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祖堂集词汇研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章正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祖堂集词汇研究
  作者:章正忠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祖堂集词汇研究
  【文章作者】章正忠
  【指导教师】姚荣松
  【文章页数】308页
  --------------------------------------------------------------------------------
  【中文关键词】祖堂集|复音词|新词新义|方言词|禅宗|灯录体|闽方言|近代汉语
  【中文摘要】《祖堂集》是五代时期作于泉州的禅宗灯录体著作,书中纪录了大量禅僧之间的对话,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口语运用的情形,是汉语词汇史上不可遗漏的一部份。近代汉语的上限虽有不同的说法,然而五代承唐代之后,在汉语词汇上的承袭与新变,都具有关键的意义与代表性,而最贴近当时口语实际情形的文献,莫过于《祖堂集》。
  《祖堂集》的时地属性,一般认为是五代时期成书于泉州,然亦有存疑者,因此本文首章先介绍诸家肯定或质疑的见解,再从语言、考证等角度,论证《祖堂集》的确是五代时期作于泉州的著作,不过有少数篇章则为后人增补。确认文献的时地属性,为进一步的词汇研究提供了立足点。
  对《祖堂集》词汇所进行的探讨,本文分为三个面向:新词新义、复音词、方言词。《新词新义》一章旨在藉由对《祖堂集》词汇进行研究,了解五代时期的词汇新变轨迹,因此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对书中词汇进行普查,得到新词491个,新义242个,并总结《祖堂集》新词新义的衍化规律,呈现五代时期词汇之词形、词义的新变面貌。
  汉语走向复音化由来已久,历来对专书词汇的研究亦以复音词为主,《复音词》一章,本文藉由对《祖堂集》新产生之复音词的内容与构词型式的讨论,描绘此时期复音词演变的面貌,期能对汉语词汇史提供素材,使汉语复音词的历时演变,有具体的数据及分析可参考。
  对于《祖堂集》是否具有方言性质,是许多学者感兴趣的论题,但是一直缺乏普查式的研究,而语言研究由于选择语料的差异与片面性,适足以影响结论的正确与否,因此《方言词》一章,本文采取三项闽方言方面的总结性成果,来对《祖堂集》全书词汇进行比对,我们发现,现代闽语词汇见于《祖堂集》者数量不多,相反的,大多数在三项闽方言总结性文献数据所认定的方言词,同时存在于时代相近的敦煌变文。因此,本文以为《祖堂集》并非以闽语写成的著作,但夹杂了闽语的成分。
  对本文三个主题,我们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复音词》一章着重于共时平面的多面向描绘分析,《新词新义》一章着重于历时的比对,突显五代时期的词汇新貌。而《方言词》一章普查式的统计结果,则反映了《祖堂集》的语言属性。本文透过对《祖堂集》新词新义、复音词、方言词三大主题的探讨,对《祖堂集》的词汇面貌有比较全面、具体的描绘,冀能藉以对五代时期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管之窥,并为汉语词汇史的建构提供参考。
  --------------------------------------------------------------------------------
  【文章目次】
  第一章 绪论1-32
  第一节 《祖堂集》综述2
  一、《祖堂集》解题2
  二、《祖堂集》的流传及版本9
  三、《祖堂集》研究概况13
  第二节 《祖堂集》时地属性探讨18
  第三节 《祖堂集》词汇特点与研究价值26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30
  一、研究目的30
  二、研究方法30
  第二章 《祖堂集》中的新词新义(上)33-115
  第一节 引论33
  一、「词」的判定标准33
  二、新词新义的判定36
  第二节 《祖堂集》中所见新词39
  第三章 《祖堂集》中的新词新义(下)116-174
  第一节 《祖堂集》中所见新义116
  第二节 《祖堂集》新词新义之发展规律169
  第四章 《祖堂集》复音词研究175-233
  第一节 引论175
  一、汉语复音词的成因175
  二、汉语复音词的判定标准177
  三、汉语复音词发展的历程180
  四、研究方法183
  第二节 《祖堂集》新产生之复音词统计与分析183
  一、《祖堂集》复音词的音节分布183
  二、《祖堂集》复音词的内容分布186
  第三节 《祖堂集》新产生之复音词的构词分析188
  一、单纯词188
  (一)连绵词188
  (二)迭音词189
  二、合成词191
  (一)重迭词191
  (二)派生词193
  (三)复合词199
  1、联合型201
  2、偏正型209
  3、补充型218
  4、述宾型220
  5、主谓型222
  6、其它222
  三、多音节词的结构226
  第四节 结论232
  第五章 《祖堂集》方言词研究234-260
  第一节 方言词的定义与标准234
  第二节 《祖堂集》方言特征词例释237
  一、一级特征词237
  二、二级特征词240
  三、其它具有闽语色彩的词242
  四、共时的观察246
  五、带闽方言色彩之词在《祖堂集》的分布情形258
  第三节 小结259
  第六章 结论261-267
  参考书目268-279
  附录一 《祖堂集》籍贯属闽地者一览表280-281
  附录二 《祖堂集》新词分析表282-285
  附录三 《祖堂集》联合型双音节复合词(新词)词性分析表286
  附录四 《祖堂集》偏正型双音节复合词(新词)词性分析表287
  附录五 《祖堂集》偏正型双音节复合词(新词)修饰关系分析表288
  附录六 《祖堂集》新词新义之词汇索引289-300
  附录七 带有闽方言色彩之词在《祖堂集》的分布情形301-308
  --------------------------------------------------------------------------------
  【参考文献】
  壹、书籍
  一、 祖堂集相关文献及研究
  《唐宋俗字谱—祖堂集之部》,太田辰夫编。东京:汲古书院,1982年12月。《泉州千佛新着诸祖师颂》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册,大藏经刊行会。
  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2月。
  《“祖堂集”口语语汇索引》,太田辰夫编。京都:朋友书店,1984年2月。
  《祖堂集》,〔南唐〕静、筠禅僧编。吴福祥、顾之川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6月。
  《祖堂集》,〔南唐〕静、筠禅僧编。张华点校。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祖堂集》,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高雄:佛光出版社,公元1994年12月。
  《祖堂集》,南唐.招庆寺.静、筠二禅德编着。﹝据日本花园大学图书馆藏高丽覆刻本影印﹞。京都:中文出版社,1984年6月。
  《祖堂集》,南唐.招庆寺.静、筠二禅德编着。收于《景印高丽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1月。
  《祖堂集》,南唐.招庆寺.静、筠二禅德编着。韩国:晓城赵明基博士华甲纪念佛教史学论丛附录抽印本。东国大学刊,1965年5月。
  《祖堂集》,葛兆光释译。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1月。
  《祖堂集》,静、筠二禅德编着。台北:广文书局,1979年4月再版(据日本花园大学图书馆藏高丽覆刻本影印,原由日本.中文出版社出版)。
