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独具特色的阿嵯耶观音
作者:董增旭(白族) 剑川石钟石窟文保所
唐宋之际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相继建立了南诏(公元738年---公元902年)、大理国(公元902年---公元1253年)两个少数民地方政权。其地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并且与缅甸毗邻,又处于西藏与四川之间。佛教密宗阿吒力教很早就传入其境内,相继又从内地传来汉传佛教,西藏传来藏传佛教,东南亚传来上座部佛教,形成了各种佛教流派在云南并存的局面,其中以密宗阿吒力教为宗教主流。逐渐形成了佛教密宗之一支---"白族佛教密宗".其最主要的神祗――阿嵯耶观音。而阿嵯耶观音艺术造型之精美与独特为"华密"、"藏密"、"东密"、"台密"所没有。在存世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雕刻与绘画中都可以见到它踪影,在云南和国外的很多博物馆都有其藏品,由于阿嵯耶观音仅云南独有国外的很多博物馆把其誉称为―云南观音或云南的福星。也有根据其造型特色称其为"细腰观音"的。是云南最受众人崇拜的佛教造像人物,其影响声之大堪同佛祖释迦牟尼并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者。作为南诏大理国王室皇家寺院的――崇圣寺,是其最主要的供奉道场。阿嵯耶观音造型之精美与独特在全世范围内佛教造像中都是颇具影响力的艺术精品。
关键词:南诏大理国、独具特色、阿嵯耶观音
南诏大理国独具特色的阿嵯耶观
引 言
唐宋之际,在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大理以洱海区域为中心先后建立了南诏(公元738-公元902)大理国(公元937-公元1254)两个地方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从<<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南诏疆域说;“(南诏)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国,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宋杨佐<<买马记>>引<<里堠题碑>>说大理国交通:“东至戌州,西至身毒国,东南至交趾,东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海上。”从以上记载可知大理国肘时期的疆域基本保持了诏时期的格局,并且与天竺(印度)相连。南诏、大理国因地处印度、缅甸和我国西藏和四川之间,并且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印度的交通要道。佛教中的密宗阿吒力很早就传入其境内,相继又从内地传来汉传佛教,西藏 传来藏传佛教,东南亚传来上座部佛教。形成了各种宗流派在云南并存的局面。
佛教对南诏、大理国政治、文化影较大。南诏大理国历代帝王与统治阶级都很重视佛教的“精神统治力量”,大力扶持佛教,使之为自已的统治服务。正如胡蔚本<<南野史>>载:“帝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元郭松<<大理行记>>载:“此邦之人,西去天竺近,其俗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戒乃已,至其处者,使人名利之心俱尽,此大理之大观也”。清人吴伟业说:“苍山与洱海,佛教之齐鲁”。
佛教文化中最有影响是由印度传来的密宗与土著居民(白族居民)的原始宗教(巫教)相适应,不断吸收中原汉地佛教显、密诸宗、儒家学说、道教思想和神祗而形成的一个密宗新宗派-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简称‘白密’)也有的把其称“滇密”。①并且形成了宗教的主流,其最主崇拜的神祗-阿嵯耶观音。而阿嵯耶观音的形像不见于南诏大理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其造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佛教造像中是颇具影响力的艺术精品。