展佛教事业、开展海外联谊作出了很大贡献。

这些法师都是在赵朴老的热情关怀和培育下,中国佛学院的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有些是经过海外深造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他们都是赵朴老的学生,都是赵朴老上述办学思想和作法的亲身感受者和受益者。他们更是以学修的模范行动,以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以突出的工作业绩有力地说明赵朴老不拘一格、培育僧才的政策和措施是无比正确的。正因为有赵朴老这样远见卓识的决策和有力的领导,佛教界才涌现了这批优秀中青年僧才,佛教界才有了后继的栋梁,使中国佛教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世纪开创了新局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