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德清注庄之研究
憨山德清注庄之研究
作者:李懿纯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2002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3年
【文章标题】憨山德清注庄之研究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Han-Shan Te-Ching’s Annotation in Chuang-Tzu.
【文章作者】李懿纯
【指导教师】高柏园
【文章页数】300页
--------------------------------------------------------------------------------
【中文关键词】憨山|解老|注庄|楞严为首|华严为次|三教判摄|三教融合
【英文关键词】Han-Shan ; Annotation of Lao-Tzu ; Annotation of Chuang-Tzu ; Surangama-Sutra is the first ; Hua-Yen is the second ; Buddhist Hermeneutics of three religions ; Three religions are integrated
【中文摘要】明末三教融合之色彩浓厚,晚明四大师的出现,带来了振兴佛教之契机。四大师之一的憨山德清,更具有融通三教之主张,其调合三教之立场,亦为明末佛教带来全新展望。本论文主要以憨山“注庄”为研究对象,通过憨山“注庄”之研究,突显其特色及学术价值。本文共计六章:
第一章导论:对既有研究之成果,作一第二序之探讨及介绍,并说明本文研究之动机、目的及方法。
第二章憨山德清注庄之动机及其中心思想:首先以憨山“注庄”思想之“动机”为其基础,再透过憨山“注庄”之动机缘由,揭示憨山融通三教之中心思想。最后,再论述憨山融摄儒、道二家会归于佛之主张。
第三章憨山德清注庄之基本立场:通过憨山《老子道德经解》与《庄子内七篇注》,作一“对照表”。由此“对照表”,梳理出憨山解老、注庄之如实主张,及其矛盾之处,藉此厘清憨山解老、注庄之理解及其基本立场。
第四章憨山德清注庄之系统架构及其内容特色:以憨山“注庄”“楞严为首、华严为次”之基础出发,进而探论憨山对于庄子内七篇相因次第之主张,再由此呈显憨山“注庄”之内容特色。
第五章憨山德清注庄之工夫论及其境界说:由憨山三教之判教观出发,透过憨山对于孔子、老庄、佛之定位及其判摄,厘清憨山以佛统摄儒、道之立场;再由此三教之判摄,进一步探论憨山“注庄”之“工夫论”及其“境界说”。
第六章结论:本文之回顾与总结,并且揭示本文未来研究之展望及其时代意义。
【英文摘要】Three religions are integrated vigorously in late Ming period. The rise of four masters in late Ming Dynasty brings a light to Buddhism revising in China. Han-Shan Te-Ching, one of the four eminent masters, emphasizes in his theory to integrate three religions and syncretize their positions, therefore brings a new vi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late Ming Dynasty. In this study, I will focus on Han-Shan’s annotation of Chuang-Tzu, and through the paper,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cademic values will be showed.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In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I will first introduce and discuss current researches, and then explain my motivation, purpose and the methodologies of this paper.
In Chapter Two “Han-Shan Te-Ching’s Motivation of Annotating Chuang-Tzu and His Leitmotiv”, I will first trace Han-Shan’s motivation of annotating Chuang-Tzu. On basis of the motivation discussed, I intend to further find out his main idea of integrating three religions. In the end, I want to reveal Han-Shan’s argument that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should converge toward Buddhism.
In Chapter Three “The Basic Standpoint of Han-Shan Te-Ching’s Annotation of Chuang-Tzu”, I’ll make a comparison list through Han-Shan’s Annotation of Lao-Tzu and Annotation of Chuang-Tzu. By this list, I intend to explore Han-Shan’s original opinions and his own contradictions showing in the two works, and thereby making clear what’s Han-Shan’s understandings and basic standpoints in his annotation of Lao-Tzu and Chuang-Tzu.
In Chapter Four “Systemic Framework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n-Shan Te-Ching’s Annotation in Chuang-Tzu”,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Surangama-Sutra is the first, and Hua-Yen is the second” in Han-Shan’s annotation, I intend to explore Han-Shan’s argument of the annotation in Chuang-Tzu according to its priority, thereby reve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 annotation.
