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沈仁岩老师著作之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沈仁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沈仁岩老师著作之二
  天台山天台宗研究社 沈仁岩
  灵觉清净心1 光明遍十方2 湛过瑠璃纯3 坚凝楞严王4
  具“过恒沙德”5 生一切诸法6 能“四眼二智”7 演“森罗万像”8
  佛眼一切种智9 真空圆明寂照10
  佛日中天11 妙色曜然12
  妙性:动即神变13 如如“一合幻化”14
  常寂光中15 映现如来16
  〖略注〗:
  1、灵觉:灵明的觉性,于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清清净净。无有蔽碍。如耳根闻性:十方同时击鼓,一时俱闻,此圆清净也。隔墙说话,声闻不隔,此通清净也。声起,闻性无起。声消,闻性无迁。此常清净也。故称灵觉清净心。
  2、灵觉光明,不可知见。如眼之能见之灵觉光明:见不能见自见。灵觉光明有其性、德。性·谓灵觉之灵:如净镜·全镜是光。全光是照。灵觉全是灵光。德·谓灵觉之觉:随缘映现。汉来汉现、胡来胡现、能见、所见、宛然。《宗镜》所谓最初不觉,忽起动一念,成三细之业识、见分之转识、相分之现识。灵觉性德普周十方。《圆觉经》云: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垢垢相永灭”,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世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世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如是陀罗尼门无坏无杂。
  3、灵觉妙心绝无痕迹,天台慧思禅师云: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大神变经》(《辅行》卷三。四十六。印页290)云:无名无相,无声无字,无戏论。正是湛莹自性天真故清净无际。过于最极纯净透明瑠璃。瑠璃虽净明却不能没有质碍。灵觉妙心真空冥寂过于瑠璃之纯。
  4、灵觉妙心,体性坚凝。《大佛顶经》示其: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蕅益大师《佛顶文句》谓大佛顶——直指众生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全遍无欠无余。譬喻明之:一刹那中所见明月,即是亘古亘今之月,不可谓是月之少分。又如一点水中所现之月,即是天上之全月。不可谓之少分月也。故吾人一念了了常知之灵觉,觉名佛性。如上1、2、3、所述,觉性光明无始终,无通塞。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灵觉光明根本不改不迁。故其性德实相,相相坚固不坏——诸佛所证“真净觉业”,具足殊胜庄严之上上寂光,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云:于阿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华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技乐。雨天曼陀罗,散佛及大众,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应知,诸佛净土遍满十方。如娑婆世界,众生见其“秽苦”,释尊为除此疑,点足令众生顿见娑婆全为庄严净境。故曰:阿鼻依正全处极圣寂光,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一念。灵觉妙心既具“过恒沙性德”,天真必然随染净缘,出生一切法,天台圆教谓百界千如,“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在一念,同在一尘,同在一名。幽溪大师《辅行》序文谓:如意圆明即当人一念之本性。