  《祖堂集》收于《大乘佛典《中国.日本篇》第十三卷》,柳田圣山译注。东京:中央公论社,1990年6月。
  《祖堂集句法研究—以六项句式为主》,周碧香。嘉义: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年6月。
  《祖堂集否定词之逻辑与语义研究》,张皓得。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9年5月。
  《祖堂集索引》,柳田圣山编着。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80年3月。
  《祖堂集虚词研究》,宋寅圣。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6年12月。
  《祖堂集语法研究》,张美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
  《敦煌变文与祖堂集疑问句比较研究》,王锦慧。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7年4月。
  《禅语录》,冯作民译注。台北:星光出版社,公元1996年12月。
  《续·纯禅之时代》,柳田圣山。京都:财团法人禅文化研究所,昭和60年4月。
  《五灯会元》,〔宋〕普济。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0月。
  《景德传灯录》,〔宋〕释道元。妙音.文雄点校。成都:成都古籍书店,2000年1月。
  二、 方言
  《《世说新语》选译新注(附泉州方言证)》,王建设译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
  《昆明方言词源断代考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泉州市方言志》,林连通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2月。
  《扬雄《方言》与方言地理学研究》,李恕豪。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8月。
  《云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涂良军。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厦门方言词典》,周长楫编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李如龙。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
  《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李如龙主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年1月。
  《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董绍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年1月。
  《汉语方言学导论》,游汝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福州方言词典》,冯爱珍编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福建方言》,李如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同源词典》,林宝卿。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闽文化概论》,何绵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闽南话教程》,林宝卿。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三、 佛教(禅宗)、佛典词汇研究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董志翘。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年8月。
  《【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胡敕瑞。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11月。
  《中国禅宗史》,印顺。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年。
  《中国禅宗史》,印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陈文杰。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年8月。
  《佛典精解》,陈士强。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7月。
  《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朱庆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
  《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梁晓虹。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年8月。
  《佛教与汉语词汇》,梁晓虹。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8月。
  《佛教语言阐释---中古佛经词汇研究》,颜洽茂。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
  《佛经文献语言》,俞理明。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10月。
  《佛经续释词》,利瓦伊琦。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1月。
  《初唐佛典词汇研究》,王绍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南北朝佛经复音词研究》,颜洽茂。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年8月。
  《泉州开元寺志》,﹝明﹞释元贤。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二辑第八册。台北:明文书局,1980年10月。
  《唐五代禅宗史》,杨曾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姚永明。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禅宗三百题》,黄夏年主编。台北:建宏出版社,2002年2月。
  《禅宗语言》,周裕锴。台北:宗博出版社,2002年11月。
  《禅宗语言概论》,张美兰。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4月。
  《魏晋南北朝佛经词汇研究、中古佛经词语选释》,颜洽茂、黄先义。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2年8月。
  四、 近代汉语
  《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袁宾、徐时仪、史佩信、陈年高编着。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年12月。
