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大唐西域记》藏文版之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 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大唐西域记》藏文版之研究
  郑 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所长)
  关于《大唐西域记》在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语言学和中西交通史诸学科上的重要价值早有定论。国内学术界对《大唐西域记》原典的利用和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唐西域记》有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诸多译本,也早为学术界所熟知。《大唐西域记》在国际学术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大唐西域记》藏文版的研究情况
  在藏学领域,由于中国西藏与古印度在文化和宗教上的不解之缘,认识和了解古印度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成为藏学研究的基本知识之一。《大唐西域记》(藏文版)在印藏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主要作用。《大唐西域记》在藏文史书中多有记载,但过去藏文版并未得到广泛的流传,因此只见记载难得见史书本身。著名藏学家东噶洛桑赤列先生在早年编写《东噶大词典》时多处不得不说“据某某史书载,唐三藏游记中有这方面的记载,今后见到《游记》者此处进行核对补充”等,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此前蒙古藏学家比拉博士曾在1973年发表过“Tibetan Translation of Hsuan-Tsang's Ta Thang-si-yu-ki made by Gung Gom-bo-jab with the foreword of Dr.Sh.Bira ”一文,但他所使用的版本又无从考证[1]。日本大谷大学名誉教授佐佐木教悟曾在1953年(昭和二十八年)发表过“西域记のチベット语译及びその译者”一文[2]。1984年西藏的马久和阿才二位学者曾在《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大唐西域记>藏译本校勘》[3]的文章,立刻引起国内藏学界的关注。但是可能是内容不全等因,上述两位学者对该书译者未能进行研究。两位西藏学者所用的版本共计166页,而佐佐木教授的版本共计151年,看来两种版本不尽相同。
  日本大谷大学于1987年(昭和六十三年)将收藏于该校图书馆的《西藏语译大唐西域记》原典复制件做为西藏藏外文献丛书之一正式印刷,并附汉文原典及解说。这一版本正是佐佐木教授曾经研究过的那一部。
  1989年王尧先生从大谷大学获得《大唐西域记》藏文译本之复印本,随后写了一篇题为“《大唐西域记》藏译本及译者工布查布”文章[4],较全面地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并对其译者进行了考证。
  二、《大唐西域记》藏文版与汉文原文之比较
  大谷大学所藏版本的《大唐西域记》的藏文版,藏文标题为“chen po thang gur dus kyi rgya gar zhing gi bkod pa'i dkar chag bzhugs so/”(《大唐朝时期印度地域志》)。全文用藏文乌坚体手写(见图1a),每页规格为15.2X63厘米影印版共152页[5],共分十卷。
  (1a)
  在写作题例上,译者根据藏文典籍的写作方法增加了书首礼赞的内容。藏文版前四句为:
  na mo gu ru many+dzu shriye/
  rgya nag skad du/_tA thang si'i yus kyis/_
  bod skad du/__chen po thang gur dus kyi rgya gar zhing gi bkod pa'i dkar chag/_ston pa bla na med pa bcom ldan 'das shAkya thub pa la phyag 'tshal lo/ (引自1b.1-1b.2,见图1b)
  (1b)
  这三句在原文中并未出现。藏文版中译者还增加一段概括性的文字,藏文称为“sdom” ,即“总说”。总说之内容如下:
  sdom ni/_sangs rgyas stong gi zhabs kyi bcags pa yi/_/rgya gar 'phags pa'i yul la chen po lnga [(**)]/_/_de dag so so'ii char gtogs mi gtogs dang /_/lam gyi yul dang nye bar mthong ba'i yul/__/_la sogs yul gru che chung brgya lnga bcu'i/_/yul lugs sa tshigs grub tshul la sogs pa'i/_/_bkod pa thang dus yig tshang rnying pa dag_/bsdus te lo chen sde snod gsum 'dzin pa/_/_theg chen lha yis rgya nag skad du brtsams/_/bam po baca uphraga gcig byung phal che ba'i/_/_don rnams bsdus nas ji ltar nus bzhin du/_/bod kyi yi ger bri ba 'di bazhi.ina no/ (引自1b.2-2a.2)
