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区洁名:翻开世界佛教史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区洁名 (香港佛教联合会秘书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类走进了21世纪,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世界,怎么样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看健康:沙士、禽流感、疯牛症、艾滋病、癌……看看自然环境:海啸、地震、雪崩、洪水、沙尘暴……看看社会:战争、绑架、爆炸、袭击、杀害无辜……再看看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石油短缺、燃气不足、水荒、水污染、煤矿坍塌、乱采乱伐……今天,人类的物质文明,确实有了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进步,但生活本身已经证明,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不断提高的物质享受与物质财富的追求,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安全和幸福。在物质生活富裕、舒适、条件优越的社会中,犯罪、自杀、社会不公、互相侵凌、劫掠、谋害、欺诈、争斗,甚至比相对贫穷的地区还要多。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物质生活越丰富,享受越感官化,官能化,人们的精神就越空虚,欲求无度、欲壑难填、争斗加剧,伦常乖悖、道德也愈下降,这正是今天愈演愈烈的现实,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人类的烦恼、不幸和苦难,正是我们佛教的现实课题。   佛教最初从印度传入中国,那是在公元前2年的两汉之际。作为外来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佛教与中国文化有一个长期交流融合的过程,也就是说,佛教文化已融合进了中华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今天不会有人说,中国佛教仍然是印度佛教了。中国佛教,正是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中国自己的佛教了。佛教能够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那是因为佛教的文化因子与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相合相依、同生共长。他们相互吸收,彼此依存,所以融合而一,成为一个整体了。佛教讲慈悲(佛为大慈)、讲中道(中道即法,中道是诸乘诸宗的最高真理)、讲和合(僧即和合众),佛法僧三宝都体现了和谐圆融的思想智慧。这样一种核心的精神理念,恰恰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正是相契相合的。《易经》中解释《易》,何谓易?“生生之谓易”。即阴阳和谐,而使万物生生不已。可见,“易”的本质是和谐,因和谐而生生相连相续,才有了人类的发展与明天。被称为《书经》的《尚书·大禹谟》中说:“正德·利用·厚生·唯和。”唯和(崇尚和谐),成了做人养正育德、利用自然资源、重视人民生活的基础。老子在《道德经·冲和章》中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皆以阴阳和合而成为生命的统一体。这个“和”即是平衡,即是统一,即是万物之生命。孟子强调的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认为人和比天时地利更为珍贵。《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遵的大道。只有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广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就能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各各成长、生生不息了。综上所述,可见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中,天地万物和谐有序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遍及儒道两家的开创者孔孟老庄的学说之中。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众生平等和人人皆可成佛的理念,无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符相契,因而佛教虽从印度传入,却能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融入中国思想文化的各个层面,甚至植入中土民俗心理,成为与中国民风民俗密切不可分的内在宗教,或曰“心的宗教”,这不能不说是佛教中国化而又化中国的一大奇迹。   近代以来,以太虚大师、印顺导师和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为代表的佛教界领袖们,都提倡人间佛教,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急剧的社会变化,随着中国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中国佛教也必然要适应时代大潮而走向自身的现代转换。这不但是人类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佛教面对新的时代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了推动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发展儒家心性学说、推动道教教制教仪建设、促进唐代诗歌繁荣、丰富文学艺术的创作形式、保护历史文化的遗存与传承方面,佛教都曾做出过自身的积极贡献或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在新的时代,人间佛教,淑世善民,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现实人生的改善,以人乘为菩萨乘的基础和前提,以三乘共法,解脱苦本,以五乘共法净化人间,所以人间佛教贯通诸宗诸乘,并成为海峡两岸四地乃至世界广大华人地区佛教的主流,这是佛教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增一阿含经》中说:“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这里说得极为明白:佛不是天神,天使,佛是在人间修行证悟而成佛。人在人间,听闻佛法,受持佛法,体悟佛法,证知佛法,正觉圆满,自在解脱。所以,人身难得,佛出人间。所以,佛教才是佛对人间的教化,佛开启了人间自觉觉他的正道。自觉觉他,这是佛教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自觉觉他,还必须自利利他。自利和利他两者不是并列的,也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共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自利就在利他之中,所以利他是学佛者的根本。   从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这个终极目标出发,我们来省思一下自己,也来省思一下我们所处的当今世界。正如本文开头所言, 人类科技的进步,物质享受的诸多成就,并没有与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步。甚至由于科技的进步,人把自然环境跟自己的关系给完全颠倒了。在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的经济活动中,人增长了狂妄、贪婪、骄横、肆无忌惮,也增强了放纵欲望的暴力,为争夺资源而不惜使用战争、屠杀、谋害的手段。科学成就固然解决了不少千百年来的老问题,但也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新问题。新的问题有时比老问题后果更加可怕、更严重了。现代人身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前所未有,物质丰富,精神萎缩,引发家庭悲剧时时上演,社会道德日渐沦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在这个各种利益冲突,社会危机四伏的世界上,我们奉行佛陀教化的四众弟子,就不能不感到一种历史重任,一种时代使命——那就是我们能够秉承佛陀的慈悲精神,超越种族、信仰、地域、习俗的歧异,聚焦起全球的视线,心怀苍生、统理大众、护持佛教、合作交流,为人类共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重任在肩,目标明确,我们要做的工作当然很多,但一切从心开始。也许你我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宗门,不论我们语言、文字有何不同,只要我们都是佛陀的弟子,都是忠诚的佛教信众,我们就在一个和平的目标下,今天又都聚会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那么,我们就以心相见,以心相许:团结一心,交流心得;团结一心,集思广益;团结一心,焕发出我们佛教徒的四无量心。我们不仅要做世界佛教徒团结、友谊、和谐、圆融的代言者,而且更要做世界佛教徒团结、友谊、和谐、圆融的践行者。佛陀的思想,就是和平的思想;佛陀的学说,就是和平的学说。和平协商,和平互济,和平共处,和平繁荣的精神资源,正在佛教。佛教的和谐理念,也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没有时间边界,它属于当时,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它没有空间的疆域,它属于印度,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人类是一个整体,和谐便是维护整体人类的长久利益。今天的世界佛教论坛,面对今日世界,共商和平大计,尤其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普世的指针性意义。历史在这里留下丰碑,全世界佛教徒在这里将翻开第七次结集的历史新篇章。我们向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合十致敬;向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办者、协办者表示深深的感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