  《近代汉语介词》,马贝加。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近代汉语引论》,杨建国。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3月。
  《近代汉语文献整理与研究》,李申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近代汉语助词》,曹广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6月。
  《近代汉语研究(二)》,蒋绍愚、江蓝生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4月。
  《近代汉语研究》,胡竹安、杨耐思、蒋绍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10月。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近代汉语探源》,江蓝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4月。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3月。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雷文治。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蒋冀骋。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散论》,王【金英】。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
  《近代汉语概论》,袁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吴福祥。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近代汉语语言研究》,张美兰。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植田均。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1月。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冯春田。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近代汉语语法数据汇编.宋代卷》,刘坚、蒋绍愚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
  《近代汉语语法数据汇编.唐五代卷》,刘坚、蒋绍愚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6月。
  《近代汉语语气词》,孙锡信。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3月。
  《近代汉语读本》,刘坚。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五、 汉语、词汇通论
  (一)汉语史、汉语概论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张联荣、宋绍年、耿振生编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古代汉语纲要》,周秉钧。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现代汉语》,张斌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现代汉语引论》,骆小所主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张斌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邵敬敏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汉语史稿》,王力。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6月。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汉语概说》,罗杰瑞着,张惠英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1月。
  《简明汉语史》,向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二)词汇学概论
  《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许威汉。太原:书海出版社,2002年5月。
  《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
  《上古汉语词汇派生研究》,王卫峰。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年2月。
  《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曹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词汇》,郭良夫。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7月。
  《词汇通论》,罗卫东。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年8月。
  《词汇学词典学研究》,周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
  《当代中国词汇学》,苏新春。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实用汉语词汇》,刘中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11月。
  《汉语词汇史概要》,潘允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汉语词汇史纲要》,史存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年7月。
  《汉语词汇教程》,万艺玲。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汉语词汇结构论》,周荐。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12月。
  《汉语词汇与文化》,常敬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汉语词汇论稿》,韩陈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月。
  《汉语词汇学》,宋均芬。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年12月。
  《汉语词汇学》,竺家宁。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88年。
  《汉语词汇学》,葛本仪主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4月。
  《汉语词汇学史》,符淮青。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三)词义、语义
  《古代汉语词义通论》,高守纲。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年8月。
  《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现代汉语词义学》,曹炜。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1月。
