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
法华三昧之检讨及修学之经过
张圣慧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58册
1978年3月初版
页 261-294
--------------------------------------------------------------------------------
.
261页
一、渊源之追溯
宗为佛心,教为佛语﹔非宗无以证教,非教无以明宗。
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能偏废者也。近来参禅者,多
混淆于闇证。讲教者,或胶固于名相,各执一端,互相诋毁
,大有「入者主之,出者奴之」之势。俾学佛者,目眩五色
,无所适从。欲求一宗说双融,契理契机之法门,殊不可多
得,以予个人耳目所及,似觉天台教观,较便于初学。何则
﹖盖其教理圆融,头头是道﹔观法详尽,按步可行﹔文字通
利,绝少费解。虽缜密不如唯识,博大不逮华严,而事理融
通,权实兼到,亦自有其不可磨灭之点,其教观方法,则尽
载于所谓天台三大部、五小部之中,毋用赘述。此外尚有法
华三昧忏法一部,最便于修持。作者于去岁冬季,以特殊因
缘得修学法华三昧三阅月,因而略窥台宗纲要。故不揣简陋
,笔之于文,聊当芹献。惟望当代大德,俯予纠正,实
262页
所至盼﹗先述其渊源于后﹕
佛祖统纪载,北齐慧文禅师阅大智度论,大品﹕「欲以
道智,具足道种智,当学般若;欲以道种智,具足一切智,
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及习,当学般若。
」即悟一心三智之理。又读中论之四谛品偈云﹕「因缘所生
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顿觉「诸法
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
,名为中道。」复悟一心三观之理。
后有南岳慧思禅师谒慧文禅师于河淮。问答次,机教相
扣,即受一心三智、一心三观口诀,在南岳尊者传中有曰﹕
「……三七日,初发心静,观见一生善恶业相转。复勇猛,
禅障忽起,四肢缓弱,身不随心。即自观察----我今病者,
皆从业生,业由心起,本无外境,反见心源,业非可得。遂
动八触,发根本禅,因见三生行道之迹。夏竟受岁,将欲上
堂,乃感叹曰﹕昔佛在世,九旬究满,证道者多。我今虚受
岁法,内愧深矣﹗将放身倚壁,豁然大悟法华三昧。」又曰
「……初在大苏山,以法付顗师。后常代讲般若,至一心具
万行,忽有所疑。师曰:如汝之疑,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
法华三昧圆顿旨也。吾昔于夏中,一念顿证,诸法现前,吾
既身证,不必有疑。」复有﹕「……师将辞世,大集门学,
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乃曰﹕若有十人,不惜身
命,常修法华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有所须
,吾自供给。如无此人,
263页
吾当远去。竟无答者,即屏息敛念。」
当慧思禅师止光州大苏山时,智者大师前往问道。按佛
祖统纪曰﹕「……思师示以普贤道埸,为说四安乐行,昏晓
苦到,如教研心。切柏代香,香尽继之以栗。卷帘进月,月
没燎之以松。经三七日,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
养如来----身心豁然,寂而入定。持因静发,照了法华,若
高晖之临幽谷,达诸法相,如长风之游太虚。将证白师,南
岳更为开演凡自心所悟,及从师咨受。四夜加进,功逾百年
。南岳叹曰:非汝勿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
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群万
众,寻汝之辩,不可穷矣﹗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又曰
﹕「……凡所宏通,不畜章疏,安无碍辩,契理符文,有大
机感,乃亲著述……为毛喜着六妙门,为兄陈针着小止观,
为学徒着觉意三昧、法华三昧行仪各一卷。
智者弟子章安曾结集其师所说法要百余卷,内有摩诃止
观、圆顿止观二部,备陈法华三昧修法。他如﹕法华文句、
楞严文句、法华玄义等亦极端发挥三止三观之要旨也。
