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玄奘途经重要城市及主要与唐、佛教相关遗址·国内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奘途经重要城市及主要与唐、佛教相关遗址·国内篇
  央视国际 (2005年09月05日 13:53)
  长安(西安)——凉州(武威)——瓜州(安西)——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阿耆尼国(焉耆)——屈支国(库车、拜城)——跋禄迦国(阿克苏境)——朅盘陀(塔什库尔干)——瞿萨旦那国(和田)——大流沙(塔克拉玛干沙漠)——敦煌
  一) 长安:
  今西安,唐都。贞观元年(627)年,玄观从长安出发往西,踏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安及陕西省至今保留有许多与唐文化相关的历史遗址。与玄奘最为相关的有大慈恩寺、兴教寺玄奘塔、铜川玉华宫荐福寺和《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此外,玄奘西行取经,体现了僧侣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影响千古的作用。在他之前,有龟兹僧人鸠摩罗什、在他之后,有唐代僧人义净,他们的活动都为陕西留下了一处重要遗迹,即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和鸠摩罗什舍利塔。
  1.大慈恩寺大雁塔
  大慈恩寺曾是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迄今已有1350余年的历史。大慈恩寺寺院新建落成时,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庭圣命,为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
  2. 玉华宫
  玉华寺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五华乡玉华村北2公里的玉华山。原名仁智宫。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营造、贞观二十六年(公元646年)扩建改名为玉华宫,成为唐大宗李世民的行官。据资料记载,唐玉华宫由9座巍峨的宫殿组成。正殿名玉华殿,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曾在此召见三藏法师玄奘。另外,李世民御制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及皇太子李治制的《述三藏圣记》皆在此作成。
  为了让高僧玄奘有一个更加清静的道场,唐高宗李治水徽二年(公元651年),废宫改名五华寺,唐高宗敕玄奘在此翻译佛经。玄奘一生翻译佛经74部。公元660—662年,他在玉华寺翻译完成了其舍化前的最后一本佛径《大般苦经》、高宗檩德元年664年2月5日夜半圆寂,享年62岁。不幸消息传到京师长安后,朝野为之悲痛万分。据史料记载,当玄奘遗骨从玉华缓缓南下,归葬于长安东郊沙河东岸的白鹿塬上时,仕女送葬者达数万人之多。
  3. 兴教寺玄奘塔
  兴教寺即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市东南长安县少陵原上,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改葬于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
  4. 大唐三藏圣教
  最杰出的高僧,最英明的帝王,最优秀的书法家,成就了这样一件佳作。唐太宗在648年亲自为玄奘法师所译诸经作总序,全称《大唐三葳圣教序》,太子李治为《圣教序》作《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书法家褚遂良书。刻作二石,存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又称为《慈恩寺圣教序》、《雁塔圣教序》。该碑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是书法家褚遂良上乘之作。同时,西安碑林还保存有一块集晋代王羲之字体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因僧人怀仁出千金求王羲之字集成,又称《千金贴》。
  二) 河西走廓
  河西走廊东起乌峭岭,西至玉门关,长约900公里,为西北一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条路上,传递的不仅仅是华美的丝绸,矫健的马匹,闪光的珠宝玉石;还有贝叶的经书,高髻长裙的佛像。是佛教兴盛、文化互通、商旅往来之地。
  《史记》、《汉书》中记载,河西走廊最初的居民是塞种人、乌孙人和月氏人。汉武帝开通西域,置河西四郡,河西遂成为汉文化西传的重要据点。西晋惠帝时,张轨经略河西,大力提倡中原文化,凉州大治,永嘉丧乱,洛阳沦于战火,不少中原士族和文人学士来凉州避难,中原文化在河西繁荣起来。
