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史传变文之叙事艺术研究
敦煌史传变文之叙事艺术研究
[ 作者:卓翠銮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2002 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3年
【文章标题】敦煌史传变文之叙事艺术研究
【文章作者】卓翠銮
【指导教师】郑阿财博士
--------------------------------------------------------------------------------
【中文关键词】敦煌变文|史传变文|叙事艺术|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时间
--------------------------------------------------------------------------------
【中文摘要】敦煌史传变文作为一种俗文学作品,乃渊源于唐代以前中国史传与民间的叙事文学传统。它同其它的敦煌变文一样,也相当程度地影响其后的中国文学。诸如小说、话本、弹词、戏曲等文类的叙事型态。若欲确切掌握中国叙事文学的叙事型态演变,变文叙事形态之研究理当是个关键。史传变文,它的题材内容或直接取自于史传或附会于传说,再加入民间艺人的虚构敷演,形成其独具的文学内涵。它以韵散兼行的讲唱形式来叙述历史人物的故事。
前贤对于史传变文的研究乃以序跋、校录、考释故事探源主题以及创作艺术的探讨为主。至于史传变文最本质性的特征─叙事─的研究则较少关注。本论文即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之上,专注注于史传变文的叙事艺术的研究。个人基于“一种文学形式的发生必然有其渊源”的认知。因此本论文在做史传变文“叙事艺术”分析之前,必得先“还原”--回到唐前叙事文学传统中,寻找变文取经的文学内容或形式要素,藉以证成史传变文渊源于唐前叙事文学传统之列无误。其次,本论文企图以建构史传变文叙事批评模式,并以之为基点,而寻绎出一个放诸所有叙事文类皆准的叙事批评模式。由于没有理论模式的形式批评,只能是零星印象是的批评点,因此个人尝试援引西方叙事理论以作为史传变文批评的理论基础。由于西方叙事理论研究一般都止步于叙事文本,将叙事文本的语言系统视为一个自足的个体,而对于叙事文本所赖以产生并受其影响的文化语境,视若无睹,只就形式论形式。甚至有将作品分割成支离破碎之虞,为避免前述之失,在做叙事分析的同时,期能结合文化与审美的诠释,以呈出史传变文的艺术特色。
要言之,欲建构一个理论模式,必同时假设此一模式可用。所以,本论首先必须将各篇史传变文“还原”,寻找其所叙述的本事渊源,确证它在中国叙事原型系统的归属无误;其次是“参照”叙事理论,以寻绎、检视史传变文与其它叙事文类之间的差异,并探究其独具的叙事机制(叙事方式、时间、视角、模式等),以管窥其叙事批评模式建构之可行性。再者是“操作”,叙事学作为一个批评方法论而言,有极佳的可操作性,本论文亦尝试以叙事学的方法论来演绎分析几篇史传变文的叙事艺术,期能藉以强化史传变文叙事批评模式建构的妥当性。
本论文之写作实际是由单篇的论文分析入手,以归纳出史传变文与唐前叙事文学传统之间叙事艺术方面的传承,并统整其叙事特色以建构其叙事批评模式,再以此模式去分析几篇史传变文的叙事艺术。本论文内容的基本架构可分为:史传变文与唐前叙事文学传统,建构史传变文叙事批评的模式,以及史传变文的叙事学操作等三大部分。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史传变文之界说 1
一、“讲史性”变文 2
二、“史传”变文 3
三、“历史传说”变文: 3
四、以“史传变文”命名之理由 4
第二节 研究动机 12
第三节 前贤研究成果评述 15
一、专书论著: 15
二、单篇论文 17
第四节 文献处理与研究进路 21
一、文献处理: 21
二、研究进路 22
第二章 史传变文与唐前叙事文学传统 25
第一节 唐前叙事文学传统 25
一、叙事之字源发生系统 26
二、史传文学之叙事系统 26
三、民间文学与俗文学之叙事系统: 31
第二节 史传变文之故事情节叙述 34
一、传记性情节 35
二、历险性情节 41
三、戏剧性情节 44
四、传奇性情节 48
第三节 史传变文之人物叙述 51
一、铺叙重要情节和场面 52
二、细节描写 55
三、心理描写 57
第四节 史传变文之环境叙述 62
一、史传变文环境的呈现方式 63
二、史传变文的环境类型 67
第三章 建构史传变文叙事批评之模式 71
第一节 叙事理论简述 71
一、叙事学之先导--语言学概述 72
二、结构主义叙事学 74
第二节 史传变文叙事学研究的可行性 84
第三节 史传变文的叙事视角 86
一、叙事方式(mode)与叙述者(narrator) 88
二、叙事者功能 99
三、叙事人称和叙事聚焦 101
第四节 史传变文的叙事时间 105
一、史传变文之叙事时序 106
二、史传变文的叙事时距 111
三、史传变文的频率 119
四、韵散夹杂之于文本时间的意义 119
第五节 史传变文叙事之基本模式 124
一、复合聚焦型的结构模式 125
二、全外聚焦的叙事模式 134
三、影响史传变文叙事模式的因素 137
第四章 <舜子变>之叙事艺术 143
第一节 <舜子变>之叙事原型 145
一、史传之叙事原型 146
二、传说之叙事原型 147
第二节 叙事元始:定调与暗示 150
第三节、叙事结构:人物与情节 153
第四节、叙事反复:定框与套语 160
第五节、角色模式:对立与转化 164
一、舜子 166
二、后阿娘 167
三、瞽叟与象儿: 169
第五章〈伍子胥变文〉之叙事艺术 173
第一节 〈伍子胥变文〉之叙事原型 177
一、史传的叙事模式 177
二、杂史传说的叙事原型 183
第二节 <伍子胥变文>之轴心人物 189
一、洞烛机先的智者能臣 190
二、星夜奔亡的落难英雄 192
三、情志坚贞的复仇者 194
第三节〈伍子胥变文〉之次要人物 197
一、反对人物: 198
二、对比人物: 199
三、助手人物: 200
第六章 <汉将王陵变>之叙事艺术 207
第一节〈汉将王陵变〉之叙事原型 208
第二节 <汉将王陵变>之叙事结构 209
一、〈汉降王陵变〉之叙事视角 210
二、<汉将王陵变>之叙事节奏 212
第三节 〈汉将王陵变〉叙事的整体性 220
第七章 <王昭君变文>之叙事艺术 225
第一节 <王昭君变文>故事之原型 226
一、史传之原型 227
二、杂史传说之原型: 231
三、诗骚之原型 234
第二节 叙事与抒情意象之整合 236
第三节 写景与叙事空间之延展 239