世传徐陵生时,尝对智者大师发愿,转身得出家学道,
亲证法华三昧之事。今按诸佛祖统纪,法华尊者传曰﹕「法
华尊者智威……世业儒。年十八,为本郡堂长。父母令归纳
妇,路逢梵僧谓之曰﹕少年何意欲违昔日重誓邪﹖因示其五
愿曰﹕一、愿临终正念。二、愿不堕三途。三、愿人中托生
。四、愿童真出家。五、愿不为流俗之僧。盖前身为徐陵,
听智者讲经,深有诣入,对
264页
智者亲立此愿。师闻愿已,不复还家,即往国清投章安为师
。受具之后,咨受心要,定慧俱发,即证法华三昧。
后有荆溪尊者湛然,重整台宗。道行卓荦,著作等身。
撮录其著述中有关于法华三昧者于下﹕止观辅行、止观搜玄
记、止观文句、止观大意、止观义例、观心补助仪、方等忏
补助仪、法华三昧补助仪。法智大师传有﹕「……谓其徒曰
﹕半偈亡身,一句投火。圣人之心,为法如是,吾将捐身以
警懈怠。乃与异闻结十同志。修法华忏三载。期满,将焚身
以供妙经……又有﹕上闻师为道勤至,遣内侍俞源清至寺修
法华忏三日,为国祈福。源清欲知忏法旨趣,为述修忏要旨
。」考法智大师平生,曾修法华忏三七期,凡五遍。
以后历代尊宿,修此法华三昧而悟道者,其数不可胜计
。最著名者,则为永明大师之修习此忏,得亲见普贤菩萨现
身安慰,又如天童八指头陀,修此忏法七昼夜,见大雪缤纷
。空中忽有作黄金色者,谓之曰﹕「我与汝在空王佛时,曾
为父子。我因勇猛精进,已得解脱。汝为贪恋世情,懈怠修
学,故至今仍未证果。」头陀惊奇异常。在恍惚间,举目四
瞩,见自身所立之山,都为白骨人头堆成,而金色人,复提
示骷髅曰﹕「汝知此是谁家旧物,乃汝往昔六道受生时之遗
骨也。」言讫而灭。
清末,有谛闲法师者,曾弘天台教观,从者甚众,风靡
一时,其法徒有根慧禅师者,秉性诚
265页
朴,戒律精严。童年祝发,遍参宗匠。艰苦卓绝,时有契悟
。历任金山、高旻、国清等诸禅剎首座,及四明观宗寺住持
。在民国十三年时,得智者大师所著之法华三昧行仪残本于
观宗禅堂之字纸簏内。喜不自胜,即从事研究。终厌其注疏
太繁,乃重行删订,呈正谛师。深得其赞许。后曾一演此忏
于日本,以追荐为地震丧亡之国民。二十三年冬复在慈溪普
济寺关房中专修法华三昧忏法。虔诚苦切,见诸祥瑞,因而
得悟三观妙旨。寻从静安老和尚之请,至宁波延庆寺重修此
忏。广被四众,法会隆盛。太虚大师亲题其所辑忏仪曰﹕「
三乘五乘诸善巧,一入法华无不妙。君看莲开果现时,六根
清净佛光照。」
民二十四年春,大醒法师嘱予题八指头陀评传诗,因而
遍阅八指头陀诗集,见卷末附有纪梦一文,内详其修法华三
昧得梦事,心窃奇之,明日适有柴鹏飞居士邀予参加根慧禅
师所主持之法华三昧道场。一见随喜,即从学三七日,颇得
法喜之乐。是岁冬季,复随根师修习法华三昧三阅月。虽仍
无所得,觉身心顿起重大惭愧----深知佛法之不易学,一己
习气之浓厚,行解之难相应云。
二、修持之方法
法智大师在修忏要旨内有曰﹕「……若欲广知,应寻摩
诃止观,当知止观一部,即法华三昧
266页
之筌囗。一乘十观,即法华三昧之正体。圆顿大乘,究竟于
此。」故法华三昧修持方法,不外秉承摩诃止观内所载之初
入道场时十科方法、二十五前方便及十乘观法也。
初入道场时十科方法
一、严净道场----「于闲静处,庄严道场,香泥涂地及
室内外,作圆坛彩画,悬五色幡,烧海岸香。然灯、敷高座
。请二十四尊,多亦无妨。设肴馔,尽心力。」见摩诃止观
。
二、清净身器----「须新净衣鞋屩,无新浣故,出入着
脱,无令参杂。七日长斋,日三时洗浴,初日供养僧,随意
多少。别请一明了内外律者为师。受二十四戒及陀罗尼咒。
对师说罪。要用月八日、十五日,当以七日为一期,绝不可
减,若能更进,随意堪任。十人已还,不得出此。俗人亦许
,须办单缝三衣,备佛法式也。」见摩诃止观。
三、三业供养----「行者三业 (身、口、意) 供养之际
,须起难遇之想,离于谓实之心。若香若花,体是法界。能
供所供,性本真空。其量遍周,出生无尽。其心常住,互彻
无遗。岂唯遍至此界他方,抑亦普入未来过去。普献三宝,
等熏众生。」见修忏要旨。
四、奉请三宝----一心奉请自释迦牟尼至一切冥空及诸
眷属----尽包括一切法华经中三宝----末有发愿文曰﹕「是
诸圣众,愿悉证明,我于今日,欲为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修
行大乘无上菩提,破一切障道重罪。愿得法华三昧,普 现
色身。于一念中,供养一切十方三宝。于一念中,
267页
普度一切十方六道众生,令入一乘平等大慧。故于三七日,
一心精进,如经所说修行。愿一切诸佛菩萨,普贤大师,本
愿力故,受我忏悔。令我所行,决定破诸罪障。法门现前,
如经所说。」见法华三昧忏仪。
五、赞叹三宝----除法华三昧忏仪中,旧有之药王菩萨
赞日月净明德佛,与梵王赞大通智胜佛二偈外,并有根慧禅
