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玉泉寺宗风要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玉泉寺宗风要旨

  今年我还是第一次回常住,今天已经是五月初一,还没有给各位拜过年,到五月初一再说拜年,也实在是太晚了,很抱歉!这么长的时间不回来,最主要的原因,是想推动文物部门早日落实玉泉寺重修的规划。我如果天天住在这里,他们就会以为我心里很着急,实际上我是一点也不着急。为什么呢?玉泉寺是在当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如果阻止我们尽快地把这些破旧的房子修整好,如果房子倒塌了,责任在他们,所以我一点都不着急。我昨天还和常住的几位师父开玩笑,再有三年半不落实,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因为再过三年半,我就退位了。
  但是话说回来,在这里做住持一年半了,没有跟大家在这里一起生活,一起学修,没有能够尽到一个做住持的应尽的责任,真的是非常内疚!昨天当家师说,玉泉寺有玉泉寺的特点,四祖寺有四祖寺的特点,柏林寺也有柏林寺的特点。那么我们玉泉寺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从玉泉寺历史地位来讲,它是智者大师亲手创建的寺院,比现在天台山国清寺还要早好几年,所以说玉泉寺是天台宗的根本道场之一。如果从成立天台宗的理论根据——三大部、五小部来说,三大部当中,《法华玄义》、《摩诃止观》,这两大部都是智者大师在玉泉寺讲说、然后由他的弟子章安灌顶所记录。天台宗建立宗派所依经典中的三大部,就有两大部是在玉泉寺讲说著述而成,由此也可以看出玉泉寺在天台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再从玉泉寺历代以来所出的高僧大德来看,虽然也有禅宗、净土、律宗、密宗各个宗派的高僧,但还是以天台宗的高僧为主,天台宗的宗风在这里虽然没有一直延续下来,至少还是有人断断续续在这里弘扬天台教义。由以上三点,当家师跟我讲,这里还是应该以天台宗作为我们修学的主要法门。我觉得当家师的意见非常正确。
  他见我赞同他的看法,就问我是不是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我们玉泉寺的宗风呢?他的这个意见,我一直也在考虑,由于没有经常住在这里,所以这种考虑并没有完全成熟。这次由于台湾慧岳老法师要来,他是专门研究天台宗的大德高僧,所以我借这个跟大众分享的机会,把我想到几句话提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沟通。希望这几句话,能够成为玉泉寺今后建立宗风、修学弘法度生的依据。然后通过实践,不断地充实补充。关于玉泉寺宗风的要旨,我想到这么四句话:
  第一句话:以天台教观为宗风血脉。
  刚才我说到,这里是天台宗的道场之—,天台宗的根本就是一教、二观。教就是教义,观就是观法;教义是理论,观法是实践。蕅益大师在他的天台宗著作《教观纲宗》当中说:“佛祖之道,教观而已矣。”佛祖宣扬的真理、道理、教义或者说理论,就只有两个字:“教、观。”一教、二观。玉泉寺作为天台宗祖庭,我们的宗风血脉,必须以天台教观为主线,—以贯之,这样就不失纲宗,使宗风不坠,不致于数典忘祖。玉泉寺大殿正中央挂着一块匾:“智者道场。”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居住的时间比较长,以后立宗时也是以天台山方面的人为主,所以就成为天台宗,没有叫做玉泉宗,但不等于玉泉寺在天台宗的地位不重要。所以我们宗风要旨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天台教观为宗风血脉”。
  第二句话:以禅净并重为修学法门。
  在我们玉泉寺,历史上,禅宗、净土宗的祖师,都在这里产生过重要作用,都为玉泉寺法脉的延续作了贡献。从禅宗来说,神秀国师,是“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他做过三个皇帝的老师,是东西两京的法主。净土宗祖师法照大师也曾经在这里弘法,玉泉寺的志书上有记载。六祖慧能的弟子怀让禅帅,也是在这里出的家。宋代以后,玉泉寺一直是由禅宗的大德住持,并且也成为临济宗寺院之一。晚近以来,明玉老和尚住持弘法,专弘净土法门,很多居士也是以净土法门为修持的根本。所以作为玉泉寺宗风要旨的第二句话,就是要“以禅净并重为修学法门”。
  这里既有禅堂,也有念佛堂,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在今后的寺院建设方面,也要保持这样的格局。既有禅堂,也有念佛堂;既以禅修摄众,也以净土法门来普利群机。
  说到禅,从唐朝六祖慧能和神秀二位祖师开始,就有所谓南能北秀、南顿北渐。神秀大师所传的禅法是渐门,慧能大师所传的禅法是顿门。神秀大师在玉泉寺居住二十年之久,所以他的禅法在这里应该说留下了很丰富的资源,产生过很深远的影响。虽然他主张渐修,但是从开悟来讲,只可能是顿悟。因为开悟是豁然贯通的事情,只是在下手修行的时候,有一超直入或逐步提升两种不同的下手方法。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禅净并重,主要是指的什么呢?昨天我和当家师也作了交流,觉得今天所提倡的禅,应该以天台止观法门作为渐修的根本禅法。止观法门也是禅。智者大师关于止观方面的著作,有《释禅波罗蜜》十卷,《摩诃止观》二十卷,《六妙门》一卷,《童蒙止观》一卷。从止观法门本身来讲,它属于六度当中的禅定度,所以智者大师就把止观法门叫做禅波罗蜜,通过禅定到达彼岸。净土法门是以持名念佛为主。