第四节 虚拟叙事之叙述/讲唱形式 243
第五节、多视角的叙述人口吻 245
第八章 结论 251
一、雅俗兼具的叙事艺术 251
二、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252
三、 叙事艺术研究之意义 257
参考书目 263
--------------------------------------------------------------------------------
【参考文献】
一、古籍(依经史子集排序)
(一)经部
《十三经注疏》阮 元 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92年
《左传记事本末》高士奇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年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92年
(二)史部
《二十五史》上海书店编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史记》司马迁 中央研究院 汉籍电子文献数据
《史记会注考证》泷川资言 台北 天工书局 1993年
《前汉书》班 固 (新校本) 中央研究院 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
《后汉书》范 晔(新校本) 中央研究院 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
《旧唐书》刘 煦 中央研究院 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
《新唐书》欧阳修 中央研究院 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
《国语》左丘明 四部刊要 台北 汉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83年
《国语正义》董增龄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西京杂记》刘 歆《百部丛书集成》 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65年
《越绝书》袁康 板桥 艺文印书馆 不着出版时间
《吴越春秋》《百部丛书集成》 板桥 艺文印书馆 1967年
《二十二史札记》赵翼《百部丛书集成》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66年
《史通通释》浦起龙 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87年
《文史通义新编》章学诚着 仓修良编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三)子部
《论衡校注》王充撰 黄晖校注 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3年
《琴操》蔡 邕《汉魏遗书钞四》《百部丛书集成续编之十三》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65年
《世说新语校笺》刘义庆撰 杨勇校笺 台北 正文书局 1999年
《古今列女传评林》上海古籍出版社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年
(四)集部
《楚辞章句》王逸 四部丛刊初编 上海书店 1989年版
《文选》萧统编 台北 艺文印书馆 1998年
《艺文类聚》欧阳询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张 溥编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79年
《全唐诗》彭定球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年
《艺概》刘熙载 台北 华正书局 1997年
二、专书部份:(依作者姓氏笔划排序)
(一)敦煌学
林家平等编《中国敦煌学史》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年
李骞 《敦煌变文话本研究》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年
金冈照光《敦煌的绘物语》 东京 东方书店 1985年
周绍良 《敦煌文学作品选》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8年
周绍良白话文编 《敦煌变文论文录》(上下)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周绍良《敦煌文学刍议及其它》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2年
高国藩《敦煌民间文学》 台北 联经出版社 1994 年
高国藩《敦煌俗文化学》 上海 三联书店 1999年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北京 中华书局2000年
张锡厚《敦煌文学》 台北 国文天地 1991年
张锡厚《敦煌文学源流》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0年
张鸿勋《敦煌说唱文学概论》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3年
张鸿勋《敦煌话本词文俗赋导论》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3年
项 楚《敦煌变文选注》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
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4年
郑阿财《敦煌文献与文学》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93年
苏莹辉《敦煌学概要 》台北 五南图书公司 1979年
苏莹辉《敦煌文学艺术论丛 》 台北 新文丰出版社 1987年
苏莹辉《敦煌论集续编》 台北 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
(二)文学理论
(中文书目)
王泰来等编译《叙事美学》 四川 重庆出版社 1987年