师新增偈子一首曰﹕「稽首释迦尊,瑞光照东震,大智演教
体,弥勒发疑问。我佛三昧起,赞扬智慧灯。如是妙法王,
舍利悟自心。过去多宝佛,证明实相印。十方分身觉,与欲
开塔门。慈悲灵山会,普贤劝甚深。比丘求大法,叩祷三宝
尊。」
六、礼敬三宝----初礼佛时﹕深知佛体不离我心,同一
觉源,圆照诸法,诸佛悟本,起同体悲。众生迷妄,受诸幻
苦。悲苦相对,感应斯成。一身遍至诸佛之前,一拜普消无
边之业。次礼法时﹕深知诸佛所证果德,众生所迷理心。一
切行门,无边教道,离染清净,能轨圣凡。称此法门,三业
致敬。次礼僧时,即三乘圣贤也。虽是因位,已到真源。同
佛无缘之慈。同佛不谋而应。我今三业致感。圣众四誓所熏
。灭我罪根,生我乐果。」见修忏要旨。
七、忏悔六根----忏悔六根文,为修法华三昧之枢纽。
据法智大师说﹕「非人师所撰,乃圣语亲宣----是释迦牟尼
本师说。普贤大士为三昧行者,除障法门,盖由洞见众生,
起过之由,造罪之相。又知诸佛本来寂灭,全体灵明,无相
无为,无染无碍,互摄互具,互发互生,皆真皆如
268页
,非破非立,迷情昏动,触事狂愚。以菩提涅盘,为烦恼生
死,是以大士示忏悔法,开解脱门。令了无明即明,知缚无
缚。就兹妙理,忏兹深愆。」见修忏要旨,因其文有如是妙
理。故不惜冗长,附录于后,以供读者研究。
忏悔眼根文----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无量世来,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着色故,贪
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着诸色
。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为此弊
使,盲无所见。眼根不善,伤害我多。十方诸佛,常
住不灭,我浊恶眼,障故不见。今诵大乘方等经典,
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眼过非,
不敢覆藏。诸佛菩萨,慧眼法水,愿与洗除。以是因
缘,令我与一切众生,眼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忏悔耳根文----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多劫来,耳根因缘,随逐外声。闻妙音时,心生
惑着,闻恶声时,起百八种,烦恼贼害。如此恶耳,
报得恶事。恒闻恶声,生诸攀缘。颠倒听故,当堕恶
道﹔边地邪见,不闻正法,处处惑着,无暂停时。坐
此窍声,劳我神识。坠堕三途,十方诸佛,常住说法
,我浊恶耳,障故不闻。今始觉悟,诵持大乘功德海
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耳过非
,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耳根所起
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269页
忏悔鼻根文----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无量劫来,坐此鼻根,闻诸香气。若男女身香、
肴膳之香及种种香,迷惑不了,动诸结使﹔诸烦恼贼
,卧者皆起,无量罪业,因此增长。以贪香故,分别
诸识,处处染着,堕落生死,受诸苦报。十方诸佛,
功德妙香,充满法界,我浊恶鼻,障故不闻。今诵大
乘香净妙典,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
,说鼻过非,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一切众生
,鼻根所起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舌根忏悔文----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无数劫来,不善恶业﹕贪着美味,损害众生,破
诸禁戒,开放逸门。无量罪业,从舌根生。又以舌根
,起口过罪﹕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赞说
邪见,说无益语,斗构坏乱,法说非法。诸恶业剌,
从舌根出。断正法轮,从舌根起。如此恶舌,断功德
众,于非义中,多端强说,赞叹邪见,如火益薪,舌
根罪过,无量无边。以是因缘,当堕恶道,百劫千劫
,永无出期,诸佛法味,弥满法界,舌根罪过,不能