  所谓禅净并重,是从玉泉寺常住的宗风来讲的,并不牵涉到具体每个人修禅、修净,或者禅净同时修。无论是常住大众,还是在这里修学佛法的居士,都可以一门深入。从玉泉寺常住来说,在摄受大众、弘扬佛法的时候,必须禅净并重,不偏于任何一方面,这样就能够适应当前广大教友的根机和需求。
  第三句话:以慈悲喜舍为济世宗旨。
  佛教不能离开世间,学佛首先是要发菩提心,发大悲心,利益世间,救度世间。如果佛教离开了世间,佛教就没有基础,就没有土壤,佛教就是空中楼阁,佛教的一切法门都是以利益世间为目的。我们利益世间以什么为宗旨呢?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是佛陀利益众生的根本法门。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令众生欢喜,令诸佛欢喜。利益众生要难舍能舍。
  慈悲喜舍既是济世的法门,也是禅定修习的一种境界,我这里主要是从利益世间讲慈悲喜舍。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禅定法门,它的作用很大。要想不断提升禅定的层次,一定要发起广大的慈悲心,发起无量的欢喜心,要不断地舍下地进上地。不舍弃粗重的禅法,就不能进入精微的禅法。慈悲喜舍除了在禅定方面的意义,在济世度人方面,它的意义就更加广泛。
  在唐朝的时候,我们寺院就刻有吴道子画的观音像。观世音菩萨就是慈悲喜舍的化身,就是慈悲喜舍的具体体现。天台宗以《法华经》作为根本依据,大家经常念诵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是《法华经》中的一品。观音菩萨与我们玉泉寺有甚深的因缘,观音菩萨与天台宗也有甚深的因缘。智者大师有《观音品玄义》二卷、《请观音经疏》一卷,所以弘扬观音菩萨慈悲喜舍的精神,也是我们继承发扬天台宗教观法门应有的内容之一。以慈悲喜舍为济世的宗旨,与本寺的宗风地位和历史渊源密切相关。
  当今的佛教都在提倡利益社会、利益人群、做慈善工作,这和观音菩萨的精神完全相符。尽管目前寺院经济还很困难,还处在全力投入寺院建设的阶段,我们还是应该尽力回报社会。怎么回报呢?我们寺院所有的景区,包括殿堂佛像,都要向社会大众敞开大门,不收门票,使大家随时都可以来修学佛法,观赏风景,净化心灵,这就是我们对社会最大的回报。假如我们卖门票,至少一张票能卖十块钱,一年的门票收入起码也有一百万。我们情愿把这一百万用来回报所有愿意来玉泉寺烧香拜佛、参观旅游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心量,同时要有常住大众、广大居士的支持,才能够落实得了。所以,我们不要简单看待不卖门票这件事,这里面有很深远的意义。这就是落实菩萨的精神,落实观音菩萨慈悲喜舍的精神。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我们就要按观音菩萨这种精神去做每一件事,这样我们佛教才会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影响。寺院—定要时时刻刻想到要以慈悲喜舍的精神来利益世间、教化世间,世间的人也就能够多关心大众,把自我看淡一点,把个人利益看淡一点,就能够使寺院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就真正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出点力。
  第四句话:以直面生活为度生方便。
  学习佛法,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困惑。不管是从事哪一门工作,也不管他年纪大小、职位高低、贫富差异,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种种困惑、种种烦恼,都在痛苫中熬煎。在座的近百人,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世界,—百个人有一百种生活,一百个人有—百种经历,不管生活多么复杂,经历多么复杂,有—点是共同的,每个人都有无量的苦。这种苦,不是肚子饿了苦,也不是衣服穿少了苦。这种苦,和物质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物质生活基本上得到了初步的满足,一不愁吃二不愁穿三不愁住,那为什么还会有痛苦呢?痛苦是精神上的逼迫与熬煎。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色受想行识五蕴之火熊熊燃烧,煎逼我们的身心,种种思虑在脑子里不停翻腾,使得人没有片刻的时间能够宁静下来,这是什么?这就是苦。这种苦不是给你几个钱就能解决得了,不是请你吃几次饭就能解决得了,这种苦一定要通过修行才能够慢慢得到解决,这种苦就是人生的现实。