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沅州佛教历史人物传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沅州佛教历史人物传记

  长虹宽云
  沅州长虹寺老僧宽云禅师,沅州人。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见潕水绕城,百姓过渡极不方便,有时还有性命之忧,便发愿要建一座桥梁。宽云托钵苦行,游遍西南,化缘二载,化得白银1.5万两,谷米11万担,始兴工修桥。又历时二载,一座大桥如长龙卧波,横跨古津之上,故名龙津桥。

  浑融本符
  浑融本符禅师(1615~1704),俗姓张,名本符,法号浑融。沅州(今芷江)人。幼时随父张楚珩(广西柳州马平县知县)居广西。从小好读史书,善写文章,仰慕终军、宗悫的为人。其父远去陕西为官后,他便回到故乡沅州。
  吴三桂引清兵人关后,他辗转至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投湖西寺为僧,随即奔往桂林。时明拱卫将军刘起蚊,知浑融有将才,常和他共论军事,并劝他蓄发返俗代替自己的职务,浑融不允。后明总督张同敞督师桂林,再劝他返俗,他遂穿上军装,从刘起蛟投人反清斗争,连战皆捷,一时有“秃参军”之称。
  清顺治四年(1647),清兵取湖南,陷衡州,明桂王朱由榔建南明政权,逃奔武冈,大学士瞿式耜谏阻不从。浑融看到西南残局,益趋危殆,便毅然谢刘,重着僧衣,住桂林七星岩寿佛庵。说:“吾终不能附膏火以同屋也。”
  清顺治七年,桂林陷于清军之手。南明政权中的留守大学士瞿式耜、总督张同敞被清兵所俘。瞿、张在狱中,拒不降清,互相唱和,各写诗数十首。浑融得到瞿、张狱中唱和诗后,集为《浩气吟》,珍藏于室。瞿、张就义,瞿枢由后人迁回常熟原籍,张同敞无后人,浑融等人将张葬于桂林东郊毛家村,并起其妻子灵枢与之合墓同葬。春秋祭扫诸事,他一人承担。
  清顺治十年,因曾参与反清被捕人狱。临桂知县上元戎过去贫困时受过浑融私思,竭力替他奔走营救,方只被关押半年多。后来,清政府的统治日趋巩固,浑融遂自建栖霞寺为终老之所,成为桂林七星山栖霞寺的开山祖师。遇人寺游览的士大夫,常与之侃侃谈忠孝大节,日诵瞿、张狱中所作《浩气吟》还常念给旁人听,有时拍案狂叫。他性情豪放乐施,遇人有急难,必倾囊相助,笃于友谊,凡所交游,常能道其生平。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浑融九十岁卒。友人所送挽联中有“一生禾黍泪,半偈霜雪心”、“饱看沧桑惟古佛,爱谈忠孝是奇僧”等,堪称定论。

  归龙大谷
  归龙大谷禅师(1601—1699),蜀人。三岁戒荤。十二岁慕沙门而皈依佛门。先于峨眉山灵玉禅师座下听法,后参燕居德申禅师,并依之圆具。于莲月印正禅师初得悟,为临济宗三十三世,破山派莲月印正法嗣。莲月印正付偈云:“天龙甲马尽皈依,大坐当轩万指围。震动乾坤狮子吼,法王法令法王威。”清康熙初,来沅州岩路街沅庆寺,被敏树如相法嗣天壁道拙禅师委任为首座。后往沅州明山百字峰庵,一时间禅侣云集,法筵盛开。再移锡沅州河西黄甲街西龙头寺。久后,应达官召请,先后住持湘中南岳、江西庐山诸祖庭,万寿、天池诸胜地。康熙十五年(1676)止游返沅州。康熙十七年(1678)募资创建大慈阁于沅州南门外。竣工后,据华座敷讲《楞伽》诸经,听者称善。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开法筵于景星寺。募资复修景星寺,并且募置二十亩良田,以供香火。知州祖光佩感师德,捐资复修之,使古刹焕然一新。有《归龙大谷禅师语录》数卷。

