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男观音
观世音是梵文Avalokiesvara的意译,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等,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名讳,称观音。
考诸佛教典籍,观音本为男性,为太子,名不朐,成佛后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胁侍,合称“西方三圣”。在唐宋绘画、雕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观音形象多为男性。
到了元代,中国佛教出现了“观音是妙庄王第三女儿,名叫妙善”的传说,中原地区的观音造像才被其女性化身所取代。观音由男变女,可以说是佛教汉化的一大标志。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观音信仰,可谓源远流长,地方文化色彩浓郁。《南诏图传》描绘的就是观音幻化、南诏立国的佛教神话。剑川石钟山17窟石刻造像中,至少有10窟与观音有关。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卷》共分136页,其中2l页与观音有关,占七分之一强。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弘圣寺塔和下关佛图寺塔,一次就出土了大理国时期的观音像80余尊;观音信仰在大理之盛,由此可见一斑。更有甚者,大理国乃至元代,大理地区以观音为名者,如高观音得、李观音得、赵观音才等不胜枚举。明清以来,大批观音庙出现,有关观音的故事和神话更是广为流传,《白国因由》一书集其大成,从中可以窥见当时观音信仰之盛况。南诏大理国时期观音信仰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
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虽然出现了女性观音,但男性观音造像却从未消失,对男性观音的信仰与崇拜,成为南诏大理国佛教的一大特色。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的男性观音造像,由“梵僧观音”演变为“阿嵯耶观音”,再由“阿嵯耶观音”演变为白族长者形象的“观音老爹”,这是佛教密宗不断民族化和地方化,最终形成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的原因。历久不衰地供奉、崇拜男性观音的独特现象,正是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区别于其他密宗教派的最重要标志。
梵僧观音又称“建国梵僧观世音”,一般通称为“梵僧”,其造像具有标准模式:深目高鼻,羌髯丰颐,头戴莲花冠,身披袈裟,拄杖,托钵,脚着布履,牵一白犬随身。梵僧的形象最早见于《南诏图传》,该《图传》描绘了梵僧授记,细奴逻立国及梵僧深入民间、感化民众的佛教神话。据考证,梵僧与《新唐书·西天竺传》所载天竺人之形象完全吻合,说明梵僧观音造像就是最早进入大理地区传布佛教密宗的天竺僧人的形象。
梵僧造像曾四见于剑川石钟山石窟,而以雕刻于狮子关悬崖上的梵僧像最富有代表性。此雕像深目高鼻,羌髯丰颐,头戴莲花冠,身披袈裟,衣褶凝重,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怖魔印,脚着靴,头后有佛光,左下方有一犬,躬身回首,颈系铃。造像神态慈祥、专注。这一造像与《南诏图传》中的梵僧观音形象基本相同。
四川凉山昭觉博什瓦黑南诏大理国时期石刻造像中,也有梵僧造像。此梵僧系一男性长者,卷发,着长袍
《南诏图传》中的梵僧形象
束腰带,宽额方脸,左手执扇,上有双鸟,背后有帽、杖和瓶,杖前有一“兽”。从造像特征来看,此像与《南诏图传》、剑川石钟山石窟之梵僧造像略有差异,当属梵僧之化身。
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第58页题名为“梵僧观音(菩萨)”,绘一梵僧半跏坐于一磐石之上,头戴缠头,左手托钵盂当腹,右手施无畏印,两侧各有一仙女侍立,梵僧左前方跪着授记的奇王妇浔弥脚和其媳梦讳,二人皆合掌礼拜。地上放置着更鼓(铜鼓)等物。第86页题名为“建国观世音菩萨”,在形貌上,他与梵僧观世音相同,身穿僧服,头戴缠头,只是此像的圆光之上,有一阿嵯耶观音立像。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梵僧观音造像,就造像特征来说,虽略有变异,却保持着基本稳定的风格,这就是天竺僧人的相貌装束特点。就名称而言,有“梵僧”“梵僧观世音…‘建国梵僧观世音”及“圣僧”等称谓,而以“梵僧”一名最为流行。梵僧造像主要保存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石刻造像与佛教画卷之中,说明梵僧造像以南诏大理国时期最为流行,它的出现,当与7世纪中叶开始进入洱海地区传布密教的天竺僧人关系至巨,是云南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佛教密宗观音造像。
