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上的女根
石钟寺区8号窟造像分上、下两层,上层开有5个佛龛,下层7龛,共12龛。共雕刻造像28躯,各类用具器物22(个、件)。
居中的一龛为主龛,雕作圆拱形,龛顶有长方形榜题,榜内有左行直书墨书题记。由于书写的年代久远,榜内墨书多已浸漫不清,加之后人于墨书之上刻有“西匹乃”三字,破坏了部分原来题记,很多字已不可识读。所幸的是,虽然表层墨迹已去,浸入红砂石之中的墨迹尚有痕迹可寻。今将题记尚可辨者按原样录出:
口观而口上然代子盛
八世方口士於留孙德
圣音便口布相名世四
主者能口燮如中了年
自法师其口访口口仲
在了忙造口龙口口秋
口无了像口春口果己
口相无口天於口岁亥
台渡形口王口福了兰
口四於口鱼口田无八
道生有口者万无尽月
兰 情口善 穷后三
言 日
记
龛中部须弥座上,雕半圆形莲台,莲台上雕女性生殖器一具。龛后壁女阴两侧有联:“大开方便门;广集化生路。”龛的左右壁侧各雕有一组佛像。
此窟即通常所称的“阿盎白”,意思是“女性生殖器雕像”,它是剑川石钟山石窟中最富有特点的石刻造像之一。
关于石钟山石窟“阿盎白”的探讨,由来已久。所谓阿盎白者,是白族语对女性生殖器的称谓。但此窟内并无“阿盎白”字样。“阿盎白”的叫法,系20世纪50年代学者在剑川白族中调查所得的称谓。我们能见到的是造像榜题之内,原墨书题记之上,后人刻有“西匹乃”三字。“西”为白族语“死的”意思,“匹”为白族语对女性生殖器的称谓,“乃”是白族语中的量词,意思为“一个”。其意甚为明白。事实上,白族民间称此女性生殖器为佛,而并不称其为“阿盎白”。
最近几年,有的学者对此窟雕凿的女性生殖器产生怀疑。认为本窟的主像,刻的是“三世佛”,后来中间一龛的释迦牟尼造像被毁,才出现了所谓“阿盎白”。有的学者则认为窟内雕的“椎状物”并非女性殖器,而是原雕像被凿毁后之残存体,“椎状物”被凿毁前之原像,是密宗寺外护法神怖畏金刚,俗称之为“欢喜佛”或“欢喜金刚”。许多人不愿意承认,女性生殖器会被堂而皇之地供奉在庄严的佛堂之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石钟山是白族原始生殖崇拜的祭祀地点,阿盎白崇拜早于佛教,佛教传人后在石钟山造像,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发生冲突,经过漫长的磨合,两种文化逐渐重合,所以阿盎白石刻与佛像同时出现也是很自然的事。
实上,阿盎白造像并不是出自“好事者”之手,不是“二手货”,最初的造像就是这样。在佛教密宗的义理之中,女阴为诸佛、菩萨、罗汉、金刚乃至世间有情的“来去处”,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力和威严。古印度佛教遗迹中,至今仍能找到女性生殖器崇拜的踪影。简单地说,此窟的女根造像,实际上是佛、菩萨的化身,这就是当地人称它为“佛”的原因。那么,阿盎白是哪一尊佛或菩萨的化身呢?据研究,在印度密教中,人们以女根作为“大自在天”的化身而加以供奉。而《张胜温画梵像卷》中,有一手抱公鸡的独特造像——“守护摩醯首罗众”菩萨,它就是“大自在天”。这就是说,以女性生殖器作为大自在天的化身,在南诏大理国佛教中并不罕见。所以阿盎白、守护摩醯首罗众都是大自在天的化身。阿盎白造像,具像为女性生殖器,法身为大自在天,它是创造世间万物及诸佛菩萨的“自在天”。造像两侧的“大开方便门;广集化生路”联,可谓一语中的。当地民众来此“祈子”的风俗,应该说更具有佛教信仰的意义,而较少带有民间信仰或原始崇拜的成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