  景星法辂
  法辂禅师(1661—1747),黔阳株山谢氏。少年出俗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圆具后,往来巴蜀黔楚,遍参尊宿,得法归龙大谷禅师座下。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法辂率徒从天宁山来景星寺主持,光大佛门。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11年),得知州马腾云又重修大殿。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20年),又得副将谢瑛於大观亭旧址缚茅为亭,颜曰:“庆云逶迤”,后废。同时得知州赵宽亦创建“揽秀阁”於景星寺东。

  义林明景
  义林明景禅师(1736—1807),沅州人。清乾隆九年(公元1745)九岁出家景星寺。善诗文、工书法、喜占卜。乾隆二十五年(1760),构建忍草楼、占卜室于景星寺内。有诗集《行吟草》行世。其诗集除版藏本寺外,所刊行诗集还入选《方外诗选》和光绪《湖南通志》24卷。其事迹在《沅州府志》、《芷江县志》均有载。

  李子隆传
  李子隆,字兰斋,一作岚斋,清乾隆芷江人,善画拐仙,兼工山水、翎毛。家贫,但口不言钱。囊空,即泼墨数张,命小童卖诸街头,以维食用之需。常诵唐伯虎诗句“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作孽钱”以自慰。后吴人沈殿前作长歌以颂,有“昔年李公麟,山水妙人神”之语。

  韩李思传
  韩李思,字蝶斋,清乾隆芷江人。善画山水树石,()染工致,浓淡相宜,景状各异。兼能人物佛像,尤喜泼墨画行空游龙,烟云蒸腾,若隐若现,动态逼真。一生不娶,嗜酒如命,无时不醉。衣履常质酒家。所得画资,率缘手散去,然消算於酒中者居多。性情做涎负气,曾经为僧画佛像,得钱三万,逾月垂就,僧促之,辄碎其纸,典衣以偿僧钱。晚年寄居僧院,故态依然。亦能诗,兴到有所作,然不欲与文士角。其书怀云:“老病幽怀百感樱,市高酒价最难平,风骚莫补吟何苦,笔墨无灵道遂轻,长()依人宁得已,短筇扶我觉多情,山川风月真无价,买醉穷途慰远征。”读诗如见其人。

