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宗弥勒法门
慈宗弥勒法门
弥勒菩萨当来下生之时父亲名叫善净,弥勒菩萨母亲名净妙。菩萨虽得胞胎如游天宫,菩萨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端正无比。弥勒降生以后,在家岁月不多就出家,到龙华树下,“早起出家,即于是日初夜降四种魔,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正藏》卷14第430页下)
弥勒成佛后,在三次大法会上转大法轮,共度化二百八十二亿众生解脱生死、证阿罗汉。所以历代都要有人发愿于弥勒出世时,再生人间,以参预龙华法会。弥勒佛的教化并不只有龙华三会,还有其它无数有缘众生,《贤愚经波婆离品》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是比丘,三会说法,得蒙度者,悉我遗法种福众生或三宝中兴供养者,出家在家持斋戒者,烧香燃灯礼拜之者,皆得在彼三会之中,三会度我遗残众生然后乃化同缘之徒。”( 《大正藏》卷4第435页下)这里也说明将来弥勒佛出世得度的人,多是现在供养三宝(当然也包括供养弥勒菩萨,因为他也是释迦教法中的一个大菩萨),勤行善法的人。
弥勒菩萨成佛后,释迦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因受佛陀世尊之托,从禅定中起,将释迦佛的法衣传给弥勒佛,然后迦叶才般涅般。
弥勒佛住世弘法有六万年,入灭后正法住世六万年,像法二万年,就进入末法了,而渐待下一尊佛出世。
二 弥勒愿行
与其他佛菩萨一样,弥勒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也发有大愿,《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弥勒(于因地时)发愿:“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入白光明慈心三昧,乃至作佛,制断肉戒。” (《大正藏》卷3第458页下)这是菩萨慈心不杀的愿心,也是菩萨的初发心,是菩萨慈悲心的标志。
《悲华经》中弥勒(于释迦佛前)发愿:“于刀兵劫拥护众生。我得释迦大师要契咐嘱,不念我者尚不舍之,况于念我者哉。”《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中弥勒发愿说读诵此经:“若有众生于未来世末法之时,能读诵受持者,设以宿业堕阿鼻狱者,我成佛时,当以佛力救拔出之,复与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正藏》卷20第600页下)这些愿心都显示了菩萨无比的慈悲之心。
《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中弥勒(于因地时)发愿:“若有众生薄淫怒痴成就十善,我于尔时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正藏》卷11第631页中)弥勒菩萨成佛时世间的众生的心地是相当清净的,那时菩萨下生成佛,“由彼菩萨本愿力故”。这与释迦佛不同,释迦佛是发愿在五浊恶世成佛,度化众生。其实弥勒菩萨早已证得无生法忍,所以未证菩提,这是其愿力所致,在经中释迦佛说:“菩萨有二种庄严、二种摄取。所谓摄取众生,庄严众生;摄取佛国,庄严佛国。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众生,庄严众生。然彼弥勒修菩萨行经四十劫,我时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进力故,便超九劫,于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正藏》卷11第629页下)
弥勒菩萨因地发愿,从过去久远劫初发心修行起,累积无量福德与资粮,《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中弥勒菩萨成佛后说:“本为救汝等,国城及头目,妻子与手足,施人无有数。今始得解脱,无上大寂灭,当为汝等说,广开甘露道。如是大果报,皆从施戒慧,六种大忍生,亦从大慈悲,无染功德得。”( 《大正藏》卷14第430页下)
弥勒菩萨有大愿行,所以见闻菩萨、念诵菩萨的名号就有种种利益。《上生经》中说:“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礼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设不生天,未来世中龙华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心。” (《大正藏》卷14第420页中-下)
《上生经》中说:“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皈依处,若有皈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大正藏》卷14第420页中)