  同时,河西作为丝绸之路的通道,来往僧侣多在此驻足,西域的佛经、图像随着僧人东来而落足河西,加之河西地区的统治者大都崇信佛教,佛事在河西盛行起来。历史的变迁,将河西繁荣的佛教文化传播到了平城(大同)和高昌。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举兵灭凉,掠凉州僧徒三千人及宗族吏民三万户迁平城,凉州的佛教经这次大迁徙而对北方及中原地区的佛教艺术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凉州的佛教样式也因沮渠安周西迁高昌而回溯到西域,带来了高昌佛教艺术的繁荣。
  天水、凉州都是佛教兴盛的地区。玄奘时期,寺庙林立,这些地区至今还有大量的石窟和佛教遗存。可以想见,当时香火袅绕,晨钟暮鼓萦绕大街小巷,善男信女们虔心奉佛的壮观景象。
  河西走廊上的玄奘没有任何的经济后盾。要取得食宿的便利,莫过于投宿寺庙,学识渊博的玄奘不难在河西地区找到热情欢迎他的寺院和信徒。往来频繁的西域商人也一定能够向玄奘提供他需要的西域信息。在河西走廊上玄奘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是凉州(今武威)。王之涣《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玄奘在凉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应邀开讲《涅盘》、《般若》诸经。听者为之倾倒,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客都奔走相告:中国有个讲法非常好的高僧要去西域了。
  凉州就是今天的武威,这座今日以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而扬名的城市有悠久的历史。战国以前,这里是羌戎所居之地,秦汉之际,匈奴人在此建立了姑臧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平定了河西匈奴,取汉武帝神威到达河西之意,建立武威郡。前105年,这里又改称凉州。十六国时期及唐初,先后有五个政权以凉为名(前、后、北、西、南)建都于此,故有“五凉古都”之称。
  唐代的凉州是河西地区的著名都会,“凉州七里十万家”“人烟扑地桑柘稠”。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天梯山石窟:中国最早的石窟,被称为石窟之祖。位于武威市城高约40公里处。始创于北凉王沮渠蒙逊时期(401-432),在北魏、隋、唐和西夏时期均有扩建。
  鸠摩罗什寺:武威北大街西侧。公元前385年,前秦大将吕光征西域,迎鸠摩罗什到凉州。在这里讲经达16年之久。后秦姚兴弘始十五年(413年),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遗言葬舌头于武威,即鸠摩罗什寺塔下。鸠摩罗什是玄奘之前最有名的译经家。玄奘所读的许多经书便是鸠摩罗什所译。玄奘到达凉州,一定曾参拜过此处。
  凉州古城:为清代遗址,但以更早时期的古城为基础。
  三)瓜州
  凉州都督李大亮得知玄奘欲出国西行,便据太宗“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塞”的敕令,逼令玄奘返回长安。河西地区的佛教大师惠威法师,派名叫惠琳和道整的两个弟子将玄奘送出凉州。此后玄奘昼伏夜行,到达瓜州。玄奘在瓜州受佛教徒刺史丰厚接待,停留一月有余。凉州都督李大亮追捕令到凉州,但瓜州州吏李昌撕毁追捕文牒。随后,玄奘跟前西域僧人石盘陀、带着胡人的老马出玉门关。
  1. 唐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诗这样写道。尽管春风吹不度,唐代的玉门关依然是古代中国西北疆域的著名重镇,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交通要塞。随着时代的变迁,唐玉门关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在西北荒原中。从晚清时起,历史学家和学者们开始寻找盛唐名句中的玉门关。晚清时期的史学家陶保廉最早将唐“玉门关”的大致范围定在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遗址(清朝建造,内有庙宇、城楼等建筑)以西、兔葫芦河以东。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夏鼎、向达率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在河西走廊进行考古调查,认为唐“玉门关”在双塔堡附近。但唐玉门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
