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学而不厌 感人至深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赵朴老作为中国宗教界的出色领导人,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历经无数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漫长岁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组织、领导和主持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长达半个世纪,实现了全国三大语系佛教的空前大团结,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就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千秋功业。这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重要一条就是赵朴老时刻不忘自身的学习。他经常讲:“我们要向周恩来总理学习,一个人要活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正因如此,赵朴老才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中,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时刻沿着正确的方向,时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与时俱进,时刻能抓住昌隆盛世的大好机遇,把佛教事业从曲折、挫折中引向恢复振兴直至发展到黄金时期。

我们长期在朴老身边工作的人员,对他这种思想和精神感触颇深,并时时刻刻受教育,无时不为他那种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所激励。根据我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感,赵朴老的学习精神、所学的对象、学习的内容,对青年人乃至对中老年人都是可以借鉴的。

由于工作关系,我去朴老家请示汇报工作是比较多的。加之我原住的地方上下班又路过朴老家,朴老又平易近人,我去朴老处同到自己家一样随便。我每次去,不管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每见朴老不是阅读经典、查阅史料,就是批阅文件或写字,要么就会见客人。就是高温酷暑的三伏天,也常见朴老那清瘦的身膀穿着白色的挎肩背心学习,对此我印象十分深刻,感触极深。但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1987年8月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去朴老处汇报工作,朴老正穿着小背心看一本《自律格言》。当向朴老汇报完工作后,我顺便拿起这本《自律格言》翻看了一下,并带着一种惊喜的神情说:“这些格言真好。”这时朴老和善地对我说:“那是我为了学习,随便抄写了一些古人、伟人和名人的格言,这些话都很好,我经常翻开看看。”说着他便翻开让我看了列宁同志的一句格言:“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朴老指着这句话说:“你看这话说得多好啊!看来学习这问题,不是你会不会,关键是你学不学。”我说:“这些格言非常好,为使佛学院教务处的法师、老师们搞好学习和工作,我拿去复印几份,让大家学习可以吧?”朴老笑着说:“这本来是自己学习的,如你愿意复印让教务处的人看看也可以。”我复印了几份,教务处的法师、老师们看后都十分赞叹,深为朴老的学习精神所感动。有的年轻法师说:“朴老这么大年岁,工作这么忙,学识这么渊博,还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真让我们敬佩,我们要以朴老为榜样,搞好自身的学习。”

从我对朴老的亲身感受和这本《自律格言》的内容,我体会让人们学习和借鉴的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学习的对象

朴老一生谦虚好学,他时刻向古人、伟人、名人和佛学大师学。他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多年来,我从朴老的身上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至理名言的深刻含义。朴老所学习的对象中主要有以下四种人:

一是古人。如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自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者)、墨子(公元前约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前57年,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等。

二是伟人。如列宁(公元1870年——公元192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与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孙中山(公元1866年——公元1925年,名文、字逸仙,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公元1893年——公元1976年,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周恩来(公元1898年——公元1976年,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公元1904年——公元1997年,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等。

三是名人。如王守仁(公元1472年——公元1528年,明代哲学家和教育家)、顾炎武(公元1613年——公元1682年,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林则徐(公元1785年——公元1856年,清末政治家,1838年任湖广总督,禁止鸦片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雪莱(公元1792年——1822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赫胥黎(公元1825年——公元1895年,英国博物学家)、爱因斯坦(公元1879年——公元1955年,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陶行知(公元1891年——公元1946年,我国著名教育家,留学美国,回国后,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等。

四是佛学大师。如大慧禅师(唐僧,隐居南岳,专修禅业,本名已佚,大慧乃唐太宗赐号)、澫益大师(公元1599年——公元1655年,明僧,法号智旭)、弘一大师(公元1880年——-公元1942年,早期为话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专修戒律)等。
朴老抄写的不只是上述一些人的格言,还抄写了许多其它格言。仅从这本《自律格言》可以看出,我们尊敬的赵朴老,时时刻刻都在注意向古人学,向伟人学,向名人学,向佛学大师们学。这种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律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二、学习的内容

从朴老抄写的这本《自律格言》内容,可以看出朴老特别赞赏和学习古德先贤与伟人们以下几点:

一是学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所抄的这类格言有:

见善则迁 闻过则喜。 (未署名)
爱日以学 及时以行。 (未署名)

事实是真理的基础,只有忠于事实,才能终于真理。
——周恩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

二是学其立志高远。所抄的这类格言有: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有志者事竟成。
——刘秀

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

志不立者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一个有心之人,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未署名)

三是学其爱国利民。所抄的这类格言有:

苟利国民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毛泽东

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毛泽东

四是学其道德修养。所抄的这类格言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

处居恭(严肃对己),执事敬(认真对事),与人忠(忠诚对人)。
——孔子

种种恶逆境界,看作真实受益之处。
——大慧禅师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大慧禅师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未署名)

动怒是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未署名)

我们不仅要做好社会的环保,还要注意做好自己内心的环抱。(未署名)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蕅益大师

世上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 ——蕅益大师

视人之善犹己之善,视己之善犹人之善;视人之恶犹己之恶,视己之恶犹人之恶;视人之乐犹己之乐,视己之乐犹人之乐。
——弘一法师

一个人如果不是有道德, 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 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雪莱

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雪莱

此外,在此条中还写有赵朴老自己1986年11月为《职业教育刊物题词》。内容是:“讲职业道德,认真是总则。认真对自己,谦恭而严格。认真对待事,勤学而敬业。认真对待人,忠诚而尽力。认真要仁爱,利人心恳切。认真要智慧,精思出奇迹。认真要勇气,甘愿受磨折。认真可成才,认真可成德。能如此认真,可兴百业,利民而利国。”