  《词义的分析和描写》,符淮青。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年5月。
  《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苏宝荣。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汉语词汇语义学论稿》,黎良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董为光。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汉语词义学》,苏新春。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汉语语义学》,贾彦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四)论文集
  《中古汉语研究》,王云路、方一新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3月。
  《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梅祖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符淮青。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5月。
  《词汇训诂论稿》,王云路。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词汇专题研究》,程娟。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词汇与词典》,郭良夫。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10月。
  《词汇学理论与实践》,李如龙、苏新春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词汇学新研究》,本书编辑组。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年8月。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蒋绍愚。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9月。
  六、 词汇学专书及专题研究
  《史记同义词研究》,池昌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史记单音词研究》,管锡华。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5月。
  《左传词汇研究》,毛远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伍宗文。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7月。
  《宋代语言研究》,李文泽。北京:线装书局,2001年7月。
  《孟子同义词研究》,周文德。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9月。
  《明代汉语词汇研究》,顾之川。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汪维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歧路灯词语汇释》,张生汉。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黄征。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敦煌变文词汇研究》,陈秀兰。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董秀芳。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程湘清。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
  《汉语造词研究》,陈宝勤。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3月。
  《汉语词汇计量研究》,苏新春等着。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汉语新词语研究》,杨华。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汉语语素论》,杨锡彭。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汉语语源学》,任继昉。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5月。
  《语源学概论》,殷寄明。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儒林外史词汇研究》,遇笑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旧唐书词汇研究》,张能甫。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8月。
  七、 语言学概论
  《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朱文俊。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陈建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8月。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社会语言学》,陈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
  《神经语言学》,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编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着。屠友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理论语言学教程》,李宇明主编。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普通语言学教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着。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11月。
  《普通语言学纲要》,毛秀月、司玉英、汪大昌、曹保平编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当代语用学》,姜望琪。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汉语文化语用学》,钱冠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汉语风格学简论》,王焕运。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冉永平编着。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语言系统和语用因素》,胡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语言的奥妙---语言入门人人学》,〔美〕I 戈德伯格。张梦井等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8月。