王尚文《语感论》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史帝文.柯恩等着 张力译《讲故事》台北 骆驼出版社 1997 年
申 丹《叙事学与小说文体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石钟扬《性格的命运》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年
江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编《文艺研究新方法论文集》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
李达三《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 台北 联经出版社 1982年
周英雄 郑树森编《结构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台北 黎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0年
胡 平《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5年
胡亚敏《叙事学》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1998年
胡经之《文艺美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
南 帆《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 上海 三联书店 1987年
高辛勇《形名学与叙事理论:结构主义的小说分析法》 台北 联经出版社 1997年
亚里士多德着 、陈中梅译《诗学》 台湾 商务印书馆 2001年
格雷玛斯着、蒋子骅译《结构语义学》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年
徐 岱《小说形态学》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徐 岱《小说叙事学》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年
袁鹤翔等译《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台北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
张 毅《文学文体概说》 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3年
陈鹏翔《主题学研究论文集》 台北 东大图书公司 1983年
陈鹏翔《主题学理论与实践》 台北 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 2001年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 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6年
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 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
童庆炳《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叶 朗 《中国小说美学》 台北 里仁书局 1987年
程金城 《原型批判与重释》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8年
傅修延 《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3年
华莱士.马丁着 伍晓明译《当代叙述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
董小英《叙述学》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
热奈特着、史忠义译《热奈特论文集》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年
杨 义《中国叙事学》 嘉义 南华管理学院 1995年
简政珍主编《文学理论》 台北 正中书局 1993年
刘守华《故事学纲要》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
刘若愚着,杜国清译《中国文学理论》 台北 联经出版社 1981年
蒋原伦 潘凯维《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2年
罗 钢《叙事学导论》云南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苏珊.朗格着 刘大基等译《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1987年
(西文书目)
Gerard Genette: Narrative Discourse--An Essay in Method.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
Gerald Prince: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Lincol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 Press.1987
Susan Onega And Jose Angel Garcil Landa:.Narratolog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Press.1996
(三)其它
王秋桂编《中国文学论著译丛 》台北 学生书局 1984年
王星绮 《讲史小说史话》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3年
王秋桂编《中国文学论著译丛》 台北 学生书局 1984年
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文论集》 台北 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 1999年