五是学其勤奋、坚强。所抄的这类格言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不屈服。
——赫胥黎

人之为学,不进则退。
——顾炎武

夫天下之事,故不如人意者,周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
——孙中山

一个人要有难行能行、难学能学、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精神,才能不断升华自我。(未署名)

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

人生最大的勇气就是能从失败中站立起来。(未署名)

六是学其俭朴廉洁。所抄的这类格言有: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觉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爱因斯坦)

敬以持己怒以及物,勤可补拙俭可养廉。(未署名)

朴老不但抄写和学习古人、伟人、名人和佛学大师的格言嘉句,他自己还编写了一些格言,借以自律,如“俭不期骄禄不期侈,食不求饱居毋求安”(并注朴初自儆);“菩萨无恐怖,圣人不怨尤”(并注朴初自撰联)。

三、学习精神

朴老不仅精通历史、文学和佛学,而且是著名的诗词作家和书法家,他有这样渊博的知识,与他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体会比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干中学。也就是在工作中学,把工作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朴老说,一个人专门的学习时间(如在学校读书)是有限的,在工作中学习是无限的。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只是给工作打下了初步基础,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丰富所学知识和深化所学知识,必须要结合工作不断地刻苦学习。记得在1988年3月的一天,赵朴老同中国佛学院的年轻法师说:“大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教课很好的学习,你们已在佛学院毕业了,我在你们这个年岁时,因身体不好,在江苏东吴大学上学都未毕业,是肄业,学到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当时找谁教呀,那时找辅导老师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许多东西都是结合工作学习的。佛教的教理、教义和佛教仪规等许多佛教的基础知识,都是大学肄业后在上海佛教会当秘书时结合工作自学的。” 朴老是这么说的,他自己几十年来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我不管什么时候到其家去,不是见他会客,就是写字或学习,时常见他翻阅古籍经典。他作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佛教的名山大寺、旅游景点是很多的,而他除陪同内外宾或工作考察外,从未因休闲度假到这些风光秀丽的寺院旅游过。在朴老每天的日常安排里,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他不仅家里购置了许多图书,还经常让其秘书借阅图书。我也曾多次为他借过图书,如《竹窗随笔》、《南北朝史》、《大慧果禅师语录》等等。

二是忙中学。朴老身兼数职,工作是很忙的,但不管多忙,时刻不忘学习,还时刻提醒和要求会里人学习。199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贯彻十四大精神,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文章,文章提出:“党的十四大从加快改革和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文中提出当前干部制度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清、赏罚不明、能进难出、能上难下、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样吃大锅饭的现象”等等。时年已86岁高龄的赵朴老,当时工作十分繁忙,且还要赴外国出访,在这样忙的情况下,朴老不但认真学了这篇文章,还写条子告诉佛协:“要抓住大好时机,认真组织大家学习这篇文章,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思想准备,以便今后按照领导的要求,搞好会机关的改革。”

三是病中学。朴老因年高体弱多病,从1995年底以来,基本上是住在医院里,会理有重要的会议或外事活动,出来参加后再回到医院。住院中朴老不但对会里工作抓得很紧,也很具体,对学习也不放松。他曾多次让我给其借阅图书。如,1997年3月30日,朴老给我的一张条子写道:“请佛协图书室借妙法莲华经一阅。”又如,1997年8月22日,朴老给我写条子说:“倪强同志,中国散文三百篇应购置一本送我看看。”我当即购买后送给朴老。朴老还经常写条子让会里搞好学习。如94年7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了《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统一》的报道,小标题是《李瑞环胡锦涛与中央党校民族宗教问题研讨班学员座谈》。李瑞环同志指出:“领土不能分裂,民族不能分裂,人民不能分裂”、“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各民族的团结”、“必须高举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这两面旗帜”等等。朴老在病中认真看了这篇重要报道,还给会里写条子指示:“7月5日李瑞环同志讲话很重要,关于宗教问题请会里学、研。”

四是学则弄懂弄通。朴老曾在1987年4月对中国佛学院的学生讲:“学习必须认真,学必弄懂、弄通,不能马马虎虎,似是而非,搞学问不能有半点虚假。”我在朴老身边工作,对朴老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体会是很深的。比如,95年2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请神出庙办科技堂馆》的消息,该文“神”与“佛”不分,对“封建迷信”的概念也未讲清楚。朴老看后很不满意,并给会里写一条子指出:“可否在我会刊物上撰写文章,讲清楚‘神’与‘佛’之分?”并写道:“封建迷信的帽子不能乱扣,封建迷信这个词儿本身就不合逻辑,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难道没有迷信?连社会主义社会也有。” 朴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中的问题。有时朴老自己对一些不清楚的问题,也给我们写条子指示查告。如1994年5月26日,赵朴老给我写一条子说:“倪强同志:伊斯兰教‘古尔邦’节是什么意思?请查知”。当5月27日我根据朴老的指示,查告之该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之一,为阿拉伯语的意译,我国穆斯林常称‘古尔邦节’,即其音译。亦称宰牲节、忠孝节”等等。朴老于5月28日阅后批示:“好,长了一个知识。这是一个宗教节日。而不是一个民族的节日。”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赵朴老学习认真、一丝不苟、学则弄懂弄通的学习精神。

上述所谈朴老的学习对象、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精神,只是我在朴老身边工作的点滴体会和感受,而不是全部,是很不全面的,也是很不够的。仅从这一点一滴,充分看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和感人至深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敬佩的,也是可以借鉴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