Chapter Five “Cultivation and Chin-jie in Han-Shan Te-Ching’s Annotation of Chuang-Tzu” means to discuss Han-Shan’s view of Buddhist Hermeneutics of three religions, 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ism. I would like to make clear his opinions and hermeneutics of three religions by examining his hermeneutics of Confucius, Taoism, and Buddha. Under the hermeneutics, I’ll discuss Cultivation and Chin-jie in Han-Shan Te-Ching’s annotation of Chuang-Tzu in further wa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is a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is paper; it will reveal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also briefly discuss its importance in current studies.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导论001
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001
一、 以往研究成果之局限004
二、 憨山注庄特色之呈显008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之检讨009
一、 以时代背景及憨山生平为范围之探讨者010
二、 以憨山德清思想为主题式进路之探讨者017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范围限定027
一、 研究方法027
二、 范围限定029
第二章 憨山德清注庄之动机及其中心思想031
第一节 憨山德清注庄之动机035
一、 破外道之执以融摄儒道036
二、 援老庄之语以利俗众生038
三、 明唯心识观以印决儒道041
第二节 憨山德清注庄之中心思想042
一、 憨山德清“唯心识观”之理论定义042
二、 憨山德清“唯心识观”之思想溯源045
三、 憨山德清“唯心识观”之重新定位058
第三节 憨山德清融摄儒道会归于佛061
一、 憨山德清融摄儒家会归于佛063
二、 憨山德清融摄道家会归于佛071
三、 憨山德清融摄儒道会归于佛073
第三章 憨山德清注庄之基本立场075
第一节 庄子为老子之注疏075
一、 憨山德清“庄子自云言有宗事有君”之探讨078
二、 憨山德清注庄之立言本意080
第二节 憨山德清解老与注庄之方式082
一、 《老子道德经解》引庄子注疏者083
二、 《庄子内七篇注》引老子原文者090
第三节 憨山德清解老与注庄之关系092
一、 憨山德清解老注庄之关系093
二、 解老注庄之关系分析论述093
第四章 憨山德清注庄之系统架构及其内容特色109
第一节 憨山德清注庄之系统架构109
一、 以楞严为首的《老子道德经解》110
二、 以华严为次的“平等法界观”117
第二节 憨山德清注庄之次第脉络127
一、 《庄子内七篇注》之相因次第131
二、 《庄子内七篇注》之内圣外王133
第三节 憨山德清注庄之内容特色138
一、 《庄子内七篇注》之逍遥游、齐物论乃立言真宰139
二、 《庄子内七篇注》之养生主、人间世乃发明体用166
三、 《庄子内七篇注》之德充符乃体用两全179
四、 《庄子内七篇注》之大宗师应帝王乃内圣外王183
第五章 憨山德清注庄之工夫论及其境界说195
第一节 憨山德清三教之判教观195
一、 人乘之圣的孔子定位及其判摄201
二、 天乘之圣的老庄定位及其判摄203
三、 超圣凡之圣的佛定位及其判摄205
第二节 憨山德清注庄之工夫论207
一、 “自取怒者其谁”─“禅门参究”之工夫论214
二、 “撄宁”─“渐渐开悟”之工夫论217
三、 “四门示相”─“止观”之工夫论224
第三节 憨山德清注庄之境界说230
一、 “逍遥游”─“无碍解脱”之境界说234
二、 “德充符”─“破分别我障”之境界说237
三、 “应帝王”─“离人而入天”之境界说240
第六章 结论243
第一节 本文回顾与总结243
第二节 本文未来研究之展望248
一、 内部研究展望248
二、 外部研究展望254
第三节 本文时代意义与开展256
一、 憨山德清注庄于明末之时代意义256
二、 憨山德清注庄于当代之时代意义257
附录261
参考书目285
--------------------------------------------------------------------------------
【参考文献】
一、 原文文献(依时代排列)
1. 晋 郭象注、唐 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 点校,《南华真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民国87年7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2. 宋 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严灵峰编辑,《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七):宋 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台北:艺文印书馆,民国61年5月,初版。)
3. 明 陆西星真人,《庄子南华真经副墨》(上),(台北市:自由出版社,民国63年3月,初版。)
4. 明 焦竑,《庄子翼》,(台北市:广文书局有限公司,民国52年7月,初版。)
5. 明 憨山大师,《大乘起信论直解》,(台北市:台湾印经处,民国47年10月,初版。)
6. 明 憨山大师,《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八十卷,《卍续藏》第十二册华严纲要八十卷之内自一至十五卷;《卍续藏》第十三册华严纲要八十卷之内自十六至六十七卷;《卍续藏》第十四册华严纲要八十卷之内自六十八至八十卷,(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8月,台一版三刷。)
7. 明 憨山大师,《金刚经决疑》,《卍续藏》第三十九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8月,台一版三刷。)
8. 明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卍续藏》第四十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8月,台一版三刷。)
9. 明 憨山大师,《妙法莲华经击节》,《卍续藏》第四十九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8月,台一版三刷。)
