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三寺地理——给佛国历史开一扇透明的窗”系列之二 三寺塔群 令人观之不尽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寺地理——给佛国历史开一扇透明的窗”系列之二 三寺塔群 令人观之不尽
  在法王寺景区方圆5公里范围内,原本有塔24座,5座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目前仅余19座。其中的嵩岳寺塔是国宝,会善寺禅师塔是国宝,法王寺唐塔群仍是国宝。
  先有塔再有寺,早期佛寺称塔寺,以塔为中心建僧舍。和尚诵经是绕塔念经,煞是好看。唐以后塔逐渐被挪到后院、旁院或寺院墙外。
  塔之美,是建筑之意,是宗教符号,也是中国传统哲学——风水的要素。水边山巅,常矗立着风水塔,成为这一地区的标志性景观。
  塔是“进口货”,比如嵩岳寺塔,梁思成说这座塔:“塔自柱及卷面均呈显著印度影响,外来基因已化入塔自。”塔又被化入中国古建的血液骨髓,别开生面,成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福寿绵长,泽被后世。
  1999年,上海金茂大厦竣工,“上海新地标”出现,并荣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上海新地标的灵感源泉却是来自嵩岳寺塔。
  1992年金茂大厦立项,多国设计师参与了设计竞赛。美国SOM事务所的设计师们首先把视野投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发现了——嵩岳寺塔。美国设计师们把嵩岳寺塔的简洁和细腻,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金茂大厦的造型中。金茂大厦的体形分为十三段,层层和缓地向上收缩,每段间距也不断收紧,呈现出密檐塔体形舒缓圆浑的抛物线。金茂顶部宝石状的收缩处理也借用了嵩岳寺塔刹巨大的仰莲瓣组成的须弥座及相轮、宝珠。建筑每段的叠涩层檐成为视觉上最突出的元素,塔身本身反倒隐在其后。由细密的金属杆件织成的面层罩在玻璃幕墙之外,呈现出细腻闪烁的光影效果。
  建于古老嵩山之上的最东方的寂寞古塔,就这样被1000多年之后最“西方”的美国建筑师化用,在一个国际大都会的万丈红尘中,用玻璃、钢铁建造了一座88层的现代嵩岳寺塔,一出倾城传奇从此开唱了……大舍利塔风格延续嵩洛寺塔
  3月21日,记者一赴嵩山,看完法王寺,撒腿就往后山跑,去看我心仪已久的唐塔群。
  不见唐塔,先见清塔,像大戏开场前的垫场,安排得很好。清塔是六角实心塔,11米高,底层特高,塔身熟黄,塔檐下有彩绘。彩画鲜明、保存完好得令人诧异。这是座典型的清初和尚塔,塔主是弥壑和尚,名叫行沣,江南人,素来喜欢嵩洛。和法王寺无甚干系,却葬于此,也是找了个好地方。
  沿山径田垄北上,清塔后不足百米的台地上,隋唐塔群出现——大戏开幕了,却忽然发现杂树丛中四座唐塔有两座被脚手架和防护网包得严严实实,我失望得大叫,抱怨法王寺负责外联的李鸿光怎么不早告诉我,李鸿光一脸无辜:我都没到后山来过。
  好像一美眉,咋也不肯摘掉面纱,郁闷呀。四座塔,大的两座包得严严实实,小的两座没塔铭没标志,好像一脸捣蛋:猜猜我是谁?就不告诉你。
  塔下有工棚和绿帐篷,看料的老人说,他们是一个专业修古建的建筑队,塔修好两年了,啥时修好的也不知道。修塔用的大蓝砖是从河北某厂拉来的,那厂子给故宫维修供砖,一块砖拉过来要好几十块。
  按考古学家路秉杰枯燥、专业的考察报告,个头最大的那座塔叫做大舍利塔,高15层,约15米,外涂白灰膏,空心四方形,塔身为密檐,层层迭出塔身,宽达90厘米,俊俏秀丽,漂亮得可以印在明信片上。
  趁看塔工人不备,我还是钻到了大舍利塔里,塔身外涂的白灰膏变黄,新旧砖颜色颇有差异。下部的龛室里有两尊佛,后面一尊石佛,造型质朴,前面那尊是明代玉雕,玉色熟黄偏褐,佛像面目柔和秀丽。往上看,透过工人遮挡的木板缝,依稀可见塔身中空。
  这佛是明成祖永乐七年九月周王生子时所赠,称“南无阿弥陀佛”,共三尊,另两尊存于会善寺和少林寺。我去会善寺时没有见到,是翻修大殿时先放了起来?
