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焰口仪式与音乐之研究--以戒德长老为主要研究对象
佛教焰口仪式与音乐之研究--以戒德长老为主要研究对象
[ 作者:何丽华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199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0年
【文章标题】佛教焰口仪式与音乐之研究--以戒德长老为主要研究对象
【文章作者】何丽华
【指导教师】吕锤宽教授 陈碧燕教授
--------------------------------------------------------------------------------
【中文关键词】佛教|焰口|仪式|音乐|戒德长老|宗教|艺术
【中文摘要】“瑜伽焰口”简称“放焰口”,为一结合音乐、仪式、文学而成的中国佛教仪轨。其主要作用是保平安或超度亡魂,系为幽冥界众生说法、是“冥阳两利”之仪式,是很受信众敬重与喜爱的佛教仪轨,而且也是佛教仪轨中音乐性最丰富的。本论文将透过田野访谈及文献数据的整理,阐述焰口仪式之重要性以及其法事结构与音乐内容等。本论文除了绪论与结论外共分为四大章。
绪论说明本论文之动机与目的、先前研究与本文之重要性、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数据搜集与研究方法等。第一章探讨瑜伽焰口的意义、缘由、仪轨演变、功能、内容、禁忌、内涵等。第二章探讨其仪式之参演者与时空结构,包括法师、悦众、信众、诸佛菩萨的参与途径、层面、职务与服饰以及仪式的时间安排及坛场的空间配置等。第三章探讨其法事之结构,包括上供及施食等法事节次的内容以及真言(咒语)与手印的意义功能等。第四章分析焰口音乐之形态与特征,以五线谱呈现戒德长老于1979年所录制之律腔焰口录音带之音乐现象。最后结论,就各章节所述提出总结,并整合其所呈现的音乐特征,以说明其音乐对仪式的功能与其宗教意义。
--------------------------------------------------------------------------------
【论文目次】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瑜伽焰口之探讨
第一节 瑜伽焰口之意义与缘由
第二节 瑜伽仪轨之演变
第三节 瑜伽焰口之功能与内容
第四节 瑜伽焰口之禁忌与意涵
第二章 焰口仪式之人物与时空结构
第一节 参与者之职务与服饰
第二节 仪式之时空结构
第三章 焰口之法事结构
第一节 法事程序之一上供
第二节 法事程序之二施食
第三节 手印与咒语
第四章 焰口音乐之分析
第一节 戒德长老与焰口仪式
第二节 乐曲之体裁
第三节 乐曲之型态
结 论
--------------------------------------------------------------------------------
【参考文献】
一、专书与工具书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台北:新文丰,民74。
大藏经刊行会,《大藏经》,台北:新文丰,民72。
王景琳,徐匋编着,《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北京:中国文联,1992。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北京,1988。
田青主编,《中国佛教音乐选粹》,上海:音乐社,1993。
印顺,《学佛三要》,台北:正闻,民78。
江灿腾、王见川主编:《台湾斋教的历史观察与展望─首届台湾斋教学术研会论文集》,台北:新文丰,民83。
江灿腾,《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民85。
江灿腾,《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台北:东大,民81。
朱其昌,《世界佛教通讯簿》,台北:法轮,民78。
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民78。
邢福泉,《台湾的佛教与佛寺》,台北:商务,民75。
邢福泉,《佛教艺术思想探索》,台北:商务,民86。
吕锤宽,《台湾的道教仪式与音乐》,台北:学艺,民83。
吕锤宽,《台湾的南管》,台北:乐韵,民75。
吕澄等着,《中国佛教人物与制度》,台北:汇文堂,民86。
妙音文雄,《中国佛教音乐》,四川:成都,1980。
沈允升编,《梵音指南》,广州:群智,1924。
林子青等编,《中国佛教规仪》,台北:常青树,民77。
林谦三,《东亚乐器考》,台北:学艺,影印。
竺摩法师鉴定,陈义孝居士编,《佛学常见词汇》,台北:世桦,民83。
林本炫编译,瞿海源校阅《宗教与社会变迁》,台北:远流,民82。
周叔迦,《法苑谈丛》,台北:文津,民79。
林子青等,《佛教的仪轨制度》,北市:佛教,民75。
周叔迦,《法苑谈丛》,北市:文津,民79。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台北:老古文化,民80。
星云大师,《星云大师演讲集》(二),高雄:佛光,民81。
星云大师,《我的宗教体验》,台北:社会大学,民78。
