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禅寺清代名暑
坐落在天宁禅寺大雄宝殿丹墀(音持)两侧,有两具集天文科科学、考古研究和实际应用于一体的清代石晷(音归),在古刹中重放光彩,引起了国内外天文学者、科研考古、教育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是龙城古迹中的瑰宝之一。
日晷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是清代历学家、曾任阳湖(今常州)知县的张作楠,运用有关天文历算原理,吸取明代末年传入中国的欧洲日晷优点,按常州地处的纬度,亲自设计和参与制作的。其形制和我国古代传统的“赤道日晷”不同,有立式和卧式两具。据专家考证,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代日晷中,采取这样的形制,是绝无仅有的,为现代科学和民族传统的有机结合,因而已被收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图录》之中。
说到天文科学,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计时之具,史书《文选》中有“揆日晷、考星耀”,《周礼》亦有“匠人建国,书参日中之影,夜考北极之星,以正朝夕”的记载,日晷指示节气和计时,这是中国天文历算科学上的一大发明。说到考古研究,秦汉时已流传民间的测日影、定时刻的日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汉书艺文志历谱》关于日晷的书,就有34卷,这对天文学的考古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现在,天宁寺的日晷还可用来校正钟表,校对北京时间。比如,日晷上有这样的文字说明,“十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二十三日,校对北京时间只需减去15分钟。”又如,日晷表杆日影正对午时(12点)减去15分钟,即是北京时间11:45分,经反复考证,其精确度相当高。
这两具日晷,一块在抗战期间被日寇毁坏,另一块因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早已模糊不清。在寺院修复后期,经上海天文台全和钧、郭盛熾两位副研究员精心勘测设计,包括张作楠的题记全文(附后),于1991年全部按原样制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市人大常委委会副主任、上海天文台台长、天文学家叶叔华教授为之写了“名晷重光”的题词。
东首一具像石碑一样竖着的叫“面东西日晷”。西首像台子一样平卧的名“平面日晷”。据太阳光线照射到晷面上的扇形线条图,就可认出时间和节气。张作楠的使用说明是:常州府偏京师东三度二十四分,北极出地三十一度五十一分强。兹测得冬至午正太阳高弧三十四度三十九分,夏至午正高弧八十一度三十七分,推经纬景(即“影”字)线作横表面东西日晷,以便民用。南横为时刻线,每小时分四刻……纵为节气线,节气未交,景仍在线内;节气一过,景即在线外;若过数日,则景在两线间……这种利用太阳的投影来标时刻和节气的天文仪,既通俗易懂,又符合科学原理。
附:张作楠题记
余既按常州北极高度作面东西日晷,复属(嘱)全椒江云樵卧泰作平面晷,以相参验。盖既得子午真线,则或用横表以取倒景(影)俱可得天正时刻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