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朝韩佛教>>正文内容

高丽时代的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金煐泰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高丽时代的佛教
  作者:金煐泰著
  1.祈攘佛教的特征
  高丽时代佛教的特征,一句话,就是祈福攘灾、镇护国家。
  在新罗佛教由全盛转向停滞时,禅法传人,禅门兴起。但是,由于国政混乱和世态不宁,禅法未能救济人心。统一后三国天下的高丽照样把相承至今的佛教,当作创建国家的大道、广济国民的大教来信奉。但是,自太祖以来,镇护国家、裨补山川(地德)的信佛思想占有很大比重。它与地理图谶说的俗信一起,形成了佛教的祈福、攘灾倾向,从而使高丽时代的佛教庸俗化。而且,可以认为,高丽佛教的特性在太祖的信佛中已有定向。
  另一方面,国家设立僧科制度,以图教团兴盛和质量提高,出现了大觉国师(义天)和普照国师(知讷)一类高僧,掀起教学中兴禅宗。佛教界本身也有不少自觉的活动。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宗派才形成。宗派从何时起形成不得而知,但在大觉国师从宋返回(1086)后几年建天台宗的前后时期,可以见到许多宗派的名字。为叙述方便起见,可大体分为前期和后期,即天台宗成立之前为前期,此后为后期。在前期,很难见到明确的宗派名称,只有华严业、瑜伽业、律业等名称。到后期,接近高丽末年时,就有慈恩宗、南山宗、始兴宗等宗名。
  然而,经高丽时期已固定化的俗信性的祈攘庸俗,未能拯救国民思想,丧失了先导时代精神的力量。有时还出现逆僧和妖者,玷污和破坏佛法和社会的事。
  然而,祈福攘灾、镇护邦国的佛教国家思想和国民精神,创造了高丽大藏经这一巨大的民族文化事业。
  高丽佛教的特征之一是,有各种法令、法席、道场、设斋等许多活动。当时,国家混乱,外乱频繁,为以佛德和神力救济难局所举行的祈攘信佛活动,已达过分的程度。可以说,这种现象很好地披露了当时佛教祈福攘灾的特征。
  2.太祖和王室的信佛
  泰封国王弓裔的臣下王建(877—943)为众臣拥戴,成了高丽太祖(新罗景明王二年,918)。
  太祖即位,就相信高丽建国是得到佛法的庇护,因而深深归依佛教。为国运昌盛,他更加维护佛教,建立许多寺院和塔,大力推行佛事。  
  王建即位元年(918)冬,设八关会,作为每年的例行行事。翌年,迁都松岳(开城),在城内建法王寺、慈云寺、王轮寺、内帝释院、舍那寺、普济寺,新兴寺、文殊寺、圆通寺、地藏寺等十大寺院,修缮了陈旧的、已经损坏的佛寺和塔像。
  太祖四年(921),在五冠山建大兴寺,迎接和师事高僧利言(严)。
  太祖五年,太祖旧居改为寺院,称广明寺,任命瑜伽法师昙谛为住持。在宫城西北建日月寺。
  太祖六年,将使臣从梁国带回的五百罗汉画像安置海州崇山寺。
  太祖七年(924),建外帝释院、九耀堂、神众院、兴国寺等。太祖十年,建智妙寺。
  太祖十一年(928),沙门洪庆从唐用车载大藏经一部抵礼成江,王亲自迎接,并安置于帝释院。
  太祖十二年,印度三藏法师摩睺罗来高丽,王以威仪迎接,让他住龟山寺,第2年摩睺罗去世。太祖十三年,建安和禅院。
  太祖二十一年(938),西印度僧弘梵(室(左口右缚)缚日罗)到高丽。他是摩竭陀国大法轮菩提寺的沙门。
  太祖二十三年(940),在天护山建开泰寺,举办落成华严法会,国王亲著疏文。重修新兴寺,设无遮大会,作为每年例行活动。当年,第五王子(证通国师)出家。  
  此外,太祖早年以庆猷和忠湛等为王师,以玄晖为国师,对利严、丽严、允多、庆甫、希朗等许多高僧予以优待。他照新罗以建九层塔统一三国的故事,为完成统一大业,在开城建九层塔,在平壤建九层塔,并在建开国寺的时候,以士兵当工徒,以兵器充建筑材料。传说,太祖建寺院500个,造丛林、禅院、佛像、塔婆等达3500多个。
  太祖二十六年(943),太祖去世之前,亲作训要十条,使之成为嗣王的龟鉴。其中,第一条强调,要信奉佛法,掀起佛事①。(注释:①《高丽史》卷1,世家1—2,世家2。)
  太祖就是这样一个崇佛护法的国王。传说,他从出生起就与佛教有很深的因缘,受到早以地理之术拯救乱世的方便方法进行教化的新罗末期高僧道诜(827-898)的巨大影响。太祖的祖母(元昌王后)和父亲(威武大王)都是有名的在家佛教信徒。
  太祖的信佛护教精神由他之后的历代国王所传承。直到最后的国王恭让王为止,高丽没有一个国王是不信佛、不设法会、道场、设斋、饭僧等佛事的。
  王室如此笃实的信佛之心,使很多王子出家。以太祖的第五王子证通为首,出家的王子有:文宗的四王子煦(大觉国师)、六、王子窥、十王子璟、肃宗的五王子澄俨、睿宗的王子之印,仁宗的四王子冲曦,明宗的7个王子,熙宗的两个王子(镜智、冲明)等。历代王室的王子出家从未间断。当时,宫人生子,就让他出家,称小君。在一般国民中,要求儿子多的家须有一个儿子出家。靖宗实行了有四个儿子的家须有一个儿子出家的制度。而文宗则实行了有三个儿子的家要有一个儿子出家的制度。王室信佛和王子出家都是受到太祖信佛的影响。  
  3.九山禅派的成立和前期禅宗的宗匠
  (1)须弥山派和曦阳山门的成立
  从新罗末开始传播的禅法,进入高丽时期宗风更扬,形成了九山门禅派。新罗末,南宗传入,依次开立迦智山、实相山、桐里山、圣住山、阇崛山、师子山、凤林山等7派山门。进入高丽时,真澈大师利严开创须弥山门,静真大师兢让创立曦阳山门。于是形成九山禅门,巩固了地盘。    
  ①利严和须弥山
  利严(870一936)俗姓金,12岁时在迦耶岬寺出家。真圣王十年(896)入唐,在云居遭膺门下勤修6年,得到法印,然后广求善知识,于孝恭王十五年(911)回国。高丽太祖闻其道声,迎人宫中师事。太祖十五年,在须弥山(黄海道海州郡锦山面冷井里)建广照寺,让他居住。从此,他教导了门下聚集的许多学徒,传播了佛遭。太祖十九年(936),他67岁时去世。谥号真澈大师②。(注释:②须弥山广照寺真澈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利严门下有处光、道忍、贞能、庆崇等毅百人,宗风相传,形成须弥山禅一派。
  ②兢让和曦阳山
  兢让(878—956)俗姓王,公州人。早年出家,向西穴院杨孚(道宪的法嗣)问法。孝恭王四年(900)到中国。在谷山道缘(石霜的嫡嗣)处大悟之后历访诸德,于景哀王元年、高丽太祖七年(924)返回。他在康州伯严寺进行道化。景哀王致书称赞其法德,赐号奉宗大师。之后,为寻找适合于弘道的地方,他出门,由两只老虎引路,所到之处为曦阳山(庆北闻庆郡加恩面院北里)。这就是他的法师杨孚的师僧道宪所创建的凤岩寺。道宪住过以后的凤岩寺已成为废墟,兢让在此重新建寺,重办禅室,启导聚集而来的许多学徒,弘扬祖道。
  他在此受到高丽太祖、惠宗、定宗、光宗四代国王的尊信。特别是光宗请他到首都,住舍那禅院,并授尊号证空大师。之后,他再回故山(凤岩山),于光宗七年(956),79岁时去世。谥号静真③。(注释:③曦阳山凤岩寺静真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他有迥超等许多弟子,大扬家风,因而形成了曦阳山禅门。
  历来以智证道宪为曦阳山门的开山祖,但综合详考所藏的道宪碑文和兢让碑文,以及其他史料,很明显,曦阳山禅派的开山祖应为兢让。
  下面两个碑文的法系可为参考。
  道宪碑 北宗一志空一神行一遵范一慧隐一道宪一杨孚
  竞让碑 南宗一神鉴一慧昭一道宪一杨孚一兢让一逈超
  由此可见,只有到这时,禅门九山才告形成,因而九山门的形成不在新罗时期,而在高丽时期。
  (2)前期的禅匠
  高丽初,须弥山门和曦阳山门的成立,标志着九山禅派的形成。当时,禅师辈出,相继传承九山形成的禅门家风。有代表性的禅师略传概述如下。