正是弥勒菩萨有大愿行,对众生有大利益,而且弥勒菩萨的利益众生是真实不虚的,很灵验,这使得历代多有信仰这位未来佛的。信仰者纷纷造像供养,南北朝时云岗石窟,其中第一、三、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窟中,都有供奉弥勒菩萨。敦煌千佛洞也有弥勒下生图及婆罗门女听闻弥勒说法图。
三 弥勒信仰
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菩萨,又有大愿行,所以信仰的人就多。早期弥勒信仰源于印度,是随着弥勒经及圣像的出现而产生的。
弥勒像在佛灭后四八○年时代,北印度有位阿罗汉阿利难陀,以神通力,带名雕刻家上兜率天,看弥勒的慈容,然后来人间造成人间第一尊弥勒圣像,这尊像法显在公元三世纪末去印度时曾见过。近代考古学家,在印度犍陀罗地区,还发现公元二世纪末期的弥勒圣像。
唐代末年的布袋和尚,慈悲度众,示寂时留有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而被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民间不断地描绘其图像流传。中国历代绘制弥勒菩萨的图像,大多以布袋和尚为依据。
弥勒信仰传入中国后,释道安与弟子法遇等八人求生兜率净土,信仰弥勒而影响后人(弥勒净土分两种,一是弥勒未来成佛时所成就的人间净土,二是弥勒菩萨现在居于天宫说法的兜率净土。因此有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的不同,弥勒法门通常是指上生兜率净土的方法)。而唐代玄奘、窥基师徒,信仰弥勒,也求生兜率净土,并劝众生求生兜率,大力弘扬弥勒法门,使得这一信仰得到了发展。
在弥勒相关经典中,在《大正藏》卷3中有关于弥勒菩萨因地修行的经典《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一卷,译者不详。
在《大宝积经》第四十二会有菩提流志译的《弥勒菩萨所问会》。《大正藏》卷12有竺法护译的《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它与《大宝积经》《弥勒菩萨所问会》为同本异译。
收在《大正藏》卷16关于弥勒菩萨的经典共有六种,主要是关于上生弥勒净土和弥勒下生成佛的经典。讲上生弥勒净土的有《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一卷,刘宋沮渠京声居士翻译,叙述兜率天的庄严,及众生往生兜率天的方法。
《大正藏》卷16中有弥勒下生成佛的五部经,内容相近,叙述转轮圣王出现以正法治世时,弥勒菩萨降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道,后率众至见大迦叶,由大迦叶授以世尊所托佛衣(《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也讲弥勒下生的种种情况,与《大正藏》卷16中五部下生经内容相近。)。只是西晋竺法护翻译的《佛说弥勒下生经》一卷,经中佛与之说法的是阿难。现存罗什所译及义净所译的弥勒下生经中,佛陀与之说法的是舍利弗。所以人们有时把竺法护翻译的《佛说弥勒下生经》看成是另一种版本的下生经。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一卷,鸠摩罗什翻译,罗什又译有《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后者概略地讲述了弥勒下生成佛的种种情况,与前者相比,偈文少了,内容也较为概略。
义净译有《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全文首尾是长文,其余都是偈颂。文后有注说:“《开元录》《弥勒下生经》前后六译,三存三失,而此本亦在三存之一也。则宋藏无此经者,失之耳,今得于丹藏而编入之。” (《大正藏》卷14第428页中)
《大正藏》卷16中还有《佛说弥勒来时经》,失译者,内容与其它下生经相近,只是较简略。
除了上述经典外,还有《楞严经弥勒菩萨圆通章》,也记述了弥勒法门思想。
历代的大德还对弥勒法门的经典做了注疏,如隋吉藏的《弥勒经游意》一卷,唐憬兴撰《弥勒成佛经疏》一卷、《弥勒上生经疏》一卷以及《弥勒下生经疏》一卷,(新罗)元晓《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唐窥基《弥勒下生成佛经疏》一卷。在续藏中还有唐代失撰人名的残卷《弥勒上生经述赞》及《弥勒下生经述赞》各一卷。
四 弥勒法门
人们信仰弥勒,可依法修行,往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这就形成弥勒法门。人们通常所说的弥勒法门是指依《上生经》中所说的种种方法,指依此法门,上生弥勒的兜率净土。