  5、灵觉妙心,具“过恒沙之性德”,六祖谓之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天真本然)。此具足之恒沙性德,绝不可计执“纵、横、即、离”:若谓心生一切法,此堕“纵”见之惑。若谓心含一切法,此堕“横”见之惑。若谓心即一切法,此堕“即”见之惑。若谓心不具一切法,则堕“离”见之惑。灵觉妙心,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云:非实(真)非虚(妄)。非如(即)非异(离)。非真非妄。非即非离。楞严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故妙心灵觉,亦不离妄:妄无体故。亦非即真:真非即故。——岂有“二心”互相“即”耶?皆是识心遍计之“俱生”、“分别”、我、法、四种谬执。真妄之见消,“纵、横、即、离、”之情歇(亡)。故永明古佛,罗摄教藏、宗典、撰《宗镜录》百卷,详诠妙心“过恒沙之性德实相”。于中出其1145问。雍正叹为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
  6、生一切诸法——六祖,初“顿悟般若。究竟圆极。寂灭真如”。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得五祖《金刚般若》之点睛。斯叹: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斯“理造、事造”、二造双明焉。
  7、灵觉妙心,性能“五眼三智”: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天、二眼为六道“相眼”。了知真空,名慧眼。洞达妙假,名法眼。彻照诸法实相,名佛眼。慧眼名一切智。法眼名道种智。佛眼名一切种智。智即是境——智性即是色性:性德性境。《辅行》卷十八(1772印页)“今家正解”之荆溪注文云:此真性(灵觉妙心)遍于法界。迷人谓内外,悟者达惟一心。是故四眼二智:万像森罗。佛眼种智:真空冥寂。今虽初现,岂令顺于迷情。制心从理,无非心性。
  8、灵觉妙心,所演四眼二智森罗万像,楞严经卷二云: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妙湛清净光明觉性)。于是,实无“是非”二相。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妙心,妄为色空与见闻。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
  9、佛眼一切种智,法华经云:诸佛两足尊(真净“觉业”两足)。无量无边未曾有法咸皆成就。故佛眼见法界所应现百界千如种种相性,洞极本末,究竟无遗。《辅行》卷十八(1772印页)云:佛眼种智:真空(性色)冥寂。上上实报寂光。彻鉴“神变幻化之法性万相”:知法常无性——知不自知,必依法而有知。法不自法,必依知而显法。法外无知,此知即法。知外无法,此法即知。知法无二实性,即是知法常无性。此知法常无性即是一切法法性。世尊谓法本法无法。即是法性:本法无法。虽森罗万像,差别纷纭,其实无性。——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圆觉经谓之“知虚空即空华相”。法华经谓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10、佛眼种智:真空圆明寂照——洞鉴本末究竟无遗: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妙心,妄为色空与见闻。故无方圆明,冥寂恒照。应知常寂光土,具足称性庄严。一一庄严全彰性德理性:妙德莹然。一一妙庄严遍具足法界性全体相性。方为诸佛究竟称性依果。若寂光上上实报,不具足“真净”觉业:实相功德,何异“偏空法性”。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云: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久修业所得。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疑根)令永尽。佛语实不虚。此上上寂光究竟依果,与究竟称性“正果法身”,无杂无坏。惟佛与佛乃究尽诸法实相。非等觉能知,况余人。所谓四眼二智之森罗万像——咸由事惑、理惑、为因。下智“妄兴”福力:妄见化身如来。中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如来。上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如来。所谓三贤伏惑:感凡圣同居土。十圣“断”惑(制心从理),感“实报庄严土”无量“果报身”。——浩浩变易生死。天台谓之“不思议生灭十二因缘”——缘、相、生、坏。而六道凡夫由其四分(贪、瞋、痴、等分)为因,行三恶三善、“事”业为缘,流转无穷分段生死——事惑烦恼,起心动念,圆觉性·即同流转故。《圆觉经》所示之“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此“四眼二智翳膜幻见空华乱坠:不即不离,无缚无脱”。佛眼种智:真空寂照:了了明鉴“理造、事造”、两重“因缘所生之三土”翳膜眼:出空华相,如如“一合”幻化。佛眼洞鉴无谬。