  佛前有香,都潮了。我拿起三根,恭恭敬敬点燃。
  我在一座隋塔的肚子里,给明代的玉佛敬了香。
  站在塔角上仰头,视线被脚手架切割得很零碎。仰头上看,塔四角有砖洞痕迹,原来应该装有檐角木梁,可作为上塔的阶梯,攀援上下。
  大舍利塔,没有塔铭、碑记,无直接记载文献,长期以来这座塔无名无姓,只是由于法王寺的名字变来变去。明朝文献记载说,这个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名大法王寺。至魏青龙名护国寺,隋文帝时名舍利寺,宋仁宗庆历仍以法王寺赐号。名字换来换去的,明朝人都不知该叫它什么好了。
  梁思成、刘敦桢考察之后,以形制把此塔定为唐塔。他们未提出特别的证据,只是与西安小雁塔做标准比定。据今人考证认定它为隋塔,为隋文帝仁寿二年所建。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曾“颁舍利于诸州”,建塔供养。法王寺位列其中。这是大事件,皇帝赐下的佛舍利,必须建塔供奉,这就是塔的由来。
  嵩岳寺塔与大舍利塔仅一冈之隔,层数相同,规模大体相当,只是前者是接近圆形的十二边形平面,后者是简洁端庄的正方形。两塔属同一类型:底层特高,自二层以上塔身骤然降低,形成密檐式塔,皆用叠涩密檐,通体有明显的卷刹。与其说大舍利塔是对远在西安的小雁塔的模仿,不如说是对近在咫尺的嵩岳寺塔的直接延续。
  法王寺塔高耸秀丽的风格,又成为不久以后唐塔的蓝本,造就出风行一时的唐塔风格,此风远播南诏大理。
  大舍利塔的方位经测定是十分准确的正南正北向,与子午线相差仅1度。在封建社会里,除非天子的宫殿、衙门或神佛庙宇,均不可正南正北。大舍利塔位置十分之正,证明它的身份非同一般,但到底比不得天子,还得有所偏离,故向南偏东1度。
  塔名舍利塔,该与舍利有关。塔叫大舍利塔,却是未出土过舍利。隋文帝曾颁赐的舍利到底在哪儿呢?二号唐塔惊现佛宝舍利
  依文物编号,隋舍利塔为一号塔,东边的唐塔分别为二、三、四号。
  二号唐塔,在大舍利塔东边,也被脚手架和防护网包围着,个头上数第二。我觉得没大舍利塔那么潇洒漂亮。式样古朴,塔身特高,平面方形,高约9米,是座单层单檐式的砖塔。南面开券门,拉起防护网,我钻进塔室看,里面供的佛工艺粗糙。
  塔内顶端为锥形尖的圆石球,塔刹上面莲花、卷草和飞天浮雕,刻线柔和,图案十分精致。顶刹与雕花等皆用青石雕刻而成,工艺特精。覆钵硕大,建造年代为晚唐。建筑样式和少林寺的法玩禅师塔、会善寺的净藏禅师塔制式完全相同。
  这座塔,风雨中沉默千年,却在2000年4月,一下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2000年4月,河南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在登封市文物局配合下,对法王寺塔群进行考古发掘。打开二号塔地宫,发现由宫道、隧道、宫室三部分组成。第二道门墙为单体石刻,门上线刻仕女图,造型优美。宫室为平面方形直壁四角攒顶式结构,砖砌地面北半部有一坐坛,坛上有一趺坐真身坐像,虽残损严重,但彩绘袈裟依然可辨。据专家称,这是河南省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真身坐化像,国内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宗教价值。
  地宫中还出土了白瓷、黑瓷、鎏金镂孔铜炉、玉念珠、珍珠、玉戒指、飞天舍利盒、开元通宝等珍贵文物二十余件。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白釉细颈瓶等瓷器为晚唐时期邢窑系产品,世所罕见。鎏金镂孔铜炉造型独特,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出土文物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飞天舍利盒,小巧玲珑,鸟身人首,作吹箫状,雕刻精细,极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盒内有三颗佛牙。舍利盒和佛牙的发现对于宗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出土的典型文物和地宫的建筑形制,结合塔的造型特征,专家们初步推断二号塔为晚唐时期的墓塔。
  隋舍利塔迄今未在天宫内发现文物,塔内自明朝永乐年间至今一直供奉的是玉雕佛像,地宫在2000年4月开挖时也未发现任何东西。因此可以肯定二号唐塔出土的是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即隋文帝赐下的佛舍利。
  为什么隋朝大舍利塔没有真身舍利,却惊现于二号晚唐墓塔呢?是为保护圣物而故弄玄虚,还是确实有不得已的隐情?