10. 明 憨山大师,《妙法莲华经通义》,《卍续藏》第四十九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8月,台一版三刷。)
11. 明 憨山大师,《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卍续藏》第一百四十七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8月,台一版三刷。)
12. 明 憨山大师,《老子道德经憨山注;庄子内篇憨山注(附观老庄影响论一名三教源流异同论)》,(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5年4月,初版四刷。)
13. 明 憨山大师,《楞严经通议》(上、下),(台中:青莲出版社,台中市佛教莲社恭印结缘,民国86年。)
14. 明 憨山大师、福善 记录、福征 述疏,《憨山大师年谱疏注》,(台北: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7年4月,初版八刷。)
15. 明 憨山大师,《性相通说》,(台北:大千出版社,民国88年4月。)
16. 明 憨山大师、福善 日录、通炯 编辑,《憨山老人梦游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9年12月,一版四刷。)
17. 明 憨山大师,《圆觉经直解》,(台南市:和裕出版社,民国91年,一版二刷。)
18. 明 憨山大师,《肇论略注》,(台北:佛教出版社。)
19. 明 憨山大师,《中庸直指》,萧天石 主编,《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珍本初编儒家子部第十六册《中庸汇函》中庸直指,(台北: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编印基金会。)
20. 清 王夫之,《庄子解》,(台北市:河洛图书出版社,民国67年9月,台影印初版。)
21. 清 王先谦、民国 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台北县:汉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77年12月30日,初版。)
22. 清 宣颖,《庄子南华经解》,(台北市:广文书局有限公司,民国67年7月,初版。)
23. 清 陈寿昌,《南华真经正义》(附识余)(上),(台北市:广文书局有限公司,民国67年7月,初版。)
24. 清 郭庆藩 集释,《庄子集释》,(台北市:世界书局,民国44年11月,台一版。)
25. 民国 僧忏,《高僧憨山大师选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1年10月,一版二刷。)
二、 学术专著(依作者姓氏笔画排列)
(一) 中文学术专著
1. 于凌波,《唯识学纲要》,(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1年1月,初版。)
2. 于凌波,《简明佛学概论》,(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82年8月,再版。)
3. 方立天,《佛教哲学》(增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民国86年6月,二版三刷。)
4. 方东美,《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上),(台北市:成均出版社,民国73年4月,初版。)
5. 方东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台北市: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4年11月,再版。)
6. 王邦雄,《中国哲学论集》,(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2年8月,初版。)
7. 王邦雄,《老子的哲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0年4月,七版。)
8. 王邦雄、岑溢成、杨祖汉、高柏园,《中国哲学史》,(台北:国立空中大学,民国84年8月,初版。)
9. 王叔岷,《庄子校诠》(上册),(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民国88年6月,影印三版。)
10. 王煜,《老庄思想论集》,(台北市: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0年3月,初版第二次印行。)
11. 王煜,《明清思想家论集》,(台北市: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81年4月,第三次印行。)
12. 王葆玹,《玄学通论》,(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年4月,初版一刷。)
13.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民国89年4月,初版初刷。)
14. 印顺,《佛在人间》,(台北市:正闻出版社,民国76年。)
15. 江灿腾,《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国85年11月,初版初刷。)
16. 江灿腾,《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辩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改革生涯为中心》,(台北市: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9年12月,一版。)
17. 江灿腾,《现代中国佛教史新论》,(高雄市:财团法人净心文教基金会,民国83年4月。)
18. 牟宗三,《才性与玄理》,(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6年8月,修订八版台八刷。)
19.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6年1月,初版第七次印刷。)
20. 何俊,《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民国87年8月,初版初刷。)
21. 余培林,《新译老子读本》,(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8月,初版第十一版。)
22. 吴光明,《庄子》,(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1年9月。)
23. 吴汝钧,《老庄哲学的现代析论》,(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87年6月,初版初刷。)
24. 吴怡,《中国哲学发展史》,(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5年11月,四版。)