  《语言学百科词典》,戚雨村等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4月。
  《语言学新引》,Victoria Fromkin & Robert Rodman着,黄宣范译。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9月。
  《语言学概论》,邢公畹主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4月。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7月。
  《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8月。
  《简明语言学史》,【英】RH罗宾斯,许德宝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八、 训诂
  《中国训诂学》,冯浩菲。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11月。
  《训诂原理》,孙雍长。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12月。
  《训诂散论》,郭芹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
  《训诂学》,方俊吉、王忠林、应裕康。高雄:高雄文化出版社,1993年5月。
  《训诂学》,陈新雄。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9月。
  《训诂学大纲》,胡楚生。台北:华正书局,1995年9月。
  《训诂学概要》,林尹。台北:正中书局,1993年3月。
  《训诂学概论》,齐佩瑢。台北:华正书局,1990年9月。
  《训诂学纲要》,赵振铎。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10月。
  《训诂学导论》,许威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训诂简论》,陆宗达。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2月。
  《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九、 工具书
  《小说词语汇释》,本局编辑部。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4年5月。
  《佛教大辞典》,吴汝钧。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9月。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1月。
  《近代汉语词典》,高文达主编。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年。
  《近代汉语词典》,许少峰主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1月。
  《唐五代语言词典》,江蓝生、曹广顺编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唐宋笔记语词汇释》,王【金英】。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1月。
  《敦煌文献字义通释》,曾良。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蒋礼鸿主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诗词曲语词汇释》,张相。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5年8月。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湖北辞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10月。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2月。
  《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4月。
  《禅宗词典》,袁宾主编。武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
  十、 语法
  《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着,丁邦新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增订版。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中国语历史文法》,〔日〕太田辰夫着,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文言实词知识》,王政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年1月。
  《古汉语语法学》,张文国、张能甫。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3月。
  《现代汉语名词的多视角研究》,刘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6月。
  《现代汉语名词研究》,王【王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现代汉语虚词》,张谊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何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8月。
  《现代汉语实词》,方绪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词类辨难》,邢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
  《新着国语文法》,黎锦熙。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10月。
  《汉语语法史》,王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
  《汉语语法研究论》,萧国政。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汉语语法论》,高名凯。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语法研究入门》,吕叔湘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
  《语法学习》,吕叔湘。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年。
  十一、 其它
  《汉语俗字研究》,张涌泉。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4月。
  《泉州市志》,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
  贰、期刊论文、单篇论文
  一、祖堂集
  《中国第一部禅史—祖堂集》,更凌。《香港佛教》199911:9-11
  《日本唐宋禅宗史研究概观》,石井修道。(网络数据)取自:http://philoruceducn/isbrt/Article/UploadFiles/2004422171941719doc
  《《《祖堂集》被字句研究》商补》,曹小云。《中国语文》1993第5期:389-390
