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认识比丘尼的法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孝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认识比丘尼的法脉 -- .
  佛陀成立比丘尼法脉,表示他不排斥女性成佛的可能,也不贬低女性的地位。
  比丘尼传承是如何从印度传到中国和其他国家?比丘尼传承为何会在
  南传佛教国家消失?我们为此做一个整理。
  比丘尼传承是如何从印度传到中国和其他国家?
  图表1:比丘尼传承的重要人物
  大爱道比丘尼 Gotami Mahapajapati
  授戒师:释迦牟尼佛
  授戒地点:印度
  僧伽密多比丘 尼Bhikksuni Sanghamitta
  授戒师:Dhammapala比丘尼
  授戒地点:印度
  阿奴罗比丘尼 Bhikksuni Anula 和500名宫女
  授戒师:僧伽密多比丘尼
  授戒地点:狮子国
  铁萨罗比丘尼Bhikksuni Tessara
  慧果比丘尼Bhikkshuni Hui-kuo
  授戒师: 铁萨罗比丘尼同狮子国
  比丘尼、汉传比丘在僧伽播摩
  Bhikkhu Sanghavarman的带领下受二部僧戒
  授戒地点: 中国
  印度 (也是佛教)最早的比丘尼僧团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佛陀的养母兼姨母大爱道比丘尼成立的。据说,在遭佛陀两次拒绝了她出家的请求后,她自行削发,与500名释迦族妇女一起追随佛陀到达舍卫城祗洹精舍。第三次恳求失败后,阿难为她说情,而佛陀经过慎重考虑,以遵守八敬法为条件,同意让女众出家受戒。从此,佛教的比丘尼僧团便成立 ,并扩大到曾有6000名比丘尼之多。
  从印度传到狮子国: 比丘尼僧团在前二次结集中,未得到充分发展,第三次结集后大力护持佛法的阿育王派遣大儿子摩晒陀 Mahinda 比丘到狮子国(现在的斯里兰卡)传佛法,并为当时的王妃阿奴罗Anula及几位随从授沙弥尼十戒,公元前206-285摩晒陀之妹僧伽密多Sanghamitta比丘尼除了带菩提树苗至狮子国种植,还带了11位比丘尼,为王妃阿奴罗和500名宫女授比丘尼戒。
  从印度传到中国: 中国首位沙弥尼净检于公元后313-317年在中国,从西域和尚受戒。
  从狮子国传到中国: 比丘尼僧果、慧果等300人于公元后434年在中国由僧伽播摩Bhikkhu Sanghavarman,和铁萨罗Bhikksuni Tessara等11名狮子国尼师父,为她们重授比丘尼大戒,成为中国首批二部僧受戒*者,此传承目前流传于汉传佛教盛行的中国、韩国和越南。
  其实,佛教也从印度传到了缅甸和西藏,但因当地佛教出家女性的资料有待考究,在此无法提供。
  佛教出家众历经的步骤
  步骤 南 传 汉 传 藏 传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1 沙弥 沙弥尼 沙弥 沙弥尼 沙弥 沙弥尼
  2 - 式叉摩那 - 式叉摩那 - 式叉摩那
  3 比丘 - 比丘 比丘尼 比丘 -
  1.沙弥尼 Samaneri:介于7-20岁,剃发出家,受十戒
  2.式叉摩那 Sikkhamana :年满20岁,习六法二年
  3.比丘尼 Bhikkshuni:受具足戒
  比丘尼法脉在南传佛教国家消失的可能原因
  1. 比丘尼僧团不被大部分上座部的比丘接受。
  2. 比丘尼僧团得不到比丘僧团的保护。
  3. 比丘尼受的戒条较多且严格 (南传比丘尼311,比丘227条戒律; 比丘尼还俗后不可再出家受戒,比丘还俗后还可再出家受戒,但限七次)
  4. 比丘尼得到在家众较少的支持。
  5. 南传佛教因汉传佛教的崛起而衰微。
  * 所谓二部僧受戒,就是指要受比丘尼具足戒的女性,必须先请10名比丘尼为戒师(至少12年戒腊),受“本法尼”戒,然后由尼部10师带领本法尼到比丘僧团里,重请10名比丘为戒师,在比丘、比丘尼各10名的戒坛中,再为她们授比丘尼具足戒。
  参考:
  图表1参考Jampa Tsedroen 比丘尼发表于2007年联合国“世界杰出佛教女性”颁奖典礼的演讲报告之图12,全文收集在http://www.congress-on-buddhist-women.org/fileadmin/files/CR_UN_Award_Speech.pdf
  The Revival of Bhikkhuni Sasana In Today’s Theravada Buddhism by Bhikkhuni Pajapati Gotami Theri
  《比丘尼受戒法与传承之考察》释惠敏著(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四期1999年七月出版327-346页)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杨孝容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