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用西方政治学来看佛教关于政府起源的说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庄朝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用西方政治学来看佛教关于政府起源的说法
  作者:庄朝晖
  在《长阿含经》的《世本缘品》中记载了地球上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简史。以下,我们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一开始,众生食地味、地皮、地肤等,食多者颜色粗悴,食少者颜色润泽,以此有了颜色形貌的优劣。众生互相是非,有了你我比较之心,有了骄慢心。
  后来地味、地皮、地肤都渐次消失了,众生就吃新生成的粳米。这一吃,吃出了男女形,就有了夫妻。众生开始淫逸,造屋舍(为淫逸作屏障),造城郭。
  粳米开头是很丰足的,但有些聪明人,为了减少麻烦,就储存粳米。此风一起,大家群起而效之,导致粳米收割过头,质量下降,成了糠,有了枯秆。
  众生的贪心越来越盛,就分田,分你的我的,甚至出现了偷盗他人田谷的事情。被盗者起了嗔心,就用手杖打盗者。
  如此争讼一多,众人决定共立一主,善护人民,赏善罚恶,众人各共减割以供给他。第一个主就是民主(注:人名)。
  这就是地球上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
  描述完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佛家的城邦起源说有以下特点:
  1.私有财产的出现:原始的平民是没有占有欲望的,只是后来慢慢有了比较心,有了骄慢心,后面才有了贪欲,有了贪欲,就有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的出现,是产生争讼的主观条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发现,由贪欲而有了私有财产。所以,要根除私有财产,就要除掉自己的贪欲。这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比丘。僧团去除了贪欲,所以他们可以实行公有制。原始的僧团,中国的十方丛林实行的都是公有制。但在一般平民社会,贪欲犹在,还要追求物质享受,却又要去除私有制,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2.资源的有限性:当资源足够的时候,大家并不会产生什么利益冲突。只是到了后来,资源越来越少,大家才越来越看重资源。资源的有限性,是产生争讼的客观条件。那么,是否物质极端丰富的时候,就可以实行公有制吗?这点,我也是十分怀疑的。因为人的贪欲是无穷的,有满足的时候吗?再者,有些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越来越多,比如石油,只能是越来越少。
  3.人是生而自由的:原来的平民是享有充分的个人自由的,现代所说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信仰、和平集会等自由都不在话下,正如洛克所说的:“所有的人都生来就是自由的”。
  4.人是平等的,没有强势的一方存在。如果有一方势力特别强,那么他有可能以暴力抢别人的东西,最后成为“强盗王”。正是因为他们的平等状态,这才有利于他们平等地订立契约。
  5.政府的功能是为了解决平民间的争讼:我们看到,原来的平民是享有充分的个人自由的,为什么他们要选举出一个君主来?原因就在于平民内部的矛盾,利益的冲突。人性恶的一面暴露出来以后,大家都自私自利,而利益又是有限的。你有了,我就没有。我有了,你就没有。这样一来,平民有时候就会为利益问题吵起来。这时候城邦中就有采用某种强制的必要性,就需要选出一位君主来“赏善罚恶”。
  6.政府职能的有限性:平民选出君主是为了解决平民内部的矛盾,想来他们不会希望君主干涉他们的其他自由。所以,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有限的,不能超越自身的职能。这点,也正如洛克所认为的“一切政府就其权力而言都是有限的”。政府的职能发展到现代,它管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但是否公民就该无条件服从政府呢?回答是否定的,政府并不一定是全对的。在政府犯错的情况下,公民是可以不服从的。公民的不服从,已经为梭罗、甘地等实践,并获得了广泛认同。
  7.平民供养君主:君主由于决断平民的争讼,浪费了时间,影响了他的收割。所以,大家供养君主,做为一种报答。这正类似于后世的纳税。
  8.契约式:君主的产生是平民的公意,是契约式的。平民选举出一位君主,君主是自愿上任的。君主的义务是为大家决断争讼,君主的权利是得到平民的粮食作为报酬。平民有权享受君主决断的服务,平民也有义务纳粮。这一过程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这个契约的订立,与卢梭的政治学说很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卢梭认为政府的起源是倾向保护富人的,而这里并没有这种说法。另外,平民并不是将自己的全部权力、全部财产一并完全交给共同体。
  9.直接民主制:当时人少,大家要开会很容易,所以实行的应该是直接民主制。
  10.君主必须有德行有智慧:君主必须有道德,大家才信得过。其次,君主必须有智慧,才能正确地决断争讼。在争讼的决断中,君主渐渐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和荣誉。
  11.君主取到法的作用:君主的任务是决断争讼。在此意义上,君主取到“法”的作用。君主集立法,执法,司法于一体。在这样的作用中,我们只能假设君主是有德行有智慧的。如果出了一个无德行无智慧的君主,那就糟之大极了。
  12.从此有尊卑之分:第一个君主叫“民主”。一个“主”字已经把他从人民中“尊”了出来。有了尊卑之分,就有了荣誉之心,大家都想当君主。这种荣誉攀比之心,有时候也会成为祸害,正如老子所说,自然的社会应当“不尚贤,使民不争”。
  13.第一个君主是没有多少物质利益的:大家纳的粮食主要是想弥补君主花在决断上的时间。可想而知,君主的粮食即使比平民多,也就多那么一点点。所以,当时的君主相对于平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物质利益。而到了当代,一个统治者面对的利益是极大的。甚至可以说,一个统治者只要还有一点欲望,那么他就很可能会走向腐败,正如阿克顿爵士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14.君主是世袭制的:后来,民主生珍宝,珍宝生好味,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其中,有一些君主比较圣明,被称为转轮圣王。
  2003年5月13日
  转自:中国学术论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