  这次的“玄奘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将致力于解决这一考古学上的谜题。有专家相信,唐玉门关关城的具体位置极有可能在安西县双塔水库以下。随着当代摄影技术的发展,中央电视台将出动水下摄影,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协助专家们解决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纷争。
  2. 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中南部。锁阳城始建于汉,兴于隋唐,其它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和利用。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玄奘当在此城内居住。
  3. 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至今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29窟还有一幅与玄奘相关的西夏壁画《玄奘取经图》,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宝。
  四)伊吾(哈密)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便是西域。对西域的定义各有不同。狭义的西域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脉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广义的西域扩大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广大地区,这片广阔的区域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国家。不过,玄奘出行时,玉门关、阳关以西是西域。当玄奘回国时,唐王朝的疆域大大扩展,高昌王国被灭,在其旧地设立西州,因此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中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是阿耆尼国(焉耆)。
  玄奘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是伊吾,这里是胡人的土地。伊吾佛寺里的老汉僧抱住玄奘痛哭,因为在暮年还能看到来自中原故土的人。哈密古称昆莫,汉时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哈密地区是西域与中原的交通要冲,被称为“西域襟喉”。
  白杨沟佛寺遗址: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处的白杨河上游。白杨河水自中部流过,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当地维吾尔族人称为“台藏”。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五) 高昌
  出莫贺延碛,途经仞吾河,玄奘历经九死一生,到达高昌。高昌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会,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中心,在元代以前14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曾经繁盛一时。高昌之地,汉代属于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凉时成为前凉的一个郡——高昌郡时代。460年,北凉残余势力在这里继续维持大凉王朝——高昌国时代。502年起金城(兰州)人麴嘉建立新的王朝——麴氏高昌时代。玄奘路过高昌时,高昌王麴文泰在位。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派兵平定高昌,开始了唐朝经营西域的历程。麴文泰在战争之前病逊。唐朝在高昌之地设西州——西州时期。唐设立西州的同时,在高昌的交河城也设立安西都护府,是经营西域的具体机构。
  高昌故城:吐鲁番市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所在。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玄奘滞留高昌讲经月余,当在此寺内。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大寺完美。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鲁番以东略偏北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中,距市区约48公里,唐代名为“宁戎窟”。石窟77个,残余壁画40余幅。石窟群中最早的洞窟,约为麴氏高昌时所建,后历唐至元,一直为吐鲁番地区的佛教圣地。西州回鹘时期,为回鹘国王的王家寺院。
  火焰山:主峰位于吐鲁番市区以东约40公里处,《西游记》故事中火焰山的原型。