  小白山运禅师(855—937),他的名字的头一个字已模糊不清,只能认出运字。俗姓金,鸡林人。早年出家,以善融为师修学,之后起程游方。在雪岳山陈田寺参拜道义灵塔,决心要永远做他的徒弟。此后,无师自悟,进行法化。太祖二十年(937),83岁时在小伯山寺去世。谥号真空大师。他的弟子有玄让、行熙等400余人④。(注释:④丰基毗庵真空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允多(864二945)俗姓朴,京师人。8岁出家,从桐里山祖师惠哲的法嗣如和尚修学。此后,他精通禅旨,大振禅风,受到太祖尊信,致力于化度。惠宗二年(945),82岁时去世。谥号广慈⑤。(注释:⑤桶里山大安寺广慈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忠湛(869—940)俗姓金,幼年失去父母,到长纯禅师处出家。后来,在武州灵神寺受具足戒,学习法相,又学律法。他曾去中国求法,于天祐年间(904—907)回国。太祖迎接他为王师,更加尊信。他在30余年的时间里,致力于兴法和道化,于太祖二十三年(904),72岁时去世。谥号真空,原州灵凤山兴法寺为他立碑,太祖亲自著作碑文⑥。(注释:⑥原州兴法寺真空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庆甫(869—948)俗姓金,灵岩人。自幼出家,l8岁时在月游山华严寺受具足戒。没有固定的师僧,曾从白鸡山的道乘,圣住山的无染和崛山寺的梵日等当时许多高僧学习,认识玄妙的道理。他于真圣王六年(892)入唐,在抚州疎山从洞山的法嗣匡仁得法,在历访善知识后于景明王五年、高丽太祖四年(921)回国。他先应后百济王甄萱的要求,逗留全州南福禅院,后移居白鸡山玉龙寺,学徒云集。他得到高丽太祖的尊信,以后又得到惠宗、定宗的尊信。定宗三年(948),他84岁时去世。谥号洞真⑦。(注释:⑦ 白鸡山玉龙寺洞真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璨幽(869—958) 俗姓金,鸡林河南人。13岁出家,到公山三郎寺要从凤林山祖师审希的弟子融谛学习,但融谛让他到慧目山从审希学习。璨幽听融谛说:“现在,在慧目山进行教化的审希和尚是出现在人间世界的一佛,所以要去待奉他’’。于是,他便去找真镜大师审希,并在此精修佛法。真圣王六年(892)入唐,从投子山大同(石头希迁的法孙翠微无学之嗣)得到心印,于高丽太祖四年(921)回国。回国初,先到凤林寺给审希行回国礼,后在三郎寺逗留,又应太祖邀请住庆州天王寺。之后,移居慧目山,在这里大扬佛法,问法者云集,形成大禅林。他得到太祖、惠宗、定宗、光宗四代国王的尊信。特别是光宗授予他法号证真大师,拥戴他为国师。他于光宗九年(958),90岁时去世。谥号元宗⑧。(注释:⑧慧目山高达禅院元宗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弟子有昕弘、同光、幸近、传印等500余人。
  玄晖(879—941)俗姓李,南原人。早年出家;到灵觉山,后从圣住山祖师无染的法嗣深光学习。孝恭王十年(906)去中国,从九峰山下道乾(虔)得到心要,游学四方,饱览诸山胜境,于高丽太祖七年(924)回国。太祖派使臣到郊外奉迎,聘他为国师,留住净土寺。四方学者仰其道风,来问者甚多。他于太祖二十四年(941),63岁时去世。谥号法镜⑨。(注释:中原开天山净土寺法镜大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玄晖弟子有阔行等300余人,继承了他的家风。
  智宗(930-1018)俗姓李,全州人,8岁出家。当时(太祖二十一年,938),印度僧弘梵三藏正好来高丽,住舍那寺,智宗去弘梵处得度。不久,禅师回印度,故智宗到广化寺景哲处修学,又继承了曦阳山禅师逈超(曦阳山祖师兢让的弟子)的法。他于光杀十年(959)去中国,从永明寺延寿得到心印,领会了禅和净土信仰一致的思想——法眼宗的妙理,又到国清寺从净光受学天台教,并应僧统赞宁等的邀请,在传统院讲授大定慧论和法华经。他于光宗二十一年(970)回国,应王的邀请,住金光禅院,成宗时时移到积石寺。穆宗授予东光天遍炤至觉知满圆默禅师称号,让他担任佛恩寺和外帝释院等寺院的住持。显宗请他住广明寺,赐法号寂然,同时聘为王师,加号普化。显宗九年(1018),他在原州贤溪山居顿寺坐化,时年89岁。谥号圆空⑩。(注释:⑩原州贤溪山居顿寺圆空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此外,初期禅门善知识辈出,使曹溪宗宗名出现以前的前期禅宗大为兴隆。
  4.前期教宗的倾向
  由于新罗末禅法突然开始兴盛,教学诸宗有失去光泽的感觉。但华严教学和瑜迦法相学学派仍然维持和传承。这些教学系统进入高丽初时已形成为宗派的形态,但全然看不到明确阐明的宗名,该用宗名的时候用的是业,如华严业、瑜迦业等。以业标记宗派形态的前期诸教宗的倾向及具有代表性的高僧行迹略述如下。
  (1)华严业  
  自新罗统一时期义湘弘布华严大教以来,直至高丽时期,人们都在不断地研究华严教学。
  新罗末、后三国时期,华严为高丽太祖和后百济甄萱的福田希朗和观惠两宗匠分成北岳和南岳两派。高丽统一后三国后,华严学大家辈出。整个高丽时期,不论禅宗界还是教宗界,对华严教学都很重视,进行了很多研究。  
  高丽时期,华严大家不少,首屈一指的是法印国师坦文。但在坦文的碑文里,还看不见大华严或华严业的冠称。
  坦文(900一975)俗姓高,广州高烽人。5岁出家,跟北汉山庄义寺信严学华严,15岁时受具足戒。年幼时,名声即已传遍诸山,别号圣沙弥,高丽太祖称他别和尚。此后,他住九龙小寺,讲述华严。光宗十四年,国王建归法寺,任命坦文为主僧;光宗十九年,赐号弘道三重大师,聘他为王师。光宗二十五年,他成为国师,由于年老多病回到故山瑞山迦耶山普愿寺。在这里,他受到佛祖般的侍奉。翌年,即光宗二十六年(975 ),76岁时去世。谥号法印,塔号宝乘。他在世时就有许多灵异之处。在他15岁受具足戒时,戒师僧梦见神僧,知其为华严大器,并非常人。他曾使太祖王后安产。他早在九龙山寺讲华严时,各种鸟类就围绕在他房子周围,山兔趴在院子里。有一年出现螟蝗灾害,他成为法主,消灭了灾害,从而获得大丰收。
  坦文门下有灵撰、一光、明会、芮林、伦庆、彦玄、弘廉等大弟子⑾。(注释:⑾迦耶山普愿寺法印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均如(923-973)俗姓边,黄州人。早年随堂兄善均到复兴寺识贤处出家。后受学于灵通寺义顺。他阐扬了华严宗旨,受到光宗的尊信。当时,华严分为南岳和北岳两派,均如致力于融两派为一家。光宗在松岳下新建归法寺,让均如作主持。他在这里大
  扬法化,于光宗二十四年(973),5l岁时去世。他的著述有《搜玄方轨记》10卷,《三宝章记》2卷,《法界图记》2卷,《十句章记》l卷,《入法界品抄记》l卷等。他用普贤菩萨的l0种大愿所作的11首乡歌,得到广泛传播,今天已成为古语研究的珍贵资料。他有很多奇异之处,有关他的许多神奇事迹一直在流传。他的门下有昙琳、肇等大弟子⑿。(注释:⑿大华严圆通首座均如传(《释华严教分记圆通抄》10付。)
  决凝(964-1053)俗姓金,溟州人。12岁出家,从龙兴寺广宏得度,于德兴寺官坛受具足戒。之后,僧科考试合格,靖宗八年成为王师,文宗元年成为国师。他晚年在故乡(溟州)建华严安国寺,印大藏经一部,安置于安国寺内。他回到故山浮石寺后,于文宗七年(1053)去世,终年90岁。谥号圆融。他生前常修三昧,祈祝后灵应诸多。
  他的门下有广证,证海、秀兰、作贤、元祖等1438人⒀。(注释:⒀浮石寺圆融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释煦(1055-1101),因大觉国师出现,华严宗的重兴获得新的动力,但后来他开创天台宗,很多华严宗学者受天台宗的影响,因而华严宗的势力似乎没有那么兴盛了。文宗的第四个王子煦(义天)当时从华严宗的景德王师烂圆出家,在华严宗大刹灵通寺修学,国王赐号祐世僧统。他23岁开始讲华严,兴起华严宗学。(关于释煦,将与天台宗一起在以后章节详说)