王锦贵《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安应民《吐蕃史》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 三联书店 1994年
林 干编《匈奴史料汇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年
林 干编《匈奴史论文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年
门归 张燕瑾《中国俗文学史》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
余嘉锡 《余嘉锡论学杂着》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年
李悔吾《中国小说史》台北 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5年
李纪祥《时间.历史.叙事》 台北 麦田出版社 2001年
姚际衡《古今伪书通考》 台北 开明书店 1977年
胡士莹《 话本小说概论》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 台北 里仁书局 1998年
陈汝衡《说书史话》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年
陈平原《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台北 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
许钰《口承故事论》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8年
张心澄《伪书通考》 上海 上海书店 1939年
张素卿《叙事与解释--《左传》经解研究》台北 书林出版社 1998年
陆升等主编《语言与文化》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1990年
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台北 巨流图书公司 1987
黄云眉 《古今伪书考补证》 山东 齐鲁书社 1979年
曾永义《说俗文学》台北联经出版社 1980年
曾雅玲《史通的历史叙述理论》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
程 蔷《中国民间传说》 浙江 教育出版社 1989年
杨 义《中国古典小说论》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8年
赵毅衡 《苦恼的叙述者》 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年
鲁 迅《中国小说史论文集》 台北 里仁出版社 1992年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年
郑振铎《说俗文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上下)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
郑良树 《续伪书通考》 台北 学生书局 1979年
薛家太《中国通俗文学史纲》 江苏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3
谢海平 《唐代文学家及文献研究》 高雄 丽文文化公司 1996年
锺敬文编《民间文艺学文丛》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年
谭达先《中国四大传说新论》台北 贯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3年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台北 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5年
三、期刊论文(依作者姓氏笔划为序)
于德山<叙事者心理质量分析>《求是学刊》1996年 第六期
王松林<别有洞天的叙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 第三期
王晓初<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演变>《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 第六期
王璞<从故事到小说--叙述、结构、风格>《文艺理论研究》 2000年
第六期
王重民<敦煌本《捉季布传文》>《北平图书馆馆刊》十卷一号?年
王重民<敦煌本王陵变文跋>《北平华北日报.俗文学》1947.8.22
王重民<敦煌本王陵变文>《北平图书馆馆刊》10:6.1936.
江守义<“热”学与“冷”建--叙事学在中国的境遇>《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 第一期
杜贵晨<中国古代小说三复情节的流变与其美学意义>《齐鲁学刊》 1997年 第五期
李则芬<王昭君与毛延寿>《文史杂考》台北 学生书局 1979年
汪泛舟<敦煌讲唱文学语言审美追求>敦煌研究》 1992年 第二期
李明伟<试论《伍子胥变文》在敦煌变文中之地位>《敦煌学研究》1984.10
李明伟<《捉季布传文艺术简论>《 敦煌学集刊》 1985:1=7
李骞<谈谈敦煌本《季布骂阵词文》>《 辽宁大学学报》1986:3
林思绮<从伍子胥故事的演变看历史知识的通俗化>《人文及社会学会科教学通讯》1986年 五卷 五期、六期; 六卷 一期
林岗<建立小说的形式批评框架--西方叙事理论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97年 第三期
林岗<叙事文结构的美学观念>《文学评论》1999年 第二期
金冈照光<校勘译注敦煌本王陵变>《东洋大学纪要》第14期 1978年
金文京<王昭君变文考>《中国文学报》第五期 1995年
金荣华<前汉刘家太子传情节试探>《全国敦煌学研讨会论文集》 中正大学中文系 1995.4
马大康<论文学时间的独特性>《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 第五期