  11、12、佛日中天:妙色曜然——了达具“过恒沙之性德”,明行“‘真净’觉业”足。法华经神力嘱累品云: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而白佛言:“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妙法莲华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世尊偈曰: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为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舌相至梵天,身放无数光:为求佛道者,现此希有事。诸佛謦欬声及弹指之声,周闻十方国——地皆六种动(何者):以佛灭度后,能持法华故,诸佛皆欢喜,现无量神力。嘱累法华故,赞美受持者,于无量劫中犹故不能尽。是人之功德无边无有穷,如十方虚空,不可得边际。斯人行世间,能灭众生暗。教无量菩萨,毕竟住一乘。
  一实相常住无上道——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惟佛与佛,乃如实知见。
  《大涅槃经》释迦世尊,当灭度时,普告来双林五十二类众众:汝等当知,我旷劫来已入大寂。无阴界入。永断诸有。金刚宝藏。常乐我净。佛出世难如优昙钵华。我以本誓愿力生此秽土。化缘周毕,今欲涅槃。汝等以至诚心。看我紫磨黄金色身。汝当修习如是清净之业。于未来世得此果报。告毕。世尊如是慈悲七十番频频频频显出紫磨黄金色身。殷勤示告众众。
  灵山亲承之慧思与智顗,实不虚判五时八教。知礼于四十七年与山外者诤:捍卫一乘实相。深究了“荆溪抉四眼膜之金刚錍”及四明尊者护宗大事。鉴知礼大师遵智者大师判别教之“隔阂”,集中在论《金光明经》立“观”、不立“观”、予以透澄诸法实相。所谓别教:是指“始、终、二教”,上别于三无差别而取“淳一真如”非“生佛同圆”,下别于三藏、通教、“但空”偏小。并及“一花开五叶,所谓‘教外别传’之暗证狂禅”——辟尽狂禅之翳单:必承天台灵山实相正印。当时,华严宗以终教自居。判法相唯识宗为始教。此始、终、二教,以法执故各处二端,同乏“二造双明”。
  始教者,以于见思四住惑重,权方便施以法相唯识之教。若不深透者,往往遂执“惑业苦三道”为实有。缘:事观行以实断除。重三乘为实法。遗于“性具性恶”之一乘。(鉴“试论天台幽溪传灯大师《性善恶论》”《台宗研究》第一期)。于此,天台圆顿止观施设七种“二谛”悉檀。
  华严终教,本对无明一住惑重,以法性唯心之教。若不深透者,遂滞:缘“但中理”,断九界法。深昧“缘、了”二皆是佛性。正暗“生佛九一,体同一性”(三无差别)。天台圆顿施设五种“三谛”悉檀。如是别教:教权证渐——终教但断十二品无明。如八月十五之光月。光虽极“显”,只在圆宗之二行位。三行已去,尚有三十品极微住地无明,名字不知。(去尽四十二品正习根本“智障自体惑”——永别无明父母。过恒沙性德全彰。佛日中天。登大涅槃山顶。虚空为座。上上寂光实相常住。——世尊于涅槃会上七十番显紫金身向五十二类众众宣示之“金刚宝藏。常乐我净”)。
  始教由遗:性具“性恶”之一乘实相印。实行三乘之事断,须历“单、复、十二渐次”。至金刚金刚后心。方“异熟”根断尽。证妙觉位。(鉴蕅益全集《佛顶文句》卷八,二十六。印页4609)
  暗证狂禅,强调废“葛藤”之教,唯“教外别传”。根本不知性具过恒沙之性德:即是“色具三千”之第一寂灭圆明。理性“性德缘了”,缘、了、二是修德佛性。:全“性起”即修德,全修德成性德。修德功到:性德曜然。——此正是:“真净”觉业——一乘实相佛日中天:妙德(上上真善妙色)曜然。《天台传佛心印记》谓:有人云(“五叶之暗证禅师”):“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彼乃独标“清净法身”以为教外别传之宗。拣去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殊不知大功大用,非无报、化、若解“通报化”则谓滞“染污”。——缘“非护念,不能顿见清净法身”。(其实清净灵觉根本不改不迁。六祖谓之“即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永嘉谓之“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是知“教外别传”皆不出“但中”之义。尚未能知佛界但中“性具三身”。岂能知九界“性德缘了”三佛性。以善恶言之,彼偏于“性善”。十界言之,偏属佛界。真妄言之,偏于真。九境言之但属菩萨境。未离三障四魔,何名圆顿心印。故诸师言即,指真即真。非会妄即是真。是则菩提即菩提。何得烦恼即菩提。涅槃则涅槃。何得生死即涅槃。既非即阴而示“三道止观安之即三德”。而又无修发之相。