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略论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论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
  前言
  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是现代哲学的三个重要范畴,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影响方法论。虽然,“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然而佛教所独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却是极其重要且不可不知的。
  一、佛教的世界观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谈到的佛教的世界观,并不是佛菩萨亲证的真实境界,因为佛菩萨成为圣者后,他们见到的世界,跟我们凡夫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是用我们的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因此我们这里谈到的世界观,是佛菩萨在经典里告诉我们的,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对世界的认识。这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声闻乘的世界观——人空法有
  佛陀最初是对小乘人,也就是声闻乘的人说法的,因为小乘人刚开始学佛法,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烦恼。佛陀为了让他们消除烦恼呢,就用世间的知识来给他们讨论。告诉他们:我们这个世界是有的,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呢,都是因缘和合才生起的,在这一切因缘和合的东西里都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主宰或者说“自性”存在,也就是没有一个“我”的真实存在,既然没有这样的一个“我”,大家还何必贪嗔痴,何必烦恼呢?
  小乘的弟子接受了这个观点,并认真去观修,最后断掉了世俗的烦恼,就成为了阿罗汉。所以佛陀对声闻乘讲的世界观总结起来就是“人空法有”,通过这个世界观将初学佛人的“我执”基本破除了,但是保留了“法”的存在。
  2.大乘中观系的世界观——一切法空
  等小乘弟子开始发起菩提心,利益众生,走向菩萨道的时候,佛就开始给他们讲第二个阶段的世界观了。在这个阶段,佛通过给弟子们讲般若系列的经典,详细的阐述大乘中观的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呢,就是“一切法空”!
  如后来龙树菩萨总结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即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我们凡夫认为世界上实际存在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但是因缘所生的法呢,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是空无所有的。学佛人只有把凡夫认为存在的一切法都完全的空掉,才会证入空性,达到圣者的境界。如《大般若经》所说:“如我自性于一切法、以一切种、一切处、时求不可得,内外诸法亦复如是,都无所有,皆不可得。”所以,这个时候的世界观是“人法皆空”的。
  3.大乘唯识系的世界观——唯识无境
  到了第二个阶段,佛说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没有的,很多人就会接受不了,认为什么都没有不就是断灭见了吗?那我们还学什么佛法,还要去成什么佛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佛又讲了第三个阶段的世界观,就是真正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到底有什么。
  佛在这个时候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惟有“识”,我们所认为实际存在的一切法,都是识的显现,并且提出了“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的理论。让我们通过对“识”的深入理解,认识到外境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认识到外境是不存在的以后呢,再进一步就会认识到,佛告诉我们的这个识也是不存在的了。如《辩中边论》里说“以识有所得,境无所得故;以境无所得,识无所得故”。
  大乘佛子真正接受了这个世界观,将我们所认识到的“境”(我们认为实际存在的一切法)和我们能够产生认识的“识”都空掉之后,就成为了圣者,能够见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了。
  二、佛教的人生观
  佛教的人生观是什么呢,概括来说,就是转凡成圣。也就是说,每个学佛的人,其人生观必然是通过学习和修行,努力将自己从现在的凡夫状态,向佛陀的圣者状态靠拢,最后成为佛一样的圣者。分开来呢,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1.声闻乘的人生观——转染成净
  声闻乘的人生观主要是为了利益自己,消除烦恼,使自己脱离轮回,证得涅磐。那么这个时候声闻乘的人生观主要就是断烦恼,或者我们可以总结成“转染成净”,就是将自己杂染的、恶的东西,努力转变成清净的、善的,这是声闻乘佛子的人生观。
  2.菩萨乘的人生观——转识成智
  菩萨乘佛子因为发了菩提心,要利益他人,通过利益他人来成就自己,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主要是“转识成智” ,就是把我们凡夫的意识,转变成佛菩萨的智慧。这样你才能具备去帮助别人的能力,识转为智后,凡夫就成为了圣者,就真正的见到了世界的真相。
  三、佛教的方法论
  佛教的法门非常多,号称“八万四千法门”,实际就是无量无数的意思,比如很多学佛人都熟知的读经、念佛、打坐、参禅、持咒等等,都是落实到修行上的具体方法,有其具体的实际效用。但如果认为这些就是学习和修行的全部,则容易走到偏颇的路上去了。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是非常系统而且科学的,这个方法论在佛法里叫作“四正行”,他包括四个方面:
  1.亲近善士
  亲近善士,就是说你要修学佛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能够正确对你进行指导的老师,或者是能够对你的学习和修行提供帮助的人,去接触和亲近他们,得到良好的指导和帮助。
  2.听闻正法
  当你亲近到能够指导和帮助你的师友以后,接下来就是谦虚认真的听取正确的佛法知识,当然也包括认真的去阅读典籍,这是第二个阶段。
  3.如理作意
  第三个阶段,当听到或者读到了许多的佛法知识以后,就要认真的来思维和理解这些道理,这就是“如理作意”,意思可以理解为“合理的去思维”。
  4.法随法行
  最后一个阶段,当你合理的思考了你所听闻到的知识和道理后,如果你通过思维抉择,真正认可和接受了,那么就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这个阶段就是“法随法行”,我们前面提到的念佛读经打坐持咒等等,其实都是这样落实到修行和生活中去的实践。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佛法的学习和修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体修学方法的运用固然是重要而有意义的,但是其实践如果能够更好的用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配合指导,则更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