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玄奘故里
弘扬玄奘精神 建设玄奘故里
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董煜妮
内容提要:1300多年来,基于玄奘对人类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世界各国学者从未中断过对玄奘的研究,人们从多角度研究玄奘,其精髓之一是如何弘扬玄奘精神,创造和谐社会。笔者从玄奘在故土生活学习的19年和玄奘与成都的不解之缘向人们展示这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的成长轨迹,启迪后人如何继承玄奘精神,修复和建设好玄奘故里,作为向世界宣示的一个平台,无愧于大师的摇篮。
关键词:玄奘精神 青少年玄奘 成都 玄奘故里
一 玄奘为世界人民所敬仰
玄奘的精神和业绩,玄奘的品质和为人,1300多年来,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学者、文人和寻常百姓,同时也影响着世界人民。1992年4月玄奘故里修复并对外开放,同年7月玄奘研究中心在北京中国社科院成立,赵朴初出席会议,并担任玄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所长、教授黄心川担任研究中心主任。14年间,玄奘研究中心先后于1994年、1999年、2006年在偃师、西安、铜川、成都召开了三次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还召开了三次玄奘专题学术讨论会,他们是:2000年在西安召开的“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2003年在户县召开的“玄奘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2004年在偃师召开的“玄奘精神与当代社会学术讨论会”。每次会议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加深了对玄奘这位历史文化伟人的认识。在国内,连续召开研究玄奘的专题会议,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少见的。玄奘研究中心的这些重大活动,无疑加深了世界人民对玄奘的深刻认识。现在全世界对玄奘的研究和崇拜是无与伦比的,和中国毗邻的亚洲各国以及美、俄、德、’日、马来西亚、韩国、印度以及港台地区都在兴起玄奘热。在印度,玄奘的纪念堂现已修缮一新。印度史学家认为:“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日本,玄奘的法相宗仍是佛教的主要流派,在奈良,他们建有玄奘院,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扮孙悟空的活动来纪念玄奘。在韩国,对玄奘的唯识学相当重视,他们专门设立有玄奘的译经弟子——圆测的研究机构。在中亚、南亚玄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欧美西方各国也都翻译了不同版本的《大唐西域记》,在世界各地,玄奘已成为人们心灵的导师、做人的楷模、崇拜的偶像。
二 玄奘精神与和谐社会
在专家学者眼中,出生于河南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的唐代高僧玄奘(600 664),不仅是位伟大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还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玄奘著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南亚历史、地理、民俗、宗教、文化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佛教理论、哲学、因明学、梵文翻译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学者面前,研究玄奘思想,弘扬玄奘精神,总结玄奘在不同领域的创作和贡献,研究玄奘穿越时空的文化现象,1300多年来是个永恒不衰的课题。在我国的专家学者认为,用玄奘精神向国人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增强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玄奘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圆融豁达,胸襟开阔,海纳百川,包容各派的宽容精神和高尚卓越的情操,受到了当时中印两国人民的敬仰,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是借鉴的楷模。
关于玄奘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先生概括为这样一段话:
玄奘那种真诚向外国学习,勇于开拓的精神;那种历尽千难万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那种不慕名利、造福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那种虔诚不懈、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那种融汇教内外各派认同的宽容精神;以及工作作风踏实、计时分业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我国珍贵的精神遗产,也是当前我国开拓西部地区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我们弘扬玄奘精神,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立足现实,接纳玄奘文化的精髓,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所用,使人类的明天更美好。