  王尧先生指出:“藏文译文前加一总说,提示翻译此书的缘起及重要性,言简意赅;在紧要处附上简短而明晰的脚注,使译文更加顺畅明了,都是译文可取之处。至于藏文译文中省略若干民俗、神话,大概也是译者认为删繁就简,旨在达意也”。[6]
  汉文版卷首本有秘书著作郎敬播的序文,其后又有尚书左仆射燕国公张说的序文,藏文版中这两个序均未翻译。汉文版是否有不同版本尚需考证。此外,原典卷二文前有关于印度(天竺)的总论及叙议文字在藏文版均被省略。
  从严格意义上讲,藏文版个别地方译者没有完全按原文翻译,而是做了一些增减。正像译者在其译文所说:
  bam po bcu phrag gcig byung phal che ba'i/_don rnams bsdus nas ji ltar nus bzhin du/_bod kyi yi ger bri ba 'di bzhin no/”(1b.5-2a.2)。
  汉文原典正文内容分为十二卷,在藏文版中只有十卷。在第十卷后附一段藏文:
  'di'i mjug tu/_thang gur gyi sde snod gsum pa lo chen theg chen lha'i rnam thar phyogs gcig tu bkod pa ni/_bdag gi rgya nag chos byung du lo chen de'i rnam thar mdor bsdus bsgyur yod par don gyis thob pas yang bsgyur ma dgos so//_(151b.5-6)
  内容翻译如下: “此卷(即第十卷)末附有大唐三藏大译师大乘天本传,在拙著《汉地佛教源流》一书中有该大译师之传略,可作参考,故未译出。”由此看来是译者故意省略后二卷的内容。
  紧接着又有一段文字:
  si'i yus kyis zhes bya ba 'di/_rgya nag gi bstan 'gyur du yod pa kung mgon po skyabs kyis bod skad du bsgyur ba bod skad kyi nyams ma thon pa dang /_yul gyi rgyal po'i ming dang/_chu klung gyi ming dang ri bo sogs kyi ming phal che ba sam skri ta dang phal skad dang yul so so'i skad dang kla klo'i skad sogs rgya nag gi yi ger zur chag tu yod pa bod yig du'ang de ltar bris 'dug pa ji bzhin mi shes pas 'chos ma nus shing/_rnam dbye nor ba dang tshig phrad nor ba bod nyams ma thon pa sogs rgya yig gi si yus kyis dang gtugs te bsgyur bcos byed pa po ni mchod rten dkar po'i dgon gyi dza sag bla ma cha kan zhabs drung bskal bzang dge legs rgyal mtshan no/(151b.6-152a.2)
  内容如下:“在汉文大藏经论著部中收录之《西域记》由公工布查布译为藏文。其中某些不合藏文风格,且(西域)王国君主之尊号、山川地名、梵文、印度俗语方言、夷蛮土语等等,在汉文中均有所变音,藏文也据此翻译,因不懂其真实(读音)故未敢妄改。而藏文文法之误、遣词措语有不合藏文风格者,对照汉文《西域记》进行修订。此事承担者为白塔寺扎萨克喇嘛察罕夏仲噶桑格来坚赞。”这段文字出自藏文版《大唐西域记》之校定者。据王尧先生考证“他官拜白塔寺扎萨克喇嘛,品级不低”。王先生引用《藏汉大辞典》第2332页的解释:“札萨、札萨克:清代官名,义为总管。有备兵扎萨克与旗札萨克。外有喇嘛为札萨克者管辖僧众。此官在原西藏地方政府为正三品。”[7]
  我们再来看看汉藏两个版本前十卷内容比较[8]:
  藏文版第一卷:自第3页b.2起,至第18页b.2止。内有三十四国:阿耆尼国、屈支国、跋禄迦国、笯赤建国、赭时国、[忄+市]捍国、窣堵利瑟那国、飒秣建国、弭秣贺国、劫布呾那国、屈霜你伽国、喝捍国、捕喝国、伐地国、货利习弥伽国、羯霜那国、呾蜜国、赤鄂衍那国、忽露摩国、愉漫国、鞠和衍那国、镬沙国、珂咄罗国、拘迷陀国、缚伽浪国、纥露悉泯健国、忽懔国、缚喝国、锐秣陀国、胡实健国、呾剌健国、揭职国、梵衍那国、迦毕试国。
  第二卷:自第18页b.2起,至第28页b.3止。内有三国:滥波国、那揭罗曷国、健陀逻国。
  第三卷:自28页b.3起,至第54页b.1止。内有廿三国:乌仗那国、钵露罗国、呾叉始罗国、僧诃补罗国、乌剌尸国、迦湿弥罗国、半笯蹉国、曷逻阇补罗国、磔迦国、至那仆底国、阇烂达罗国、屈露多国、设多图卢国、波里夜呾罗国、秣菟罗国、萨他泥湿伐罗国、窣禄勤那国、秣底补罗国、婆罗吸摩补罗国、东女国、瞿毗霜那国、垩醯掣呾罗国、毗罗删拿国。
  第四卷:自第54页b.1起,至第64页b.1止。内有七国:劫比他国、羯若鞠阇国、阿踰陀国、阿耶穆佉国、钵罗耶伽国、憍赏弥国、鞞索迦国。