  然两,自义天从宋回国起,可以说,出现了由新罗历来相承的(义湘系统)的教学,转变为以唐朝贤首教学为中心的华严宗倾向。义天的这种华严教学系统由以下的门人所继承。
  乐真(1050-1119)俗姓申,利川郡人。早年出家,从景德王国师烂圆修学。景德入寂后,他师事于义天。义天入宋,他奉王命接着入宋,遇义天,巡历诸方后返回。他帮助义天编辑《诸宗教藏总录》和《圆宗文类》,讲授三藏5450卷,教育了后辈。肃宗时期,他成了僧统,睿宗时期成为王师,并受到悟空通慧的法号。他曾任归法寺和法水寺的住持,睿宗十四年(1119),在归法寺去世,时年70岁。谥号元景⒁。(注释:⒁大华严业第4代王师元景大和尚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除乐真外,身为景德门人,又成为义天门下的华严学大家的有昶元、称道、理琦、俊韶、道怜、惟俨、应阐等数10人。此外,大觉国师门下的华严系统弟子是很多的。
  澄严(1090-1141)为肃宗的第四王子。8岁时到兴王寺大觉国师处,翌年削发,在佛日寺受具足戒,精进学问。16岁时(肃宗十年),国王授予他僧统的僧职和福世的法号。仁宗时,他按照国王的命令,成为五教都僧统,留住兴王寺,大扬宗风,于仁宗十九年(1141)去世。册赠国师,谥号圆明。澄严是义天的弟子,因而与天台学有很深的关系⒂。(注释:⒂兴王寺圆明国师墓志(《朝鲜金石总览》上)。)
  宗璘(1127一1179)俗姓王。13岁时已要成为沙门。15岁时,奉仁宗之命,由澄严在佛日寺受戒。仁宗担心没有人继承大觉国师,于是让他出家。他从大觉弟子圆明国师澄严得度。毅宗时期,他成为首座,留住归法寺和浮石寺等寺院,宣扬宗风,享有一代雅望,并成为僧统。明宗时期,国王赐号佐世。他于明宗九年(1179)去世,谥号玄悟国师⒃。(注释:⒃龙仁瑞峰寺玄悟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教雄(1079~1153)为大觉国师门人兴教寺僧统理琦的门下。俗姓康,章山(庆山)人。12岁时到归法寺戒明处出家。此后,从理琦僧统学习华严,并且僧选合格。后进太白山,与无导智国师戒膺一起精进学习和研究。经戒膺推荐,他受到仁宗王的厚待。作为华严的一宗匠,他当时亦受到敬重,大扬玄风。无导智国师戒膺是大觉国师的适嗣。他广布华严大法,年老时进太白山建觉华寺,每天向1000余学徒施法,所以称他为法海龙门或太白山人。看来,他是教雄的师叔。教雄于毅宗六年(1153),在兴王寺入寂,时年75岁。门下有弟子300余人⒄。(注释:⒄开城洪圆寺僧统教雄墓志(《朝鲜金石总览》上)。)  
  教雄的弟子有通炤僧统智称(1113一1192)等,他们继承了大觉国师以后的华严教学。
  (2)瑜伽业的高僧
  在《三国遗事》(义解第5,贤瑜伽条)称新罗大著述家、唯识学大家太贤为瑜伽祖大德太贤。由此可见,新罗景德王时期(742—765),太贤为瑜伽法相的祖师。可是,直到高丽时代,都很难见到有关瑜伽唯识系统教学的记载,也难以找到在这方面有研究的僧侣。然而在高丽时代,虽然无法详细了解其系统,但已能见到大瑜伽业、瑜伽业的记载,以及后来称为慈恩宗的系统。
  慈恩宗的宗名出现以前,在前期瑜伽业里曾出现几位著名的高僧,大致介绍如下。
  鼎贤(972一1054)俗姓李,幼年时,到光教寺忠会处出家。ll岁时,在七长寺向融哲学瑜伽。之后僧科考试合格,受到成宗、显宗的优遇。德宗时期,成为僧统,奉国王之命住法泉寺和玄化寺。靖宗十一年,在三角山建沙岘寺,努力从事教化。文宗三年,成为王师。文宗八年,成为国师。由于年老多病,想要休息,便回到七长寺,当年(文宗八年,1054)坐化,终年83岁。谥号慧炤。他门下有灵念、咄云、仁祚,甚泉等许多弟子⒅。(注释:⒅竹山七长寺慧炤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人们往往把鼎贤与曹溪禅宗的慧炤国师视为同一个人,然而他们不仅宗不相同,而且在世年代也不符合,因而他们是完全同名的两个人。  
  海麟(984一1067)俗姓元,原州人,他到法泉寺,跟宽雄就学。宽雄上京,他也跟着到海安寺精究佛法。他从显宗王受到明了顿悟的封号,在镐京(平壤)重兴寺举办讲会,大扬玄风。之后,他住水多寺,得到德宗、靖宗、文宗等国王的优遇。文宗即位,让海麟讲唯心的妙义,有很多道俗归向。当时,侍中李子渊让第五个儿子(韶显)出家到海麟门下。后来,他奉王命住玄化寺,先后成为王师、国师。文宗二十一年(1067),回到法泉寺休息,84岁时入寂。谥号智光。他门下弟子有法灵、韶显等千余人⒆。(注释:原州法泉寺智光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韶显(1038一1096)为侍中李子渊的儿子。17岁时到海麟处出家,学了金光经和唯识论。之后,僧科考试合格,成了大德,后又成为重大师。文宗得知他才德超人,在延德宫引见了他,并让第五王子窥(道生僧统,到他的门下出家,师事。他在金山寺南面建立了广教院,手校唯识,开发奥秘。他考正和印出了慈恩撰著的《法华玄赞》、《唯识述记》等章疏32部353卷,使之广泛流传。除内典外,他喜欢仁义之术,博览经史,直到诗篇、笔札无不研究。肃宗元年(1096),他在玄化寺奉天院深夜看经,口念弥勒如来的名号而入寂。他被迫封为王师,谥号慧德。门下有道生僧统等千余弟子⒇。(注释:⒇大瑜伽业金山寺慧德王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道生僧统释窥以后的100年里,全然看不到瑜伽唯识的教学者,到后期出现慈恩宗名和几位高僧。
  在以后的150年里,几乎看不见慈恩宗僧侣的活动,至高丽末期忠烈王时代及其后代,又高僧辈出,重新掀起慈恩宗风。
  惠永(1228一1294,俗姓康,闻庆人。ll岁时,到南白月寺冲渊处出家。17岁时,僧科合格。僧科及第后,从俗离寺转往佛国寺、通度寺、重兴寺、瑜伽寺等寺院,进行教化。忠烈王十六年 (1290),他率领写经僧众lOO人到中国元朝都城,进行讲经说法,因而扬名。回国后,国王要封他为国尊,他先是谢绝,但后来还是成了国尊,并得到普德的法号。他受王命,成为五教都僧统,住桐华寺。于忠烈王二十年(1294)去世。谥号弘真。
  弥授(1240—1327)俗姓金,善山人。初名子安,后改弥授。13岁出家,从元兴寺宗然得度,受具足戒,学经论。19岁时,他僧科合格,住国宁寺。29岁时,成为三重大师和唯识论主讲,吸引一派权威在他座下讲经。三重大师作主讲,尚无先例。他在态神寺成为首座,在庄义寺成为僧统,并在俗离山住法住寺,撰述经论章疏92卷。之后,他移住重兴寺。忠宣王即位,赐号圆明大师,并任命他为释教都僧统。忠宣王五年,他任大慈恩宗师、三重大匡两街都僧统。忠肃王封他为内殿忏悔师。他应国王的邀请,到大旻天寺讲三家章疏。忠肃王十一年,他被封崇为悟空真觉妙圆无碍国尊。翌年,他留住法住寺,于忠肃王十四年( 1327),88岁时去世。谥号慈净。他有撰述92卷的传说,但不知其详细内容。据传,他还有《心地观经疏》等几种撰述。
  海圆(1262一1340)俗姓赵,成悦郡(全罗全州)人。早年出家,在金山寺从释宏得度。忠烈王二十年,僧科合格,住佛住寺。他戒行清高的讯息曾传至元帝,因而他奉元帝召请赴元,被任命为元武宗帝所建大崇恩福元寺的第一任住持。他的道誉日益远扬,受到元朝许多人的敬仰,得到皇帝的尊信。高丽忠肃王从遥远的本国赐给他尊礼,任命他为金山寺的遥住(名誉住持),赐号慧鉴圆明遍照无碍国一大师,并封他为重大匡祐世君。海圆通晓唯识,其持戒和学德为一世之首,他住元朝福元寺29年,于忠惠王复位元年(1340)79岁时入寂。谥号圆空。
  由于在弥授的行踪里看到慈恩宗这个宗名,到后来就不用法相宗,而常用慈恩宗。在这里,名称如何是无所谓的。以后,直到高丽灭亡,慈恩宗均无引人注目的动向,也没有崭露头角的学僧。
  5.义天和天台宗的开创
  (1)义天的业绩