本文主要是对南诏大理国时期所遗留的美术文物珍品㈠流存于海外珍藏于日本京都藤井友邻博物馆绘于公元899年的<<南诏图传>>(以下筒简称<<图传>>)㈡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绘于公元1180年的<<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以下简称<<梵像卷>>)㈢三塔出土文物㈣雕刻于(公元850年-1179年)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剑川石钟山石窟中以及流存于海外各博物馆的造型独具特色的阿嵯耶观音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请教于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著。
阿嵯耶观音名称之由来
所谓密宗,也称密教(Esoteric Buddhism),国际上一般通称怛特罗(Tantra)佛教,也有的称之为真言乘(Mantrayana)、持明乘(Vidyadhara-yayn)、密乘(Esoteric-yana)果乘(Phala)金刚乘(Vajra-yana)者。它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密宗自称法身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佛教有显宗,密宗之分,显宗是释迦牟尼(应身佛)所说的种种经典;密宗是毗卢遮那(大日)佛(法身佛)直接所传的秘奥大法。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教人修身进佛;密宗重视承传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②佛教密宗兴起于公元7世纪印度德干高原,是印度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祭祀、民俗信仰为其特征。主要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金>>、<<苏悉地经》。
佛教密宗是在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年间,由印度密教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传入我国。善无畏传授密宗胎藏界为主的密法。金刚智及其弟子不空传授金刚界为主的密法。以上三位密教高僧在中国佛教史上称“开无三大士”。学术界把公元8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原的佛教密宗称为“华密”;把公元8世纪由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传入西藏的密宗称为“藏密”;把公元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到唐朝学习密宗,回国后创立的天台宗称为“台密”;把另一位日本僧人空海入唐学习后回国创立的密教真言宗称为“东密”。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密宗阿吒力教派又是何时何人传入?阿吒力即阿阖黎是梵文(Acarya)和巴利文(Acariya)的音译,又可以写作阿吒利、阿左梨、阿遮梨耶、阿拶哩等,史志中关于它的音译名多达二十余种。<<一切经音义>>卷十三载:“阿遮利耶,梵语也。唐曰轨范或授教师”。关于佛教的传入<<南诏图传?文字卷>>中说:“大封(白)民国圣教兴行其来有上,或从胡梵而至,或于蕃、汉而来、奕代相传,敬仰无异”。“从以上记载可知南诏时佛教传入云南的三条路线。尤中校注本<<僰古通记浅述>>中载:“(南诏)第十一主劝丰佑……唐穆宗长庆四年甲辰四月初二即位,改元保和。以赵文奇为国老,迎西方摩伽陀国僧赞陀崛多为国师,赞陀崛多为瑜伽教主,……赞陀崛多还僰国,主(南诏王丰佑)悦之,以为国师,凡诸祈祷禳皆有神效。主爱之,以妹越英妻之。”元郭松年<<大理行记>>记述:师僧有妻子,万历<<云南通志>>载:“阿闕黎僧有家室”。可见南诏大理国时阿吒力僧是有家室的。而南诏劝丰佑时期来到洱海地区,传授印度密瑜伽法,并被尊为国师,娶国王之妹为妻,定居云南的赞陀崛多,成为“滇密”始祖。③