星云大师,《梦琉璃》,台北:希代,民81。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台北:新文丰,民76。
陈文达,〈台湾县志〉,《台湾方志数据库》,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郭朋,《中国佛教简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黄叔璥,〈台海使木槎录〉《台湾文献数据库》,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杨惠南,《当代佛教思想发展》,台北:东大,民80。
胡耀,《佛教与音乐艺术》,天津:人民出版,1980。
般若室利,《真言密咒解说》,台北:世界,民84。
连横,《台湾通史》,台北:众文,民65。
张晓师,《佛经中的民间故事与寓言》,台北:三丰,民81。
黄兆汉,〈木鱼考〉《世界宗教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97年第1期。
业露华,《中国的佛教仪规》,南海:台北,民83。
叶志云,《藏传佛教艺术》,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民88。
祥云法师,《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民80。
杨维中、陈利权、杨明、吴洲,《中国佛教百科丛书6-仪轨卷》,台北:佛光,民88。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北京:人民,1980。
杨惠南,《当代佛教思想发展》,台北:东大,民80。
陈文达,《台湾方志数据库》,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民65。
董芳苑,《台湾民间宗教信仰》,台北:长青文化,民64。
慧广法师撰,(礼佛持咒拜忏的忏悔功用),《忏悔的理论与方法》,台南:法喜,民78。
蔡俊抄,《禅林赞集》,台北:新文丰,民87。
默如法师,《默如丛书》,台北:新文丰,民78。
戴明贤,《梵呗总谱》,台中:国际佛教文化,民79。
罗博宏,《思接千载》,台北:上图,民87。
释思梵,《佛教的仪轨制度》,台北:佛教,民75。
释昭慧着,《如是我思》,台北:大乘精舍印经会,民 75。
实叉难佗等译,《佛教大藏经-瑜伽师地论》,第35册,台北:佛教,民67。
薛宗明,《中国音乐史乐谱篇》,台北:商务,民69。
顾俊,《中国佛教总论--人物与仪轨》,台北:木铎,民76。
顾俊,《东方佛教文化》,台北:木铎,民77。
Holmes Welch原著,(包可华,阿含译)《近代中国的佛教制度》,世界佛学名著译丛82,台北:华宇,民77。
《第五届佛学与科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新市店圆觉文教,民88。
《佛教东传2ooo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佛光山,民89。
二、论文
邱宜玲,《台湾北部释教的仪式与音乐》,师大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民85。
林久惠,《台湾佛教音乐──早晚课主要经典的音乐研究》,师大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民72。
高雅俐,《从佛教音乐的转变──论佛教音乐在台湾的发展》,师大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民72。
许钰佩,《道教仪式放赦之音乐研究》,台北:师大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民87。
马上云,《犒军仪式之音乐研究─以台湾西南沿海地区为主的观察》,师大音乐研究所硕士论文,民85。
张杏月,《台湾音乐法会──大悲忏的音乐研究》,文化艺术研究所硕士论文,民84。
赖信川,梵呗典籍,《鱼山声明集解题》,华梵大学人文研究所硕士论文,民87。
三、经典仪轨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原刻版着:南京宝华山,常州天宁寺,台北:佛教,民72再版。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福州:鼓山涌泉寺,咸丰甲寅年(1854)。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金陵校刊》,南京:宝华山,康熙癸酉年(1693)。
《瑜伽焰口》,常州天宁寺版,台中:瑞成,民53。
《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台北:新文丰,民76。
明莲池大师补注,优婆塞演济重编,《焰口施食详注》,台北:桂林,民国71。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三时系念佛事合刊》,台北:世桦,民77。
《地藏菩藏本愿经》,高雄:裕隆佛经流通处,民82。
《佛门必备课诵本》,台北:妙法寺,民85。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