  大觉国师煦是第ll代国王文宗的第四个王子,出生于文宗九年(1055)。ll岁出家,从灵通寺王师烂圆得度,受学华严教观。当文宗问王子“谁要出家耕耘福田”时,1l岁的他表示自愿,这是他出家的动机。恩师烂圆(景德国师)去世后,他替师僧讲学。文宗二十一年,他13岁时,国王赐号祐世僧统。此后,他怀着深入研究,增加海外见识,扩大视野的决心要赴宋求法,但由于父王不允许,愿望未能实现。仲兄宣宗即位时,他也立志去宋,请求国王准许,但始终没有得到应允。因为他身分高贵,路途又不安全,国王放心不下,所以不准他走。他看用正常方法赴宋终究不大可能,就于宣宗二年(1085)四月,把信留给国王和母后(仁睿太后)之后,带着弟子寿介等2人,身着微服,背着别人,在夜里,搭乘宋的商船入宋。从此,他访问高德硕学,饱览名山古迹。鉴于国王和太后的恳切情意,他不能长期逗留,在宋14个月,于宣宗三年五月,随本国使臣踏上归途,同年6月回到高丽。他带回了章疏3000余卷。在宋逗留的短暂时间里,他访问高僧50余人,曾与他们论议法要。其中,他曾同有诚、净源、善聪讨论华严,与从谏讨论天台教学,与元炤、择其讨论律和净土,与宗本、了元、怀琏讨论禅,与天吉祥讨论梵学,从而已广泛涉猎宋朝诸学。回国后,他给净源送金2000两,以用于经阁建设和寺院修理。后来修建的这个寺院(慧因院)称高丽寺,并奉安大觉国师的塑像。
  回国后,他任兴王寺住持,努力培养弟子。同时,从辽、宋、日本等地收集、购进章疏4000余卷,收集国内古书,在兴王寺设教藏都监,刊行这些经书。编出目录《新编诸宗教藏总录》3卷,各卷的内题是《海东有本现行录》。除经、律、论三藏正本外,还在收集注释书章,编制目录方面是首创。上卷收录经的章疏56l部,2586卷,中卷收录律的章疏142部,467卷,下卷收录论的章疏307部,1687卷,总计收入章疏1010部,4740卷。教藏都监按这个目录刊行的经书,称为高丽续藏。
  此后,大觉经仙岩寺、洪圆寺到海印寺静养心身。肃宗即位后,他应肃宗恳请回到兴王寺讲学。肃宗二年(1097)二月,国清寺落成。当年5月,他任第l任住持,讲天台教学,聚集的学者达l000余人,开创了天台宗。他于肃宗六年(1101)入寂,终年47岁。谥号大觉国师(21)。(注释:21兴王寺大觉国师墓志(《朝鲜金石总览》上),王冠山灵通寺大觉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南嵩山仙凤寺大觉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人们不用他的名字煦,而通用他的字义天,这是为了回避宋帝哲宗的名字煦的原故。  
  义天的著述有《新集圆宗文类》、《新编诸宗教藏总录》、《释苑词林》、《成唯识论单科》、《八师经直释》、《消灾经直释》等10余部300余卷。但是,现存的只有《教藏总录》3卷和《大觉国师文集》、《大觉国师文集外集》的残本、《圆宗文类》和《释苑词林》的残篇,以及《刊定成唯识论单科》的序文。
  义天的门人颇多,既有上述华严系统的弟子,又有下述天台系统的弟子等。
  大觉国师的业绩,可大致分为外游求法、振兴教学、整备典籍、刊行续藏、创立天台宗等几类。同时他大兴教学,使之与禅宗融和在一起,企图统一佛教思想。
  (2)天台宗的成立和宗系
  天台宗在高丽成立的时间,始于大觉国师于肃宗二年(1097)在落成的国清寺任第一任住持,开始讲授天台教观。
  肃宗四年(1099)为式年*,第一次进行开台宗僧选。肃宗六年,国家进行天台宗大选。这样,天台宗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一宗。这时,义天得到国王肃宗的热情庇护,以国清寺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讲说天台教学。当时,弃旧学而就学的新进佛学徒达1000余人。其中,九山禅门有才华的许多僧侣都来学习天台宗。华严宗僧侣来听师僧(义天)讲天台教的也很多。于是,天台宗突然兴盛起来。除根本道场国清寺外,它在全国有6大本山,其宗风大振。
  天台宗虽刚为大觉所创立,但教学则早已传入我们这块土地,有了很长的历史。
  百济玄光与开创天台宗的天台大师智凯(538—597)为同门,从南岳慧思(514—577)学习,证得法华三昧后回国。新罗缘光曾从智叛受学。法融、理应、纯英(新罗三祥师)从唐朝左溪、玄朗学习天台教观,于圣德王二十九年(730)回国。他们的活动是不少的。在义天以前,高丽也有懂天台学的学者(22)。(注释:22《佛祖统纪》7、9、10、23、24等。)
  谛观于光宗十一年(960)左右携带天台典籍赴中国研究天台学。当时,中国由于战乱损失了很多佛教典籍,吴越王钱做向高丽派使者要用50种宝物求得佛典。于是,高丽让谛观携带许多典籍到中国。这当然对天台宗的复兴,对中国佛教的再兴,是一种巨大力量。谛观到中国10年后,于天台山去世。他的著作《天台四教仪》是教界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与谛观同时的宝云尊者义通(927—988)很早赴宋,成为螺溪义寂的弟子,大成天台教观,成为中国天台宗的第16祖,使宋的天台宗复兴(23)。(注释:23《佛祖统纪》8、10等。)。德善和智宗到中国求法时也学来了天台教学。但天台由于义天才成为一宗。
  指高丽时期举行科举的年份,即甲子、丁卯、庚午、癸酉年——译者注。
  在义天的天台教学门下,德麟、翼宗、景兰、连妙、顺善(大禅师)、教雄、流清、智迁等(24)。(注释:24仙凤寺海东天台始祖大觉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朝鲜佛教通史》下)。)高德辈出,相承教观,弘扬宗风。其中,能看到详细行迹的有教雄。
  教雄(1076一1142)俗姓朴,平壤人。9岁时,到长庆寺禅师释赞处出家。释赞死后,在双峰寺禅师翼宗的,门下学习。当时,义天兴起天台宗,弘扬教观,于是教雄与师僧翼宗一起到国清寺,在义天讲下习天台宗旨,且名声大振。肃宗六年,当国家第一次举行天台宗大选,以义天为主盟时,教雄应试,考取上上品,成为大德。从此,教雄在国清寺给学徒讲明经论,传授佛法,弘通天台宗风。数年后到白岩寺。在这山谷间留住的7年中,他深入、研究从华严、瑜伽、性相之学,直到儒、墨、老庄、医、卜、阴阳之说等各种学说,修行更深,道德更高。到睿宗时期,他成为三重大师、禅师,仁宗时又成了大禅师。他居住国清寺,仁宗二十年(1142)坐化,终年67岁。谥号妙应。门下有德索等弟子134人(25)。(注释:25国清寺妙应大禅师墓志(《朝鲜金石总览》上)。)这位教雄和义天华严系法孙教雄是同名异人。
  德素(1119一1174)俗姓田,早年成为教雄的弟子。教雄经常说:“这位沙弥会把我们天台宗兴隆起来”。仁宗叹服其素质,说这位僧侣将来一定成为大法师。后来,他游历山水,至蔚州灵鹫山逗留,四方学者云集,听他指教。毅宗时期,他成为禅师,后成为大禅师、王师。明宗四年(1174),他面西端坐,合掌入寂。谥号圆觉国师。门下有承智、再思、昙曜等弟子1200余人,天台宗教势大振(26)。(注释:26宁国寺天台宗圆觉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不久,天台宗处于轻微停滞的状态,但圆妙国师了世的出现,使天台宗在这时的停滞中得到新的中兴力量。
  了世(1163一1245)俗姓徐,岭南新繁人。12岁出家,从江阳(陕川)天乐寺均定得度,修学天台教观。23岁时,中僧选,更为精进专究,不久洞晓指归。之后,上京,在高峰寺法会上,名僧云集,异论殊多,但他上台说法,使大众感服不已。他于灵洞山长渊寺开堂指导学子。又顺应牧牛子知讷的劝说,他到公山居祖寺,在知讷的定慧社修禅。后来,知讷将定慧社移至松广山,了世随同前往。熙宗四年(1208),他逗留月生山药师寺,有所悟。从此以后,他喜说妙宗,修忏精猛,每天向53佛礼拜12遍,故人称徐仟悔。
  了世应耽津县(全南长兴郡)信士的请求,在南海山旁的古万德寺故址上建造伽蓝。熙宗七年开工,高宗四年落成,伽蓝面积80余间,从而大开道场,接待学子。高宗十九年(1232),开设普贤道场,按天台三昧仪,修法华三昧,求净土往生。他在这里逗留50年,以念法华l部、准提咒l千遍、弥陀佛号l万声为1日课。并摘要撰写了《三大部节要》。在这里,由他亲自济度的弟子有38人,入社(白莲社)四众300余人。  