<<南诏图传?文字卷>>又云:保和二年乙巳岁,有西域和尚菩立陀诃来至我京都云:‘吾西域莲花生部尊阿嵯耶观音从蕃国行化至汝大封民国,如今何在?’语讫,经于七日,终于上元莲宇,我大封民国始知阿嵯耶来至此地也。”保和是南诏王劝丰佑的年号,保和二年即公元825年。莲花部据<<佛学大辞典>>为密宗胎藏界三部之一、金刚界五部之、为观音虚空藏等诸菩萨和司佛大悲三昧之诸尊。胎藏界荼罗十三大院中右方之观音院、地藏院诸尊是也。密教经典<<大日经>>疏五曰::“右方是如来大悲三昧,能慈养万善,故名莲花部”<<苏悉地经>>一曰:“诸佛形像即是佛部;诸菩萨形像即莲花部”。从以上可知南诏时期传入云南的是印度密宗莲花部尊者阿嵯耶观音的信仰。云南最受众人崇拜的佛教人物是观音。观音即观世音,梵文为(Avalokitesvara)音译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又译作光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现音声菩等,略称救世观世音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观世音与大势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待,称为西 方三圣。在石钟山石窟的十六处造像、线刻与壁画里,以观音为主尊就有五处之多;<<梵像卷>>中,也有二十二页,观音图像,占全卷的七分之一强;崇圣寺千寻塔出土的七十余尊南诏大理国菩萨像中,观音像的数量高达五十余尊,观音信仰在南诏大理国之盛于此可见一斑。同时,自大理国时期施行“冠姓双名制”以来在人名中夹观音之名者更不胜枚举,例如:大理国时期有李观音得、高观音隆、高观音妙、高观音政、高观音明等,元代有赵观音才、观音凤、观音桂等,明代有何观音联、观音明、赵观音德、杨观音堅、赵观音锦等。而在众多观音崇拜中以阿嵯耶观音为阿吒力教最主要的神祗。<<文字卷>>又云:“大矣哉!阿嵯耶观音之妙用也,威力罕测,变现难思,运悲而导诱迷途,施权化而拯济含识,顺之则福至,逆之则害生。心期愿诣,犹声逐响者也”。但大理白族地区南诏大理国时期流行的“阿嵯耶观音”一词,在古今所有佛教典籍、出版物中难以查找到它的注释。而大理白族学著名学者张锡禄巨著里阐述:“阿嵯耶”是圣观音之意。因为观音的另一种梵文名为(Aryavalokitesvara),音译为阿梨耶阿缚卢枳低湿伐罗。<<大悲心陀罗尼咒>>有“南无阿梨耶,婆罗羯帝,烁钵罗耶”即归投圣观音之句。查嵯字有两个音cou和ci。Ci(嵯)和li(梨),声母相近,韵母相同,用汉字记梵音,一音多字是正常的。在<<南诏图传>>文字注阿嵯耶观音都用圣字。如:一男子下蹲用锤砸一硬鼓,旁注:“于打綆鼓化现一老人称云解铸圣像。”一身穿白色衣服的老人,左手持一才铸的金色的阿嵯耶观音像,旁注:“老人铸圣像时”。一座山峰前立有站在莲台上身放背光的阿嵯耶观音,旁注:“圣像置于山上焉。”可见“圣”即指阿嵯耶观音。这也从<<文字卷>>得到明证,在其中阿嵯耶观音的行迹称为“圣迹”;阿嵯耶观音所化的梵僧称为“圣僧”;阿嵯耶观音的形像称为“圣容”;阿嵯耶观音的变称为“圣化”;称阿嵯耶观音为“大圣”、“建国圣源阿嵯耶观音”。凡此种种足证明在南诏中兴二年以来所信仰的阿嵯耶观音是密宗类的圣观音。从上我们知道阿嵯耶观音的由来和妙用,
造型独具特色的-阿嵯耶观音
从上我们知道了,“梵像观音”即“阿嵯耶观音”,“阿嵯耶观音”即“圣观音”。而梵僧观音的形像是什么样子。这得从流传于海外的<<南诏图传>>入手。<<南诏图传>>系舜化贞中兴二年(公元899年),王奉宗、张顺应奉诏呈献的长卷。高31.5厘米、长580.2厘米,纸本设色,以图书圣教初入邦国之原为主题;另外,还有并载所闻的文字卷,与图传并存。何以在图传之外另作文字卷呢?可能是由于绘画与文字两者的表现力不尽相同:绘画能够精确描绘事物形状,文字可以说明事件发展的过程。彼此互为补充,却不能互相代替。⑥<<南诏图传>>所依据的是记述南诏起源及密宗传入洱海区的史料<<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张氏国史>>等所绘画。所反映的是南诏“君权”是“神授”的国史。具体说就是代表佛教密宗的阿嵯耶观音传入南诏时与巫教斗争,最终战胜巫教而确立国教地位的历程。画卷中第一次出现了:面相方形,眉毛浓密,蓄有络腮胡须,內着交领衫,左领压右领,外披袒右式内裙露出,足穿罗汉鞋的梵僧,⑴而梵僧在画卷第一化中是头戴赤莲冠双乎手托钵的形像(见附图1); ⑵第二化中是头戴两叠方绫一手托钵一手上举施印的形像(见附图2);⑶第四化中是一手持杖和牵白犬另一手托钵的形像(见附图3);⑷第五化中是一手持净瓶一手上举持杨柳,两眉间饰以白毫的形像(见附图4)。而在<<南诏图传>>中最引人注意的乃梵僧像头顶戴的“两叠方绫”。在图传第一化中梵僧原所戴的从画上梵僧旁的题牓:“梦讳布施已,黑淡綵二端已为裓,盖贵重人头戴。赤莲冠顺蕃俗缠头也,脱在此。”