  高昌乐:唐代十部乐之一。南北朝时,代表高昌乐舞体系的《高昌乐》就已形成。公元609,隋炀帝西巡河西走廊时,高昌国王麴伯雅就率王子麴文泰到甘肃张掖一带晋见皇帝,并跟随隋炀帝征讨高丽。其间,随行的艺人将《高昌乐》传人中原地区。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大业六年(610),西域各国派使前来长安,向凯旋的隋炀帝朝贡。这时,高昌国正式派了一个高昌乐舞团到京城献演《圣明乐曲》。著名的高昌乐舞轰动朝野,倾倒京华。为了保留来自异域的歌舞艺术,隋炀帝还命宫廷乐队学习排练高昌乐《圣明乐曲》,在仁寿宫演出。这两次别开生面的演出,在都城掀起一阵高昌乐舞热潮,演出盛况被载入历史文献。
  至唐太宗时,侯君集率唐朝大军挥师西进,征讨叛逆,平灭高昌,从高昌带回《高昌乐》及其表演艺人。原先在隋代宫廷音乐七部乐和隋及唐初宫廷音乐九部乐中,都没有列入《高昌乐》。这次从高昌带回的高昌乐舞,又一次在京都引起热烈反响,所以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决定废除原九部乐中的《文康乐》(又称《礼毕乐》,即结束时演奏的乐部),除增加燕乐外,又补充《高昌乐》,使唐朝宫廷音乐成为十部,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六) 阿耆尼国
  焉耆国位于从高昌国到屈支国的必经之路上,但与高昌国有宿仇,玄奘只在其国都内住了一晚。
  阿傅师泉:“泉在道南沙崖。崖高数丈。水自半而出。相传云。旧有商侣数百在涂水尽。至此困乏不知所为。时众中有一僧。不裹行资依众乞活。众议曰。是僧事佛。是故我曹供养。虽涉万里无所赍携。今我等熬然竟不忧念。宜共白之。僧曰。汝等欲得水者。宜各礼佛受三归五戒。我为汝等登崖作水。众既危困咸从其命。受戒讫。僧教曰。吾上崖后汝等当唤阿父师为我下水。任须多少言之。其去少时众人如教而请。须臾水下充足。大众无不欢荷。师竟不来。众人上观已寂灭矣。大小悲号。依西域法焚之。于坐处聚甎石为塔。塔今犹在。水亦不绝。行旅往来随众多少。下有细粗。若无人时津液而已。”玄奘一行人留宿于阿傅师泉旁。至今仍能找到这处泉水,即阿格布拉克泉水。
  银山道(天山南麓的狭长隘口,今甘沟)。玄奘说“山甚高广。皆是银矿。西国银钱所从出也。”事实上银山并没有银矿,而云母很多,日光下银光四射,故得名银山。银山道是唐朝与西域各国交往的重要道路。新疆考古人员对托克逊县南的苏巴什沟进行了考古挖掘,确认这条荒废已久的通道为“丝绸之路”中从车师国通向焉耆国的主要通道,也即唐代的“银山道”。
  七个星佛寺:地处丝绸之路北道,始建于晋代,是印度佛教东传和中原佛教西渐过程中的重要遗存,也是当时作为西域36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寺院和佛教中心,晋唐时期最为繁荣。据法显《佛国记》中记载,“东晋弘始年间,焉耆僧徒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制齐整。”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也记录其在唐贞观年间“内有伽蓝(即寺庙)11所,僧仆两千余,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皆尊印度……”。宋元之后,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佛教的衰落,此处也逐渐废弃。建筑遗址散布在沙梁和坡地上,现在遗址上还留有壁画、石窟等古代遗迹。佛洞与克孜尔石窟第一期洞窟相似,据考古专家推测,这里曾有殿堂、庙宇、僧房、佛塔等大小土坯建筑93处,佛像造型丰满祥和,具有犍陀罗和中原风格。1970年代,那里出土了一批罕见文物,其中包括纸质古文书44页,经专家鉴定为用婆罗迷字母书写的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剧本》残卷,写成于6~8世纪,是研究我国民族史、戏剧史、宗教史以及吐火罗文的珍贵资料。
  七)屈支国(今库车、拜城)
  玄奘屈支国,即龟兹国时,受到国王、高僧、数千僧众的热烈欢迎。屈支国有寺院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信小乘佛教。因凌山雪未消融,玄奘在此停留60多天。记录了包括昭怙厘大寺许多库车景物。除了佛教以外,玄奘还对这里的乐舞印象深刻。
  大龙池:“国东境城北天祠有大龙池。诸龙易形交合牝马。……此国多出善马。……龙变以为与诸妇会。生子骁勇走及奔马。如是渐染,人皆龙种。城今荒芜,人烟断绝。”独库公路路旁当地人称涝坝的湖泊。人们根据其地理方位,比附为《大唐西域记》中的大小龙池。
  照怙厘大寺:“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照怙厘。而东西随称。”位于库车县东北23公里的确尔达格山南麓,库车河流入平原的出口处,维语称之为苏巴什大寺(苏巴什是水源的意思)。寺分东西两部分。寺内有房舍的塔庙遗址。
  克孜尔尕哈千佛洞:位于库车县城西北13公里处。唐代遗存。壁画有浓厚的龟兹风格。
  克孜尔尕哈烽遂:汉唐之际用于防御的军事设施。建于汉,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个烽遂遗址。