而偏指佛界真心,一破一立。若非别教“缘理断九”(非生佛体一)。推与何耶?彼又不了“性恶”即佛性异名——《大经》: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万法。未得菩提时,一切善恶无记,皆是佛性。彼谓烦恼心、生死色、皆无佛性。烦恼心无佛性,故法相宗谓定性二乘、极恶阐提、不成佛。生死色无佛性,故法性宗谓墙壁瓦砾无情之物不成佛。——《大经·应尽还原品》世尊诫云:我以佛眼明见。三世佛种,以无性为性。一切处随了:无性为佛性。不以有情故有。不以无情故无。今独言有情(遮于无情)者,遍世劝人了:性。常于一毛一毫之处,明见“一切理、事、无非如来性”。是开如来性起功德,名为佛性。(性德是佛性。缘、了、同是佛性)。是知六道四生,山河大地,情与无情,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古人有谓:世尊拈花——如虫御木,迦叶微笑,偶尔成文。累他后代子孙(亦群效“举棒”、“你喝,我也喝”)马祖向百丈一喝,百丈耳聋三日。此事与黄檗说之,黄檗正色云:承嗣马祖,以后丧我儿孙。黄檗于后又云:马祖出八十四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只有归宗较些子。故黄檗传法,不堕悄然,不重“虚空钉橛。捏目生花”。如永嘉有《永嘉集》、《永嘉证道歌》、黄檗有《传心法要》。大珠之《顿悟入道要门论》正是马祖型“暗证独叶禅”典型。请鉴:一、大珠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之微言。二、慧海上人《顿悟入道要门论》五见。《台州佛教》1998 2542 119期。 124期。
  《天台传佛心印》云:如此三千(百界千如,“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在一念,同在一尘,同在一名)即“心具三千、色具三千”。通依诸部。的在妙法莲华经。盖由昔经,一有兼带之过。二有隔偏之失。今经非但纯一无杂(纯圆独妙)。复能开粗即妙(即三道是三德。于四悉檀:但令止观安之则即世谛成不思议境第一义谛。故功高理绝。闻法无一不成佛,圆顿绝妙,更无过于是焉。经名妙法。良在兹焉)。
  四明评山外《示珠指》只得“心法·生佛”之义。全不得(盲然不知故):彼彼“众生·生佛”。与彼彼“诸佛·生佛”。山外执“心偏属理。生、佛、偏属事。心迷为生。心悟名佛”。殊不知此只是一人“心法·生佛”少分——犹爪上土。所失彼彼“众生·生佛”、“诸佛·生佛”之大地实际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者咸皆具足“能造、所造”、“理造、事造”两重三千。岂一人迷,令一切诸佛同迷?自己悟,令一切众生俱悟?释迦久成。我辈尚在凡夫!一人不觉,三千“心法·生佛”俱同“全不觉、常不觉”焉。故山外于心法尚自不了。生、佛、皆既是能造复是所造。各具“理造、事造”、二造全然不明。彻达三无差别“二造”双明,故四明竭力护宗。应知圆教是究竟诸法实相之具足无上道:五住究尽。五眼洞开。佛日中天·了无侧影。妙色(四德)曜然·首楞严王。法华经“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废华严之近应,显久远久远之久成”。
  华严“圆兼别”,天台开近显远。开:即是废:显彰“久成”一实相。华严初云:于菩提道场,始成正觉。今妙法莲华经云: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过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知礼大师云:斯是华严被废之文也。本门开已“从本垂迹·迹即是本”。故世尊云:如来无碍智(即佛眼种智),知彼佛(大通智胜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是可鉴“久久灭度多宝佛,分半座与释迦同坐”。世尊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莲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多宝圣主世尊,虽久灭度,在宝塔中尚为法来。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立大誓愿。