<<图传文字卷>>记述:梵僧“乃戴梦讳所施黑淡綵二端叠以为首饰”。故知梵僧头顶的两叠方绫乃兴宗王妻梦讳所施。南诏大理国时期重要佛教文化遗迹石钟山石窟中(分沙登箐、狮子关、石中寺三区),沙登箐区第六号石窟线刻一尊右手上举持杨柳枝,左手持净瓶,身旁刻有一犬的梵僧像(见图5),与图传中第五化中梵僧像形像及所持饰物相同(见图6)。狮子关区第十号石窟,在离面十多米高的岩壁上薄肉雕一通高168厘米,面相方形,头上盖两块方巾,额际有明亳,右臂上举施大梵天印,左臂置于胸前持一净瓶,梵僧脚前刻一狗,颈上戴铃,作止步回首反顾状(见附图7),造像旁刻题记:“信境兰若紫石云中”。下落款为“盛德四年六月七日造像施主工匠金镑杨天王秀剙。”“盛德”即大理国第十八代王段智兴的年号,“盛德四年”即公元1179年。此造像与图传第五化中梵僧像相同,且身旁都有一犬。应该就是图传中的梵僧像。<<图传>>和石钟山石窟中的僧人衣着和形象与绘于公元1180年的<<梵像卷>>第58页的“梵僧观世音”和第86页的“建国观世音菩萨(见附图8)”相同。而第86页的建国梵僧观世音像前也有一犬。可见沙登箐第六号、狮子关第十号的僧人像实为梵僧观世音,又称作建国观世音。这种观音形象不见于南诏大理以外的其他地区,地方色彩浓郁,显然与当地的观音信仰有着密切关系。⑦
从以上知道了南诏大理国时期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梵僧观世音形象,而<<图传文字卷>>第六化云:“圣僧行化至忙道首领李忙灵界焉。其时从机者味,未识圣人。虽有宿缘,未可教化。遂即腾空乘云,化为阿嵯耶像,……乃于打更鼓之处,化一老人云:吾乃解熔铸,作此圣容所见之形,亳厘不异,’……忙灵惊喜从之,铸作圣像,及集村人更鼓,置于山上焉(见上图6)。”这是<<图传>>给我们所展现的第一个阿嵯耶造音形象。<<图传>>在祭铁柱的画面之后,绘摩诃罗嵯双手合什,礼拜阿嵯耶观音像的景象。摩诃罗嵯是南诏第十二代国王隆舜的自号,尤中校注<<僰古通记浅述>>载:“主(隆舜)为世子时,好田猎,至巍山,遇一老人,告曰:世子能造观音像否?如造,声名所及,无不臣服。曰:能之,若造,须如来之像方可。乃以兼金铸阿嵯耶观音。至是,远见巍山巅有白气,使李紫奴往,挖得铜铸钟一,重三百两,阿嵯耶观音一位,自号摩诃罗嵯耶。隆舜把年号改为嵯耶,证明隆舜是一位后虔诚的阿嵯耶观音信徒。<<图传>>中梵僧所化的阿嵯耶观音在<<梵像卷>>第99页中也出现,画旁题榜把其称为“真身观世音菩萨”(见附图9)。<<梵像卷>>中出现了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易长观世音菩萨、南无孤绝海岸观世音菩萨、菩陀落山观世音、南无白水精观音、南无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等二十多种观音名号,但<<梵像卷>>中唯独只称阿嵯耶观音为“真身观世音菩萨”,把阿嵯耶观音所化现的梵僧称为“建国观世音”。可见阿嵯耶观音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地位之重要。剑川石钟山石窟沙登箐区第二号,在一形如雄鹰展翅的岩石上雕通高60厘米,身后有呈桃叶尖形火焰纹身光和头光的阿嵯耶观世立像(见附图10)。造像旁还有造像是记:大理国造像药师祥妇人/观音姑爱囗囗囗等敬雕。此像和<<图传>>第六化中梵僧所化身后有桃叶尖状身光的形象相同,当地的白族群众根据该造像腰特别细的特点俗称其为“细腰观音”。石钟寺区第五窟是一个由左、中、右三龛组合形式的窟,中龛造像主尊是维摩诘,左龛造像是一善跏倚坐的杨柳观音,右龛也有一善跏倚坐的菩萨,其衣着造型、手印和阿嵯耶造像雷同,也应该是一尊阿嵯耶观音造像。但由于迄今为止阿嵯耶观音的造形都是立像,而该像是善跏倚坐,是否是阿嵯耶观音造像值得商榷,在此把该造像图片附后(见附图11),以供方家研究考证。
从1978维修千寻塔、1981年维修佛图塔和1983年弘圣寺塔时发现的各种各样佛教造像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仅千寻塔就发现佛教造像153尊,其中佛像64尊,菩萨像76尊,天王明王像13尊。制作这些造像的材料有金、银、铜、铁、水晶、木、泥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尊“阿嵯耶观音”造像,为纯金立像,高28厘米、重1130克(见附图12)。