25. 吴怡,《逍遥的庄子》,(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民国73年10月,初版。)
26. 吴怡,《新译老子解义》,(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90年3月,初版四刷。)
27. 吴怡,《新译庄子内篇解义》,(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9年4月,初版。)
28. 吴怡,《禅与老庄》,(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8年2月,九版。)
29. 吴林伯,《庄子新解》,(北京:京华出版社,民国87年10月,初版初刷。)
30. 吴经熊 着;吴怡 译,《禅学的黄金时代》,(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8年3月,初版第十九刷。)
31. 李焯然,《明史散论》,(台北市:允晨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0年12月。)
32. 杜而未,《庄子宗教与神话》,(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4年10月,初版。)
33. 杜保瑞,《庄周梦蝶》,(台北市:书泉出版社,民国84年2月,初版一刷。)
34.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民国84年2月,初版初刷。)
35. 沈清松,《现代哲学论衡》,(台北市: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3年10月,四刷。)
36. 沈善增,《还吾庄子》,(上海:学林出版社,民国90年6月,初版初刷。)
37. 汪国栋,《庄子评传─南华梦觉话逍遥》,(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民国85年11月,初版初刷。)
38. 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民国89年3月,初版初刷。)
39. 冈田武彦 着;吴光、钱明、屠承先 译,《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国89年5月,初版初刷。)
40. 忽滑谷快天 撰、朱谦之 译、杨曾文 导读,《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国91年四月,第一次印刷。)
41. 林继平,《王学探微十讲》,(台北市:兰台出版社,民国90年7月。)
42. 林继平,《明学探微》,(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3年12月,初版。)
43. 林继平,《禅学探微十讲》,(台北市:兰台网络出版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民国91年7月,初版。)
44. 邱棨鐊,《庄子哲学体系论》,(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88年7月,初版初刷。)
45. 金白铉,《庄子哲学中天人之际研究》,(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国75年8月,初版。)
46. 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台北: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91年6月,台湾二版一刷。)
47. 柳田圣山 着、吴汝钧 译,《中国禅思想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1年9月,二版第一次印刷。)
48.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修订本),(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民国89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9. 洪修平、吴永和,《禅学与玄学》,(台北市: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3年7月,初版。)
50. 唐大潮,《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民国89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51.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 ? 原道篇》(卷一),(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1年3月,全集修订版第二刷。)
52.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 ? 原道篇》(卷二),(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2年2月,全集校订版第二刷。)
53. 孙尚扬,《基督教与明末儒学》,(北京:东方出版社,民国85年6月,北京初版第二次印刷。)
54. 徐小跃,《禅与老庄》,(台北市: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3年5月,初版。)
55.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3年4月,初版第十一次印刷。)
56.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7年5月,初版第十二次印刷。)
57. 秦家懿,《王阳明》,(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1年1月。)
58. 袁保新,《老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国80年9月,初版。)
59. 高柏园,《中庸形上思想》,(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0年2月。)
60. 高柏园,《庄子内七篇思想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国89年5月,初版二刷。)
61. 高柏园,《禅学与中国佛学》,(台北:里仁书局,民国90年3月31日,初版初刷。)
62. 涂又光,《楚国哲学史》,(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民国84年7月,初版初刷。)
63. 崔大华,《庄学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国88年9月,初版。)
64. 张京华,《庄子哲学辨析》,(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民国88年4月,初版初刷。)