  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是维语“红色”的意思,得名于当地红褐的山色。位于库车和拜城县之间的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木札尔特河北岸的山麓上。石窟开于公元三四世纪,兴盛于六七世纪。其壁画对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文化艺术及中西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洞窟有供僧徒礼佛和讲经用的支提窟,也有居住和坐禅用的毗诃罗窟。这种窟室结构和布局,在我国较少见。
  库木吐拉千佛洞:开于两晋,经隋唐,至宋代。壁画以大乘佛教为主。唐风较浓。
  龟兹古城:位于库车新城西1公里,库车河东岸,乌洽河流经城中。其历史上的称谓,尚末有定论。
  龟兹乐舞:“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在隋朝设置的九部乐和唐朝设置的十部乐中都有龟兹乐。唐玄宗李隆基时将十部乐改为立部伎和坐部伎。龟兹乐的地位就更高了,在八种立部伎中有五种采用龟兹乐,在六种坐部伎中有三种采用龟兹乐。
  《拨头舞》是表现一位年轻人与老虎搏斗的舞蹈。他的父亲被老虎咬死,青年踏遍山野,寻找父亲尸体,终于打死猛虎,报了杀父之仇。关于《拨头舞》,《通典》和《旧唐书》中都记载说;“拨头出自西域。”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考证说,《拨头》是从西域龟兹传入中原的。在拜城克孜尔干佛洞163窟中画有《拨头》故事的壁画,这为《拨头舞》出自龟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现在日本的乐舞蹈中仍保留《拨头舞》,此舞由西域传入中原,又经中原传入日本。
  《秦王破阵》是一种武舞,用来摹拟战阵的动作,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武功的。它的音乐曲调受西域影响很深,故《旧唐书音乐志》云:“秦王破阵乐舞杂以龟兹之声,声震百里,动荡山谷”。
  八) 跋禄迦国(姑墨国,今阿克苏境内)
  在冰雪甫融的春季,玄奘到达跋禄迦国,在这里住了一晚,继而翻越凌山,出今中国国境。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记录道:“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玄奘之路”考察队将考察玄奘可能翻越天山的地方,并希望能够确认哪一处是玄奘真正翻越天山处:
  A.凌山是跋达岭,出境的具体地点是乌什县西别迭里山口。
  B.凌山是木素尔岭(冰达坂),出境的具体地点是在昭苏县木札尔特达坂。此地如今已是一条国道。
  九)朅盘陀国(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因为与高昌王的约定,玄奘从印度不走海陆而走陆路返国。“玄奘从支那来,至国西界,有国名高昌,其王明睿乐法,见玄奘来此访道,深生随喜,资给丰厚,愿法师还日相过,情不能违。今者还须北路而去。”
  经考证,玄奘经帕米尔高原的瓦罕通道,由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明铁盖达坂进入今中国国境。这里,在玄奘笔下就是朅盘陀国。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朅盘陀国方圆二千多里,都城以石岭为城基,背靠徒多河,方圆二十多里,山岭相连,平原地带狭小。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许多相关朅盘陀国的遗迹和传说。在塔什库尔干自治县里,这些遗迹都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有些传说也有具体的遗迹。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
  玄奘说,朅盘陀国“国大都城基大石岭,背徒多河”。该大石岭就是位于塔吉克自治县东北角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朅盘陀国都城遗址。从汉朝的“蒲犁国”,三国时期至唐开元年间的朅盘陀国和受唐朝安西都护管辖的“葱岭守护”,及清的“色勒库回庄”和“蒲犁厅”,石头城一直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枢纽。石头城大至可分为内外两部,内城保存完整。至今可以见到一些露出地面的城墙和宫府、住宅和佛庙遗址。塔什库尔干与南京石头城和辽宁石头城并称中国三大石头城。
  徒多河
  徒多河是叶尔羌河的河源之一,在塔什库尔干城下流过。叶尔羌河、和田河与阿克苏河汇流而成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序论》里说,铁轮王所统治的瞻部洲中心的阿那婆答多池北面流出徒多河……有人说徒多河潜入地下,成为地下河,又从积石山复出城为黄河的源头。
