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茶与禅的情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于学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辛苦了三十多年的岗位上退下来,终于尝到了清闲的滋味。品茶、读书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对茶与禅也有了些许感悟。
  无论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还是东瀛的茶道,都显示出茶与禅的不解之缘。
  茶与禅的缘分,是茶趣与禅意在人们心灵中碰撞所产生的思想火花,造就了茶禅一味的千古奇缘。
  中国还没有僧人之前,就有了茶。因为茶的发现与利用,迄今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了。有些喝茶的中国人,在佛教传入中国的东汉时期出了家,而出家人不许带家眷,不许喝酒吃鱼肉,但茶是可以喝的。这样,茶就从俗家走进了佛门。茶可以修身养性,僧人饮茶后坐禅可以通夜不眠,所以茶便备受佛家青睐。于是,茶禅一味被赋予了禅机。茶与禅,也就顺理成章地结下姻缘。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佛门寺院普遍种茶,“农禅并重”是佛门的一道祖训。历来古刹建于名山,而名山又多出佳茗。因此,一些大寺院里专门有一种茶僧,是专司种茶、制茶之职的。这样一来,佛门饮茶也就更方便了。比如武夷岩茶,是武夷寺和尚采制的。龙井茶,是宋代的辩才和尚开始手植的。而罗汉茶,则是天台万年寺的僧人种的。这许多名茶的传说都和僧人有关,茶与禅的情缘也就难分难解了,茶禅自然一味了。
  茶与禅的缘分,还有茶礼作媒介。自古喝茶讲章法,也是因为茶的本身品质所决定的。饮茶所形成的礼仪与佛门教义的精神特别吻合,那形式与内容就结合得完美的“一味”了。
  说到茶禅一味,日本更为考究,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日本人用茶,是公元八世纪的事情,也是与佛教紧密相关的。当时日本人饮的茶,全是从中国带过去的。到了公元九世纪,有个叫最澄(767—822年)的日本传教大师,在中国天台山拜道邃禅师为师,还在寺院中担任了“茶头”。第二年(805年),他回国时带了不少茶叶,还把茶种撒在今天的比睿山池上茶园。所以,每年6月4日最澄和尚的忌日,比睿山和尚都要举行献茶仪式。
  说起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扶桑国,必然要提到日本高僧荣西禅师(1142—1215年)。他曾两度过海入中国宋朝留学研修禅宗。他把中国的茶种传到日本,把中国饮茶养生的习俗带回日本,并写下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在这部著作中,荣西把佛教教义、中国哲学和茶道融在一起,被日本人奉为禅祖与茶祖。于是,日本国也有了自己的“陆羽”。当年因荣西高僧牵线搭桥,中国的茶文化就那么自然地传到日本,而日本的茶道精神,也就主要从茶禅一味而来。1991年8月,日本和中国开展纪念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八百周年纪念活动,也是纪念荣西高僧把茶带入日本的八百周年。
  日本的茶道,既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又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追溯其渊源,那便是中国的茶与禅的东传,是日本开启学习中国宋文化之门的产物。
  作为文化的茶道,其综合性极强,涉及到宗教、哲学、美学、美术、书法、历史、建筑、工艺、中日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而,茶道文化,无疑是日本文化的精妙所在。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佳作《千羽鹤》,就展示了日本的茶道世界和茶人心境,曾引起众多读者对日本茶道的神往。按川端康成先生的解释,日本茶道的根本内涵,即是“雪月花时最思友”。茶会就是“幸会”,就是佳期良友聚集一起的盛会。在东瀛之国,以茶会友即是良辰美时。据说,在二十一世纪之初的今天,日本从事茶道者有五百万之众。可见茶道的魅力无穷,也足见茶禅一味对日本民众影响之深。
  东瀛的茶道爱好者,在以茶会友的良辰美时,不会忘记是中国的茶禅一味给他们带来“幸会”吧。难怪1990年10月,日本天皇的侄女和丈夫,特地到北京广济寺释迦牟尼佛像前献茶,感激这位使中国与日本缔结茶缘的中间人如来大佛祖。
  如今,国人休闲饮茶,大多不会像日本茶道爱好者那般虔诚。然而,在用心品茶的玩味之中,人们也会从禅机中感悟出一些修身养性的人生哲理吧。
  原作者: 于学强
  来 源: 中国徐州网—彭城晚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