  复次,谓华严于权实、本迹、缘了、智断、四实相皆未说。1、顿教虽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了。而声闻人如聋如哑。此覆于权,未显其实——无“开权显实”也。2、未发明“王宫:生身之迹”。未发明“寂灭道场:法身之迹”。亦未如法华会上之弹指、謦欬、——法华经神力嘱累品:世尊为嘱累“本门地涌菩萨发愿弘宣妙法莲华经”。为此“久远久成”远本,已通畅。菩萨皆已闻于“远本:增圆妙道。损变易生”。久默斯要,不务速说之本怀,已了。是故指弹、謦欬——佛佛皆大欢喜。本门显竟:即此身是毗卢遮那也。华严无废迹显本。3、彼经,不明白开示“小乘根性及有心者”、“一举手、一低头之微善”——本具足常住之因,当克“智断菩提本果”,此即彼经,无“缘、了、二佛性”,与“小乘、微善、有心者、智断实相”——法华一乘圆顿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诸法实相。常不轻菩萨之“殷勤冥予:授记”:汝等皆当作佛。
  禅宗初祖摩诃迦叶于法华上“譬说周”喟然自叹:法华之前,我等皆是邪见人也。世尊鉴其深领诸法实相,乃授其记“光明如来”。禅宗二祖阿难,记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金刚般若之法性解空第一须菩提,记为“名相如来”。世尊复告迦叶尊者(药草喻品):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迦叶尊者于世尊灭度后,登须弥山顶打锥,鍠震三千大千世界告诸阿罗汉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藏经。更令佛侍者阿难(多闻第一)速证阿罗汉,共编结三藏。
  是故世尊“真净”觉业之两足尊,佛日中天妙德曜然。岂如夜中“星、月”,见不了了。
  13、妙性:动即神变——《宗镜录》卷一。开门云:真源湛寂。觉海澄清。绝名相之端。无能所之迹。最初不觉,忽起动心:成业识之由。为觉明之咎。因“明”起照:“见分”俄兴。随照立“尘”“相分”安布。如镜现像:顿起根身(例注)。《大神变经》:文殊言:一切善不善。动不动。皆是神变相。不动即法性。动即神变。《大经》云: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十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不名万法。未得菩提时,一切善恶无记,皆是佛性。(例注:此可鉴蕅益大师径山坐禅,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然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生也。又如憨山大师于五台山“立中入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寂。如大圆镜: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出定后。本觉朗然自觅身心了不可得。时述之成《楞严悬镜》一卷)
  14、如如“一合幻化”——经云:如如不动。一念不觉。寂灭现前。不动法性。动即神变。成“一合相”。金刚般若经谓:三千大千世界若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神变幻化:知法常无性”。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不可说——圆教谓六不可说:“生”·不可说。“不生”·不可说。“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于四悉檀因缘故,则亦可随情、随情智、随智、而说之令听者生欢喜。生信心。生善根。治心垢习气。入第一义谛。此事,世尊放光特召满月世界:瑠璃光菩萨,为说“不闻闻”秘妙。(《辅行》卷二十一 2039印页)。《圆觉经》之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即“动业”神变:“一合相”幻化。教相谓之佛之“他受用”:觉海“浮沤”。非谓佛真净觉业“上上实报寂光”惟佛与佛究竟实相常住不坏。——性德全彰。不可坏故。法华奥典所示:世尊切嘱言: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法华奥典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诸天皆起四塔供养此处。
  15、16、常寂光中:映现如来——上述之“翳眼空华世界”,皆常寂光中映现。犹如如来——如:月映千江。来:千江水月。不见相而见。不来相而来。《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空生常寂光中)。如海一沤发。(觉海“浮沤”)。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何况诸三有。
  大觉常寂光上上净土遍满十方如无际之虚空:过“瑠璃纯”故:金刚宝藏。常乐我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