与此像相似的“阿嵯耶观音”目前在全世界各地搏物馆收藏13尊,其中云南省博物馆王三尊,除此尊金像之外,1952年征集一尊青铜、髹漆鎏金阿嵯耶观音,1989年征集收藏青铜鎏金一尊,其余10尊分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1尊,美国华盛顿弗雷尔艺术博物馆2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1尊、圣地亚哥博物馆1尊、芝加哥艺术学院1尊、纽约罗伯特艾尔斯瓦特美术馆1尊、波士顿美术馆1尊、旧金山亚洲艺术馆1尊、丹佛艺术博物馆1尊。⑧对云南阿嵯耶观音最早关注并进行研究的是半个世纪前的美国学者海伦?查平博士(Dr.Helen.B.Chapin),查平博士的<<云南观音像>>一文于1944年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上,首次发表<<南诏图传>>的全部黑白照片7张。世人才第一次知晓<<南诏图传>>这稀世珍宝。1988年林超民在翻译美国学者查尔斯巴克斯所著<<南诏国与唐代西南边疆>>一书时,把海伦?查平<<云南观音>>一文翻译作为附录奉献给读者。文中介绍最重要的一尊是圣地亚哥艺术馆的阿嵯耶观音,其基形态描述如下:“观音像是硕长纤细、宽肩细腰、身着印度菩萨式衣服的男性。他穿着一条薄裙,一种透明的丝织物缠绕在身体上。一块围巾环绕着他的腰肢,在前面打了一个装饰结,上面缀有珠玉珍宝,另一块围巾则披在前面,环两股打结,第一块围巾的末端悬垂于前面,第二块则分挂两侧。第一块围巾之上,是一条饰有花样,缀着珠玉的腰带系在他的腰间,除了披肩有装饰的下部外,其上身全是裸露的。他戴着一个精心制作的珠宝项圈,一对臂钏(每个钏的带圈上都附脊有三角形的花饰)分戴在双臂,一个手鐲很合式地戴在右手上。……发髻做得高高隆起……将发高盘于头上像一个王冠,而且用一个珠玉的带子將头发束住,另一些发则曲卷下垂,披在肩上。一条饰华丽的带子环绕于额头,在这条带子的中央突起三角花形的装饰,其式样与臂钏上的三角形花饰相似。在他的头上,也就是在头饰上方,坐着一尊阿弥陀佛,其尺寸与手上的神像为大些。另一些花饰做成佛像头上的光环。菩萨的耳垂被很重的耳环向下拉。在他的前额正中有一个红点(见附图13)。”在观音像裙裾后面有一段铭文:皇帝瞟信段政兴资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记/愿禄筭尘沙为喻保庆千春孙嗣/天地标帜/相丞万世(见图14)。铭文中的段政兴是大理国王,在位时间是公元1147年-1171年。他为其子造的阿嵯耶观音像。按郭沫若在殷周青铜器研究中,先找出有铭文有确切年代依据者为“标准器”,然后建立“器物群”,用已知求未知的类型学方法,以上12尊观音从器形上看与圣地亚哥有段政兴铭文相似。由此可以断定,这批“阿嵯耶观音”铸像都是公元12世纪初,大理国艺术珍品。⑨查平博士把其所研究的阿嵯耶观音称之为“云南福星”。
阿嵯耶观音造像的渊源及风格
前面提到的<<南诏图传>>、<梵像卷>>和剑川石窟中所出现梵僧观世音和阿嵯耶观音,无庸置疑是出自南诏、大理国时期艺术家和雕刻工匠之手。但其最早的造形源于何地?特别是12世纪初的这一批阿嵯耶观音铸像又是在什么地方铸造?查平博士在<<云南观音>>一文中说:“我们所知道的观音像,追根溯源,可能最终都来自孟加拉国公元8至11世纪)所制造的雕像,通过尼泊尔或室利佛逝在十世纪左右,成为观音像的较早的类型和格式,也是早期印度和唐代中国的观音像模式的基础。”⑩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李玉珉女士则认为:“与大理观音相关的真身观世音(阿嵯耶观音)在造形上,是以爪哇作品为依据,其中又渗入了中南半岛的一些特征,而且源远流长,印度帕巴拉及美术应是真身观音的造型基础。故仅从真身观音的图像看来,大理与印度、中半岛应有深厚的文化渊源。”⑾但至于保存于国内博物馆和流传于海外各博物馆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铸像,早期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它“可能来自尼泊尔”,“不认为它是云南制作的”观点。通过进年来另一个西方学者保罗?吉特(Paul?Jete)对海外各博物馆典藏的阿嵯耶观音像的金属成分检测,结论是铸造这些观音像的合金主要是含砷的铜,此外还含锡、锌、铝、银、铁、镍等微量元素,而含砷的青铜合金在公元12世纪以后的世界古代文明地区是很罕见的。现代科学检测手段说明,云南的阿嵯耶观音造像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青铜造像都不相同,甚至无法仿造,观察和测量阿嵯耶观音造像后可以确认,这些青铜阿嵯耶观音造像是严格按照统一的式样来铸造的-风格、手印相同,尺寸大小悬殊也不太大。例如:每尊阿嵯耶观音均为男像,头顶后面的头发均为右侧10绺、左侧11绺,每尊象的手印都是安慰摄取印。