从广义的角度说,上生弥勒天宫,要有种种因缘,因此广义的弥勒法门还应有修慈心的法门(因为菩萨以慈发心,慈心是菩萨创始成终的心要法门)和《楞严经弥勒菩萨圆通章》中的唯心法门。而且习学弥勒所传的种种经论,即瑜伽行派,唯识学的种种经典,与弥勒菩萨结下缘,则以后也会在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后得到度脱。现在来看《上生经》中讲的弥勒法门,即观弥勒兜率天种种相好,且持戒修功德,称名发愿而往生。
一是持戒修观,观兜率天宫种种相好庄严,观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
《上生经》中说:“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大正藏》卷14第419页下。《上生经》中说:天宫有五百亿天子为弥勒菩萨造的五百万亿宫殿,一一宝宫有七重垣,一一垣七宝所成,一一宝出五百亿光明,一一光明中有五百亿莲华,一一莲华化作五百亿七宝行树,一一树叶有五百亿宝色,一一宝色有五百亿阎浮檀金光,一一阎浮檀金光中,出五百亿诸天宝女,一一宝女住立树下,执百亿宝无数璎珞,出妙音乐,时乐音中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
宫有一大神,名牢度跋提,为弥勒菩萨造善法堂,有四十九重微妙宝宫,一一栏楯万亿梵摩尼宝所共合成,诸栏楯间自然化生九亿天子、五百亿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无量亿万七宝莲华,一一莲华上有无量亿光,其光明中具诸乐器,如是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
时兜率天宫有五大神,第一大神名曰宝幢,身雨七宝,化成无量乐器,有无量音,适众生意。第二大神名曰花德,身雨众花,弥覆宫墙,化成花盖。第三大神名曰香音,出微妙海此岸旃檀香。第四大神名曰喜乐,雨如意珠,显说无量无量善法诸波罗蜜,饶益劝助菩提意者。第五大神名曰正音声,身诸毛孔流出众水,一一水上有五百亿花,一一华上有二十五玉女,一一玉女身诸毛孔,出一切音声胜天魔后所有音乐。)
二是修六事法,积累功德,《上生经》云中说:“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象。”(《大正藏》卷14第420页上)
三是称勒佛名及发广大愿,《上生经》中说:“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亡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大正藏》卷14第420页上)
经中还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归纳说明,说“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若见一天人见一莲花,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大正藏》卷14第420页中-下)即欲生弥勒天宫者,当观想天宫,持戒修行,积功累德,发愿往生。
弥勒法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净土法门,早期修持者相当的多,有很多修持的仪轨产生,如忏法仪轨,明朝如惺大师撰着的《得遇龙华修证忏仪》及莲池大师的弟子王志坚所撰写的《弥勒忏法》等等。近现代又有念诵的仪轨,如太虚大师所制定的《慈宗修习仪》等。
根据经典,则也可知人往生时的种种注意事项。临终时可拿一张弥勒菩萨像至亡者前,以善巧方便开导弥勒法门兜率净土的真实法义,令其了解、欣喜,合掌顶礼(《上生经》中说:“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但得闻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闇处、边地、邪见、诸恶律仪,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大正藏》卷14第420页上-中)。并引导病人自我心生忏悔(《上生经》中说:佛告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大正藏》卷14第420页中),代病者皈依三宝,皈依弥勒菩萨(《弥勒大成佛经》中佛劝众生皈依弥勒菩萨,说“多闻弥勒大慈根本,得清净心,汝等今当一心合掌皈依未来大慈悲者。《大正藏》卷14第429页上),并引导其人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圣号,发起心愿求生内院,将来与弥勒一同回到娑婆度化众生。这样就形成了系统的上生弥勒净土法门。
五 弥勒法门的影响和意义