  佛教历经劫难,最严重的是“三武之厄”,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朝武宗的灭佛。尤其以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灭佛运动为甚,被称为“会昌法难”,它使佛教从此由盛转衰。“毁寺四千六百,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
  当此“生死劫难”,一个日本和尚圆仁法师挺身而出,与法王寺天如法师等人机智地将佛宝巧妙转移到小塔之内,使佛宝舍利免遭劫难。法王寺现存的“释迦舍利藏志”碑刻,记载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秘史。
  作为佛门圣物,舍利已于2004年正式归还寺院,寺院准备投资数百万修建灵骨堂。3月22日,在郑州某宾馆,我采访释延佛大师时见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释延佛大师说,将要建成的灵骨堂方形院落,四周长廊围绕,灵骨堂四面水绕,象征佛宝舍利佛光普照。
  如果说法王寺塔群是一部大戏,大舍利塔、二号唐塔作为全剧的高潮,看得人荡气回肠,之后的三号、四号唐塔与元塔,依然余音袅袅,余韵悠长。
  三号、四号唐塔几乎并排,个头比起一号、二号马上降了下来,矮墩墩胖乎乎很可爱的样子。三号塔的龛门也是矮墩墩胖乎乎的,台基采用重台处理,连续三级低矮踏步托出塔体,然后是平直高大的台体光洁静莹。
  四号唐塔立面上最突出的是叠涩出檐,又高又深。
  元代塔位于寺西卧龙岭巅,名月庵海公塔,六角七级,六米多高,水磨砖垒砌。塔身虽小,叠涩檐形较大,束腰大帽,别有风致。最老的八角形砖塔
  3月21日,第一次去看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现在的会善寺仅有一进院落,大名鼎鼎的琉璃戒坛遗址与净藏禅师塔在寺西,位于一个军事管制区内。
  下着雨,会善寺文管所的范所长陪着我,给把门的军人作了解释,军人放我们进去了。穿过一个练兵场,远远看见细雨草丛里的塔,不高不壮,却是韵味悠长。
  中国古塔形制多种,以往认为八角形砖塔出现在宋代以后,净藏禅师塔却为盛唐建筑,而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塔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塔平面是等边八角形,下部为两米多高基座,座上部砌出简单须弥座,塔座上是仿木结构的八角形塔身。塔身北面嵌一方石铭,记述净藏禅师的生平事迹。塔身以上为叠涩檐,再上有一层须弥座和山花、蕉叶等装饰雕砖,最上部是石雕莲座及火焰宝珠状的塔刹。其亭式建筑的制式让我又一次温习了法王寺二号唐塔。
  这个塔最好玩的部分还是塔身,古建风格,八角塔身做得有门有窗,东西两面门上钉着乳头钉,门上有栏额,再雕出人字形斗拱,其余四面均是假百叶窗,叫做破子棂窗。这些东西完全模仿古建的木结构,有特别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隋唐砖石塔的成就主要在艺术方面,技术上创新不很突出。外观用预制型砖或磨砖砌出柱子、栏额、斗拱、门窗、塔檐、塔刹等,外形秀美,工艺精致,表现出较高的砖饰面技术,净藏禅师墓塔和山西运城泛舟禅师墓塔都是其中代表作。
  范所长指着塔说,上面的砖是老砖,水磨砖,还是很漂亮结实。下面1982年补修用的大蓝砖,有些已经风化了。
  这个门窗俱全的塔,敦厚而世俗化,十分有亲和力。
  塔主净藏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是六祖慧能的得意弟子,自禅宗五祖乱法后,形成以神秀为代表的主张“渐悟”的北禅和以慧能为代表的主张“顿悟”的南禅。由于历史原因,北禅逐渐衰落,南禅逐渐发展壮大。净藏禅师是禅宗七祖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他把南禅带回嵩山,使嵩山禅宗重新树立了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所以称为“净藏北归”。(未完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中都义合寺记
下一篇:多吉寺游记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