但由于每尊造像的尺寸都不相同,我们前面所提到的13尊阿嵯耶观音铸像的尺寸如下:云南省博物馆(YM3)通高49.5厘米,(YM1)通高46厘米,(YM2)通高24厘米,芝加哥艺术学院AIC为33.9厘米,其余9尊为43.8-46.3厘米之间。没有一尊观音像的尺寸完全相同,说明每尊造像都是一尊一尊铸造的,而不是成批生产的。再从造像工艺之精湛,形象之优美,有的髹漆、鎏金等现象来分析,可以判明,对阿嵯耶观音的制作权是牢牢掌握在官府、甚至是室手中,是王室或官家作坊的高水准作品。很久以前我就指出,阿嵯耶观音造像从体质特征上看与现代白族相似,反映了这些造像出自古代白蛮匠师之手,这正是阿嵯耶观音造像的地方民族特色之一。⑿
综上可知,南诏大理国传世的美术绘画文物和雕刻艺术中,不管是《图传》中的“梵僧观音”和《梵像卷》中的“建国观世音菩萨”以及剑川石窟中的两尊“梵僧观音”其形象特征几乎雷同。而《图传》中的“阿嵯耶观音”和《梵像卷》中的“真身观世音菩萨”以及剑川石窟中的“阿嵯耶观音”和流传于海外各博物馆们的“阿嵯耶观音”铸像形象特征也几乎雷同。而通过以上论说我们已经知道“梵僧观音”乃“阿嵯耶观音”所化现,而不管是“梵僧观音”形象还是“阿嵯耶观音”形象。自汉代佛传入中国以来传世的历代美术绘画文物和佛教雕刻艺术品都不曾见到,其形象特与造型之独特当属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所特有。
引注
①张锡禄著《大理白族佛教密宗》1999年4月 云南民族出版社。李东红著《大理白族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研究》2000年4月 云南民族出版社。李昆声著《云南艺术史》2001年8月,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二次印刷。张锡禄、李东红在著作中称“白密”。李昆声在著作由中称“滇密”。而张锡禄先生认为:称为“滇密”不准确,因为滇为云南省简称,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白族以外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境内的迪庆、怒江、丽江地区的藏族、纳西族、普米族都不同程度信奉藏传佛教密宗,所以称为“滇密”美是不完全。因为“滇密”包括“白密”和夲省内的“藏族”两大部分。而这两部分的历史、传承系统、经典和仪轨是大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②李冀诚 丁明夷著《佛教密宗百问》中国建设出版社 1986年6月。
③李昆声著<<云南艺术史>>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2版(修订本)。
④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李玉珉<<石钟山石窟与梵像卷杂考>>。
⑤李昆声前引书,203页。李东红在<<大理地区男性观音造像的演变-兼论佛密宗的白化过程>>一文中说:“阿嵯耶”是阿吒力的同音异写。
⑦台湾故宫博物院 李玉珉前引文。
⑥李伟卿著<<从南诏图传到大理国梵像卷>>,1995年 云南人民出版社。
⑧李昆声 主编<云南省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讫论术集>>代序言37页 2001年8月云南教育出版社。
⑨前引李昆声 著<<云南艺术史>>。
⑩查尔斯巴克斯著,林超民绎译<<南诏国与唐代的西南边疆>>,199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⑾台湾故宫博物院 李玉珉<<张胜温“梵像卷” 之观音研究>> 载《东吴大学中国艺术史集》。
⑿李昆声主编, 张永康 、王海涛 、董增旭等合著<<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云南人民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昆声撰序11页。前引李昆声著<<云南艺术史>>第204-205页。
⒀《南诏图传》、《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的图片引自李霖灿著的《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1982年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