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天隐禅师与王寨中华山之一:传说中的天隐禅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胡启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隐道崇禅师,号南滨隐人,是清初活跃于西南一带著名的临济宗大师之一。他在清康熙年初(另说清顺治18年)来凤冈王寨中华山创建禅寺,培育弟子,引教开宗,接引信众,以中兴禅宗佛教为已任,佛荫教泽遍布黔地及滇川。其斐然之绩载入《黔南会灯录》、《锦江会灯录》等佛家经世典籍中,并以在当时西南佛学界的影响使王寨中华山名噪黔地,被信徒及周边各郡官士视为皈依圣地。300多年后,中华山寺庙在历代浩劫中已灰飞烟灭,只留得天隐禅师的手迹“万古徽猷”石刻于悬崖之上。除此之外,我们也只能以一怀幽古之情,在民间传说和历代典籍中去寻找大师远去的身影。人虽去,名还在,身虽没,迹犹存。天隐禅师到底何许人?他在临济禅宗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他是传说中的明室朱氏之后还是亡明遗臣?“万古徽猷”石刻到底蕴含着禅师怎样一颗佛心?今天,我们寻找天隐禅师留下的历史谜团,不管是开发凤冈旅游资源,还是挖掘地方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大有裨益的。
  天隐禅师“皇室说”
  天隐道崇禅师在王寨中华山开山弘法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由于经过历代浩劫,相关资料大多散失,就连中华山寺庙遗址也无半片瓦砾,只有散落在四处的庙基石料默默承受着300年的无情风雨。由于民众对中华山及天隐禅师始终有一种虔诚的怀想,天隐在民众心中自然升华成高大的精神偶像,并逐渐被人们神化,种种版本的传说便应时而生,其中有关他是明室朱氏之后或亡民遗臣的传闻尤为热闹。
  最早执此说法的是刘天禄在民国27年(1938年)的诗作《雨庭寒喧》中,就有天隐禅师是“朱氏之后”或“亡民遗臣”的迹象。刘诗如下:空斋无酒度清宵,闲与老僧话寂寥。问到钵衣夸始祖,曾得冠冕弃前朝。迷津应向禅林问,清福原非宦海消。几度沉吟真如谛,小峦风雨助推敲”。此诗清秀空灵,晶莹如玉,于隽永中泛着一种扑面古意。同时也向我们证明了天隐“皇室说”民国时早有之。不难发现诗中“冠冕”(指做官人的帽子),“前朝”(意指明朝),“宦海”(指官场),就足可证明这一点。后来凤冈文史爱好者干国禄先生在他《凤冈军事史略》一书中,就“天隐”、“中华山”、“万古徽猷”之寓意推测道:
  天隐:天是封建王朝时人们最忌讳使用的汉字,因为它代表着“大”,往往是君王的“专利”。更不说一个佛门僧人敢以“天”字冠号。天隐,顾名思义就是最大的人物隐遁空门的意思。是否暗喻了天隐就是永历帝朱由榔之后或明室旧臣呢?
  中华山:此山原名昆卢山,天隐循迹此山后始得其名。中华大地曾是大明朱氏的天下,今朝易之满人,作为亡国君臣,目睹国破家亡,恨无回天之力,遂将隐居之地取名“中华山”,聊以思念故国乡土。
  万古徽猷:此四字系天隐禅师所书,镌刻于百米悬崖上,笔法圆润,刀功精湛,系阴刻,笔划涂有红色,数里之外清晰可见。此石刻没落款,天隐禅师为何不落款呢?令人费解。万古乃千古之意;徽猷,《辞源》解释:“徽猷,高明的谋略”。天隐禅师遁迹空门题字不落款,怕暴露自己特殊的身份,自是千古以来高明之略,内心难言之事尽在其中。此说后来又被笔者写进《探幽中华山》、《偶得遗诗觅天隐》诸文中,导致以讹传讹。当然随着现在我们对天隐禅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与干先生已取消了天隐“皇室说”。2007年9月12日由遵义市政府组织召开的“纪念黎庶昌诞辰170周年暨沙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有幸认识了贵州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中国佛学研究学者王路平先生。我就中华山天隐禅师有关疑问请教王先生,他否定了天隐“皇室说”。后来,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在我的散文集《我走我路》序言中也特别提到天隐禅师。他写道:“天隐即天隐道崇,文中所引民间关于他是明王室后裔的传闻不确。丈雪通醉的《锦江禅灯录》和善一如纯的《黔南会灯录》皆有明确记载,他是敏树如相的法嗣弟子,为垫江毕氏子。”进一步否定了天隐“皇室说”。
  这种天隐“皇室说”的形成也有特殊的历史关系,明朝崇祯皇帝自煤山自尽后,朱氏江山土崩瓦解。后随着满人入关,农民起义军孙可望、李定国大举联明抗清旗帜,拥桂王朱由榔为帝,在凄风苦雨中建立了南明永历王朝,建都贵州安龙县。后永历王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金蝉寺后,亡明遗臣忠君守节,纷纷逃禅出家,潜入黔地。如活动在湄潭、余庆的钱帮岂,号大错和尚,系明崇祯时云南巡抚。居湄潭天目寺天目大师,原是明时东阁大学士,兵礼二部尚书。再如大友和尚陈大相,原河南道御史等。但均无天隐是“皇室”或“遗臣”的记叙。根据以上种种可靠资料的佐证,我们只能把天隐“皇室说”归类为民间传说了。
  天隐禅师“卢氏说”
  有关中华山天隐禅师最早的记载是康熙48年(1709年 )县令张其文编撰的《龙泉县志稿》,在山川名胜一目中清楚记载 :“中华山,在县城东九十余里。路径深邃幽静,山岩崇峻秀霭。建有古刹一所。门前宽敞,坦周围皆石,大小高低错落入古。当面一石如盘,约高二丈,大如‘之’,亦极古雅,石脊、石麓多古梅古树,番上亦多刻游人诗。初春游此,梅香扑鼻,令人尘嚣都捐。门外一望绣壤平畴,郁葱可爱。刹后右侧一石山,高数十丈,僧天隐刻‘万古徽猷’四字于顶。知县张其文匾其刹‘居然文华’”。
  此记在“山川名胜”一目26处凤冈名胜记载中着墨最多,可见中华山在当时之盛况。由于知县所著之文时间是在康熙48年,这时中华山香火正盛,根据天隐诗部分作落款时间分析此时天隐应逝世不久,所以康熙版《龙泉县志稿》可信无疑,令人遗憾的是没有记叙天隐生世及俗姓。但是在1994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凤冈县志》大事记一目中却记道“清顺治18年(1661年),明遗臣卢某隐居县中华山,称天隐和尚,书刻“万古徽猷”四字于崖壁,至今犹存”。其中说道天隐不但是明朝遗臣还指出俗家姓卢,此说不知源于何处,弗人所思。笔者还在释心照法师《黔北佛教发展特点》一文中读到“天隐,俗姓卢,凤冈人,(明)永历15年出家,隐于中华山,号天隐和尚,留有‘万古徽猷’石刻。”这种记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还是另有发现,笔者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肯定,传说的版本愈多愈证明天隐在民众心中的影响之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