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选自《佛性的开展》(萧民元著)
“修”可以被看成是学佛人上达的手段,也可被看成是生命净化、升华乃至超越而达“究竟解脱”的一项大工程。就工程的观点来看,从蓝图设计到完工,往往需要若干代的“分段生死”,亦即需要若干“生”的时间才能完成,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或许有人以为,所谓修,不过就是念念佛、打打坐那回事,十分简单。其实不然,这只是表象。修的内涵相当复杂,可说是既精致又广泛的。现在试分条说明如下。
第一,在我们修前应先弄清“为何修”及“修什么”。这犹之乎建筑工程,要先确定建筑意向和目标,而后才能设计蓝图,进行施工。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对自己学佛的概念和意向相当模糊,但却并不十分想弄清楚;很多人说是在修佛,其实是在利用他们所了解佛法中的“因果律”大修福报;也有不少人自以为清楚,其实并未深究[1],他们心中的“佛”其实是自创的偶像。凡此种种,立意修行,岂能不加注意哉!
第二,当修功有进展时,心灵之门会慢慢打开。那时“心眼”或“意识眼”之类的功能会逐渐发生作用,会因此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不少“异类”,并看到或感受到各种异象。因为在这超立体的大宇宙中(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到处都充斥着各种不同的生命,到处都有不同层次的生命在活动着。一旦我们进入了他们的领域,就免不了会与他们有所接触。处于这种情况,不是“魔来斩魔,佛来斩佛”那样简单就可处理。这好比我们潜入了深海,看到了平时看不见的生物,不是我们闭上眼睛不看,它们就不存在了。除了闭上眼睛不理不睬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有时由于某种因缘还必须与它们打交道呢!那时又当如何?
第三,心灵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东西。当我们以入静方式逐步深入其中,世俗的“粗质思虑”会慢慢减弱。减弱到某一程度时,一种惊人的创造力就会从心灵深处爆发出来。那时我们不但能在“三昧”[2]境中以“念”来创造想要的东西,甚至可以在定中,经过一段不算太长的时间,在现世“事成”,俗语不是有“心想事成”这句话吗?彼时,如果理念不明,一念之差就有可能创造出来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三昧时空泡泡”。而这个泡泡可以提供某种力量,使拥有者在人世间展现某些异能,并因而产生某种特殊的自我肯定感,进而削弱了他的警觉力。警觉力一旦被削弱,就很有可能长期地在这个自创的泡泡世界里成长、壮大,终至于到了想走也走不出来的景况,岂可不加注意哉!
第四,我们修功愈高,如有问题就愈不容易找到解答。我们有可能自悟其理,也有可能自己幻生答案。那时,如何去辨别何者是正悟,何者是幻生?有时候也有一种可能有慧根的人(不能确定是否真有慧根)定中出现“上师”,上师的智能一定胜过平日的他,上师会指导他,给他解答。我们又怎知这个上师是真上师还是假上师?他的解答是不是听来是“是”,其实是“非”呢?
第五,在世间的积习、个性和知见,将成为前进的重要分歧因素。如果在修前和修中没有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调理,当获得较高的定境时,必然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不自觉地“切入”某些并不理想的时空层次。如果层次“切”错了,就有可能耽误几生或几十生的修行时间呢!例如说,我们对人对事的是是非非常持非常分明的态度,这种态度或性格在“入世”时是好的,但对“出世”而言则未必全然。如果修前或修中未加调理或软化,那么,修境上升之际就易切入一个比较严肃但却缺乏生机的时空界。于是,一个生生不息、变化不已、充满相对性的层次,就与我们无缘了。而这与我们无缘的层次,正好是能量滋生、心华奔放的境界。换言之,正好是“小我”逐渐升华成无私“大我”的养成区,我们却错过了它,岂不可惜!
知识方面的影响也是如此。例如有人说,一个“神游”的人,他的“灵魂”与肉体之间有一条“气带”联系着,其实这是把物理世界的观点带到精神世界里去的一种谬论。如果修者接受了这种想法,很有可能在神游时,真的发现拖了一条气带尾巴。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我们又岂可不慎之!
第六,如果我们不是一个个性恬淡的人,我们内心充满了各种被现实压抑的欲望,在修境提升而到达某一高度时,这些欲望的力量就会释放出来,并衍化成各种幻象。由于这些幻象具有相当的真实感,我们非常可能因此深信不疑而着魔。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在事先防范?当机之时,又当如何处理?
第七,修功愈高,就愈接近生命的核心。也就是说,愈高愈接近“自我的生命漩涡”。愈接近自我的漩涡,就愈会受到它强大能场的牵引,同时也愈暴露在它的“磁暴之下”。如果不懂防卫之道,弄不好,多半会走上如下两个途径:
其一,是贡高性地走向“自诩大师”、“自比权威”、“自封教主”之路,乃至“自称人间活佛”[3],其方向正好与“破我”相反。其二,是所有生命的特质都被引向以自我为中心的“黑洞”(借用天文物理学名词作喻),极有可能使自己进入一个永久与世隔绝的未知世界,又岂可不慎哉!(以上的说法是把不可思议的状态降格后的比喻,言外意境有待读者自行想象。)
第八,由于“修”不是一个一生就可了事的大工程,一个修行的人在阳寿将尽之际,将会遇到如何安排来生的接续问题。是个人地或参加某种愿行团体地继续在此世上流转呢?还是转移到某个次元界去休养生息一阵子,然后接着再向前奔驰?这些都是修行有得后,迟早会遭遇到的一个问题。
第九,最后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在修前厘清,那就是“破我”的问题。如果说修是为了要自我超越而得究竟解脱,而佛法又明明指出解脱的关键在“破我”。“我”为了解脱“我”而变成了没有了“我”,岂非有点滑稽?愿意吗?舍得吗?而没有了“我”的“我”又是啥光景?这个问题,如不在修前弄个明白,修功终是不能踏实的。
总之,修不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相反的,它是一件极其复杂而又精致的大工程。我个人以为,修者在超越“欲界”之前,除了要多亲近善知识而外,实有必要把佛法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弄个清楚明白,先得“正见”(八正道的第一个要求),才能安心前进。
注释
[1] 此处所说的深究不是指博览群经,而是说对重要而又关心的问题要下工夫,做深入的了解。
[2] 三昧是指有相当深度的“定、境”合一状况。这种状况也可以看成是由定者的定力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功能空间。不同的三昧可展现不同的功能。
[3] 写到“活佛”二字,就想顺便说一下,“活佛”的称呼不知是何时、何地、何人发明的。尚未信佛的知识分子听到“活佛”二字,毋庸讳言,是相当刺耳的,实不利于佛法的传播。事实上,就佛理而言,佛是超越生死的,哪有什么死活!为什么不称之为“上师”呢?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