了别,今诵大乘诸佛秘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
。烧香散花,说舌罪过,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
与法界众生,舌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身根忏悔文----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久远来,身根不善,贪着诸触。所
270页
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如是等种种诸触,颠倒不了
。烦恼炽然,造作身业,起三不善,谓杀盗淫。与诸
众生,作大冤结,造逆破戒。乃至焚烧塔寺,用三宝
物,无有羞耻。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从身业起,说
不可尽,罪垢因缘。未来世中,常堕地狱,猛火焰炽
,焚烧我身﹔无量亿劫,受大苦恼。十方诸佛,常放
净光,照触我等,身根重罪,障故不觉,但知贪着麤
弊恶触。现受众苦,后受地狱饿鬼畜生等苦,如是种
种众苦,没在其中,不觉不知。今日惭愧,诵持大乘
真实法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
说身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
身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意根忏悔文----至心忏悔,比丘某甲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无始以来,意根不善,贪着诸法,狂愚不了。随
所缘境,起贪瞋痴。如是邪念,能生一切杂业。所谓
十恶五逆,犹如猿猴,亦如黐胶,处处贪着,遍至一
切六情根中。此六根业,枝条花叶,悉满三界二十五
有,一切生处,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
八难,无不经历。无量无边,恶不善报,从意根生。
如是意根,即是一切生死根本,众苦之源。如经中说
﹕释迦牟尼佛,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当知诸法,
悉是佛法,妄想分别,受诸热恼﹔是则于菩提中见不
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生重惭愧,生
重怖畏。诵持大乘,如说修行。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
世尊。烧香散花,说意过罪,发露忏悔,不敢覆藏。
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
271页
意根一切重罪,乃至六根所起一切恶业----已起今起
,未来应起,洗囗忏悔,毕竟清净。见法华三昧忏仪
。
八、遶佛行道----但想遶佛之身,诵经之身,皆是法界
,各遍虚空。十方三宝受我遶旋。一切众生,闻此句偈。而
无能旋旋旋,永绝能诵所诵,旋则步步无迹,诵乃声声绝闻
。故曰﹕「举足下足,无非道场」。又曰﹕「其说法者,无
说亦示。」如此所诵,功莫与京。见修忏要旨。
九、读诵经典----行者即于前行道中称诸佛菩萨名字竟
,一心正念,诵读法华经。但诵有二种﹕一、具足诵。二、
不具足诵。具足诵者﹕行者先已诵经一部通利。今入道场,
可从第一而诵,一品一品,或至一卷,行道欲竟,即止诵经
,如前称诸佛菩萨名,自三皈依竟,还本坐处,若意犹未欲
坐禅,更端坐诵经亦得,多少随心斟酌。但四时坐禅,不得
全废,事须久坐。若人本不习坐,但欲诵经忏悔,当于行坐
之中。久诵经疲极,可暂敛念。消息竟,便即诵经,亦不乖
行法。故云﹕「不入三昧,但诵持故,见上妙色。」二不具
足诵者﹕所谓行者未曾诵法华经。今为行三昧故,当诵安乐
行一品,极令通利。若旋遶时,诵此品,若一遍,若二三遍
,随意多少。若兼诵法华余品亦得。但不得诵余典籍。夫诵
经之法,当使文白分明,音声辨了,不宽不急,系缘经中文
句,如对文不异,不得谬误。当次静心,了音声性,如空谷
响。虽不得音声,而心历历,照诸句义,言词辨了,运此法
音,充满法界,供养三宝,普施众生,令入大乘一实境界。
见大乘妙
272页
法莲花忏。
十、坐禅习定----行者当于别室,身就绳床,结跏趺坐
。以左脚置右脚上,名为半跏。更以右脚置左脚上,牵来就
身,令齐两囗,名为全跏,此坐为最易发禅那。若不能全跏