自南诏中后期以来,大批天竺僧人进入南诏传布佛教密宗,“南诏七师”就是当时具有较高声望的天竺僧人的代表。他们“摩顶蒙氏以主斯土”,并“为君之师”,于南诏王室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常常被敕封为“国师”。这些天竺僧人通过宗教上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参与南诏政治、军事、外交及经济活动,并只身一人,一杖一钵一犬随身,深入民间,长于拓植,感化民众,受到王室乃至下层民众的普遍信仰和崇拜。加之他们往往自称是观音的化身,在传布佛教密宗的同时,自己作为观音化身的形象亦深入人心。于是,梵僧这一天竺僧人的形象,就被作为观音造像雕刻于石窟之中,被描绘于佛教画卷之内,被奉为救世主而受到顶礼膜拜。
梵僧之后,南诏大理国时期又出现了一种相貌装束特异的男性造像——阿嵯耶观音。此种观音造像身长纤细,宽肩细腰,面作男相;额头方阔,中间有白毫,两眉相连。高颧骨,低鼻梁,嘴颊削瘦;发髻高耸,髻中安住阿弥陀佛;有耳饰、臂饰;下体窄瘦,双脚并立,跣足,手结各式密宗手印;上体着轻裟,下身穿裙。
阿嵯耶观音像大多为铜胎鎏金铸像,其造型特征基本保持同一风格,被南诏大理国王室奉为“建国观音”,是最受佛教密宗阿叱力教派崇拜的菩萨造像之一。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特有的观音造像,因而被学术界称为“云南观音”“大理观音”。
《南诏图传》中,我们就看到过这一观音形象,据《南诏图传》“文字卷”记载,保和二年乙巳岁,有西域和尚菩立陀诃来到羊苴咩城说:“吾西域莲花部尊阿嵯耶观音从蕃国中行化至汝大封民国,如今何在?”说完7天后终于上元莲宇。南诏王隆舜因阿嵯耶观音之妙用“大矣哉”,“威力罕测”,而崇奉、祭祀阿嵯耶观音,他改年号为“嵯耶”,封阿嵯耶观音为“建国圣源阿嵯耶观音”,熔更鼓(铜鼓)铸圣像。可见,南诏晚期已开始崇拜阿嵯耶观音了。最新考古材料表明,阿嵯耶观音造像的大量产生是大理国段氏时期,把阿嵯耶观音视为自己家族的保护神,美国圣地亚哥艺术馆收藏的大理国王段正兴为太子段易长生、段易长兴等造的阿嵯耶观音像,是最好的说明。此外,美国纽约、波士顿等地的博物馆,以及我国云南各地的文物收藏机构,收藏着数十尊阿嵯耶观音像,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弘圣寺塔和下关佛图寺塔出土的80余尊大理国时期的观音像中,有20余尊是与阿嵯耶观音造像相同或相似的男性观音。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第99页之“真身现世音菩萨”与第100页之“易长观世音菩萨”,即是阿嵯耶观音造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理国时期,阿嵯耶观音造像大多数被供奉在崇圣寺内,后因崇圣寺毁于兵燹,这些造像才散落民间,有的甚至流散到异国他乡。
南诏大理国之后,云南各地的男性观音,便从梵僧观音、阿嵯耶观音演变为“观音老爹”。“观音老爹”又称“观音老祖”“观音爸”“观音公”,是一位充满世俗生活气息的男性老者。我们从“观音老爹”这一充满世俗生活气息的称谓中,亦能体味到观音的慈祥与亲切。现大理州博物馆收藏有明成化年间的观音老爹与圣母(观音老母)合龛石刻像一件。观音老爹素服长袍,头戴风帽,白发长须,左手持瓶,右手扶杨柳枝拐杖,正结跏趺坐于长方形须弥座上,面露微笑;旁有一犬护侍。我们从造像题记可知,此时的观音老爹亦名“南无建国梵僧观世音菩萨”。
洱海地区大理、洱源、剑川、鹤庆、宾川等市县不少观音庙中,至今仍供奉着观音老爹像。这些男性观音造像或木雕、或石刻、或泥塑,其年代从明代沿续至今。各地的观音老爹造像虽略有差异,却始终保持着同一风格。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观音老爹造像,其中不少被当地人称为“梵僧”或“阿嵯耶观音”。说明梵僧、阿嵯耶观音、观音老爹三种男性观音造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大理国后期,云南各地的男性观音已完全民族化了。作为男性长者形象的观音老爹,实际上是白族阿叱力的形象。观音老爹被名不符实地称为梵僧观音,说明二者之间在宗教传承上有着一定联系。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