65. 张岱年,《学苑英华:宇宙与人生》,(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民国88年1月,初版初刷。)
66. 张学智,《明代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民国89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67. 庄耀郎,《郭象玄学》,(台北市:里仁书局,民国87年3月10日,初版。)
68. 许抗生,《老子评传─中国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民国86年8,初版第二次印刷。)
69. 连清吉,《日本江户后期以来的庄子研究》,(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7年12月,初版。)
70. 郭朋,《中国佛教思想史》(下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民国84年9月,初版第一次印刷。)
71. 郭朋,《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台北市:正闻出版社,民国81年11月,初版。)
72. 野上俊静 等着、释圣严 译,《中国佛教史概说》,(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2年12月,二版第一次印刷。)
73. 陈沛然,《佛家哲理通析》,(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8年2月。)
74. 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民国89年1月,初版初刷。)
75. 陈鼓应 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国84年11月,初版。)
76. 陈鼓应 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国84年11月,初版。)
77. 陈鼓应 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国84年11月,初版。)
78. 陈鼓应 注译,《老子今注今译及评介》,(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6年1月,二次修订版第一次印刷。)
79. 陈鼓应 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上、下),(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8年11月,修订版第一次印刷。)
80. 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国86年9月,初版二次印刷。)
81. 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民国90年7月,初版初刷。)
82. 陈荣波,《哲学、语言与管理》,(桃园:逸龙出版社,民国81年2月,初版。)
83. 陶国璋,《庄子齐物论义理演析》,(台北市:书林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8年4月,一版。)
84. 章启群,《论魏晋自然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民国89年8月,初版初刷。)
85. 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民国86年3月,初版初刷。)
86. 傅小凡,《晚明自我观研究》,(成都:巴蜀书社,民国90年11月,初版初刷。)
87. 傅佩荣,《儒道天论发微》,(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4年10月,初版。)
88. 傅伟勋,《佛教思想的现代探索》,(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3月,初版。)
89. 傅伟勋,《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79年7月,初版。)
90.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二),(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6年10月。)
91. 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民国88年9月,初版初刷。)
92. 汤一介,《学苑英华:昔不至今》,(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民国88年1月,初版初刷。)
9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5年11月,增订台一版第三次印刷。)
94. 冯达文,《早期中国哲学略论》,(广东人民出版社,民国87年11月,初版初刷。)
95. 黄锦鋐,《新译庄子读本》,(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90年5月,初版十六刷。)
96. 杨惠南,《禅史与禅思》,(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4年4月,初版初刷。)
97. 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国88年5月,初版初刷。)
98. 叶海烟,《老庄哲学新论》,(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86年9月,初版一刷。)
99. 叶海烟,《庄子的生命哲学》,(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2年10月,再版。)
100. 蒙培元,《中国心性论》,(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5年3月,初版二刷。)
101. 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国86年5月,初版第三次印刷。)
102. 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北京:人民出版社,民国87年12月,北京初版初刷。)
103. 赵卫民,《庄子的道》,(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国87年1月,初版。)
104. 刘光义,《庄学中的禅趣》,(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0年9月,初版第二次印刷。)
105. 刘光义,《庄学蠡测》,(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5年5月,初版。)