  公主堡
  玄奘还记录道:传说该国的祖先的母亲为汉土之人,父亲为日天之神,因此他们自称为“汉日天种”。这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尔人“太阳部落”的称谓非常符合。民间传说其先祖的母亲是汉土来的公主,因此这也带来了另一个著名遗址克孜库尔干,意为“公主堡”。
  克孜库尔干位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北侧可通皮斯岭大坂,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要枢纽。尽管传说中这就是传说中的公主居住的地方,但这处遗址经考证,实际上是南北朝时期保卫丝绸之路交通安全的一处军事设施,也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
  唐王城: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城东北60多公里处的代热瓦孜塔格山(大门山)南端山口的北山东侧。唐代尉头州城遗址,为唐代龟兹国遗迹。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托库孜萨热依” 古城,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约有2200年的历史。
  十)瞿萨旦那国(和田)
  玄奘所称之瞿萨旦那国(于阗),就是今日的和田地区。和田地区古代有皮山、于阗、渠勒、精绝、戎卢诸国。到魏晋时期,皮山、渠勒、戎卢、精绝等城邦国被于阗兼并,这时的于阗就相当于现在和田地区的范围,唐代时亦是如此。同玄奘经历的时代一样,今天,和田地区仍然以织毯、玉石、丝绸闻名。
  白玉河:《大唐西域记》“城东南百余里有河西北流”:河指的是当今玉龙喀什河(突厥语意为“白玉”)。
  《大唐西域记》记载传说玉龙喀什河突然断流,河神夫亡,国内选一贵臣配为夫,则水流如旧。大臣入河后有白马负着一大鼓和一封书信浮出河面。玄奘记录“岁月浸远龙鼓久无。旧悬之处今仍有鼓池侧伽蓝,荒圮无僧”。据斯坦因在《古代和阗》一书中说,在姚头冈东南有一湖,突厥语中的意思为“明亮之湖”,约四分之三平方英里。在此湖之东南有一当地称为“鼓室”的大土堆,当为此“鼓池侧伽蓝”。
  中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上等和田玉主要来自和田的两条河,即以出产白玉而著称的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以出产青玉闻名的喀拉喀什河(墨玉河)。这两条亿万年的古河流都发源于昆仑山主脉的北坡,在昆仑山北部的深山峡谷中奔流一段距离后,又向北切过昆仑山最北部的一道山脊进入塔里木盆地,在盆地中,两条河并行向北流过约一百六十公里后,在科什拉什附近汇集成和田河。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洛浦县吉亚乡西北70公里处的沙漠中,是和田地区保存较好的惟一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佛寺遗址。兴衰年代为公元2--10世纪。维吾尔语的意思为"楼阁"、"亭台", 它是一组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群。佛塔由院墙、院外院落包围。院墙内外有大量壁画、泥塑佛像。壁画中的故事都是佛教故事,有轮回图之类。泥塑佛像靠贴在院墙内外两壁。佛塔外还散布着大量红、灰色陶片、佛像残片等。这座佛寺突出的犍陀罗风格正是丝绸之路上佛教由印度东传至中原的明证。也是研究犍陀罗艺术的宝库。
  特约干遗址:和田县城西约10公里处,面积约10平方公里。文化层被掩盖在厚3-6米的洪积层下。属于3-8世纪时古于阗国的一处重要遗址。
  十一)罗布泊
  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仅次于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沙漠。玄奘称之为“大流沙”。罗布泊就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中心。
  楼兰,扼丝绸之路南道咽喉,是亚洲腹地交通枢纽城镇。《汉书·西域传》:“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曾减。”
  然而,这曾被称为“海”、“泽”的罗布泊,在玄奘的时代,便已是恐怖迷离的荒漠。“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玄奘记录了一个被黄沙掩埋的曷劳落迦国的传说:有一位装束怪异、相貌丑陋的云游僧人到此国礼佛,国王听到当地居民的禀报时居然下令让大家对僧人扬沙驱逐,僧人满身尘沙,没有食物。有一位心地仁厚的人于心不忍,私下向他提供食物。僧人离开之前对此人说,因为城中居民的恶行,七日后将有沙雨把城市掩埋。僧人随即消失。七天后,沙雨果然从天而降,城市变成了巨大的沙包,曷劳落迦消失了。
  罗布泊中许许多多的古城就像曷劳落迦一样,在玄奘之前或之后的时代被尘沙掩埋,消失在历史中。