弥勒法门是中国最早传入中国的净土思想,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弘扬的修持者。弥勒信仰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四世纪,在四世纪至八世纪,这四百年间,是鼎盛时代。八世纪之后,弥勒信仰逐渐衰微。落没的原因,一是外道邪教与政客曲解弥勒下生的时间,弥勒菩萨要经过人间五十六亿年才下生成佛,别有用心的人则把自己说是是弥勒下生。古时有白莲、弥勒等教,这对佛教弥勒法门有着相当大的冲击(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公元五一五年),有沙门法庆,善于幻术,自称是大乘行者。当时地方官凶暴无道,所以造成天灾,百姓很苦。法庆一伙说: 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他们所说的新佛,是指弥勒。他们称法庆就是弥勒。弥勒出世,要除去一切旧有的统治支配者,以及僧尼等一切魔性,来实现理想国土。他就叫部下服药狂乱,传言:杀一人者,为初住菩萨,杀十人者,就是十住菩萨。杀人愈多,品位就愈高。当时政府,派军十万战了四个月,才平定作乱。)。 二弥勒净土被人误解,主要表现为人们害怕上生弥勒净土后,不能成就则又要轮回,对此法门有种种疑虑。对此印顺法师在《成佛之道》中解释说: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即在兜率净土及当来的人间净土,弥勒尊者是普应众机,说人天法,说二乘法,说菩萨法,人人能称机得益。在见佛闻法的过程中,向上增进,渐化人天根性为出世根性,化二乘根性为大乘根性,同归佛道。所以,学佛者见佛闻法后,向上精进,就不必担心退堕了。
弥勒信仰和法门自古至今都有大德们弘扬,近现代因太虚及虚云大师、慈航法师的提倡,这一法门又得到了发展,这说明这一法门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生命力和吸引力。现在就对弥勒信仰及法门中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及佛教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做一番探索。
一.法门简易、当机,适合现代人修行。弥勒法门简易方便,弥勒现生兜率天,就在我头上的一层,离我们很近,往生方便。往生兜率净土较容易,只要能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就是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
弥勒菩萨以其愿心,不住常寂光土,在欲界天中建立净土,这是给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个容易得度的机会。现在的人三毒炽盛,苦难日深,又因苦难、烦恼而生起种种向善的心,但要真正修行,又觉得太难,难以成就。而往生弥勒净土这样一个相对简易、方便的法门,就给人们一个方便的解脱机会,因而适合现在人的根器。
二.慈心不杀在现代社会有重要意义。弥勒菩萨以慈心不杀而发心修学,以慈为姓。现代社会,杀生的恶业越来越重,这会引起战争,因为战争因杀业而来。现在有核武器,大规模战争一旦发生,则非常可怕,这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如欲挽救现代社会,改变这种残杀生命的业习,提倡弥勒慈心不杀的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世间杀生多,就离弥勒世界远了。因为弥勒菩萨是以慈心而发心修行的,他的国土是非常清净的。如世界不逐渐地转向清净,弥勒菩萨就不会下生到此世界来了。经中说:弥勒净土的人因皆由弥勒菩萨慈心训导,“持不杀戒不噉肉故,以此因缘生彼国者,诸根恬静面貌端正,威相具足如天童子。” (《大正藏》卷14第429页中-下)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说仙人投火坑后生于梵世,“普为一切说大梵法,乃至成佛转大梵轮。所说经典亦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所制波罗提木叉,不行慈者名犯禁人,其食肉者犯于重禁,后身生处常饮热铜。” (《大正藏》卷3第459页上)
又说:弥勒成佛所说戒法,乃以慈心制不食肉,为犯重禁,甚奇甚特。时会大众异口同音皆共称赞。(《大正藏》卷3第459页上)
现在的世界上有种种怪病,也是因为吃了种种众生所引起。现在世界上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再这样发展下去,地球几乎不适合人生存了。这也是因为杀业太重,福报越来越少了。所以提倡慈心不杀在现在的社会就太重要了。
现代社会也是一个缺少爱的社会,人们似乎易患缺爱症,相互之间缺少爱心,即使是父母、师长及亲友也难生起亲善、恭敬之心,对人都是处处算计,真是浊恶不已,而提倡弥勒菩萨慈心相爱,不杀生的思想,对社会的祥和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对现代人间佛教的影响和意义。经里说:弥勒菩萨是具凡夫身,不断诸漏。又说: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弥勒虽是凡夫,不是佛,也没有断除烦恼,成为四果罗汉,但释迦佛授记他当来下生成佛,并没有授记其他证果的罗汉。