  他于高宗三十二年(1245)圆寂,终年83岁,被国王册封为国师。谥号圆妙(27),(注释:27万德山白莲社圆妙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白莲社第一世)。
  了世的弟子有天因和天(左正右页)。
  天因(1205一1248)俗姓朴,燕山郡人。在万德山了世处出家,从松广山慧谌学得曹溪禅要领,再回到万德山从了世学习。普贤道场开设后,他在这里修行。到智异山、毗瑟山等地修行后,又回来从了世接受天台教观。了世年老时要把自己的职位传给天因,但天因回避,上了上洛(尚州)功德山,想在相国崔滋所建的米面社度此一生。然而,了世的召唤恳切,他又回到万德山。高宗三十四年,为躲避蒙古寇贼,他进入象王山法华社。翌年,高宗三十五年(1248),将佛法嘱付门人圆睆之后,他去山的南面龙穴庵,不久去世,时年44岁。谥号静明国师(28)。(注释:28万德山白莲社静明国师诗集序(《东文选》83)等。)
  天(左正右页)(1206~?)字天因,号内愿堂,俗姓申。他为贵族宰相家的子弟,20岁科举登第,其文章扬名一世。一天到万德山白莲社出家,成为了世的弟子。晚年,他继了世成为国师,移龙穴庵居住,所以人们称他为龙穴大尊宿。谥号真静。著述有《禅门宝藏录》3卷、《禅门纲要》l卷,《传弘录》4卷(29)。(注释:29《东师列传》1,《万德寺志》2等。)(据忽滑谷快天著《朝鲜禅教史》第220—22l页记载,因为天(左正右页)字天因,所以将天(左正右页)和天因视为同一人。但是,他们的姓、讳、谥都各不相同,其履历亦互有差异。而且,高宗三十五年(1248),天因入寂。很久以后,忠烈王十九年(1293),天(左正右页)还活着。因此,他们不能视为同一人。)
  天(左正右页)的弟子有释教都僧统觉海圆明佛印静照国师。静照有弟子云默。
  云默,字无寄,号浮庵,在万德山白莲社出家,从佛印静照得度并修学。他僧科合格,做过住持后,曾游历金刚山、五台山等地,至始兴山建一庵,一住20年,诵法华经,念弥陀。在此期间,他参考所有佛典和经书,撰有《释迦行迹颂》(766句及注书)2卷(30)。(注释:(30) 《东师列传》1,《万德寺志》2,《释迦如来行迹颂跋》等。
  丁午无畏国统是忠烈王时期的高僧。早年僧科合格,进山生活。忠烈王闻其道行,迎接他,并让其作愿刹妙莲社住持。忠烈王三十二年,授予他法号白月朗空寂照无碍大禅师,翌年封他为王师,加法号佛日普照静慧妙圆真鉴大禅师。忠宣王即位后,给他再加号禅教各宗山门道伴捴摄提调。忠宣王二年,让他移住国清寺。忠肃王即位后,按父王敕命将他册封为国统,赐法号大天台宗师双弘定慧光显圆宗无畏国统(31)。(注释:(31) 《东文选》68,109,《万德寺志》2,等。)
  义旋号顺庵,为忠烈王时期名臣赵仁规的儿子。义旋早年出家,赴中国,受到元帝的宠爱,逗留天源延圣寺,兼任本国莹源寺住持。忠肃王复位那一年,奉顺宗帝敕命回国,受到忠肃王的尊信,在15年的时间里大扬教纲。据说,他是圆慧的嫡嗣无畏的侄子。人称天台师住持莹源寺重大匡慈恩君特赐定慧圆通知见无碍三藏法师义旋,又称福国祐世静明普照玄悟大禅师(32)。(注释:(32 )妙莲寺重兴碑(《益斋乱稿》,《朝鲜金石总览》上),《东文选》118,等)。
  在高丽末期的天台宗高僧中,还有得到恭愍王知遇,后来帮助李太祖威化岛回军,为朝鲜建国立功的天台龙华寺住持——大禅师重大匡奉福君神照以及李太祖三年成为国师的祖丘。
  李太祖元年设大法会时,天台宗师国一都大禅师玄见等天台硕德330人,外护前洪济寺住持大禅师明一等190人,诸执事监院禅师觉恒等190人,举行了华严三味忏仪,讲了3—7日法华经戒环师疏。依据这些事实,可以看出天台宗在高丽末年的势力。这样,天台宗从大觉国师开创到高丽灭亡为止,在整个高丽时代都是很兴盛的。
  6.知讷和曹溪宗的中兴
  (1)停滞时期的禅门高德
  从高丽开始,禅宗非常兴旺。但天台宗开创后,禅宗在高丽中期以后就极为不振。可以说,从天台宗的成立到佛日普照国师知讷的出现,为禅宗停滞时期。当然,在此期间,不是一点也没有出色的禅德。学一、坦然和之印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禅师。
  学一(1052一1144)俗姓李,西原保安人。他自幼出家,到香水惠含处学法,洞明禅旨;又学习研究经、律、论。特别是他从大般若经得到三昧力,救了病人。当时,祐世僧统义天开立天台宗,丛林的衲子(禅学僧)很多都转为天台宗,学一哀叹祖道的凋落。义天在弘圆寺举办圆觉会时,要以学一为副讲师,他没有答应,终于没有去天台宗一边。为了维护祖道,他孤独地加以坚持。他早年考上僧科,晋升为三重大师、禅师、大禅师,仁宗时期成为王师。后来,他去清道云门寺,涌来学子不计其数。除禅法外,他还致力于布施。他于仁宗二十二年(1144)入寂,享年93岁。国王册封他为国师,赐谥号圆应。他在世时有很多神异的表现,如曾用从大般若得到的三昧力救澄俨(肃宗的第四王子)于暴死;干旱时叫天下雨,以及救火灾等(33)。(注释:(33)云门寺圆应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坦然(1069一1158)俗姓孙。13岁时已通六经大义。肃宗即位以前闻讯,召他到宫中作自己儿子睿宗的老师。但他有志出家,到京北山安寂寺削发为僧,方年19岁。后从广明寺慧照得到心要。大选合格后,奉肃宗之命,他住中原义林寺。睿宗时期,住禅岩寺,得到禅师法阶。仁宗时期,升为大禅师,住广明寺,为国王咨询。仁宗二十三年,成为主师。他所撰著的《四威仪颂》和《上堂语句》传入宋,成为因缘,从而与介谌、道膺、戒环等中国大禅伯有了书信往来,成为道友。毅宗元年,他进入晋州断俗寺,进行化度,聚集的玄学徒达数百人。他于毅宗十二年(1158)坐化,时年90岁。谥号大鉴(34)。(注释:(34)曹溪宗断俗寺大鉴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在现存的禅师碑文中,最早冠称曹溪宗宗名的,可以说首推大鉴碑。
  之印(1102一1158)为睿宗王子。9岁出家,从慧炤得度,修习禅法。 15岁时,僧科合格,毅宗元年,成为大禅师。毅宗三年,国王亲笔封号广智。除禅宗外,他教观知识渊博,并有诗文才能。国王经常想在近处给他荣宠,可他总要回山寺。他于毅宗十二年(1158)圆寂,终年57岁。他自称灵源臾(35)。(注释:(35)智勒寺广智大禅师墓志(《朝鲜金石总览》上)。
  坦然和之印的师僧慧炤国师,与同名的瑜伽业鼎贤慧炤国师,当然不是同一人,看来是了不起的禅匠,但其详细行迹不得而知。虽然禅匠辈出,但曹溪宗的气运并无重大起色,处于停滞状态。一代高僧知讷的出现打开了新的局面,曹溪宗得以中兴。这样,许多禅匠不断涌现,到高丽佛教的末期,禅宗似乎成了清一色。
  (2)知讷中兴禅门
  知讷(ll58一1210)俗姓郑,黄海道瑞兴人,自号牧牛子。8岁出家,从曹溪云孙宗晖得度并修学。明宗十二年,25岁时,僧科合格,不久南游,逗留昌平清源寺。在此,他读《六祖坛经》,特别是“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一段使他惊喜不已,自得感受。明宗十五年,他在下柯山普门寺读大藏经时,接触到李通玄的《华严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将心置于圆顿观门。这时,正好得旧友得才邀请,便赴公山居祖寺,组织定慧社,广迎诸宗高士,精进习定均慧,追随者很多。由于居祖寺过小,作为大众修道处不妥,因而将定慧社移至顺天松广山吉祥寺。神宗元年,在赴吉祥寺途中,他逗留智异山上无住庵,专精内观,更断外缘,阐明心源,一天从《大慧语录》(…禅不在静处,亦不在闹处,不在日用应缘处,不在思量分别处……)顿悟。神宗三年,他入吉祥寺。在此,他率清众,经11年说道,令其修禅。从四方聚集的人不计其数,王公士庶数百人加入定慧(修禅)社。知讷经常劝人持诵《金刚经》,立法、讲义均以《六祖坛经》为典据,以李通玄的《华严论》和《大慧语录》为辅助参考。他开惺寂等持门、圆顿信解门、径截门等三门,进行教化,修行、信入者甚众。禅学之盛古今未有。
