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西晋崆峒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晋崆峒佛教
  西晋佛教,是说从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到愍帝建兴四年(316)建都在洛阳,共五十一年间的佛教。在这个时期,著名的佛教学者竺法护、安法钦、彊梁娄至等人分别在敦煌、平凉、天水、户县,长安、洛阳等地,翻译弘传教因此佛教比起前代来有了相当的发展。
  西晋佛教的活动,主要是译经。有人统计,这一期间从事译经的国内外沙门及优婆塞共十二人。首推竺法护。他是月支人后代,世代住在敦煌郡。在洛阳、广州、关中等地都有人译经。竺法护早年跟随他的师父到过西域,获得《贤劫》、《法华》、等经的梵本共一百六十五部。泰始二年(266)他从敦煌到长安,后到洛阳,又到江左,沿路带着经典传译,未尝暂停。他的译业最盛时期是从武帝太康到惠帝元康二十年间(280—299),所译出的大小三藏经典共一百五十四部。    帛远,字法祖,河内人,博学多闻,通梵晋语,于方等经深有研究。时在长安建造佛寺,从事讲习。后来在陇右,陇东一带弘法“高僧传”说其“道化之声,被于关陇,崤函之右,分奉之若神。”西晋的佛教义学,继承后汉、三国,以方等、般若为正宗。主要弘扬般若性空之理。另外竺法护也译出了《首楞严》,足见当时朝野对佛教的信仰,已经相当普遍广泛了。
  平凉佛教兴盛于五胡十六国,
  改变杀性的石勒
  五胡十六国,特别是二秦的佛教,由于统治者对佛教大力提倡,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极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人物为道安和鸠摩罗什。西域沙门佛图澄(232—348)在后赵的弘传,那时平凉属后赵,鸡头道为最重要的交通咽喉。佛图澄于西晋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其时后赵石勒屯军在葛陂,专用杀戮来壮大声威。南怀谨说他“嗜杀好货,野蛮成性”时,印度名僧佛图澄此时到后赵区域,宣扬佛教的慈悲教化,他主要教人们安般守意,是禅门大德。佛图澄通过石勒的大将军郭黑略,和他相见,用神通感化了他,阻止了他的残杀,从此,包括平凉人民在内的后赵人民逐渐奉佛。后来石虎即位,也很尊崇佛图澄,一时人民多营寺庙,争先出家,他受业的弟子常有数百人。和佛图澄同时在后赵的,还有敦煌人单道开,襄阳羊叔子寺竺法慧和中山帛法桥(经师)等。
  既帝王又居士的苻坚
  继后赵,北地佛教最盛的区域是前秦。前秦虽建都长安,但是,平凉是苻坚的老家和根据地,崆峒山道处于与西域往还的要冲。前秦统治者第二代苻坚笃好佛教,既是帝王又是居士,所以当他在位时,平凉佛教称盛。苻坚心性慈善,有大志向,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用王猛为相一度统一了北方。《平凉古代史考述》载苻坚在平凉时“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宴,北姓丰乐,”商业繁荣,又筑堤开渠,引迳水灌溉农田,给家乡阴盘起了个官名-“平凉”,意为“平定凉国”, 苻坚始置“平凉郡”。 “平凉”这个词也表语气平静,心里宁静之意,“京”表高地,是方形谷仓,加“水”有灌溉高地之意,又有水绕京城之意,“平凉”这个词反映了苻坚佛学修养及政治理想。苻坚为何一定要平定西凉国?因为西凉国张轨与他祖爷张衡一样,反对佛法,还迫害僧人,阻碍东西交通,当时西域几十个国家信仰佛法,东来西往的旅商僧人被西凉隔断了,苻坚就是想打通这个交通大动脉,公元377年,苻坚对他的史官说:“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苻秦建元中(365—384),苻坚遣将军吕光(今平凉庄浪人,也是个虔诚信佛的人)等率七万军攻龟兹,迎罗什。临出发时,他对吕光说:“夫帝王应天而治,予以爱苍生为本,岂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怀道之人故也。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关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高僧传》),吕光送罗什到凉州时,苻秦已经灭亡。直到401年12月,鸠摩罗什才经过平凉到达长安,开始了他的译经事业。罗什(344—413)系出天竺而生于龟兹,广究大乘,尤精于般若性空的教义。公元379年,太元四年(379),苻坚为争道安,向南发动战争,派苻丕攻下了襄阳,就送道安和习凿齿往关中。道安(312—385)原来在邺师事佛图澄,后受请到武邑开讲,弟子极多。东晋兴宁三年(365),为了避免兵乱,他和弟子慧远等五百余人从北地到襄阳,住在樊沔十五年,以每年讲《放光般若》二次为常。到长安,道安住在长安城内五重寺,领众数千人,宣讲佛法,组织佛典的传译。当时译人僧伽提婆等翻译经论时,道安常与法和诠定音字,详核文旨。此外他还决定了沙门以释为姓,并制定僧尼赴请、礼忏等行仪轨范。又创编经录,疏注众经,提出了关于翻译的理论。其高足弟子有慧远、慧永等,慧远尤著名。