106. 刘固盛,《宋元老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出版,民国90年9月,初版初刷。)
107. 刘笑敢,《老子》,(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6年4月,初版。)
108. 刘笑敢,《两种自由的追求:庄子与沙特》,(台北市:正中书局,民国87年12月,台初版第三次印行。)
109. 欧崇敬,《中国哲学史》(先秦卷),(台北市: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民国90年10月,初版一刷。)
110. 蔡仁厚,《王阳明哲学》,(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1年8月。)
111. 郑世根,《庄子气化论》,(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2年7月,初版。)
112. 郑志明,《中国意识与宗教》,(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82年2月,初版。)
113. 郑志明,《明代三一教主研究》,(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77年8月,初版。)
114. 卢国龙,《郭象评传─理性的蔷薇》,(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民国86年8月,初版第二次印刷。)
115. 钱奕华,《宣颖南华经解之研究》,(台北市: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民国89年5月,初版。)
116. 钱穆,《庄子纂笺》,(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2年1月,重印四版。)
117. 钱穆,《庄老通辩》,(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0年12月。)
118. 谢祥皓、李思乐 辑校,《庄子序跋论评辑要》,(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民国90年11月,初版初刷。)
119. 锺泰,《庄学发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民国91年4月,初版初刷。)
120. 谭宇权,《庄子哲学评论》,(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87年6月,初版初刷。)
121. 苏新鋈,《郭象庄学平议》,(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民国69年10月,初版。)
122. 释印顺,《中国禅宗史》,(新竹:正闻出版社,民国87年1月,初版初刷。)
123. 释果祥,《紫柏大师研究》,(台北市:东初出版社,民国76年8月。)
124. 释圣严,《明末佛教研究》,(台北市:东初出版社,民国82年11月。)
125. 释梦参,《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台北:华严学苑,民国81年5月,初版初刷。)
126. 释晓云,《读晚明诸师遗集》,(台北市:原泉出版社,民国72年11月,再版。)
127. 顾伟康,《禅净合一流略》,(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6年11月,初版。)
128. 龚隽,《《大乘起信论》与佛学中国化》,(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国84年11月,初版。)
129. 龚鹏程,《晚明思潮》,(宜兰:佛光人文社会科学编译出版中心,民国90年10月30日,初版初刷。)
(二) 中文论文专著
1. 夏清瑕,《憨山大师佛学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论文,民国89年),此论文收于《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第二十九册,(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民国91年4月,初版一刷。)
2. 崔森,《憨山思想研究》,(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民国86年),此论文收于《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第二十九册,(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民国91年4月,初版一刷。)
3. 张玲芳,《释德清以佛解老庄思想之研究》,(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民国88年6月15日。)
4. 许中颐,《释憨山《观老庄影响论》的义理研究》,(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90年6月。)
5. 陈永革,《晚明佛学的复兴与困境》,(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论文,民国86年),此论文收于《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第三十九册,(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民国91年4月,初版一刷。)
6. 陈松柏,《憨山禅学之研究─以自性为中心》,(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民国85年12月。)
7. 陈绍圣,《法藏三性思想研究》,(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民国91年7月。)
8. 陈运星,《儒道佛三教调合论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会通思想为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0年6月。)
9. 赵春兰,《从憨山德清思想探讨其梦游诗─以山居诗为重心》,(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7年6月。)
10. 释见晔,《明末佛教发展之研究─以晚明四大师为中心》,(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民国86年12月。)
(三) 外文学术专著
1. Hsu, Sung-peng. A Buddhist Leader in Ming China : The Life and Thought of Han-shan Te-ching. 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9.
2. 日 荒木见悟,《佛教阳明学》,(东京:株式会社第三文明社,民国79年7月30,初版第二刷。)