  米兰:汉文明、希腊文化、吐蕃文化在佛教造像与建筑艺术中的交汇。
  米兰遗址位于若羌县东80余公里处,内城堡、周围古建筑群及汉代屯田水利设施组成。汉代屯田区的中心有座古戍堡遗址,叫突布提城堡,戍堡东南沿着一条宽10—20米、长37公里的引水干渠,分丰16个屯田座居住的群落和一个炼铁炉的遗址。干渠引水于米兰河,沿线有七条支渠,采用双向灌溉集中分水的方式,灌区面积约45000亩,渠道布局严整,水头控制得法;在迄今发现的古灌区中少见。如今灌国土地上敷有10厘米的沙砾,下面是肥沃的黄土层,其上还保留有当年犁耕的痕迹。戍堡东北有一处佛寺残址,寺西南角有佛座,座周浮雕神像具魏晋浮雕风格。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发掘出一座唐代吐蕃的古戍堡遗址,南临米兰河道,正中是甘敦煌通昆仑北麓的要道,西距若羌县40余公里。戍堡呈不规则正方形,南北宽56米,东西长70米,四角有望楼,西有城门。戍保低凹,北部是阶梯大坡底至坡顶依次盖屋,屋门门洞,下半截控在土中,上半截土坯砌成,屋皆平顶,构造方法类似拉萨的布达拉宫。堡东是间大屋。堡南旗台。戍堡东西两侧有佛塔和规模庞大的寺院遗址。东边大寺是一座高约6米的两层建筑物,外面围以较高的院墙,第一层有一龛,内尚存半浮塑的菩萨和天王像。西边大寺院有一长方形须弥式基座的圆形建筑,残存的佛塑残体,线条简练,形态生动,反映了浓厚的中西结合的艺术风格,吸收并融汇了犍陀罗的艺术风格。米兰佛寺遗址经斯坦国发掘后已遭破坏,所以斯坦因刊布的资料是无法替代的。
  米兰古城方圆五公里内留下大量的遗址表明,三千年前东来西进的商客不但促使了这座古城的繁荣,还使它成为中西方文化融汇的地方。米兰繁华之时留下的彩壁画底色,和防止颜色脱落的牛羊毛片,至今仍然清晰可辨。犍陀罗佛教艺术只发现雕塑,故米兰佛教壁画便成为研究犍陀罗风格佛教绘画仅有的依据,在学术界和艺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米兰曾经留下了大量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壁画,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带翼天使壁画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中国所出佉卢文书主要是在鄯善国境内尼雅、楼兰和米兰遗址发现的。佉卢文书的语言原称印度西北俗语、中亚俗语等。后来证实这 种语言起源于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所以,英国语言学家贝利建议,将其命名为“犍陀罗语”,现为学界广泛采用。目前已出士近千件文书,内容主要为国王谕令、公私往来书信、契约、籍帐和佛教文学作品。
  楼兰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卷、且末,古代“丝绸之路”从楼兰分道。
  古楼兰遗址位于罗布泊西岸,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东距罗布泊北岸28公里处,县古城周围为一片密集的风蚀“雅丹”地貌。雅丹是一种长期强烈风蚀和水蚀形成的像海中礁石一样的土堆群,地表沟壑纵横,起伏不平。楼兰遗址主要建筑材料——木头,经碳14测定,其年代属公元前后。
  现保存的古城遗址略呈正方形,东城垣长333米,南城垣长329米,西城和北城垣均为327米,古城遗址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MA、HB、周围寺院民居遗址及楼兰贵族墓。从现存建筑物风格及布局看,楼兰城分为三个区,中部和东南部为行政区,西部和西南部为住宅区,以佛塔(又被称为军事塔楼)为中心的东北部为佛寺区(或军事区)。该城池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一条河道东西向横贯而过,至今河道的沙砾中满是碎陶片。进入古城中流连,常会在灰土中发现铜钱、饰珠等物。
  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及其后任魏光涛在1890年前后曾命部属探察、绘制了“敦煌县到罗布淖尔南境之图”。现藏故宫档案馆的此图,不仅标明了自玉门关通往罗布泊的路线,而且在罗布泊西岸标示了一座古城址。而楼兰城,就在罗布泊的西岸。清朝的统治者们,既没有及时向社会刊布这些资料,也没有组织对古城的考察、分析。
  1900年春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考察,发现了楼兰。楼兰古城一时轰动世界,被称为“东方庞贝城”。出土了大量汉五铢钱、汉晋时期丝织物、玻璃器、兵器、铜铁工具、铜镜、装饰品、木简、木雕艺术品,纸质文书等文物。
  1905年,美国人享延顿到达楼兰,他发现了墓地,但没有用力挖掘。
  1906年和1914年,斯坦因两次挖掘楼兰。将斯文·赫定发现的遗址编号为LA,随后他又发现了城周围的几十座城,编号为LB至LM、LQ、LR。遂步解开了楼兰的全貌。
  LE
