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则竹秀南:佛教徒之实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则竹秀南 ( 日本临济宗妙心寺灵云院住持)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纵观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现状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走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福祉事业飞速发展;其提高幅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众所周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蕴藏着无限的潜力。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人类未来的日常生活将日益丰富、便利、快捷;我们将获得更加充裕的宝贵时间,用以不断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 但是,我认为对于生活在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现代人来说,无论社会物质如何丰富,无论个人财富如何涌流,无论日常生活如何悠然自得,都不可能绝对地保证各自心灵上的平和,充分地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在战后的废墟上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今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随着社会福祉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享受着可以驱使金钱满足几乎所有个人欲望的舒适生活。尽管如此,现代日本人的精神危机却此起彼伏,日益加剧。喧腾于新闻媒体上的杀人、诱拐、盗窃、欺诈、贪污、自杀等案件丑闻日复一日,接踵不断。日本正面临着家庭崩溃、诚信丧失、民心动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找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使找出了若干解决办法,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根治不了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范畴的顽疾宿疴。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是好呢?我认为治愈上述社会弊病的良方唯有宗教,唯有佛教。众所周知,佛陀的宗旨在于∶遵循因缘法则,倡导大彻大悟,坚持律己钻研,实践八正道,从而实现和合世界,成就佛国净土。所谓因缘之法则即指诸行无常。我们要正确地理解世间万物皆无恒常这一法则,据此确立我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般来说,我们往往能够在理论上理解诸行无常法则,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舍弃自我去实践这一法则,最终背之而行。正因为背离了诸行无常这一法则,必然将产生烦恼与痛苦。我们应该将自己融入大自然,将自身视为大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体,这一点至关重要。诸行无常的法则决定了诸法无我。虽然世间万物本无实体,但是我们往往执著于自我。西方哲学主张“我思故我在”而强调自我;东方哲学即佛教则倡导“无我”。彻底的无我主义者之所作所为浩大无际,下达天地,上至宇宙。无我是一种天、地、我一体,万物与我同根的境地,也是禅法之极至,佛法之真髓所在。只有达到无我,才能实现大自然与人类的共生;只有达到无我,才能实现人类相互间的和合。所谓佛教的凝聚力与合作力也好,佛教徒的实践也罢,都来源于无我。 2006年2月18日,广州光孝寺举行了该寺住持明生法师升座仪式。老衲应素所敬仰的明生法师盛情邀请,有缘列席了升座仪式。老衲有生以来首次应邀列席中国法师的升座仪式,翘首企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是日,中国国家宗教局官员,以及以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圣辉副会长为首的中国佛教界各山大德长老莅临仪式。整个升座仪式传统规范,功德圆满。

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禅师曾驻锡光孝寺,故因缘殊胜。老衲与明生法师同为六祖儿孙,结识以来互相保持友好往来,相约不断共同切磋钻研佛法。升座仪式上,老衲自始至终怀着兴奋而企盼的心情耳闻目睹了仪式的整个过程。十分遗憾的是老衲不通汉语,所以揣想圣辉法师与明生法师在仪式最初的问答大概相当于日本禅门的所谓问答吧。此外,进入法堂之后的升座偈及说法,直至上堂,整个仪式与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毫无二致。通过此次切身的体验,老衲领略了禅门升座仪式的传统源流。仔细思索回味,日中禅门乃一脉相承,日本禅宗各山秉承的就是百丈清规所传承的中国佛教传统仪礼,所以这一切自在常理之中。日中禅门所遵循的宗旨和仪礼,由达摩祖师传至慧能禅师,又相继传至百丈禅师、临济禅师,而东渐扶桑。通过列席明生法师升座仪式,老衲更加切身地体会领悟到了佛教的共通性,以及佛教的凝聚力与合作力。继往开来,继承禅门祖师的护法精神,并将其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现代禅门衲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如体育竞技的接力项目一样,我们要牢牢地紧握先贤的接力棒而奋然疾行,并将其完完整整地传递给后来者。我们手中传递的是同一根接力棒,这就是佛,这就是法。我们佛教徒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努力加深探究佛法宗旨,并遵循佛法宗旨,将其贯穿于日常行持。我们要留心自顾脚下,严于律己,唯此方能不断地觉悟灵性,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进,自觉地实践六波罗蜜。

一、布施 所谓布施一般分为“财布施”和“法布施”。我们如果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则将主动争先地施舍于他人。也就是说,基于他人的幸福喜悦即为自身的幸福喜悦之“一体感”,而欢欣地向他人施舍财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喜舍”。手无分文者可施舍无财之“七施”。对于我们出家人来说,要施“法布施”。为此,我们应该深刻地理解领会“出家”二字的含义,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出家者的使命就在于施“法”。

二、持戒 出家者应该遵守以下五戒∶ (1)不杀生戒 不可杀害与自身具有同等宝贵生命的其他生物。 (2)不偷盗戒 不可随意窃取与自身所持之物具有同等含义的他人之物。 (3)不邪淫戒 不可向他人施加自身所厌恶的淫秽行为。 (4)不妄语戒 不可欺骗与自身相互信赖的他人。 (5)不饮酒戒 不可酗酒忘志,给他人平添麻烦。

三、忍辱 忍辱即忍耐。唯有无我才能做到忍耐。禅门祖师的行履之根本即在于此。施法唯有忍耐,否则将流于世俗而忘却忍耐精神,堕落为迎合主张自我的世俗社会的花言巧语。

四、精进 始终不渝地崇佛修道,不止不息。

五、禅定 佛法的出发点即释迦佛祖的成道。禅定为成道的必由之路,无禅定即无佛法。

六、智慧 遵循佛陀的智慧而思考、行动、生活,智慧为人类不可或缺之物。 所谓八正道之实践,就是遵循佛陀宗旨而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精修佛道,这是每个佛教徒实践之本。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勤修佛道,前面列举的现代社会的诸般弊病将失去滋生土壤,人类之间的相互纷争将销声敛迹,世界和平将伴之而来。我们经常耳闻“为了和平而奋斗!”“夺取和平!”等等诸如此类的口号。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业已证明,夺取而来的和平往往伴随着痛苦与磨难。 原因何在呢?释迦佛祖曾揭示“求皆为苦”。所谓和平并非夺取而获之物。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切实地自顾脚下,精修佛道,和平将不求而自来。宗祖临济禅师在《临济录》中阐述道“不求殊胜,殊胜自至”。这是在告诫我们,幸福与和平并非夺取而获之物,而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来之物。我们每一个佛教徒应该重温并深刻地领会这一教诲真正深远的含义。 佛教徒的根本精神亦在于此。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切切实实地去实践佛陀宗旨,真正的和平与幸福则将不期而至。不论收罗任何华丽的词藻侈谈和平,倡导救济,如果缺乏基于无我精神的精修佛道之实践,幸福与和平也不可能到来。 如果缺乏基于无我精神的精修佛道之实践,即使获得了政治、经济、伦理、道德范畴的所谓充裕与幸福,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佛陀还曾倡导“知足”精神之宝贵。但是忘却了知足精神而一味追求自身欲望的现代人,往往心灵得不到安稳,争斗困扰终身。 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盲目地追求高度文明,导致社会混乱,争斗加剧,亡者增多,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灭顶之灾。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偏见与傲慢,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不相协调等致命缺欠日益明显。如果违背诸行无常的法则,忽视自身脚下,放纵贪婪,则不可能避免争斗,更谈不上获得心灵的真正安稳。 一步一步、切切实实地精修佛道,既为佛教徒的实践之本,也是佛教的凝聚力与合作力的具体表现。这是一条通往和平的必由之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