  和道安同时的名僧,有他的同门京兆竺僧朗。他初在关中专事讲说,后移崆峒山中,学徒百余,讲习不倦,苻坚累次遣使征请,均辞不赴。
  佛教在后秦,比前秦尤盛。后秦统治者第二代姚兴,也笃好佛教,又因得鸠摩罗什,译经讲习都超越前代。到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出兵凉州,罗什才被请到长安,入西明阁和逍遥园从事翻译。其时四方的义学沙门群集长安,次第增加到三千人,就中道生、僧肇、道融、僧睿、道恒(一作常)、僧影、慧观、慧严、昙影、僧睿、道标、僧导、僧因均著名。但最擅长于罗什的中观性空缘起思想的是京兆僧肇。僧肇(384—414)少年时即到姑臧(今甘肃武威)从罗什受业,后来和僧睿等入逍遥园,详定经论。他在罗什门下十余年,有《物不迁》等著作,后世合编为《肇论》流行。
  当时先后来到长安从事译经的,还有弗若多罗、佛陀耶舍、昙摩耶舍等,都是罽宾国人。
  当姚秦佛教鼎盛时,长安僧尼数以万计,
  同时南方东晋地区的佛教,以庐山的东林寺为中心,主持慧远。慧远(334—416)早年于儒道学说都有根柢,后从道安出家,对般若性空深造有得。道安入关,分散徒众。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率众行道,并倡导念佛法门。一听到罗什来长安,便致书通好,并就大乘的要义往复问答(后人集为《大乘大义章》),又节录罗什所译《大智度论》为《大智论抄》。他还请佛陀跋陀罗和僧伽提婆等从事经论的传译,对佛教各方面均发生很大的影响。 
  平凉籍高僧释慧虔
  释慧虔是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平凉籍高僧,与道安,慧远属同时代的高僧,与慧远同是当时修西方净土的高僧,《高僧传》载:“释慧虔,姓黄甫氏,北地人也。少出家,奉持戒行,憩庐山中十有余年。”说明汉魏时皇甫家族不仅出将军,名医,还有虔诚信仰佛法的出家人。释慧虔是名门之后,他出家说明佛法已是当时上流社会普遍性的信仰,是他应该是道安法师初到到北地弘法时收的弟子,公元365年,道安法师率领五百弟子为避战乱南下,队伍中就有他,到庐山结茅修行十多年,由于严持禁戒,精进修行,讲经说法,僧俗莫不敬仰,罗什每出译经,他都深钻细研,大力宣传,可见他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庐山搞得名气很大,后来修持念佛法门的慧远道痕渐高,释慧虔便放心的离开庐山东游吴越,晋义熙年间,当了嘉祥寺的主持,五年后自知寿尽,显疾,念佛往生,异香扑鼻。当时山阴比寺有一位戒行很高、法号净严的比丘尼,晚上梦见观音大士,光辉如日月,妙宝庄严,她行礼问大士因啥事而来,观音大士说,到嘉祥寺去迎虔公。
  (梁释慧皎撰《高僧传》)。释慧虔虔诚信仰佛法,精勤修持,成为一代高僧,说明佛法已经在魏晋时代部分人民心中更深叶茂了。
  魏晋时佛徒间更有一个西行求法的运动兴起,其中以法显的成就为最大。法显常慨叹律藏的残缺,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和同学慧景等四人从长安出发,往天竺寻求戒律,阅时十一年,经过三十余国。
  东晋时代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作出了许多超越前代的业绩:
  其一是《阿含》、《阿毗昙》的创译。苻秦通西域,先后来了西域昙摩持、鸠摩罗佛提等人。僧伽跋澄于建元十七年(381)到长安后,先后择出《鞞婆沙论》、《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僧伽罗刹所集经》等,为《毗昙》的创译作出了贡献。其中《鞞婆沙》的翻译,由道安主持、对校,还为之作序。其次,昙摩难提于建元年中(364—389)译出《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等,是为大部阿含的创译,也是由道安与法和加以考证,道安并作了《增一阿含经序》。同时僧伽提婆和竺佛念一同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道安也参与校定并作序。既而提婆南渡,慧远请他到庐山,于晋太元十六年(391)译出《阿毗昙心》和《三法度》两论。隆安元年(397),更到建康,讲述《毗昙》,冬天又和罽宾沙门僧伽罗叉重译《中阿含》、校改《增一阿含》等,这就是现存之本。另外,道安曾在苻秦建元十八年,请鸠摩罗佛提(童觉)口诵《四阿含暮抄》梵本,佛念、佛护替他翻传。后来佛念又于姚秦弘始十四年(412)为佛陀耶舍传译《长阿含经》。佛念世居西河,精通梵语,传译了不少经籍,世称他为苻、姚两代译人之宗(《出三藏记集》卷十五)。