  亿宝山的白云庵、积翠庵,瑞石山的圭峰庵和祖月庵,均为知讷所创建和来往修禅的道场。平时听到知讷名声并加以尊敬的熙宗一即位,就将松广山吉祥寺改为曹溪山修禅社,并亲自题字。
  熙宗六年(1210),知讷53岁时去世。熙宗封谥号佛日普照国师。
  知讷的著述有《定慧结社文》、《诫初心学人文》、《修心诀》、《直心直说》、《圆顿成佛论》、《看话决疑论》、《念佛要门》、《华严论节要》、《法集别行录节要并人私记》(36)。(注释:(36)曹溪山松广寺佛日普照国师碑(《东文选》117),《大乘禅宗曹溪山修禅社重创记》,《东师列传》1等。)他门下有慧谌、正宣、守愚、冲湛、湛灵、廓照、梦船、端谌等许多弟子。知讷之后,从曹溪山修禅社(松广寺)中,以慧谌为首,国师辈出,直至高丽灭亡,相承16代,其法嗣从未断绝。
  在禅宗里,与知讷同时代的有志谦、承逈等禅匠。
  志谦(1145—1229)俗姓田,灵光人。他11岁出家,从禅师嗣忠得度,后禅选合格。明宗二十六年,成为禅师,神宗七年,成为大禅师,是每次内外禅会的主盟。康宗元年,在两宗五教中物色王师时,志谦被荐举,成为王师。贵族士大夫的子弟进其门下削发为僧。门下兴盛,前所未有。高宗十六年(1229),他85岁时入寂。谥号静觉国师(37)。(注释:(37)华藏寺定印大禅师静觉国师碑(《东国李相国集》)。
  他的著述《宗门圆相集》最近被发现,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资料。  
  承逈(1171-1221)俗姓申,尚州山阳人。13岁出家,从曦阳山风岩寺洞纯得度。他曾游历诸方名山,到曹溪山从知讷学习法要后,进入五台山,在此得到文殊真身的冥感。后来,他去清平山参拜李资玄(1061-1125)的遗迹,并在其中有所感受。于是,他逗留在这里阅读《楞严经》,有大悟。从此以后,他发愿,弘扬法教时,均以楞严作为开头。高宗时期,他广传禅旨,成为大禅师,留住清河县宝镜寺,后移至公山念佛寺。高宗八年(1221),他5l岁时去世。谥号圆真国师(38)。(注释:(38)清河宝镜寺圆真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
  从法系看,承逈属曦阳山门,但他曾从知讷学法,特别是民间禅士李资玄的禅法对他的影响很大,因而可以认为,承逈继承了李资玄的禅法。
  (3)修禅社成立后的禅门宗匠  
  以新的禅风中兴高丽禅宗的曹溪山修禅社知讷的法化,为第二代慧谌所继承。
  慧谌(1178-1234)俗姓崔,罗州和顺人,自称无衣子。早年想出家,但未能实现。他努力学习儒学,经司马试登第,进入太学馆。在不许他出家的寡妇母亲去世后,他便出家,到曹溪山修禅社成为当时大扬道化而名声赫赫的知讷的弟子。他尽心修禅,深入研究,得到知讷的法。知讷要将修禅社的法主一职交给慧谌,但他坚决谢绝,进入智异山躲藏。此后,知讷入寂,他不得已出来,成为曹溪山修禅社的第二任主人,学子云集。他扩大修禅社,广泛传播道法,于高宗二十一年(1234)圆寂,终年57岁。谥号真觉国师。
  慧谌的著述有《禅门拈领》30卷,《禅门纲要》l卷,语录2卷,诗集2卷(39)。(注释:(39)曹溪山第二世真觉国师碑(《李相国集》下),《东师列传》l,等。)
  他的门下有梦如、真训、觉云、麻谷等。他们继承了他的佛法。  
  混元(119l—127l,浴姓李、黄海道遂安人。他继承曹溪山第三代清真国师梦如的法,成为第四代。他13岁出家,从梵日的远代孙宗轩得度,受具足戒。他聪慧超众,成为崛山禅席之首。僧科合格后,他不图名利,上了游方之路,从双峰辩青牛得道。后到曹溪山慧谌处,慧谌承认共才华。他师事慧谌弟子梦如,得到法印。高宗三十二年,崔怡建禅源寺,举行盛大落成法会,邀请混元为主盟。翌年,他带领精炼衲子200名,进入禅源社开堂。后来,他继师僧梦如逗留曹溪山,成了第四代主人。他得到高宗和元宗的尊信,并进行道化,元宗十二年(1271),8l岁时去世。他被封为国师,谥记真明(40)。(注释:(40)卧龙小慈云寺真明国师碑(《东文选》,《朝鲜金石总览》上)。
  第5代祖天英(1215一1286)俗姓梁,南原人。15岁出家,从曹溪山慧谌得度,22岁时禅选上上科登第。他到曹溪山清真国师梦如处进一步阐明慧解,又师事混元,领悟法要。因此,他的道誉日益远扬。他随混元到过禅源社,曾在断俗寺逗留。后来,他继混元成为禅源社法主,又成为曹溪山第五世,给云集的玄学徒大传禅风。忠烈王十二年(1286),他在高兴佛台寺入寂,终年72岁。谥号慈真圆悟国师(41)。(注释:(41)曹溪山修禅社第五世慈真圆悟国师碑(《松广寺藏写本》,《朝鲜金石总览》上)。  
  与天英同时代的僧侣,有迦智山门(九山中的一派)下的一然。他不属知讷法系,但据说,他为牧牛子(知讷)的遥嗣。
  一然(1206一1289)俗姓金,章山(庆山)人。名见明,后改为一然,字晦然,自号睦庵。他早年出家,从陈田寺大雄得度,受一具足戒。他历访讲席和禅林并扬名,僧科合格后到包山宝幢庵修禅观。之后,他曾移住许多寺庵,于高宗四十六年成为大禅师。元宗二年,他奉国王之命来到京师,住禅月社开堂。后来,他住吾鱼寺,成为仁弘社主,当时学徒云集。在11年里,他使仁弘社得,以中兴,改名为仁兴寺,并重修包山东麓的涌泉寺,称之为佛日寺。忠烈王时期,他住云门寺和广明寺,大振玄风,并得到国王的尊信。忠烈王九年,他被册封为国尊,肠号圆径冲照。他为老母回到旧山。朝廷修理庆北军威的麟角寺,并提供田土,让一然居住,同时在这里重开九山门都会。于是,丛林由于一然而兴盛,且古今少有。他在此大扬道化,于忠烈王十五年(1289)去世,终年84岁。谥号普觉(42)。(注释:(42)曹溪宗麟角寺普觉国尊碑(《月精寺藏写本》,《朝鲜金石总览》上)。  
  一然的著述有《偈颂杂著》3卷,《曹洞五位》2卷,《祖图》2卷,《大藏须知录》3卷,《诸乘法数》7卷,《祖庭事苑》30卷,《禅门拈颂事苑》30卷,语录2卷等,共计百余卷。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三国遗事》5卷。
  一然门下有宏训、混丘、守精、戒岑等弟子,他们继承了一然的佛法。  
  混丘(125l一1322)l0岁时在无为寺天镜处出家。后师事于一然,得法,继一然开堂。忠宣王任命他为两街都僧统,赐号大师子王法宝藏海国一。忠肃壬任命他为悟佛心宗解行圆满鉴智王师。他自号无极老人。谥号宝鉴国师。混丘的著述有《语录》2卷,《歌颂杂著》2卷,《新编水陆仪文》2卷,《重编拈颂事苑》30卷(43)。(注释:(43)慈氏山莹源寺宝鉴国师碑(《益斋乱稿》,《朝鲜金石总览》上)。
  曹溪山修禅社第五代天英之后有冲止,冲止门下有万恒和复丘,他们都继承了知讷的佛法。    
  冲止(1226一1292)名法桓,后改为冲止,自号宓庵。他早年登科,作为使臣曾被派往日本,共官名大振。但他在29岁时入禅源社,从社主天英得度,并受具足戒。之后,他历参讲肆,到金海甘露社大扬教化,继天英入修禅社开堂,成为曹溪山第六祖。后来,他赴元,得到元帝世祖的尊信。回国后,于忠烈王十八年(1292)去世。谥号圆鉴国师(44)。(注释:(44)曹溪山修禅社第6世圆鉴国师碑(《圆鉴集》附录,《朝鲜金石总览》下)。冲止的著述有《圆鉴集》、《圆鉴国师语录》、《宓庵和尚杂著》等。
  万恒(1249一1319)14岁出家,从天英得度,努力学习,在金刚山和智异山等地苦修行练。他奉忠烈王之命历住三藏社和朗身社、云兴社、禅源社等地从事道化,弟子达700余人,士大夫入社者不计其数。忠宣王赐法号别传宗主重续祖灯妙用尊者。他于忠肃王六年(1319)去世。谥号慧鉴国师(45)。(注释:(45)曹溪山修禅社第l0世慧鉴国师碑(《益斋乱稿》,《朝鲜金石总览》上)。
