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懿法师:胸怀寰宇——启动新世代佛教青年心灵软件
前 言 “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为了生存,竭尽脑力与体力改变了社会结构,而成为带动全球经济改变的主要动力。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青年人最关心与担忧之事是什么?是促进文明跃进的生态科学?!是延长寿命的生化科技?!或是促使经济利益的传播信息?!循着历史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青年人最关心之事应是“人类”本身,具体地说,现代的青年朋友最在意的问题,并非全体人类的问题,而是每一个“自我”本身! 人类在20世纪,创造了高度科技及物质条件丰沃的文明世界,却也逐渐带领人类走向失去“心灵”与“人性”的世界。因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将是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危机! 一、深植信仰 英国作家史诺先生认为:当代文化上的问题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而文化一旦分裂,将使人类对于“过去”不能做正确的解决,面对“现在”亦不能清楚地做抉择判断,展望“未来”愿景更是乏善可陈。有鉴于此,21世纪人类若要弥补文明发展的缺失,必须在“物质文明”的进步中追求“精神文明”的发展,使精神与物质平衡! 新世纪中,全球化与高速网络的世界,一切有形、无形之物体内容,未来都将变成数字化、行动化、虚拟化,或个人化的形式存在;人类在规划未来及掌握决胜先机之时,必具创新思维,从而向知识经济迎风展翅。尤其现代的年轻人,生活在多元复杂而相互依存的地球村,除了努力掌握国际知识及具备全球竞争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并应抱持跨文化、族群、教育的远见,更需具足超越聪明才智的智慧“判断”与“理解”! 因此,如何协助全球的青年朋友,在人生的旅程做正确的抉择,我认为其人格的养成,在学校正规的基本教育上,应纳入宗教教育课程。虽然每个国家国情、民情不同,但站在弘法者的立场,仍应努力积极推动,让正规教育也能注入设计多元化的宗教课程——使佛法“生活化、具体化、行动化”,并更具有“接纳性、便利性、价值性”的特质,而能轻松融入日常生活中。建议可依不同国家学制之需求,定期推广宗教课程,让青年学子从小即奠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而在参与各项社团活动与信息文化交流时,建立新的思维、新的伦理道德与价值体系;更于新的科技时代以维持人的尊严、情感与自由,让人性健康完整的发展;这应是21世纪佛教“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任务! 有关辅导课程内容之设计建议为: (一)人与人之间的适应与激变的调适方法。 (二)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调节能力。 (三)学习如何取得理想及可行性的生活模式。 (四)学习如何拥有及放下各种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爱。 (五)储备应付困境挫折的勇气,并做好装备和调整。 (六)人类面对“生、老、病、死”循环的样态及稳定性的因应策略。 (七)协助在人生各阶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发挥长才使自己的功能健全化。 二、发展合作 综观古今中外,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有原始心灵做基础,其实“民族生机”即是“精神心灵”;所以,文明的生命与文明生机将决定文明的强势与否,更决定文明的再生力。因此,人类更应同行同愿合作,拥有共同的“心灵文明”! 有鉴于此,国与国之间更应建立互助机制,多举办有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活动,世界各地之青年精英,应抱着舍我其谁之精神,不分僧俗,皆应以信心、悲愿与热忱的胸怀,来展开世界性的佛教青年活动。更藉由“觉之教育”之推展,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机会! 以台湾中华佛教青年会为例,为了接引青年学佛,我们结合寺院及社会公益团体的资源与力量,合作举办多项活动;如大专冬、夏令营、青年领袖营、健智营、中医营、生涯规划讲座等,并从活动中注入以“慈悲社会公益,喜舍生命关怀”的精神为导航,汇聚青年学习自我管理,并积极发心服务人群,为缔造祥和社会注入一股清流。我们始终坚信理想的佛教青年组织,其相互观摩与交流之活动应包括几项要件: 佛教青年交流: (一)应是“多元性”,而非单一性。 (二)应是“均衡性”,而非偏颇性。 (三)应是“可塑性”,而非僵硬性。 (四)应是“持续性”,而非阶段性。 (五)应是“具体性”,而非抽象性。 (六)应是“前瞻性”,而非局限性。 (七)应是“诚挚性”,而非敷衍性。 (八)应是“整体性”,而非个体性。 如此,点、线、面联结来发展青年活动,并加强各地青年干部训练,厚实领导能力与活动质量,并建立信息网络,共同合作与交流、分享活动学习的成果,在相互学习成长中,提升人生境界,促进社会温馨。 三、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决定世界潮流的主要力量应是:经济、科技、文化与民主的思潮。迈入新的纪元,世界已然出现区域及全球合作的迹象,因此,身处于地球村,信息已无远弗届;如何突破传统窠臼,运用新世纪的科技能力,将佛法内涵转化,并善用“境教熏习”进而设计提升大众生活课程。例如: (一)生涯规划,如: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减压技巧、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 (二)善良风气,如:冬夏令营、禅修营、读书会、音乐、戏剧坊、园游会、博览会等。 (三)文化内涵,如:佛教艺术、道场参访、各类研习、座谈会等。 (四)社会服务,如:生命关怀、国际救援、弱势关怀、小区营造等。 (五)心灵成长,如:心理谘商、心灵成长营、亲子成长营等。 国际间应建立互助合作的网络机制,增加多元向度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建立正知见的学习态度与观念体悟,以提高客观的自觉、自省能力;我诚挚地建议以“近、中、远”三个阶段工作,来因应国际交流的各项需求与考验。
(一)近程目标,交流互惠 1.国际间相互交流,以促进了解彼此的文化教育内涵。 2.国际间互惠成长,化解因陌生而产生的隔阂,进而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二)中程目标,互信合作 1.制定公平的国际交流规范,以维持和谐的权益关系。 2.相互观摩精良的组织功能,以达到互信合作交流之友谊。 (三)远程目标,协商尊重 1.相互协助参与国际青年组织与青年活动之推展。 2.学习相互尊重、互不排斥,以利进入互助合作阶段。 结 语 冀望全球都能成立佛教青年会的组织,经常联络、研究、访问、会议,用行动鼓舞全世界人士认识佛教、了解佛法的意涵,支持佛教青年活动与发展。世界各国若能设置专属的青年组织,以佛教青年团体作为传承佛法的生力军,势必能成为新一代佛教薪传的重要支柱,让菩提种子洒遍世界五大洲!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