  第五卷:自第64页b.1起,至第81页b.4止。内有六国:室罗伐悉底国、劫比罗伐窣堵国、蓝摩国、拘尸那揭罗国、婆罗痆斯国、战主国。
  第六卷:自第81页b.4起,至第101页b.4止。内有四国:吠舍厘国、弗栗恃国、尼婆罗国、摩揭陀国(上半)。
  第七卷:自第101页b.4起,至第115页b.7止。内为摩揭陀国之下半部续编。
  第八卷:自第115页b.7起,至第128页b.5止。内有十六国:伊烂拿钵伐多国、瞻波国、羯朱嗢祇罗国、奔那伐弹那国、迦摩缕波国、三摩呾吒国、耽摩栗底国、羯罗拿苏伐剌那国、乌荼国、恭御陀国、羯棱伽国、憍萨罗国、案达罗国、驮那羯磔迦国、珠利耶国、达罗毗荼国。
  第九卷:自第128页b.5起,至第141页a.6止。内有二十三国:僧伽罗国、恭建那补罗国、摩诃剌陀国、跋禄羯呫婆国、摩腊婆国、阿吒厘国、契吒国、伐腊毗国、阿难陀补罗国、苏剌侘国、瞿折罗国、邬阇衍那国、掷枳陀国、摩醯湿伐罗补罗国、信度国、茂罗三部卢国、钵伐多国、阿点婆翅罗国、狼揭罗国、波剌斯国、臂多势罗国、阿軬荼国、伐剌拿国。
  第十卷:自第141页a.6起,至第151页b.3止。内有二十二国:漕矩吒国、弗栗恃萨傥那国、安呾罗缚国、阔悉多国、活国、瞢健国、阿利尼国、曷逻胡国、讫栗瑟摩国、钵利曷国、哂摩呾罗国、钵铎创那国、淫薄健国、屈浪拿国、达摩悉铁帝国、尸弃尼国、商弥国、朅盘陀国、乌鎩国、佉沙国、斫句迦国、瞿萨旦那国。
  三、关于译者
  本书的译者,藏文署为 mgon po skyabs,现代藏文译为“贡布嘉”,若按蒙古人名读藏文人名的通例,应该读作“贡布扎布”或“工布查布”[9]。
  关于他的家族,据《造像量度经》木刻版的几篇序言的介绍可知,他出生于内蒙古乌珠穆沁部的一个贵族家庭,也即在其著作《汉区佛教源流记》的结语中所说的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后裔。[10] 据陈庆英研究员研究,乌珠穆沁部在锡林郭勒盟的北部,清代分左右二旗,右旗的封爵有扎萨克和硕车臣亲王一、镇国公一、辅国公一,左旗的封爵有扎萨克多罗额尔德尼贝勒一,都出自成吉思汗的后裔多尔济。工布查布的名字不见于这些封爵的传承世系,但是在《汉区佛教源流记》藏文本的题跋称他为“mi bzang gung lo chen mgon po skyabs”(贤德公大译师工布查布),加上他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因此他可能是出身于乌珠穆沁部的一个闲散台吉的家庭,后来到北京担任官职,在雍正朝和乾隆朝做民族语文的翻译工作,曾经担任过清朝的“西番学总管”的官职。陈庆英研究员在《汉区佛教源流记》的汉译本题跋中所说,他是一个懂得四种语文的受过近事戒的官员,他的老师是在全蒙古都十分著名的班智达席力图国师。这四种语文应该是指满、蒙、藏、汉四种语文,在乾隆朝的时期,乾隆皇帝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主持,将藏文大藏经的《甘珠尔》部分翻译成满文,为此建立了译馆,并且开始汇编《四体清文鉴》,所以在当时说懂得四种语文成为了一种时尚。清代“西番学”实际上即是清朝中央政府中负责藏语文翻译的机关,隶属于理藩院,在乾隆皇帝把他父亲雍正帝的住所雍正府改建为藏传佛教的寺院雍和宫以后,西番学的学生常到雍和宫和僧人一起学习藏文,故此西番学的官员和学生对藏传佛教的典籍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并且出现了一批能够在汉满蒙藏等语文之间熟练翻译的人才。我们对工布查布的一生经历虽还不详细了解,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他是雍正、乾隆时期活跃于宫廷的民族语文翻译部门的一个蒙古族官员。[11]
  正是由于工布查布长期在理藩院任职,他结识了许多蒙古族和藏族的高僧。《汉区佛教源流记》的提拔中说,他把他的一些藏文著作和译著送给了四川德格的遍知一切司徒活佛,请司徒活佛批评指教,这些著作包括《汉区佛教源流记》、《蒙藏合壁大词典》、《造像量度经》、《金刚寿陀罗尼经》、《金刚寿陀罗尼经修习法》、《秘密舍利陀罗尼》、《无二尊胜经》、《天文历法》等。从这一次赠书的目录可以看出,工布查布是一个蒙文和藏文水平都很高的学者。
  --------------------------------------------------------------------------------
  [1] 见佐佐木 绪言。
  [2] 刊于《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二卷第1号。
  [3] 见《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3期。
  [4] 王尧:《大唐西域记》藏译本及译者工布查布,《法音》2000年第12期 (总第196期)。
  [5] 最后页码显示为152页,实际页数为151,原件中44页和45页标在同一页上。王尧先生文中说是151是以实际页数。
  [6] 参见王尧先生《大唐西域记》藏译本及译者工布查布。
  [7] 王尧:《大唐西域记》藏译本及译者工布查布。
  [8]各卷之内容参见王尧先生《大唐西域记》藏译本及译者工布查布。
  [9] 在他的另一部译著《造像量度经》的汉文木刻版上署名为公布查布。
  [10] 陈庆英:《汉区佛教源流记》汉译本题跋。
  [11] 陈庆英:《汉区佛教源流记》汉译本题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