我们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如果不能直面生活,只是脱离生活实际讲一些大道理,听的人不会就真正的受用。我们弘扬佛法,就是要教给大家一个如何排除痛苦、减少痛苦,最后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方法。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是根据当时人的根机,解决当时人的种种困惑和痛苦;历代祖师也是根据历代的人在生活当中产生的种种困惑,解决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得到受用。我们今天的人情况更加复杂,痛苦更加复杂,更需要佛法的甘露来滋润心田,解决每个人生命深处的痛苦。所以我们弘扬佛法,要直面生活,以此作为度生的方便。
  方便是什么呢?方便就是智慧,方便就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智慧,《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只有懂得方便才能够究竟解脱,必须有解决具体烦恼、具体困惑的方法,才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弘扬佛法的人,自己要有方便,所谓“巧把尘劳为佛事,善知方便度众生”,没有方便,就度不了众生。所以玉泉寺的宗风,最后一条就是“以直面生活为度生方便”。
  九九归一,最后还是归结到我所提倡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生活禅。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会——说来说去还是说你的生活禅!大家要知道,佛法在任何时候,都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的方法。现在是这样,未来是这样,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是这样。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时节因缘下,更不能脱离生活谈佛法,不能脱离现实谈佛法,也不能脱离生活来修行,不能脱离生活来学佛。假如大家都没有烦恼,没有困惑,就没有学习佛法的必要。换句话说,大家都没有生活了,就可以不要佛法。你们说有没有不生活的人?没有。只要生命存在一秒钟,这一秒钟就是生活,这一秒钟就有烦恼,就有困惑。怎么办?只要有佛法就有办法,没有佛法就没有办法。
  我们在哪里去落实“以天台教观为宗风血脉”呢?在生活中落实:在哪里落实“以禅净并重为修学法门”呢?还是在生活中落实;“以慈悲喜舍为济世宗旨”要在生活中落实,“以直面生活为度生方便”更是离不开生活。人生就是生活,人生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生死。怎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凡夫的生活就是染污的生活,染污的生活就是生死。如果是佛的生活,是佛的清净三业,他的生活就是现法涅槃,就是慈悲喜舍,就是戒定慧,就是五分法身,就是清净的生活。凡夫和佛,只是有清净生活与染污生活之别。所以说没有离开生活的修行,也没有不需要净化的生活。
  玉泉寺宗风要旨就这四条。今天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然后在实践当中逐步充实和完善。这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点。下面我想讲一点修行方面的具体问题。
  我们出家众住在寺院里,生活比较安定,也比较清净,相对来讲烦恼要少一点;加上十几年、几十年的专修,功夫也容易用得上。从在家居士来讲,我们一方面要修行,一方面也要照顾好家庭生活。往往有许多的在家居士,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种种矛盾,学佛以后不但烦恼没有减少,而且烦恼更多。为什么呢?总觉得在家里修行不如在寺院修行来得快,但是家务事又丢不脱,总是处在两难当中。那么我今天告诉大家的方法,可能有的人接受不了,也有的人能够体会得到,有可能接受得了。什么方法呢?《金刚经》上面讲:一切法皆是佛法。在家里带小孩子就不是佛法了吗?如果你觉得在家里带小孩子不是佛法,那说明你不是以佛心在带小孩。在家里烧火做饭洗衣服就不是佛法了吗?都是佛法。只要你以一颗清净的心去做,以一颗佛心去做,以一颗慈悲喜舍的心去做,你就是在修行。因为你来到寺院,也不是整天在那里念阿弥陀佛,也要烧火、做饭、洗衣服、洗菜,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你可能会说这是供养三宝,那是给家里人做。不要这样分别。这只是你自己在思想上的分别,佛法不是这样讲的。佛说—切众生都是佛,你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佛看待呢?你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佛看待,你就每时每刻都在供养佛。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心的问题。