三 玄奘青少年的成长轨迹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玄奘姓陈,名讳,生于600年,汉太丘长仲弓之后,曾祖陈钦,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封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以学优仕齐,任北齐国子博士,食邑周南,子孙因家,以后就定居于缑氏;父陈慧,隋江陵县县令,酷爱儒学,因不满隋末政治腐败,挂冠归里,杜门不仕,隐居以终;母宋氏,广平人,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陈慧夫妇生有四子一女,玄奘在诸子中排行老四,一女嫁河北瀛州张家。这就是说,玄奘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家庭。
受其家庭影响,玄奘8岁时能背《孝经》,11岁诵《维摩》《法华》,13岁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据史书记载,“净土寺建于后魏,原在洛阳东城毓材坊,大业四年因建罗郭城迁于建阳门内”。据《玄奘年谱》载,玄奘自“少罹穷酷”,仲兄长捷“携以将之”,出家后6年间,一直未离开过洛阳。也就是说玄奘在“父母之邑”生活、学习了19年。
在家乡的19年间他经历了人生的严峻考验,玄奘5岁丧母,10岁丧父,使他自小就饱尝了人间的疾苦,造就了信念坚定、自强不息、不怕万难、勇往直前的性格;少年玄奘“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不结童幼之党,无涉阑阑之门”的良好素养,为其以后成为一代佛学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少年时代的玄奘在故居后院曾留下诵读圣籍的童音;在门前休水河畔留下他和少年伙伴放生的场景;在陈家花园让历史记下严父陈慧口授《孝经》的佳话;在当年的灵岩寺(今名玄奘寺),留下大哥曾一次次背负和带领玄奘前去学习佛经的烙印;在玄奘故街,青年玄奘回乡时,常为两棵千年古槐浇水,并在树下习经,留为千古美谈。
玄奘故里是一代佛学大师的摇篮,故土的山山水水和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孕育他长大成人。如果说玄奘西天取经是从西安起步,不如说是从洛阳更为合适。因为玄奘出家后的6年间,阅读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从中发现国内佛教的汉译经典各持己见,相互矛盾,为求取佛教真谛,促使他发誓到天竺佛国去问学解疑。洛阳是玄奘西行的重要前奏和铺垫。玄奘是从这里走出偃师、走出洛阳,沿着丝绸之路,跨越河西走廊,纵横中亚细亚和印巴次大陆,九死一生到达佛国印度的。17年的求学问道,使他学业如日中天,声震五印;回国后潜心译经19年,使他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为人类留下的文化遗产,他的精神和成就,我们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梁启超称他为“千古一人”,鲁迅称他为‘“民族的脊梁”。
四 玄奘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据史载:唐武德元年(618年),时年19岁的玄奘与二兄长捷由洛阳投奔长安,住庄严寺。时中原兵乱,关中、京师的名师又相率去蜀,成都已成为当时西南方面的佛教中心,故玄奘旋即启程自长安出发,经子午谷人汉川,经月余到达成都,住空慧寺(即今大慈寺)。由于国内四方名僧齐聚成都,于是大开道场,玄奘有机会从道基、宝逻二法师听讲《摄论》,从震法师听讲《迦延经》,两三年间,究通诸部。这时天下饥乱,蜀中尚称丰乐,四方僧人来成都的日多,经常听讲的常常有好几百人,其中通才博学,要以玄奘为最特殊,因之吴、蜀、荆、楚一带无不知道玄奘的大名。
玄奘在成都一住就是5年,5年间,对当地佛寺所存的各种经论均已研习穷尽。到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3岁的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并坐夏学律。“具足戒”又称为“大戒”,是佛教僧尼的最高戒律。佛教徒们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侣,必须经过长期的修行,而一旦被授予具足戒,就说明这个人在佛学上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
玄奘在成都求学的5年,为动发西行求取真经播下了种子,是玄奘人生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玄奘和成都有着不解之缘,玄奘大师的顶骨自1943年2月在南京出土之后,新中国成立后又历经多次辗转,其中一份最终落户成都大慈寺供养。据传大慈寺是玄奘当年受具足戒之道场,那就更加顺理成章了。玄奘的顶骨回归大慈寺供养,是历史的轮回,其意义早已超出事实的本身,更让人回味无穷。
五 玄奘故里应无愧于大师的摇篮
玄奘在国内有多个圣迹区,其出生地洛阳偃师是大师的根系,但和其他圣迹区相比,如受具足戒之道场成都大慈寺、译经地西安大慈恩寺、译经圆寂地铜川玉华寺、归葬地长安县兴教寺,修复后的玄奘故里,不管是规模,还是硬件环境都相差太大,和这位历史文化名人很不相称。2004年;中宣部、文化部向世界首推的6位圣贤,其中就有玄奘,有部12集玄奘纪实片中央电视台正在搞后期制作,不期将对外播放,届时玄奘在世界上的巨大影响将是空前的。因此,修复完善玄奘故里就显得十分迫切。欣喜的是,近期,偃师市委、市政府邀请北京、郑州、洛阳等地著名策划专家聚首偃师,从文物修复和发展旅游两个层面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大手笔打造玄奘文化旅游区的策划方案:
1.发展理念:要把玄奘故里文化区建成“中国的释迦牟尼”,东方的“麦加”,成为世界级佛教文化中心。
2.发展优势和条件:一是宗教文化游的世界性和可持续性;二是玄奘文化是世界文化市场中的垄断资源;三是玄奘在海内外的独特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四是玄奘文化旅游最可能成为旅游目的地;五是河南的佛文化不能没有玄奘文化。
3.玄奘核心文化景区由六大景团组成,即玄奘故里文化区、玄奘寺景区、盛唐风情园、西行之路风情园、印度风情园、玄奘佛学院。
根据上述规划,玄奘故里文化区三至五年内将初具规模,这个集拜佛朝祖、学术研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际佛文化圣迹区,必将以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届时,玄奘故里将无愧于大师的摇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