3. 日 荒木见悟,《阳明学开展と佛教》,(东京:研文社,民国73年。)
4. 日 福光永司,《庄子》,(东京:中央公论社,民国87年4月25日,57版。)
三、 期刊论文(依作者姓氏笔画排列)
(一) 中文期刊论文
1. 王开府,憨山德清儒佛会通思想述评─兼论其对《大学》、《中庸》之诠释,(华梵大学哲学系:《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民国87年12月26日出版。)
2. 王镭,儒佛道三教的研究,(《道教文化》第三卷第一期,民国70年5月。)
3. 史继忠,儒道佛的纷争与融合,(《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三期,民国82年。)
4. 皮朝纲,憨山德清对禅宗美学的贡献及其学术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四十卷第一期,民国90年1月。)
5. 江平,憨山大师思想特色,(《五台山研究》第一期,民国78年。)
6. 江灿腾,晚明佛教复兴运动背景的考察─以憨山德清在金陵大报恩寺的磨炼为例,(《东方宗教研究》第一期,民国76年9月。)
7. 江灿腾,晚明憨山德清中兴曹溪祖庭及其周边问题,(《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第二十八期,民国85年9月。)
8. 李小平,憨山梦游集中观音赞之研究,(《华梵学报》第一卷第一期,民国82年。)
9. 李霞,论明代佛教的三教合一说,(《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十四卷第五期,民国89年9月。)
10. 李霞,憨山德清的三教融合论,(《安徽史学》第一期,民国90年。)
11. 李曦,释德清《道德经解》评述,(《五台山研究》第三期,民国77年。)
12. 果海,调合禅净双修之论说,(《中国佛教》第三十三卷第一期,民国78年1月。)
13. 林文彬,宗密《原人论》三教和会思想初探,(《国立中兴大学台中夜间部学报》第三期,民国86年11月。)
14. 林文彬,释德清《观老庄影响论》初探,(国立中兴大学《文史学报》第三十一期,民国90年6月。)
15. 林聪舜,论庄子的“小大之辩”与“齐物”及其关系,(《汉学研究》第五卷第二期,民国76年12月。)
16. 邱敏捷,憨山《庄子内篇注》之特色,(《中国文化月刊》第二五八期,民国90年9月。)
17. 姜志翰,憨山《观老庄影响论》的三教判摄观,(《淡江中研所87年度冬季论文集》,民国87年12月19日。)
18. 洪修平,儒道佛三教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哲学与文化》第十九卷第二期,民国81年2月。)
19. 唐大潮,“三教合一”思想成因初探,(《宗教哲学》第三卷第一期,民国86年1月。)
20. 夏春梅,儒佛注老的《道德经》诠释研究初稿,(华梵大学哲学系:《第五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国90年5月。)
21. 夏清瑕,从憨山和王阳明的《大学》解看晚明儒佛交融的内在深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十八卷第六期,民国90年。)
22. 夏清瑕,憨山德清的净土思想,(《五台山研究》第三期,民国88年。)
23. 荒木见悟 着、连清吉 译,阳明学的心学特质,(《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民国81年12月。)
24. 崔正森,真可思想研究,(《五台山研究》第三期,民国78年。)
25. 崔正森,憨山大师是明代五台山的一位著名高僧,(《五台山研究》第四期,民国85年。)
26. 郭朋,略论德清,(《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民国71年。)
27. 郭武,明清云南儒释道三教合流简论,(《宗教哲学》第二卷第二期,民国85年4月。)
28. 陈文章,庄子寓言精神之工夫型态与境界型态─兼比较憨山、郭象、宣颖、陈寿昌之注解(上),(《鹅湖》第二十二卷第十一期,民国86年5月。)
29. 陈文章,庄子寓言精神之工夫型态与境界型态─兼比较憨山、郭象、宣颖、陈寿昌之注解(下),(《鹅湖》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民国86年6月。)
30. 陈松柏,憨山老学之思考方式与世间特质,(华梵大学哲学系:《第六次儒佛会通论文集》下册,民国91年7月。)
31. 陈长春,略谈佛学与老子思想之相通处,(《中国佛教》,民国74年9月。)
32. 陈俊民,宋明“三教合一”思潮中的“心性”旨趣论稿,(《鹅湖》第十五卷第四期,民国78年10月。)
33. 陈坚,晚明“四大高僧”禅教关系论比较,(《五台山研究》第四期,民国87年。)
34. 傅伟勋,老庄、郭象与禅宗─禅道哲理连贯性的诠释学试探,(《哲学与文化》第十二卷第十二期,民国74年12月。)
35. 黄锦鋐,庄子逍遥义与般若即色派的关联性,(《内明》第一百五十期,民国73年9月。)
36. 温金玉,德清及其佛学,(《五台山研究》第四期,民国77年。)
37. 熊琬,贯穿儒佛融通性相的─憨山大师,(《海潮音》第六十六卷第十一期,民国74年11月。)
38. 刘学智,“三教合一”义蕴辨微─兼谈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宗教哲学》第一卷第四期,民国84年12月。)
39. 慧严,明末清初中国佛教的概况,(《中国佛教》第二十九卷第四期,民国74年4月。)
40. 蔡金昌,憨山德清以佛解儒思想研究─以《大学纲目决疑》为例,(华梵大学:《第十三届佛学论文联合发表会论文集》,民国91年9月14、15日。)
41. 蔡惠明,禅净双修的憨山大师,(《内明》第一五四期,民国74年1月。)
42. 蔡缨勋,憨山“不真空论”解题之研析─仅就“真空不空”之此一观点而论,(《中国佛教》第三十卷第三期,民国75年3月。)
43. 郑志明,庄子齐物论的三籁说,(淡江大学:“《庄子齐物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民国91年5月9日。)
44. 萧振邦,庄子齐物论的三种解读面相之厘清,(淡江大学中文系:庄子齐物论学术研讨会,民国91年5月9日。)
45. 静华,佛教“无我”与庄子“无己”之比较分析,(《内明》,民国78年7月。)
46. 颜昆阳,庄子思想与般若思想比较研究,(《中山学术文化集刊》,民国67年3月。)
47. 释见晔,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复兴”内涵,(《中华佛学研究》第二期,民国87年3月。)
48. 释晓云,读晚明诸师遗集(一)─憨山德清,(《文艺复兴月刊》第四十三期,民国62年7月。)
(二) 外文期刊论文
1. Wu, Pei-Yi. “The Spiritual Autobiography.” The Unfolding of Neo-Confucianism. Ed. Wm. Theodore de Bar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5. 67-92.
2. 日 荒木见悟,憨山德清思想,(《池田末利博士古稀纪念东洋学论集》,民国69年9月1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