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栖霞寺史地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栖霞寺史地考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郊,《金陵梵刹志》中记载说“在都城东北,南去所统灵谷寺三十里,太平门四十里。”栖霞山原名摄山,栖霞寺碑铭《陈侍中尚书江总持》中说:“山多草药,可以摄养,故以摄为名焉。”其它的史料中也说到,栖霞山盛产诸如甘草、野参、当归、茯苓之类的中草药,有滋养摄生的效用,所以得名摄山。
  从栖霞山的主峰,三茅宫峰、凤翔峰以下,全山地势如张伞,所以栖霞山又名伞山。史志中说“形同如盖,又名繖(伞)山。”伞山是栖霞山最早的名称,后来因为山中多产资生药物,所以改名为摄山。明按察副使冯时可的《游摄山栖霞寺记略》中说:“摄山旧名繖山,以其形团如盖也,或以地宜药物,可资摄生,易今名焉。”
  南朝以前,山中常有猛虎出入,所栖霞山又名虎窟山。宋元祐八年改为崇报禅院,又名为虎穴寺。而山脉主峰的西南山坡状若伏虎,因此这条山脉称为虎山。在栖霞寺所有的名称中,摄山一名较普遍,它的北麓至今仍有摄山湖、摄山营等,都是以此命名的。
  栖霞寺与南朝齐代的明僧绍有着很深的关系。明僧绍,字徵君,他是南齐名门望族的成员。齐建元年间(479-482),他在摄山伐木结庐,绝尘避世;邻近有一沙门法度禅师讲《无量寿经》,明徵君与他交往很深,待以”师友之敬”。后来他就在永明元年(483年)把自己的住宅第捐给佛门,“因即邻崖构宇,别起梵居,耸峤飞柯,含风吐雾,西霞之寺由此。”当时建成的寺宇称为“栖霞精舍”,“栖霞”之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关于这段历史,《高僧传》法度禅师传略中亦有记载:“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于瑯琊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为霞精舍,请度居之。”这在明兵部侍郎汪道昆的《栖霞般若堂记》中亦有记载:“齐徵君明僧绍供法度禅寺,居摄山。太始中,徽君以其舍为栖霞寺。”
  关于明徽君,唐高宗的《御制摄山霞寺明徵君碑》中说:“南齐徵君明僧绍者,平原人也……徵君早植净因,宿苞种智,悟真空于倚岁,体法华于素襟,照与神通,心将道合。遗荣轩冕,少无尘染之情,托志村岩。”唐高宗的《明徵君碑》现在仍栖霞寺,它是唐高宗李治在上元三年(676年)建的,碑正南面为李治的碑文,由当时蓍名书法家高臣用行书写的,碑背面是李治手书的“栖霞”两个大字。李治的碑文中也提到明徵君无意仕途的思想,碑文中说:“建元六年,又下绍徵为散骑侍郎,又不就。”
  由于明僧绍不恋功名富贵,又舍宅第以建栖霞精舍,因此后来的文人墨客来到栖霞寺,就有不少人写诗怀念他,唐代诗人刘长卿和顾况分别写了下面的两首诗。
  霞寺东峰寻明徵君故居
  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泉流通石径,闭户掩尘客。
  古墓依零草,前朝寄老松。片云生断壁,万壑遍踈钟。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
  摄山
  明徵君旧宅,陈后主留诗。迹在人亡处,山空月满时。
  宝瓶天破响,道树有低枝。已是伤离客,乃逢靳尚祠。
  在《摄山》这首诗中,顾况提到“靳尚祠”,这里面还有关于栖霞寺建寺时的一个典故。法度是宋末黄龙人,从小就出家,修苦行。当时明僧绍隐居在摄山,就把自己的家宅改成栖霞精舍,请法度住在里面。这块地方,原先是有道士想在此盖道观的,但住进去后,人就死去了。后来盖了寺庙,还是经常有不祥的事发生,但法度住在这里后,“群妖皆息”。原来这座山有一个山神,名叫靳尚,统治这座山有七百多年了。一天,靳尚化为人来拜访法度,说:“神道有法,物不得干。前诸栖或非真正,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从此靳尚也就成了栖霞山的守护神,人们给他建了祠堂,并以素食供奉他。这是一个小故事,然而人们也可从这里看出,栖霞寺的开山祖师法度的道德,是神和人都钦服的。
  继法度之后,住在栖霞山的是法度的弟子高丽僧人僧朗,他是从北方来的,对罗什所传的三论思想很精通,所以就在栖霞寺弘扬三论学说。当时的梁武帝听说他很擅长三论,就派人跟他学习,其中只有僧诠一个人学有所成。罗什、僧肇所传的三论思想,由于在他们之后没有得到传播,直到僧朗来到南方,在栖霞寺弘扬三论学,三论思想这才又为人们所知晓。由于罗什的三论思想的传播中断过,又由于僧朗、僧诠这一系的三论学传到法朗、吉藏时,他们又吸收当时流传的涅思想,在讲般若无所得的思想时又讲佛性、如来藏,这就使得他们的思想与罗什的三论思想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后人称罗什的三论为“古三论”,称从僧朗到吉藏的三论学为“新三论”,又因为僧朗、僧诠两个祖师住在栖霞山,所以“新三论”又被称为“摄山三论”。摄山学僧在南京弘扬三论,讲般若无所得,这对后来禅宗在中国南方的传播也起到了先导作用。
  在明徵君舍宅第为“栖霞精舍”后,隋朝时,隋文帝又命人琢白石以建舍利塔,到唐高祖时,又对栖霞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改名为功德寺,它与当时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为“四大丛林”,由此可见它在当时的规模和影响都是很大的了。南唐时,它又改名为“普云寺”、“崇报寺”、“虎穴寺”,景德四年(公元100年)改名为“栖霞寺”。清代康熙、乾隆南巡时,都曾在此住过,其中乾隆五次到南京,都住在它旁边行宫中,还在那里建了御花园。咸丰年间,寺宇、行宫、御花园都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辛亥革命后,宗仰上人(1861-1921年)于1919年来栖霞寺任方丈。宗仰上人在流亡日本时,结识了孙中山,并倾囊资助孙中山进行革命,而当他主持栖霞寺,发愿重建这座千年古刹时,孙中山得知了,就率先捐献银万两,由于孙中山的支持,各方恭贺赞助的人很多,这对重建栖霞寺的重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在的栖霞寺就是由当时的方丈宗仰主持重建的。
  栖霞寺,由于悠久的历史和素来的名声,现在它在中国的寺院中仍然有着较重要的地位。前几年,日本、韩国的三论宗学者还来中国栖霞寺寻根,而近几年来,中国研究三论宗的学术成果也不断出现,这对栖霞寺的发展,对推动三论宗思想的传播和研究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