  李永瀚传
  李永瀚(1859~1936),原名宗浩,宇赵原,号惠泉。芷江县城人。幼承家训,柬发受书。先后就读于岳麓、湘水校经堂、两湖书院。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丁西拔贡,第二年赴京殿试,目睹官场昏暗,便决然回归故里,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
  为帮助众多贫寒学子解决人学诸费,慨然联络各族,捐集学田。在非议蜂起,阻力横生时,仍以虔诚之心,反复劝导,晓以大义,事情终成。所捐学田为后来创设图书馆及国学专修科奠定了基础。继而协助县府整理团练、积谷等要政。特别是极力推广兴办城乡小学至百余所。任县秀水书院主讲时,开“经艺、治事、词章、制艺”四科,刊有《秀水课艺》四卷传于世。后公费赴日本学师范专业。学成归国,襄办湖南省西路师范学堂。不久回县任县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又深感芷江女子无校就读,四方奔走,捐资创办县立女子高等小学堂,任校长,开地方女子教育之先河。此外,还先后被聘为第九联合中学、务实职业学校教席。直到病逝时,仍身兼图书馆长及国学专修科教授主任之职。
  清宣统三年(1911),被推选为省咨议局议员,民国五年(1916)十月,当选为省议会副议长。民国10年湘西大旱,灾情严重,首先建议政府颁发省谷救济灾民,初遭拒绝,继而经全力争取,几经周折,终于得以实现施赈湘西各县的请求,缓解了百姓部分疾苦。
  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数次谢绝为官。民国初年谭延闿督湘时,甚重其才,意欲将其提携为辰沉道尹,坚决不受,说:唯官非吾所长,且亦非吾所愿。”于是改委为道视学,以遂其志。民国八年因事乘船过沅陵,辰沅道尹兼湘西民政长张学济欲留其任沅陵县知事,闻之便星夜解缆而去。贵州省长周西成(曾任沅郡中学体育教员),曾派员携重礼来芷江聘请李永瀚去黔就要职,李婉言谢绝,礼物一点不收,原封打回,为邑人所称道。一生清贫,薪俸所人,不置产业,唯藏书上万卷。民国二十年创办企江上三乡图书馆时,全部捐赠。
  逝世后,县内各教育团体,集议举行公祭,以表哀悼。国民革命军驻军十五师师长王东原和县长胡锦心下令公葬。平生善为诗和古文辞,著有《行余堂集》二十卷、诗文集十卷刊行。其他文词遗稿,多未付样。
  民国十二年(1923),担任湖南省议会副议长的李永瀚(又名李惠泉),因对赵恒惕主湘和军阀称雄割据的局势不满,便自动退职,购买大量佛经返芷,潜心佛学,修身养性,以度晚年。并在城区岩路街庆庆庵左侧创办芷江佛教正信会,吸收毛昌寿、曹万炳等19名会员,宣讲佛经,举办佛会,从事佛学教育。民国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经省府批准,芒黔麻晃四县佛教联合会在芷江大慈寺成立,毛昌寿任首届会长,会员58人。至此,经李永瀚、毛昌寿等人的倡导,使濒于衰败的芷江佛教又呈生机。据省民政厅民国三十年十二月统计:芷江有寺庙378座,佛教徒为403人。民国33年,因四县僧尼分散难以管理,“芷黔麻晃县佛教联合会”改组为“中国佛教会湖南省芷江分会”。

  熊希龄传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晚署双清居士。湖南凤凰县人,人称熊凤凰。
  清光绪三年(1877),随改标来沅的父亲迁居芷江县城。清光绪十五年入沅水校经堂,后入湘水校经堂。清光绪十七年在省应乡试,中举人。次年人京应会试,中试贡士。清光绪二十年补应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随后在花江城内青云街建“翰林第”(今一幼儿园校址)。清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与谭嗣同等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任学堂提调,主持行政事务,积极推行新学。后又与谭嗣同、唐才常等创设南学会、湘报馆,启迪鼓动社会各方面人士从事变法维新。在百日维新期间,提出“朝廷变法,首在兴学;兴学之本,先重师范”的主张,计划全面整顿湘省全部书院,以适应新法之需要。清光绪二十四年九月,戊戌变法失败,被以“参与变法”之罪名革职。清光绪三十一年,得端方保荐,重返政界,以参赞衔随载泽等五大臣赴各国考察宪政。回国后,在常德办西路师范学堂,又在醴陵办瓷业学堂,清宣统初晋四品卿衔,授东北三省财政正监理官,后又任奉天(今辽宁)盐运使。辛亥革命起,以湖南共和协会会长名义,致电袁世凯,督请满室“明诏退位”。
  民国元年(1912)任吴淞中国公学校长。唐绍仪组阁时任财政总长,后出任热河都统。民国二年三月,中华佛教总会在静安寺如开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推选冶开、熊希龄为会长,清海为副会长,圆瑛为参议长。
  民国二年八月,奉袁世凯令就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提出“不问党不党,只问才不才”的组阁方针,人称其内阁为“第一流人才内阁”,任期内拥护袁世凯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先后副署解散国民党和解散国会的命令,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民国三年二月去职,任参政院参政,督办全国石油矿事宜。民国4年冬,袁世凯谋建帝制,蔡锷组织护国军起义云南,熊被袁派为湘西宣慰使,到职后暗中筹集粮款援助护国军。民国六年二月,任平政院院长,八月辞职。
  此后,深感茫茫宦海,难以遂其“兼善天下”胸怀,于是转向慈善事业。时值京兆直隶发生水灾,遂在京畿一带督办水灾河工事宜,并借用房舍创办慈幼局,收容灾童千余人。民国七年得以拨用前清皇室香山静宜园旧址,建筑永久校舍,成立香山慈幼院,设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职业等部,及农业、工业实习工场。在主持香山慈幼院之余,担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致力水、旱、兵灾之临时赈济,推进育幼、养老、恤贫之永久慈善业,在各地共设立小学62所,育婴堂10所,贫民习艺所5所,孤儿院2所,恤养院2所。民国20年夫人朱其慧病逝后,将手中积蓄分一部分与熊芷、熊鼎二女外,其余及不动产等悉数捐作“熊朱义助儿童福利基金会”。
  熊希龄成长于芷江,对芷江教育尤为关心。清光绪三十年,捐“翰林第”一半作校舍,捐庄田百余亩作校产,建成“沅州务实学堂”,民国十三年务实学堂因故停办。民国对年派其长女熊芷来芷江,重振停办八年之久的务实学堂,重组校董会,重定办学规章。把熊家大部分田产和“翰林第”全部房产捐献给学校,又以芷江妇女很少就学机会,特将学校更名为“芷江私立务实简易女子职业学校”,设染织、缝纫、养蚕、养蜂四科,招收女生,分科教授。教职员由香山慈幼院各农工职业毕业之湘西贫苦学生回里担任,既为女子职业教育开先河,又为农工毕业学生谋出路,竭力筹划,煞费苦心。同时还附设“熊朱义助小学”,均不取学杂各费。抗日战争时期,“务实简易女子职业学校”改为“京香山慈幼院芷江分院女子初级中学”,简称“香山女中”;“熊朱义助小学”更名为“芷江熊朱私立双陵小学”,简称“双陵小学”,扩大招生名额。新中国建立后这两所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患脑溢血病逝,时年六十八岁。遗著有《香山集》二卷。

