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陀罗尼经幢如何建造
浅析陀罗尼经幢如何建造
箧,是藏物的小箱箧子;印,是不移不动、坚固不朽之意,陀罗尼经,是佛教密宗的咒语,具有藏纳三世诸佛全分之法身舍利的功德,诵念此咒能使亡人从地狱解脱。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至七年(954—960),吴越国王钱俶仿印度阿育王造金塔分藏释迦牟尼舍利子分送各地之举,也用金铜精钢造8万4千个小塔,每塔高不及1尺,专门供藏宝箧印陀罗尼经,分送境内四方,称宝箧印陀罗尼经幢(塔)。因塔身涂金,也称金涂塔。
后来,佛教信徒为了修缘造福,也采用砖、石仿筑宝箧印经塔。宝箧印经塔不管是金属的小塔,或是砖石的大塔,造型雕缕都出于一个蓝本。
(一)唐·大中宝箧印陀罗尼经幢
今泉州开元寺仍保存着纪年为唐大中八年(854)的六角形宝箧印陀罗尼经幢构件。经幢有篇序文,叙述宝箧印陀罗尼经是如何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经幢有一面是题名刻字的,这些题名有三部分人:
其一为信众募缘题名,有姓名者数十人,这些善信中有许多女施主,她们的名字有一个特点,是以数字为其名的,即从一娘、二娘、三娘、五娘、七娘、十二娘不等,还有几位名字相同,仅姓不同罢了。经幢记载,募缘捐建此经幢的善信有200多人。诸多捐款、捐物的善信,有的是“为考妣,各舍铎一口”,有的施舍布一疋“以为孝妣”。
其二,经幢题名的人还有泉州的地方官员。如朝议大夫使持节泉州诸军事守泉州刺史上柱国薛凝,都押牙将值仕郎□太常寺奉礼部骁骑尉谢愻,押牙吴□、押牙陈元度、押牙兼都虞侯林弘、□□、押牙□□、团练管干许庶等。从以上官职看,薛凝是官三品,阶五品;谢愻官职唐史未见;《五代史》有“押衙”官职,未见“押牙”。这些地方官对佛教之倡导,甚至他们就是佛教信徒,因此有利于唐朝泉州佛教的发展。
其三,宝箧印陀罗经幢的书写和镌字人。书写人是“乡贡进士欧阳偃、沙门文中共书”。《闽中金石略》认为“一石而两人合书,亦为创见”。更重要的是“乡贡进士欧阳偃”,《泉州府志》、《晋江县志》的《选举科目》不见其名,可补府、县志之缺。唐朝泉州仕进文人为佛教经幢作书,对佛教在泉州的发展也起了推动的和用。经幢是卢准等三人募缘拾二千文树立的。
(二)南唐·太保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南唐太保四年(946),王延政从子王继勋在泉州开元寺建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经幢。
经幢八角八面,高120厘米,坚刻76行文字,除主要部分经文外,又刻记施舍建经幢人的姓名,其中有许多地方官员,如“州司马专客务兼御史大夫陈光嗣”、“州长史专客务兼御史大夫温仁俨”、“军事左押衙充海路都指挥兼御史大夫陈匡俊”、“榷利院使刘拯”,还有“光禄大夫检校尉持节泉州诸军事守泉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琅玡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王继勋”等。以上官职,多为史书所缺,可为五代史职官志补白,亦是研究泉州五代时社会经济史、海外贸易史的重要实物材料。
经幢构件上的浮雕飞天,皆赤脚裸露,身体修长,保留着飞天雕刻风格,亦为是很好的佛教艺术品。
经幢铭文还记载,造经幢的石灰岩石,是请“僧于浙水募缘,召匠于太湖,采石徙五载,竟未成功。”可见,当时建造此经幢的石料是采自太湖,其历程是十分艰难的。
经幢上诸地方官员题名,其施舍钱财数目,从一千文、五千文到三十文等。这反映了五代时泉州以刺史为首的地方官员崇信佛教的情况,而他们建造的经幢也是他们的功德碑。
(三)北宋·天对陀罗尼经幢
开元寺北宋天对九年(1031)陀罗尼经幢,为泉州清凉院僧智贤募缘所创。
(四)南宋·绍兴宝箧印经塔
拜庭左右两旁各有一座方形宝箧印经石塔,通高各5.48米,形制相同。左边一座塔的须弥座上刻:“右南厢梁安家室柳三娘,舍钱造宝塔二座,同祈平安。绍兴乙丑(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七月题。王思问舍钱三十贯,乙酉(南宋乾道元年,1165)重修。”
开元寺这两座石造的宝箧印经塔,从下而上是基台、石函、塔柱、塔盖和刹顶。塔上的雕刻保留着印度的艺术风格。
塔柱四面刻圆拱龛,龛内浮雕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图:
东面是萨锤王子舍身饲虎,中间萨锤王子作大王游戏坐,前面有大虎一只、小虎四只;
南面是提婆拔提城尸毗国王割肉救鹅,中间尸毗国王右手执刀,左手护鹅,右边山石上有一只老鹰;
西面是阿梨陀波罗城尸毗王挖眼施给婆罗门,中间尸毗王右手持尖刀抬在头部作挖眼状;
北面是跋陀耆婆城月光王舍头给婆罗门,中间树下,月光王低头弯腰作舍头状,左边有一婆罗门手中举刀。
塔顶为复莲盆及多层相轮尖顶,四面刻佛的称谓。塔盖四周芭蕉形的角翅上,雕刻着释迦牟尼身为太子时在皇宫中生活游戏的种种景象,有人物、山花、蕉叶、卷云等。
1982年8月,强台风刮倒拜庭东边一株巨榕,榕树压倒一座宝箧印经塔。在修复整理时,发现塔腹中埋着五代·闽国最后一任泉州刺史王继勋等善信捐资雕刻的宝箧印陀罗尼经幢。又清理出银质鎏金观音像,背面刻“泉州右南厢宣明坊女弟子柳三娘,与夫主梁安共舍宝塔一座,永充供奉,合家人口等增延福寿。时绍兴十五年六月日”。
从铭方舍钱造塔的目的是“同祈平安”和“合家人口等增福延寿”,这表明了宋代泉州佛教的进一步世俗化。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