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觉浪道盛禅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仁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觉浪道盛禅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李仁展]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觉浪道盛禅学思想研究
  【文章作者】李仁展
  【指导教师】王开府
  --------------------------------------------------------------------------------
  【中文关键词】觉浪道盛 | 明末佛教 | 禅学 | 五家会通 | 三教会通
  【中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觉浪道盛禅师 (1592-1659,本文一律称“道盛”) 之禅学思想。首先从相关史料与传记中整理出道盛所处的时代背景(明太祖的佛教政策、明末佛教风气)、佛教思想背景(禅教一致、禅净双修、三教融合、居士佛教盛行、遗民逃禅之风)、道盛的生平、师承、僧友、著作等。深入探析道盛的禅学思想如心性思想、参禅心态、论火、论怨、论文字著述等。进而探讨道盛会通五家的历史渊源、师承背景、会通五家的根据与模式及其如何将此思想落于实际的禅门教学之中,并归纳出道盛最具特色的八种教学方式。继而讨论道盛三教会通思想,解析其会通模式、会通的原因以及会通的困难与理论上的问题。复次,更进一步研究道盛在复明活动及思想、禅法及教学方式、三教会通、诗学四个方面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本论文最后一章以先前的讨论为基础,整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从禅宗发展与禅宗风潮、道盛的禅学思想、道盛会通五家的思想与教学方法、三教会通思想、道盛对弟子的影响等部分论述,并藉此寻求道盛在禅学史上的定位。
  --------------------------------------------------------------------------------
  【文章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近人研究成果2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5
  第四节 本文结构5
  第二章 道盛的背景、生平与著作
  第一节 时代背景7
  一、太祖的佛教政策7
  二、佛末佛教风气10
  第二节 佛教思想背景13
  一、禅教一致、禅净双修13
  二、三教融合16
  三、居士佛教盛行19
  四、遗民逃禅之风21
  第三节 道盛的生平22
  一、祖父往生,猛然有省23
  二、参访高僧,元镜印可25
  三、说法救国,居士景从27
  四、戍子冤狱,从容如常29
  第四节 道盛的师承31
  一、无异元来32
  二、晦台元镜33
  三、寿昌无明34
  第五节 道盛的僧友36
  一、木陈道忞37
  二、三宜明孟37
  三、继起弘储38
  第六节 道盛的著作39
  一、《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40
  二、《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41
  三、《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41
  四、《药地炮庄》41
  第三章 道盛的禅学思想
  第一节 心性思想43
  第二节 参禅心态50
  第三节 论“怨”54
  第四节 论“火”57
  第五节 论文字与著述62
  第四章 道盛会通五家思想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 会通五家的历史渊源67
  第二节 会通五家的师承背景70
  第三节 会通五家的根据71
  第四节 会通五家的模式75
  第五节 会通五家的教学方式79
  一、自问自答79
  二、以诗说法81
  三、答非所问82
  四、喝佛骂祖84
  五、棒喝齐施85
  六、展手88
  七、圆相89
  八、善用拄杖90
  第五章 道盛的三教会通思想
  第一节 道盛之由儒转佛与三教会通著作93
  第二节 论三教会通的历史典范94
  第三节 论三教99
  第四节 以《易经》会通儒佛103
  第五节 以《庄子》会通儒道106
  第六节 道盛会通三教思想之检讨109
  第六章 道盛的影响─以方以智为中心
  第一节 对复明活动及思想的影响111
  第二节 对禅法及教学方式的影响114
  第三节 对三教会通思想的影响115
  第四节 对诗学的影响118
  第五节 结语121
  第七章 结论123
  参考书目133
  附录一:道盛年谱143
  附录二:道盛法系传承表147
  --------------------------------------------------------------------------------
  【参考文献】
  说明:
  一、先列道盛师徒之著作,其余古籍按照四部分法,再依作者(或编者、译者)年代为序。专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则以姓名笔划列出。专书和期刊论文之编排顺序依序为:中文、译着、日文。若一人多部著作,则依著作年代为序。
  二、学位论文以专书形式出版者,列于当代专书一栏。
  四、引用藏经的版本及略号:
  《大正藏》:新文丰影印版,1983年,略号T。
  《卍续藏》:中国佛教会影印版,1967年,略号卍。
  《嘉兴藏》:新文丰影印版,1987年,略号J。
  五、经部部分的《毛诗正义》、《周易正义》、《论语正义》均采用台北:艺文出版社之《十三经注疏本》。
  一、道盛师生著作
  无明慧经 《无明慧经禅师语录》 卍125
  无异元来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卍125
  晦台元镜 《晦台元镜禅师语录》 卍125
  永觉元贤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卍125
  觉浪道盛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J34
  觉浪道盛 《天界觉浪盛禅师嘉禾语录》J34
  觉浪道盛 《天界觉浪盛禅师语录》 J25
  方以智 《青原愚者禅师语录》 J34
  方以智 《药地炮庄》 (台北:广文)1975
  方以智着,庞朴注释 《东西均注释》 (北京:中华书局)2001
  倪嘉庆、方以智等编 《青原志略》 (台北:丹青图书)1985
  石濂大汕 《海外纪事》 (台北:广文书局)1969
  石濂大汕 《离六堂集》 (台北:汉声出版社)1987
  二、经部
  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正义 《毛诗正义》
  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正义 《周易正义》
  何晏集解,邢昺疏 《论语正义》
  朱熹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台北:学海出版社)2001
  三、史部
  司马迁 《史记》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刘昫等撰 《旧唐书》 (北京:中华书局)1997
  张廷玉等撰 《明史》 (北京:中华书局)1991
  黄宗羲 《宋元学案》 ﹝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
  陈毅着,汪志伊删补 《摄山志》 (台北:明文书局)1980
  刘明芳 《宝华山志》 (台北:明文书局)1980
  四、子部
  佛陀耶舍译 《佛说长阿含经》 T2
  鸠摩罗什译 《维摩诘所说经》 T14
  鸠摩罗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T14
  般刺蜜帝译 《楞严经》 T19
  慧远 《大般涅盘经义记》 T37
  章安 《大般涅盘经疏》 T38
  真谛译 《大乘起信论》 T32
  宗宝编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T48
  宗密 《原人论》 T45
  僧佑 《弘明集》 T25
  玄奘译 《辩中边论》 T31
  洞山良价 《洞山大师语录》 T47
  洞山良价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 T47
  慧然集 《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 T47
  契嵩 《镡津文集》 T52