  《《祖堂集》“去”和“去也”方言证》,刘勋宁。《古汉语语法论文集》1998:674-683,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祖堂集》中“得”字的考察》,李思明。《古汉语研究》1991第3期:88-91
  《《祖堂集》中的助词”去”》,李崇兴。《中国语文》1990第1期:71-74
  《《祖堂集》中的俗语源(续)》,袁津琥。《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2:40-42
  《《祖堂集》中的俗语源》,袁津琥。《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45-53
  《《祖堂集》中的动量词》,王绍新。收于《课余丛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140-152,
  《〈祖堂集〉中与语气助词“呢”有关的几个助词》,曹广顺。《语言研究》1986第2期:115-122
  《〈祖堂集〉分考—宋代丽僧补编佛教禅宗早期灯录研究之二》,梁天锡。,《宋旭轩教授八十荣寿论文集》2000:837-908
  《〈祖堂集》及其辑佚》,陈耀东、周静敏。《文献季刊》20011:91-104
  《〈祖堂集〉字词考释》,谭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3:148-151
  《〈祖堂集〉所见泉州方言词汇》,张双庆。《第四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论文集》1996:162-168,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祖堂集〉的”何”及其语体色彩》,王景丹。《古汉语研究》2003第一期:48-52
  《〈祖堂集〉的方言基础和它的形成过程》,梅祖麟。《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Monograph series number 10》1997:49-63
  《〈祖堂集〉祈使句及其指令行为的语力级差》,张美兰。《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2期:87-94
  《〈祖堂集〉动词补语管窥》,刘利。《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第3期:61-65
  《〈祖堂集〉被字句研究—兼论南北朝到宋元之间被字句的历史发展和地域差异》,袁宾。《中国语文》1989第一期:53-62
  《〈祖堂集〉通考—宋代(丽僧)补编早期佛教禅宗灯录研究之一》,梁天锡。《能仁学报》2000第七期:27-76
  《〈祖堂集〉词语试释》,蒋绍愚。《中国语文》1985第2期:142-147
  《〈祖堂集〉词语选释》,吕幼夫。《辽宁大学学报》1992第2期:46-48
  《〈祖堂集〉释词》,袁津琥。《古汉语研究》2001第4期:65
  《〈祖堂集〉续考—宋代丽僧补编佛教禅宗早期灯录研究之三》,梁天锡。《能仁学报》2001第八期:30-58
  《〈敦煌变文集〉和〈祖堂集〉的形容词、副词词尾》,冯淑仪。《语文研究》1994第1期:17-26
  《高丽海印寺海东新开印版〈祖堂集〉校读札记》,张美兰。《古汉语研究》2001第3期:79-84
  《从〈祖堂集〉问句看中古语法对其影响》,张美兰。《语言科学》20035:80-91
  《论〈祖堂集〉中以“不、否、无、摩”收尾的问句》,伍华。《中山大学学报》1987第4期:80-89
  《戴密微(Paul Demieville)着(法文)《考究祖堂集源流》之译介》,陈祚龙。《新中国评论》197112:10-14
  《禅宗宝笈“祖堂集”之发现及印行》,悟翁。《国立编译馆馆刊》19726:231-235
  二、方言
  《方言词的来源分类初探—以客家方言为例》,缪九花、温昌衍。《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8:100-106
  《〈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方言归属初探》,王建设。收于《泉州文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371-383
  《〈金瓶梅〉方言问题研究综述》,张玉萍。《明清小说研究》2003第4期:72-83
  《〈荔镜记〉中所见明代闽南方言词例释》,曹小云。《皖西学院学报》20042:104-107
  《〈镜花缘〉海州方言词汇例释》,顾海芳。《咸宁师专学报》20028:102-103
  《吴方言与明清白话著作语言互证研究》,周志锋。《语言研究》2002第3期:90-93
  《近代汉语词语选释—方言左证词义举例》,周志锋。《语言研究》1995第2期:156-160
  《泉州〈汇音妙悟〉述评》,黄典诚。《泉州文史》2、3期合刊(1980):97-117
  《晋唐古语在泉州》,黄典诚。《泉州文史》第8期:110-120
  《从词汇体系看台湾闽南语的语言层次》,姚师荣松。2002第四届台湾语言及其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
  《浅析共同语词与方言词的历史层次和词义差异》,关湘。《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第3期:52-56
  《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研究与近代汉语词语的考释》,李行健、﹝日﹞折敷濑兴。《中国语文》1987第3期:183-190
  《几个闽语虚词在文献上和方言中出现的年代》,梅祖麟。收于《南北是非:汉语方言的差异与变化》,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200212:1-21。
  《敦煌文献词语陕北方言证》,黑维强。《敦煌研究》2002第1期:89-92
  《词义分析之理论基础》,姚师荣松。《教学与研究》19836:37-51
  《当代台湾小说中的方言词汇—兼谈闽南语的书面语》,姚师荣松。《国文学报》19906:223-264
  《汉语方言异常音读的分层及滞古层次分析》,郑张尚芳。收于《南北是非:汉语方言的差异与变化》,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200212:97-127
  《汉语词汇学与词汇教学》,姚师荣松。《华文世界》199412:7-13
  《福建方言研究概述》,马重奇、杨志贤。《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第4期: 36-43
  《闽南方言中的古汉语活化石举隅》,林宝卿。《语文研究》1995第4期:62-65《闽南话书面语的书面规范》,姚师荣松。《教学与研究》19906:77-94
  《闽语词汇的时代层次》,罗杰瑞(Jerry Norman)着,梅祖麟译。《大陆杂志》88卷2期:45-48
  《论汉语方言特征词》,李如龙。《中国语言学报》20015:118-134
  三、佛教(禅宗)
  《五代闽国的佛教和南禅的流播》,王寒枫。收于《泉州文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118-125
  《泉州开元寺兴衰初谈》,王寒枫。《泉州文史》第8期:51-61
  《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记泉州开元寺》,文澜。《法音》2000第一期:50-51
  四、词汇研究
  《近代汉语词语发展的更替现象》,唐莉。《古汉语研究》2001第4期:59-65
  《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代序)》,程湘清。《宋元明汉语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7:1-18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