弥勒菩萨好象是没有修行的,其实却不是这样。弥勒菩萨的真实功德,不是我们所知道的。弥勒菩萨之所以表现这种风格,因为在五浊恶世,菩萨的修行,应该重在慈悲,利他,因为行菩萨道的人,多重于利他,是于利他中去完成自利的。如不修习菩萨的六度,福德不足,慈悲不足,专门去修定断烦恼,就要落入小乘,就离成佛的路远了。将来在弥勒菩萨下生时,这样的慈悲思想很重要,当时的人都是行慈悲的,行十善法,那时人间就是净土。《维摩诘经》中说心净则国土净,慈氏菩萨的国土以慈建立,则也可以说,在人间,人能心慈则弥勒净土也就成就了。
近代的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以致“弘扬大乘佛法,建设人间净土”成为近现大乘佛教的一个特色。这里讲的大乘佛教,人间净土,重在慈悲利他的精神,而没有专门重视解脱及断烦恼。人们或许都看到人生佛教、人间佛教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但这种人间净土的理想,与对弥勒菩萨下生净土的追求和向往是相近的。因此太虚大师也对弥勒菩萨情有独钟,发愿往生弥勒天宫。为弘扬弥勒菩萨的慈心悲愿,他曾构想将浙江雪窦寺改为大慈弥勒菩萨的弥勒山,从而让佛教在四大名山之外,又有一大名山,共五大名山。
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与弥勒菩萨以慈悲为本怀的思想是相通的,也可以说是抓住了宗教的基本特点。宗教是实践的,实践什么呢?在佛教讲就是慈悲。在别的宗教则讲爱、仁、善等等。由此可见,把弥勒慈氏推为接班人,推崇弥勒的慈悲思想,是佛教及一切宗教的共同倡导,是人们对美好未来和真理的向往和追求。所以释迦佛要在将来推出一个慈悲化身的菩萨来成佛,度化众生,引导人进入净土。
四.对佛教思想理论建设的意义。弥勒名无能胜,因其修唯识观,源远流长而著称于世。《楞严经》说:“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佛出家。时佛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至燃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虚空,如来国土,净秽无有。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今得世尊授记,次补佛处。” 可见万法归一,万法唯心,一切法,人我,山河大地都是心、识的变现,心生则种种法生,此时再不执名言概念的分别,则了达自心本相。
佛灭九百年顷,中印度阿输遮国,有无著菩萨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弥勒将《瑜伽师地论》传给他,他再对所传颂文进行演述,发展出印度的瑜伽行派。传承弥勒学说,有无著,世亲兄弟。世亲之后,又有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广造诸论,使弥勒之学,极盛一时。
唐玄奘法师从戒贤学,回国后与弟子窥基专弘唯识。弥勒之学,兴旺于初唐,后流传于日本、朝鲜等国。
唯识学因有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人们认识及理解佛教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没有理论支撑的思想,是不能有生命力,不能长远流传的。所以瑜伽行派在印度很盛行,与龙树所传中观学派同样重要,成为印度佛教发展的两大支,所以有的佛象,在释迦牟尼佛两边的不是阿难和迦叶,而是文殊和弥勒,或许也正是对中观般若和唯识思想的重视。在藏传佛教中以中观见为根本,但仍重视唯识(在藏传佛教中有慈氏五论:《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究竟一乘宝性论》。讲述弥勒菩萨思想。)。在中土佛教,佛教同样也是建立在般若中观及唯识的理论基础上的。可见没有弥勒慈氏所传的唯识学,则难以支撑起完整的佛教理论体系。所以慈氏唯心法门对于学佛有着重要意义,它会指给人一个清晰的达到解脱和证悟的途径,让人学佛时有所依靠,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也因为如此,在近代,西方哲学盛行时,佛教的唯识学理论也随之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为人们探索真理提供了一个重要法门。
慈氏开显的弥勒法门,简易、浅近,其慈心不杀、人间净土成佛以及万法唯心的思想,在过去和近现代的佛教中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对现实世界的发展以及未来世界的思想理论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愿这一法门能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让现代社会变得更为祥和、平安和美好。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