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生活中的观世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树贵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活中的观世音
树贵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以其“干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普现一切众生前,深受广大民众的爱戴。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只要我们能够拔除众生的苦痛,给予欢乐,我们便是观世音菩萨在世间度众生的千手千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间菩萨行者。
  现代的佛教徒,在复兴佛教、普济群生的前提下,应以观音的慈悲,给人信心,给人方便,给人希望,给人法喜。那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呢?首先要养成天高任鸟飞,海阔纵鱼跃的宽宏气度,
  纵观二十一世纪,已有太多太多的灵魂自愿或被动地放弃了崇高、放弃丁真诚、放弃了智慧、放弃了信仰。在鸟笼式的“安乐窝”里,举头不见青天,四望不见碧绿,人们的心胸变得越来越小,眼光变得越来越窄,伴随着人事交往的日趋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也日渐增多,整个社会风气呈现出一片巧取豪夺、投机钻营,群小弄权的现象。在一片喧闹不已的骚动中,人们空虚而又烦燥的心灵宛如风中摇动的小草一样,得不到片刻的安宁,再也没有心情去静静品味生活之流的底蕴,去倾心聆听圣者的教言了。面对此情此景,心中不禁发出无尽的感慨:作为一个人间佛教行者,我们应该信解观世音菩萨“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慈悲情怀,普降佛法甘露,以宰相肚内能撑船的器量,去宽恕一切人,甚至于我们的怨敌,也能不念旧恶,不计前嫌,犹如大海之深广,能容任何污秽之物,且不失去大海的清净;又如虚空之宽大,任何美丑之物,皆能包容无余。所以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论任何的讥嫌、误会、过失,我们都要以宽宏的心量来包容,如此方能成就一切,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更何况在菩萨眼中,众生与自己本为一体,慈济众生就是完成自己的佛道,因为一切诸佛皆因众生而发大悲心,因发大悲心而长养菩萨道,因此,众生是我们实践菩萨道的道场,有了慈悲心加持,众生所加于我们身上的一切磨难、困厄,都变成醍醐甘露了!
  其次,我们要有奉献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畅游于佛法的大海,使我们能够高屋建瓴的纵览人生百态。世人为了自我的私欲,往往绞尽脑汁,机关算尽,对于奉献人生,总认为是天方夜谭,离己甚远。为一己之利,争得对簿公庭,六亲不认;为一己之见,争得面红耳赤,恶颜相向,甚至一句刺耳的话,就能使他怒目狰狞,大动干戈。这种充满私欲的人生,只能招来怨恨与报复;而奉献的人生,则只会迎来爱戴与拥护。其实,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却又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生命亮度也是大不一样的。有的人虽然拥有很好地生活环境,但无生命热力的底蕴,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品德败坏、心灵龌龊,从而使生命暗淡无光。有的人虽然拥有充沛的生命力,但未能创造应有的业绩,胸无大志、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浪费时光,甚至有人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使生命蒙上一层灰暗的面纱而黯然失色。
  这些人的生命可以说是可悲的、渺小的。而这种可悲与渺小,不在于别的原因,而在于他们的生命缺少了奉献,只知道满足一已私欲,膨胀自己的恶习,而不能为社会、众生作出有益的奉献。
  作为伟大至尊佛陀的弟子,我们应让自己的生命怒放异彩,我们应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鲜艳美丽。为此,我们就必须要有观世音菩萨那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摒除一切自私自利的观念,净化自己的身心,改变自己的气质,庄严自己的思想,用自己太阳般的生命热情去温暖人间,造福众生,从奉献中获得永恒的欢乐,从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奉献是神圣的,苦海中的众生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需要我们奉献热血、辛劳和汗水。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奉献,在奉献中完善生命。奉献才是生命真正的内涵,离开奉献的生命就不是真正的生命,离开奉献的生命就无异于将生命断送。奉献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一颗真诚的心,有没有一颗清净的悲心。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们对于救度众生的事,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气魄,只管默默无闻的付出,不要有一丝毫求回报的心,把自己奉献给佛教,奉献给一切众生,如此方能真正体会到人生内涵,也才能获得真正的欢乐与幸福,这便是奉献的真义。希望我佛弟子,都能养成奉献的精神,看破自我的私欲,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发心为众,随时奉献。
  我们坚信苦海终有边际,漫漫长夜终会有光明的来临,希望我佛七众弟子,能够体悟观世音菩萨的心胸、作略和气象;拥有崇高的志愿,诚挚的同情,深密的理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扬观世音菩萨慈悲度生的情怀,宽恕他人,奉献人生,将自己化作观世音菩萨的一双手、一双眼,做一个生活中的观世音,实行五戒十善的轨范,通过教育和文化,启迪迷茫的人生,透过福利和慈善,温暖每个人的心灵,使佛法能实际而直接地利济人群,为苦海泛慈航,为兴教立榜样,为人间悬慧日,为世界作桥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