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宝训》的启示
《禅林宝训》的启示
佛陀在经典告诉我们:“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庆幸,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佛陀所说的教法,其义深广,听闻后依法去行,便可知悟去迷。总括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法,归纳为“三藏十二部”。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同,亦分为大小二乘。法无大小因人而异,所以上根利器的人于佛法中得大利益,证菩提,成佛道;下根纯智的众生于佛法中也各自得到不同利益,受用无穷。
《禅林宝训》不是佛说,不是经,更不是律,而是记载东土古代高僧大德们修行的经过乃至证语之后的心声,也是古圣失贤抚育后来学佛者的一片真挚之情,发自肺腑真诚的语言。籍此期望后来学者能效法古圣先贤,精勤修学,作止任灭,止观定慧,成就自己的道业,自他俱利。
看过《禅林宝训》后获益很大,在这里有几点启示奉献给大家:一、人生在世、道德为本。佛日契嵩涅师说:“世间最尊贵的莫过于道,最好的莫过于德,道是仁心所向的道路,德是德行崇高的表现。”难道不是吗?做为人天师表的僧人来说,没有道德修为,自己尚不能弃恶向善,悟正道,得受用,还能了脱生死,度化他人吗?我们先一定要坚固自己的道心,培养自身的素质(德行),使其合乎正道,不致自他俱误。
圆通法秀禅师说:“做为一个人来讲,自己的身心未能端正而去要求人家端正,这叫做失德;自己不去用功修行,自家的身心不恭谨而叫他人的身心恭谨,这叫悖礼”。我们要是这样,那么将何以为后世立下示范之法呢?从这看来,我们还是先以道德为根本,然后再去求佛道,证菩提。
二、修学善法,以恒为贵。明教嵩禅师说:“我们现在求学,要想求得超凡入圣的境地,实在是很难。这决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成办的事情,要有白天学不够到晚上继续学的精神,这样久而久之不断地学,日积月累不厌不倦,终有一天自然而然学有所成,修有所得。”
大觉琏和尚也说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块晶莹皎美的玉能玲珑浮凸,光滑可爱,要经过人工的开鉴雕刻的细致功夫,方堪成为美器。人要是不去修学磨练,怎能成为大器?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知难而退,专精不废,努力拼搏才能成为法器,才能成为佛教栋梁,法门龙象。
三、言行忠诚,直心道场。白云守端禅师对无为居士杨杰说:“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不行”。短短的几句话,就道出我们平常言行的规则。只能说到却做不到,妄费口舌引人生恼,于道无益,纵使讲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又有什么作用?古人说:讲话并不是仅仅为了彰显道理,娓娓动听,关键是要启发听者,使没有悟到正道的人听后可以使他悟入正道,使没有成就道业的人听后可以使他成就道业;能够做得到却与他所说的话相违背,心口不一,行意相违,对修道还是没有帮助。修行并不单单是独善其身,做好本务,还要去训海后来的学者,使他们见者获益,没有成就的人成就道业。
另外,我们要以正直的心来做道场,勇于改过,居必择处,游必就士。灵源禅师和两个僧人到城里去玩,很晚的时候才回来,晦堂禅师问他们白天到哪里去了?灵源禅师自己感到做的不对,不敢直说,就随口说他们到大宁寺,所以回来的晚了。当时,他的同学道友死心禅师见他在扯谎,以直言相呵:“参禅念佛目的是为了了生脱死,要老实修行才对。那么,首先要说实话,要正语,不诳语”。灵源禅师听后不但没有怪罪死心禅师多嘴,反而自惭改过。
“明师难遇,知识难得”。看看古德,想想我们,于罪不认,于恶还行。应该以正直、平等、无私的心来勇猛精进,以不负师友,信施护法的恩德。
四、合理便做,合道实行。真净和尚对荆公说:“日用是处力行,非则固止之,不应以难移其志”。与道相应,善的事,我们要尽力的去做,假若是违背常理的事情,不但不可以去做,而且要立即停止。否则,背道而驰,劳而无得。仅仅以一点小小的困难改变自己的志向,半途而废,那太可笑,也太惜了。现在有好多的人都沉浸在未法的悲哀中,若实而言,法有盛衰本末吗?没有。佛法未衰,人心先衰。学佛的人要有正信,才能有正解、正行、正证。
法演禅师说:“古人乐闻已过,喜於为善……”知过方能改过,不知自己的过错,自以为是,恃能自居。在道业没有完成,生死没有了却之前,必须喜改已过,乐做一切善事,俱足资粮,功德圆满,道业自然必定成就。
看了古代高僧大德们的的言语行为,为他们的高尚节操而感动,同时也为自己的种种不肖的行为而惭愧,他们深修禅理,悟辙人生;他们的人格风范如高大的树一样让人瞻仰,他们的道德精神又如树林一样深密可观;他们奉道德为至宝,要人们找回本自的真心(人人本具的佛性)。如法修禅修道,训侮世人的教言,是何能的珍贵,是何等的发人深省,我们怎能忽视它?我们岂可放过它?
老实念佛参禅,启开思想的心扉,以古圣先贤的示范作为座右铭,务祈行不逾轨,融古人的话为自己的话,通古人胸中的大志为自己的大志。惟如此方能做好一个出家人,只有如此方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学佛者。
文章引用自: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