  复丘(1270一1355)10岁出家,从曹溪山天英得度,并受具足戒。自号无谀。不久天英入寂,他师事大禅师道英。禅选登弟后起程云游。他在白岩寺与同志一起10余年昼夜修禅,研究禅旨。后来,他逗留月南松广大道场40余年,从事福国利生事业。晚年,奉王命在灵光佛岬寺逗留,恭愍王封他为王师。他于恭愍王四年 (1355),86岁时去世。谥号觉真国师。他的门下有禅源等弟子l千人(46)。(注释:(46)佛岬寺觉真国师碑(《东文选》,《朝鲜金石总览》上)。
  高丽末期,出现了禅宗巨匠太古普愚和懒翁慧勤。
  普愚(虚)(130l-1382)俗姓洪,忠南洪州人。13岁出家,从桧岩寺广智得度,曾参拜许多丛林。19岁时,他研究万法归一,在城西甘露寺解开疑团。37岁时,在松都的旃檀园研究无字,翌年豁然大悟。忠惠王复位二年,他到三角山重兴寺逗留,来学者云集。他就在寺的东边建太古庵,入住庵内,作太古庵歌。他于忠穆王二年赴元,先逗留燕京的大观寺,后求教于湖州霞雾山的石屋清珙,得到认可。他奉元帝诏请,在永宁(明)寺开堂说法,从事道化,名声大扬。忠穆王四年,他回国,进住广州小雪山。应恭愍王的恳切邀请,他出山说法,有王室和许多士庶归依。他成为王师后,留住广明寺;要辞职,未得到许可。于是趁夜间逃走,回到小雪山。此后,他任凤岩寺和宝林寺住持,宣扬宗旨。他曾受辛盹的谗害,躲进法住寺。辛盹被伏诛后,国王封普愚为国师,让他住莹源寺。后来,他移住阳山寺,禑王再封他为国师。禑王八年(1382),他到小雪山后去世,终年82岁。谥号圆证,号太古。他为了统一九山禅,改变人心,革新政权,曾建议迁都汉阳,但未被采纳。  
  普愚门下有混修、粲英、祖异等弟子一千几百人(47)。(注释:(47)太古寺圆证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上),维昌撰:《圆证国师行状》,《东师列传》2,等)。
  惠勤(1320-1376)旧名元慧,号懒翁,居室名江月轩,俗姓牙,宁海人。20岁时,见邻居朋友去世,成为动机而出家,从功德山妙寂庵了然得度。他游历诸山,至杨州桧岩寺精修4年而开悟。忠穆王三年,他赴元,至燕京法源寺见指空。指空(提纳薄陀:Dhyana—badra尊者)为印度摩竭提(Magadha)国王子,出家后从迦叶得到百八传的佛法,为迦叶的108代法孙,因而称之为印度108代祖师。他当时在中国居住,是忠肃王时代到过高丽的高僧。惠勤曾从指空听法,后到净慈寺,又从平山处林得法。最初,惠勤找处林时,处林问:你来这里之前曾见过谁?惠勤回答,见过指空。处林又问:指空在干什么?他回答:他在用千剑。处林说:不要千剑,把你的一剑拿来。于是,惠勤用座具抽打处林一下,处林倒在禅床上喊: “盗贼杀我”。惠勤扶起处林说: “我的刀能杀人,又能救人”。处林大笑。之后,惠勤参拜明州的补陀洛迦山观音,在育王寺和务州伏龙山等地遇到高德禅匠。他回到燕京后,奉元帝诏请,逗留广济寺,开堂说法,大振道化。又到法源寺,受到指空的托付。恭愍王七年(1358),回国。他在辽阳、平壤、东海等地说法,进入台山象头庵。恭愍王十年,他应国王邀请进入城中,为国王讲心要。在国王恳请下,他住海州神光寺。由于红巾贼来犯,大家都外出避难,但他留下来,没有走。之后,他去过很多地方,曾逗留广明寺和桧岩寺。他成为王师,并受赐号大曹溪宗师禅教都捴摄勤修本智重兴祖风福国祐世普济尊者。他曾任松广寺住持,又到桧岩寺留住,进行道化,盛况空前,达到士女辐辏,四民废业的程度。于是,朝廷让他移住远远的密阳莹源寺。他在去密阳途中,因病逗留骊州神勒寺,数日后去世,是为禑王二年(1376),享年57岁。谥号禅觉。
  他的门下有混修、自超、智泉、日升、释希、祖禅、觉宏等弟子l00余人(48)。(注释:(48)杨州桧岩寺禅觉王师碑,骊州神勒寺普济禅师舍利石钟碑,妙香山安心寺石钟之碑(《朝鲜金石总览》上),《觉宏录》,《懒翁和尚行状》,《东师列传》l,等。
  太古和懒翁是世上少有的巨僧。但国运下滑,政教混乱,他们的法化亦未能左右时代的趋势。继他们之后,高德禅匠辈出,但不久国运已到尽头,所以他们中很多人都已过渡到朝鲜时代。在继承太古、懒翁的许多禅匠中,到高丽末为止,其代表人物有混修、粲英等。)
  混修(1320—1392)是太古普愚的首席弟子,同时也是懒翁惠勤的上足。字无作,号幻庵,俗姓赵,广州丰壤人。他早年出家。从大禅师继松得度,以钻研内外典籍而扬名。他禅选登第,去各方精究,在禅源寺研究楞严;住五台山神圣庵时,常从逗留在(左子右□)云庵的懒翁问道要。懒翁给他袈裟和拂子表示信任。后来,应白城郡人金璜之请,混修住进其愿刹瑞云寺,大开僧堂,办禅会。翌年(恭愍王十九年),国王在广明寺举办大量招集两宗释德试验自得的功夫选,让懒翁作主,国王亲临参加。在此,混修表现最为杰出,得到懒翁首肯。禑王即位,便授予他广通无碍圆妙大智普济的法号,并封为国师。恭让王即位后,虽然他已进入雉岳山,但国王仍封他为国师。恭让王四年(李太祖元年,1392),他入寂,李太祖赐谥号普觉国师。他擅长书法(49)。(注释:(49)忠州青龙寺普觉国师碑(《朝鲜金石总览》下),李穑撰:《幻庵记》(《东文选》74),等)。
  继承混修的龟谷觉云曾在宫中讲《传灯录》,受到恭愍王的尊信,并受赐大曹溪宗师禅教都捴摄崇信真乘勤修至道都大禅师的法号。恭愍王二十一年,他奏请国王重刊《传灯录》。他又是大禅师拙庵衍显的法嗣。觉云的法嗣有千峰、万雨。
  粲英(1328-1390)俗姓韩,号木庵。他14岁出家,从重兴寺太古普愚得度。受法5年之后历游各地,曾向榆(左山右占)寺守慈求法,禅选及第。之后,他曾逗留大兴寺、小雪山重兴寺等地。恭愍王尊敬他,称之为碧眼达磨,任他为两街都僧录。他奉特命历住石南寺、月南寺、神光寺、云门寺等寺院,后受赐净智圆明无碍国一禅师法号,禑王令其住迦智寺,再赐号禅教都捴摄净智圆明妙辩无碍玄悟国一都大禅师。禑王九年,他成为王师,安居忠州亿政寺,于恭让王二年去世。谥号智鉴国师(50)。(注释:(50)中州亿政寺大智国师智鉴碑(《朝鲜金石总览》下)。
  其外,不是没有行迹清楚的高德禅匠,但他们都已活到朝鲜初期,故在此从略。这样,从高丽初开始,禅门就比他宗兴盛,到末期,曹溪宗在许多宗派中,仍然是比较兴盛的。
  7.诸种佛事的滥设和教团的紊乱
  高丽佛教为了祈福攘灾和福国祐世,进行过份的活动,导致了许多弊害。由于滥设寺塔,佛事繁多,国民生活和经济极为贫困。为了逃避军役和诸般义务而出家的人使僧侣的素质降低了。
  高丽佛教的特色之一是诸种佛教行事繁多。这些行事可分为法会、法席、大会、道场和斋会等几大类,而各类的名目众多,不计其数。
  现以高丽史上出现的行事为主,将整个高丽时代的各种佛教活动名目举例如下:
  八关会、燃灯会、华严法会、无遮大会、百高座会、毗卢遮那忏悔法会、无遮水陆会、藏经道场、消灾道场、祈祥迎福道场、金光明经道场、五百罗汉道场、金刚经道场、仁王道场、天帝释道场、摩利支天道场、般若经道场、文豆娄道场、佛顶道场、庆成大会、庆赞道场、大藏会、龙王道场、慈悲忏道场、四天王道场、灌顶道场、菩萨戒道场、宝星道场、盂兰盆斋、法华会、谈禅法会、龙华会、金光法席、五教法席、星变祈穰法会、白莲会、文殊会、普贤道场、胜法文道场、无能胜道场、神众道场、谈论道场、止风道场、功德天道场、阎满德加威怒王神咒道场、天兵神众道场,呵咤波拘神道场、华严神众道场、药师道场、大佛顶五星道场、大日王道场、灵宝道场、祈恩道场、云雨道场、镇兵道场、太岁道场、压兵无能胜道场、延生经道场、倭贼祈穰法席、华严三味忏道场、忏经会、北帝天兵护国道场、罗汉斋、帝释斋、百日斋、忌辰斋等(51)。(注释:(50) 《高丽史》世家(全),志(天文、五行)。
  这些活动仪式所包含的特性和内容、大略可分为祈福、攘灾、镇兵、治疫、讲经、忏悔、受戒、饭僧、荐度、施食、祈雨、祈晴等几类。
  由于种类如此众多的法会、道场、法席、设斋过度频繁,高丽佛教形式上的祈福攘灾活动似乎就是信仰的全部。以引导国家和社会、使国民得益为本分的智慧宗教——佛教,因而丧失了指导的活力,其结果是,不用说对国家、社会的引导,就连僧团本身的堕落也无能挽救。
  教团的紊乱和僧光的败坏,一代一代,愈演愈烈。僧侣参加争夺政权,有时手持武器跳进流血的修罗场。