  原妙撰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卍122
  大慧宗杲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T47
  绍隆等编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T47
  圜悟评唱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 T48
  志昭 《人天眼目》 T48
  无门慧开 《无门关》 T48
  雪窦重显 《明觉禅师语录》 T47
  楚圆集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 T47
  志磬 《佛祖统记》 T49
  道原 《景德传灯录》 T51
  赞宁 《宋高僧传》 T50
  朱元璋 《明太祖御制文集》 (台北:学生书局)1965
  圆澄 《慨古录》 卍114
  紫柏真可 《紫柏尊者全集》 卍126
  幻轮 《释氏稽古略续集》 卍133
  彭际清 《居士传》 卍149
  云栖祩宏编 《净土或问》 T47
  云栖祩宏编 《禅关策进》 T48
  周汝登 《东越证学录》 (台北:文海)1970
  憨山德清 《憨山老人梦游集》 (台北:新文丰)1973
  云栖祩宏 《莲池大师全集》 (台南:和裕出版社)1999
  王龙溪 《龙溪王先生全集》 (台北:广文书局)1975
  木陈道忞 《天童弘觉忞禅师北游集》 J26
  郭庆藩编 《庄子集释》 (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1993
  杨伯峻撰 《列子集释》 (台北:明伦出版社) 1971
  五、集部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台北:新兴书局)1976
  王元翰 《凝翠集》 (台北:新文丰)1989
  钱谦益 《钱牧斋全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施闰章 《施愚山集》 (合肥:黄山书社)1992
  归庄 《归庄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黄彰健 《明太祖实录》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4
  六、当代专书
  (一)中文部分
  水月斋主人
  《禅宗师承记》 新店:圆明出版社 1990
  王志跃
  《分灯禅》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印顺法师
  《无诤之辩》 新竹:正闻出版社 1992
  《华雨集》 新竹:正闻出版社 1992
  《中国禅宗史》 新竹:正闻出版社 1998
  《印度佛教史》 新竹:正闻出版社 1999
  何冠彪
  《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 台北:学生书局 1991
  何国铨
  《中国禅思想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
  杜继文、魏道儒
  《中国禅宗史》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5
  吴立民主编
  《禅宗宗派源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余英时
  《方以智晚节考》 台北:允晨文化 1986
  周裕锴
  《禅宗语言》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1999
  姜伯勤
  《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洪修平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1
  陈垣
  《明季滇黔佛教考(附外宗教史论八种)》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刷) 2002
  陈永革
  《晚明佛学的复兴与困境》 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2001
  黄连忠
  《禅宗公案体相用思想之研究》 台北:学生书局(初版) 2001
  圣严法师
  《明末佛教研究》 台北:法鼓文化(二版) 2000
  张曼涛主编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5册 台北:大乘文化 1980
  赵圆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杨曾文等编
  《佛教与历史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
  杨惠南
  《禅史与禅思》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95
  刘君灿
  《方以智》 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88
  刘果宗
  《禅宗思想史概说》 台北:文津 2001
  谢明阳
  《明遗民的庄子定位论题》 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 2001
  潘桂明
  《中国居士佛教史》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谢正光等编
  《明遗民录汇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二)译着部份
  荒木见悟着、周贤博译
  《近世中国佛教的曙光》 台北:慧明文化 2001
  许理和着、李四龙等译
  《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三)日文部分
  长谷川幽蹊
  《明清佛教教团史研究》 东京:同明社 1993
  间野潜龙
  《明代文化史研究》 东京:同朋社 1980
  七、期刊论文
  王开府 《中国哲学研究》第17号 200211
  八、学位论文
  王秀花(释见晔)
  《洪武时期佛教发展之研究─以政策、僧侣、寺院为中心》
  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4
  《明末佛教之发展:以晚明四大师为中心》
  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7
  王志楣
  《从弘明集看佛教中国化》
  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6
  王凤珠
  《永明禅师禅净融合思想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 2004
  邱茂波
  《从“内圣外王”谈庄子哲学及其重要诠释》
  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2003
  连瑞枝
  《钱益谦与明末清初的佛教》
  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3
  范佳玲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8
  陈运星
  《儒道佛三教调和论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会通思想为例》
  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0
  陈松柏
  《憨山禅学之研究─以自性为中心》
  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1996
  陈明彪
  《王龙溪心学<易>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4
  廖肇亨
  《明末清初遗民逃禅之研究》
  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4
  蔡荣婷
  《景德传灯录之研究-以禅师启悟弟子之方法为中心》
  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5
  薛良元
  《洞山良价禅学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8
  萧玫
  《临济义玄禅学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6
  苏欣郁
  《云门文偃禅学研究》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3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