  张伯良传
  张伯良(1872~1944),原名张学贵,字伯良,号葆元,芷江木叶溪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入长沙时务学堂,戊戌维新期间,在《湘报》和校刊上多次发表文章鼓吹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清光绪二十八年在日留学,毕业于日本弘文学院师范专科,是最早的留日学生,曾任第一届留日学生会会长。
  清光绪三十二年回国,任湖南常德西路师范学堂教务长5年。民国元年(1912)、10年、14年三次任该校(后改名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学生遍布湘西北31县。此外,曾任奉天屯垦局派往日本考察农林畜牧委员及国务院秘书厅主事,安徽滁县县长等职。任湖南辰州木关监督四年,以廉洁著称。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次革命中,以辰州木关的全部收人作护国军军费,并加入第二次革命军,任四十军中校秘书及上校政治部主任等职。
  民国11年11月,被省议会选举为教育司副司长,因无后台支持,改任湖南留日公费生经理。民国20年回到芷江,被选为国民党县党部监察委员兼县教育局局长。在任期间,与李永瀚捐赠大量图书,创办芷江县上三乡图书馆。后任省教育厅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委员。
  晚年信奉佛教。民国二十七年从省教育厅离职,专心著述《瑜伽师地论纲要》,重点阐述佛教“唯识宗”的理论,提出“唐玄奘汉译的《瑜伽师地论》远早于藏译,西藏地区的佛教本属于中原地区佛教的一个派别,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观点。抗日战争中期,被聘为省政府顾问,因要专心著作,未到职。
  民国三十三年病逝,当时的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原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张星肪写一挽联:“草昧云雷,卅年木择声宏,养正开蒙惭一臂;江山雨雪,半夜风幡影渺,生天成佛化千身”,以赞誉他对湘西教育的功绩。芷江县政府也曾将其城内住地“北街火药局巷”,一度改为“葆元巷”,以志纪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