  第23代高宗时期,权臣崔瑀的庶子僧万宗和万全兄弟,招集无赖恶僧为门徒,只以发财为职业,搜刮了万千金银谷帛。其门徒分散在各寺院,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忠烈王时期,元朝的威胁和压力很大,还有来高丽的吐蕃(西藏)僧诬惑人心,给信仰界造成混乱。特别是高丽,有一些以妖术迷惑士女,用邪说扰乱人心的妖僧。
  过分的佛教信奉给人民带来了弊害。所以,在成宗时期,以崔承老上书为代表,在儒者当中出现了经常指摘佛教弊害,敦促及时改正的声音。高丽末期,由于国政紊乱,佛教弊端加剧,谴责佛教的儒生上疏更多。金子粹、金貂、郑道传、朴础等特别就佛教的弊害竭力进谏。从这些上疏的内容来看,高丽末期的佛教已更加堕落,给国民生活带来了不少灾难。
  于是,从太祖建国(918)475年以来,与国运一起承传下来的高丽佛教,一直受到王室当政者的保护和信仰。到第34代恭让王四年(1392),它与国家命运一起跨进了朝鲜时代。
  8.僧科和僧职
  (1)僧科制度
  国家选拨僧侣的考试制度叫僧科。据文献记载,这种僧科制度始于高丽时代。
  在选拔僧侣的制度方面,在国家设僧科制度之前,曾有过海会。太祖四年(921),作为选拔僧侣的制度,曾设置海会。(52)。(注释:(52) “龙德元年置海会选缁徒”(迦耶山普愿寺法印国师碑)。这在高丽恐怕是最早的僧选制度。
  可以说,在第4代光宗以后,作为国家制度,行了僧科。关于僧科开始的时间虽无确切的明文依据,但认为在光宗九年(958)以后是合适的。
  光宗九年,国家作为录用官史的制度实行了科举制。可以认为,这时,国家为了选拔录用僧侣,便依照一般科举法也实行了僧科。用现代的说法,僧科就是僧侣的国家考试。僧科有预备考试和正式考试之分。预备考试是在各山门或宗派内进行,在此合格的人才能参加正式大选。大选是由国家进行的。有禅宗选和教宗选之分。禅宗大选一般于广明寺在禅宗僧侣中进行。教宗大选则于王轮寺在各教宗僧侣中进行。
  如果禅、教大选合格,就授予初级法阶大选。然后,就能逐步按如下顺序(法阶)晋升。 
  禅宗法阶:大选一大德一大师一重大师一三重大师一禅师-大禅师。
  教宗法阶:大选一大德一大师一重大师一三重大师一首座一僧统。
  僧侣按照这种法阶晋升。在各宗具有三重大师以上法阶的僧侣中,即在禅宗具有禅师、大禅师法阶,教宗具有首座、僧统法阶的僧侣中,有的人被奉为王师或国师。晋升到这些法阶的人并非都必须成为王师、国师,而是在晋升到这些法阶的人当中,有的人可奉为王师和国师。王师和国师是国王在政治、学问、人格陶冶方面的老师、是国王的最高顾问。
  这种僧科制度,不用说,在整个高丽时代都存在,而且一直沿袭到朝鲜时代中叶。但其法阶到后代稍有变化。举例来说,高丽末禅觉王师懒翁碑的门下名目中,有大禅师、禅师、首座。可见,在曹溪禅宗里,禅师之后有首座。在亿政寺大智国师粲英碑里,大禅师之后有小禅师,之后有中德、大选。在朝鲜时代,有中德、大禅师、都大禅师(都大师)等法阶。
  以上有关僧科和法阶的叙述,并无明确的文献可考,这是综合当时高僧行迹和碑文的有关词句而了解的事实。
  (2)僧职  
  整个高丽时期,常见的僧职有僧录司。僧录司似乎在新罗时期也有过,但没有流传下来的详细记载。
  到高丽初期,开始见到有关记载,如两街或左街僧录、右街僧录或左右两街都僧统的名称。可见,这些指的都是僧录司或者是它的一部分。
  然而,这也是没有详细内容的记载。所以,很难了解僧录司的机能、作用和组织结构,只能从其表面记载和名称进行大略估计。
  僧录司有左右两街,两街各有都僧录,下设副僧录、僧正。都僧录似乎主管本街僧侣和教团的诸般事务,主管一切佛教活动。两街僧录上设有都僧统,估计代表全僧录司,统一管理两街。
  此外,还能见到释教都僧统、五教都僧统的名称,而且后期又见到国统的名称。有关这些僧职,并无明确记载的文献,只有散见于各种文书的名称,其详细内容不得而知。
  9.大藏经雕板和佛教文化
  高丽大藏经雕板的刻制,前后有两次。第一次是第8代显宗(1010—1031)时期的雕板,第二次是第23代高宗(1214一1259)时期的雕板。
  (1)初雕藏经
  显宗元年(10l0),契丹圣宗入侵,夺走义州、宣川,包围了平壤。这时,法言等僧侣为了打败敌兵而进行战斗,但敌军连首都也强占了。于是,国王避难罗州,为了克服因难,打退敌人,着手雕刻大藏经板。国王雕刻大藏经板的目的是,祈愿佛法,打退敌人,克服国难,同时祈愿父母冥福。
  后来,敌人退却了,接着经过德宗、靖宗、直至文宗的前后40年努力,大藏经雕板终于完成,共计l106部,5048卷。这就是高丽旧藏经或称初雕藏经。但对这次经板是在显宗时期完成还是在文宗时期完成的问题,学术界不是没有争论的,可是都没有确切的典据。  
  这次大藏经板奉安在岭南八公山符仁寺,以镇护国家,集中国民信仰。但是,高宗十九年,蒙古兵入侵,烧掉了符仁寺的藏经板和皇龙寺的九层塔(53)。(济释:(53)《高丽史》24,高宗三十八年九月壬午条,李奎极:《大藏刻板君臣祈告文》(《东国李相国集》)。他们烧掉国民信仰的对象,护国精神的结晶-九层塔和藏经板的目的是,扰乱民心和蹂躏国土。
  (3)再雕藏经
  第23代高宗十九年(1232),蒙古兵入侵,国王迁都江华岛,以克服国难。高宗二十三年(1236),设置大藏都监,着手再雕大藏经。依据上次显宗以雕大藏经击退外敌的经验,这次也要团结全国国民,祈求佛神力的加护,以击退敌人。
  动员全国学者和技术人员,收集资料,在江华设大藏都监本司,于晋州设分司,竭尽国力,经过16年,在高宗三十八年(1251)大藏经雕刻完成(54)。(济释:(54)同上)。据传,用于经板的木料为谷雨木,主要采自智异山。
  再雕藏经的经板,总共81258块,两面刻字,总计162516面。板的大小是,长8寸,宽2尺3寸,厚l寸2分至l寸3分。每面刻有23行,l行有14个字。这里收录的经有1512部,6791卷。当时守真(其、具)等30余人校对各种不同的经板,精密地进行校正,所以在各国版本的大藏经中,它是最优秀的汉译大藏经,是极为珍贵的文化宝物。现在奉安于海印寺的这些经板,称高丽再雕藏经或高丽大藏经,俗称八方大藏经。
  这部高丽大藏经不用说数量很多,而且在质量方面也可以说是一切藏经的标准原本。这里收录了别的藏经所没有的东西,因而在佛教研究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
  (3)佛教艺术
  高丽时代,各种佛事很多,因而建筑、工艺、绘画等佛教艺术大为兴盛。据说,仅太祖时期就建造寺院、佛像、塔婆等3500余所,由此可见佛教艺术在整个高丽时代的盛况。下面略举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  
  文宗二十一年(1067)峻工的兴王寺,是经过12年才完成的,具有2800间房屋的巨大规模。文宗三十二年(1078),在兴王寺建造金塔,据说,用在塔内的银有427斤,用在外表的黄金有144斤。
  宣宗六年(1089),铸成13层的黄金塔,安置在会庆殿。
  高宗十年(1223),用黄金200斤建造了13层塔和花瓶,安置在兴王寺(55)。(注释:(55)《高丽史》8,9,l0,22等。)
  在现存的建筑物中,有浮石寺的无量寿殿和祖师堂。它们都是优秀的木结构建筑物。特别是无量寿殿为高丽末期建筑物,是韩国现存建筑物中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其形态庄重美观,构造自由,手法细腻,显示了高丽时代的艺术特色。
  石塔有玄化寺的七层石塔,元朝工匠建造的敬天寺13层大理石塔,以及受到中印度率塔婆影响的华藏寺的指空塔等。它们均为具有代表性的杰作。
  佛像有恩津灌烛寺的观音大石像。据说,这是由僧慧明从光杀二十年(969)开始至穆宗九年(1006)为止,经37年努力完成的。它身高55尺5寸,周长30余尺。此外,开泰寺的两尊石佛像和寂照寺的铁造如来坐像等都是很有名的。特别是浮石寺无量寿殿的木雕阿弥陀如来像,为高丽时代优秀的代表作。浮石寺祖师堂的壁画也是有名的。
  忠南天安圣居山天兴寺钟,是显宗元年(10l0)铸成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