  《法华经》里面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每天在大街上见了人就磕头,一边在拜,一边还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当来必定成佛。”他以这种精神来恭敬所有的人,来折服自己的贡高我慢。我们不想在家里做,认为俗家的一切都是业障、都是冤家,认为这—切都在障碍自己的修行,你这样认为就错了。到底什么是你的冤家呢?你的这些无明烦恼妄想,才是你真正的冤家。你的冤家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自己啊?能够把这些问题想通了,你们在家里一定能够随时随地教化众生,随时随地转大法轮。
  你们天天在家里做什么呢?我说得不好听,你们天天在家里破坏佛法。为什么呢?尽在说人家不好。学了佛就这样的心态,是不是在破坏佛法??——“大家不要学佛,这些老太婆学了佛以后特别怪。”有没有人这么跟你说?肯定有。所以我们在家居士一定要以身作则,将身弘法。将身弘法就是要每时每刻以慈悲喜舍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个人、每件事,那就是在转法轮,那就是在宣说如来的妙法。
  我们每一位学佛人,千万不要看轻自己一言一行的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如果能够起好的作用,就是宣扬妙法:如果起不好的作用,令得人家对佛教产生误解,令得人家不喜欢佛法,那就是在起反作用(说破坏佛法帽子太大了,谁戴着都不舒服)。
  所以在思想上,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一定要以平等心、以佛心对待每个人,对待每件事。慈悲无量,喜舍无量,烦恼就会淡化,智慧就能提升,修行就会天天进步。在家修或者出家修,不在于每天念多少佛,而在于心里想什么,手上做什么。在于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间万事万物。我们不要把万事万物看作是修行的障碍,好像有了它我就修不了,没有了它我就能修得好。这实际都是自己主观上的妄想分别在作怪。
  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想改变外在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只有改变自己才是可能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学佛就是求觉悟。觉悟的过程,就是要慢慢地改变自己。你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对别人的看法,心态就会清净。所以在家学佛的人,不要把家庭作为对立面,不要把子女作为对立面,不要把不信佛的人作为对立面,我们要有一种感恩的精神、包容的精神、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感化他人,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同参道友。希望我们每一位在家佛弟子,都要成为弘扬佛法的播种机,都要成为传播法音的喇叭,要向基督教、天主教那些老太太学习。我想你们可能会遇到有信天主教的老太太叫她的女儿不要信佛要信主,你也可以去劝人家,告诉他佛教怎么怎么好,也要有这种精神。但是你在说的时候,不要说人家的不好,只说自己的好就行了。别弄得两个老太太打起来,那就麻烦了。要互相尊重。弘扬佛法一定要有这种积极性,没有这种积极性,我们佛法的地盘会越来越小,信佛的群众会越来越少,到时候你想找一个有共同语言的人都找不着。
  释迦牟尼佛一方面是把修行弘法的重担交给出家人,一方面也是交给全体修学佛法的人。你们还要知道,佛经上的那些大乘菩萨,是以在家人为主的。为什么菩萨戒讲到淫戒的时候是讲不邪淫呢?因为比丘戒是彻底断淫欲,菩萨戒是不邪淫。那就说明受菩萨戒的大部分是在家人,而不是出家人。你们大部分都受了菩萨戒,都是菩萨,菩萨做什么呢?菩萨就是要来辅助佛陀宣扬正法,就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弘扬佛法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具体表现。希望我们每一位在家菩萨都来担当起弘法利生的责任。同时你们也要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老和尚叫我们弘法利生,你们不要上庙,到我们家来就行了。这又错了。庙里还是要来。亲近三宝,听闻正法,要不断充电。你 不充电,没电了你的烦恼又来了。所以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你们虽然是菩萨,但还是正在向菩萨道走的菩萨,并不是观音菩萨那样的菩萨,我们都要向观音菩萨看齐,也要有千只手千只眼睛。千只眼睛做什么呢?照见法界;千只手做什么呢?护持众生。千只眼睛就是大智大慧,千只手就是大慈大悲。有大智慧觉悟人生,有大慈悲奉献人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