俞陶来<李陵变文初校>《敦煌研究》1988年 第4 期
高国藩<敦煌本孟姜女故事的形成和价值>《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7.4
高国藩<敦煌本王昭君故事研究>《敦煌学辑刊》1989.1
孙楷第<敦煌本张义潮变文跋>《北平图书馆季刊》3:3 1936
孙楷第<敦煌写本张淮深变文跋>《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 7:3 1937
洪邦隶<从小说艺术看《伍子胥变文》之变>中央日报1978.1.3-8
根本诚<中国文学的一特征--<《伍子胥变文》人物描写的限界性 >《东洋文学研究》 1966.3
陆炜<虚构的限度>《文艺理论研究》 1999年 第六期
陆成<“时态”与叙事>《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 第一期
陈新<论西方现代历史叙述范式的形式与嬗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 第三期
郭英德<建构中国叙事学的操作规程>《文学评论 》1998年 第五期
郭丹<史传中的美学特征>《中山人文学报》1998年 第七期
郭松年<敦煌本王陵变残卷校定纪>《图书馆学研究》 1984.1
郭在贻、黄征、张涌泉<李陵变文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 第一期
郭再贻 黄征 张涌泉<伍子胥变文校补>《文史》第32期 1990年
曾锦漳<汉将王陵变校纪>《香港浸信会学院会报》1977年 第4期
张贞海<《史记.舜本纪》与敦煌<舜子变>之比较研究>《民俗曲艺》 第72期 1997年
张德林<小说叙事视角艺术功能探寻>《文学理论研究》1988年 第二期
张柠<论叙事的整体性>《文艺理论研究》 1998年 第一期
张新科<唐前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兰州大学学报》 2000年 第二期
张锡厚<论敦煌变文从宗教到文学的转变>,《文学评论丛刊》第十八辑,?年
张悦春<伍子胥变文校释补正>《河北学刊》 1989年 第二期
张鸿勋<智勇英雄的赞歌--敦煌词文《捉季布传文》简论>《敦煌吐鲁蕃学研究论集》 1986. 6
张寿林<王昭君故事的点点滴滴>《 文学年报》1932年 第1期
曾锦漳<从小说艺术看敦煌史传变文之成就>《汉学研究》4:2=8《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专号》1986.12
程金程<试论中国文学原型系统 >《文学评论》 1996年 第三期
程毅中<《舜子变》及舜子故事之演变>《潘石禅先生九秩华诞敦煌学特刊》 1996年9月
程国赋<结构的转换>《南京大学学报》 2000年 第一期
傅修延<虚构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 第三期
傅修延<关于21世纪文学叙述的展望>《求是学刊》1995年 第三期
杨彬<叙事:在模式与效果之间>《复旦学报》2002年 第二期
赵逵夫<李陵变文补校拾遗>《甘肃社会科学》 1991年 第二期
刘守华<试论敦煌变文舜子至孝故事的形态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1991年 第四期
刘守华<试论《舜子变》的演变>《第二届敦煌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刘瑞明<李陵变文补校>《喀什师范学报》1991年 第二期
刘修业<敦煌本伍子胥变文之研究>《天津大公报图书副刊》1947.6.5
郑炳林<敦煌本张淮深变文研究>《 敦煌吐鲁蕃文献研究》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5.8
霍士修<王昭君故事在中国文学上的点变 >《清华中文月刊》 1931.8
谢明勋<敦煌写本《舜子变》故事考论> 第五届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0年11月
谢海平<由《舜子变》看唐人推行孝道教育的政治措施>二十一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1年 11月
谭运长<小说叙事的两种类型>《文学理论研究》1989年 第五期
谭学纯 唐跃<语言距离--小说文本分析的另一个视角>《文艺理论研究》 1989年 第五期
罗书华<现实文本的还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年 第一期
罗兰.巴特 杨 扬译<从作品到文本>《文学理论研究邝庆欢<王昭君变文校释>《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辑》1982年 第五期
顾颉刚<唐代孟姜女故事的传说>《中华文史论丛》 1982:3
David Johnson 着 蔡振念译 <伍子胥变文及其来源 >《中华文化复兴月刊 》1983年 第十六卷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七卷 第三期 第四期
五、学位论文:(依年代排序)
郑阿财《敦煌孝道文学研究》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 1982 年
小野纯子《敦煌变文主题及其相关问题之研究--以董永变文 舜子变 伍子胥变文三篇为主》台北 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4 年.
张瑞芬《伍子胥变文及其故事研究》 台北 中国文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5 年
井康玉《敦煌史传故事研究》 台北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4年
六、工具书
蒋礼鸿主编《敦煌文献语言辞典》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年
祁连休 萧莉编《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7年
陈慧 陈宏喣编《世界文学艺术术语大辞典》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傅璇崇等编 《中国诗学大辞典》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