  楼兰地区的古城形制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方城,如罗布泊沿岸的LE城、LA城、LK等;另一类则是圆城,如民丰县以北沙漠的尼雅古城和安迪尔古城等。
  2003年一群探险者在罗布泊楼兰城附近遇见盗墓赋,顺着其车辙发现了楼兰LE城附近的古墓葬。墓葬位于一个长约76米、宽约30米、高约20米的台地顶部南端。台地中部遗存一座残高约2米、底部长宽约2米的塔形土坯建筑。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墓葬为有长墓道的洞室墓,墓道口开在台地南缘的斜坡上,墓室门上方已被盗墓者挖开一个洞,墓道长10米,前窄后宽,在墓道底端生土台地中挖掘洞室,墓室为前后室。壁画墓在楼兰地区以至整个塔里木盆地都是首次发现。但此墓发现时已被盗空。
  龙城雅丹
  新疆罗布泊地区北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雅丹地貌,面积约计3000平方公里,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地貌,是我国第二个面积最大的分布区。“雅丹”一词,原是维吾尔语“雅尔”的变音,“雅尔”的意思是陡崖。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一些中外科学工作者赴罗布泊地区考察时,见到了大面积分布的土丘和沟谷相间的地貌形态,于是在撰文中采用“雅丹”这个词,以后就逐渐为地学界接受并采用。关于雅丹地貌的成因,过去都认为是风的吹蚀作用,划为风蚀地貌类型。但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形成雅丹地貌的营力,除了风的作用外,周围山地阵发性的暴雨和洪水也起重要作用。
  龙城雅丹顶部的海拔在910米左右,这里原是古罗布泊的湖底,后来水面退却,湖底成为平坦的陆地,由于这里北距天山东段的库鲁克塔格山脉不足10公里,且属孔雀河下游地带,在突发山洪或孔雀河来水较多情况下,平坦的湖盆在水流的冲刷下逐渐变成条条同一走向的沟谷,相对高差达到10~20米左右。“龙城”雅丹为南北走向,而这里的主风向为东北~西南走向。 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以南楼兰古城一带的雅丹主要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而“龙城”的北部和三拢沙一带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白龙堆附近的雅丹地貌是在流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成。
  十二)敦煌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为了彻底断绝匈奴与西羌的通路和联系,捍卫边关和丝绸之路的安全,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并采用设防、屯垦、移民等措施,不断充实、加强建设河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又从令居(今永登)经敦煌直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随着战乱和平的交替、经济的兴衰,丝绸之路几通几绝,但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与交通大动脉的重要作用。敦煌,便是作为这条大动脉的心脏而存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和平开放的心态带来了敦煌文化的大繁荣。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玄奘到印度取经返回,经敦煌回到长安。
  被称为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的莫高窟就座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大泉河谷里,南北长约1600米。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终止营造。在唐朝武则天时代建造的洞窟已达到一千余龛。因之,俗称千佛洞。至今仍保留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敦煌千年来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中,书写着许许多多如玄奘一般虔诚的僧侣和信徒们的身影。这里也不难找到玄奘的故事。玄奘从印度归国后应唐太宗要求口述由其弟子辩机笔录而成的《大唐西域记》的最古版本便是在敦煌发现的敦煌残本,只存一、二、三卷残卷。公元九世纪的敦煌壁画中能够找到玄奘的画像。甚至连毫不留情地窃走敦煌艺术瑰宝的斯坦因也是用“玄奘”的名字打动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
  责编:王丽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