  其二是大乘重要经论的译出。这主要是当时译家罗什的劳绩。罗什的译经事业是靠一个王朝的鼎力支持完成的,像前秦苻坚那样南征西战仅仅实为了得到高僧,像吕光、姚兴等军阀,志趣各异,攻来打去,可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虔诚佛弟子,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说明佛学在那个时代已经独立地与庄老哲学相抗衡了。罗什从弘始三年到十五年共十二年间译出经籍有七十四部(现存五十三部),其中重要的大乘经论有《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经》、《维摩经》、《弥陀经》、《弥勒下生经》、《首楞严三昧经》、《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庄严经论》、《成实论》、《坐禅三昧经》等,大都对于后来佛教义学发生巨大的影响,而发展有各种学系与宗派(如成实师、三论宗、天台宗等)。其次,佛陀跋陀罗所译的《六十华严》为后来贤首宗根本所依的经典。
  其三是密教经典的译出。《大孔雀王神咒经》、《孔雀王杂神咒经》、《大灌顶经》等。
  其四是律典的译出。在印度流传的五部广律,此时先后译出《十诵》、《四分》、《僧祇》三部。初译《十诵》的,是罽宾沙门弗若多罗。他于弘始六年(404)诵出《十诵》梵本,罗什译作华言,刚译到一半,而多罗圆寂;次年(405),西域沙门昙摩流支来长安,诵出其余部分,罗什又为翻译,两共五十八卷,《十诵》一部于是具足。《末,合成六十一卷。这就是现行的《十诵律》。  在道安的时代,还有用“格义”的方法来讲述佛教的,这是和道安同门的竺法雅及康法朗、毗浮、昙相等。法雅少善外学,长通佛义,当时依附他的门徒,多半于世典有相当造诣,而于佛教教理却还没有入门,法雅于是和康法朗等把佛经当中的事数和世间典籍比配讲说,使门徒了解;这就叫作“格义”。后来这种方法为道安、法汰所驳斥而废弃。
  这时期佛教徒的信仰和行持方面,大弘弥陀净土法门的是慧远。慧远于元兴元年(402)与彭城刘遗民、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颍之、南阳宗炳等,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以往生西方净土为期,故后世净土宗人推尊为初祖。观音信仰在这时期亦已流行,据说祈愿观音而得到感应的,有法显、慧虔、法纯、帛法桥及邵信等(见《高僧传》)。  翻译文学,这到鸠摩罗什而非常成熟。罗什所译出的经论,大半富有文学的价值,特别是《金刚》、《维摩》等经,文笔的空灵,辞藻的美妙,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一块新园地。佛陀跋陀罗的译籍《六十华严》,以壮阔的文澜开演微妙的教理,弘伟瑰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希有的巨制。同时佛教也渐次渗入一般文学的领域,以佛典的理趣、风格、词句及故实入诗文的渐多,诗有罗什的《赠沙门法和》十偈(今存一偈)和《赠慧远偈》,支遁的《四月八日赞佛诗》、《释迦文佛像赞》等,慧远的《庐山东林杂诗》、《报罗什法师偈》、《万佛影,当时一般佛教学者的书简,大都是文意美懋的作品。
  在这时期,造像艺术也勃兴了。并有从外国输入的造像,如苻坚致送道安的佛像中有高七尺的外国金箔倚像(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道安每次举行讲经法会都罗列尊像,其中有一尊外国铜像,形制古异。道安的弟子昙翼于江陵城北得一像,上有梵文,据说是阿育王所造。又狮子国于义熙二年(406)遣使献高四尺二寸的玉佛像,玉色洁润,形制殊特。法显于义熙九年(413)回国,也携带有佛像。其中狮子国所献玉像,后来和戴逵所制佛像五尊及顾恺之所作维摩壁画,同列瓦官寺中,世称三绝。
  佛寺的建筑,在这时期盛极一时。佛图澄在石赵所兴立的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姚兴“起造浮图于永贵里,立波若台,居中作须弥山,四面有崇岩峻壁,珍禽异兽,林草精奇,仙人佛像俱有。”这都是宏伟的佛教建筑。综合建筑、雕塑、绘画的石窟艺术也发轫于此时期。当时北地凿窟造像之风兴起,是有文献足征的,如苻秦沙门乐僔于建元二年(366),在敦煌东南鸣沙山麓,开凿石窟,镌造佛像,这就是著名的莫高窟,实为此土凿窟造像的嚆矢。
  由于以上高僧大德的巨大贡献,佛教学学说思想在这一时期开始与中国庄老哲学、儒学融合了,这是划时代的功勋,他们在平凉大地上苦心弘化,或曾经来往行走于这块深厚的黄土地,我们的地方史,少不了他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