,半跏亦得。次整衣服,不得太宽,宽则袒露,不得过急,
急则气壅。次当整身,令不萎不依,项脊相对。其头不低不
昂,令平正自然,勿以力制。合眼令断外光。合口令断外风
。次令气息调匀,心离散乱。故止观云﹕「调身则不缓不急
。调息则步涩不滑,调心则不浮不沉。」三事若断,禅定可
获也。所谓观门者,当舍外就内,简色取心。不假别求他法
为境。唯观当念现今剎那,最促最微,且近且要。何必弃兹
妄念,别想真如,当观一念识心,德量无边,体性常住。十
方诸佛,一切众生,过现未来虚空剎土,遍摄无外,咸趣其
中。如帝珠之一网,如大海之一浪,浪无别体,全水所成,
水既无边,浪亦无际。一珠虽少,影遍众珠。众珠之影,皆
入一珠,众珠非多,一珠非少。现前一念,亦复如是。性彻
三世,体遍十方。该摄不遗,出生无尽。九界实造,佛地权
施,不离即今剎那,能穷过未作用。……」见修忏要旨。
三、二十五种前方便
一、具持戒缘----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诸禅定及
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
273页
。然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不
造五逆,后遇良师教授三皈五戒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弥
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后受戒来清净护持,无
所毁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是人修行止观,必依佛法
。犹如净衣易受染色。二者、若人受得戒已。虽不犯重,于
诸轻戒,多所毁损。为守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
净,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腻,若能浣净,染亦可着。三者
、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依
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
。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
已能悔。」见小止观。
二、具衣食缘----衣法有三种﹕一者、如雪山大士,随
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游人间,堪忍力成故。二者、如迦叶
常受头陀法。但蓄粪扫三衣,不畜余长。三者、或如多寒国
土,及忍力未成者。如来亦许三衣之外,蓄百一等物。惟须
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次食法有四种﹕一
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二者、常
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
能生圣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
维口食。四、四言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青目女说。
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四者、僧中洁净食。见小止观
。
三、具住处缘----得闲居静处﹕闲者不作众事,名之为
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有三处可
274页
修禅定,一者、深山绝人之处。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
于聚落极近三四里,此则放牧声绝,无诸愦闹。三者、远白
衣处。清净伽蓝中,皆名闲居静处。见小止观。
四、息诸缘务」----有四意﹕一、息治生缘务,不作有
为事业。二、息人间缘务,不追寻俗人亲戚知识,断绝人事
往来。三、息工巧技术缘务,不作世间工匠技术医方禁咒卜
相书数算计等事。四、息学问缘务,读诵听学等,皆悉弃舍
。见小止观。
五、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有三﹕一者、外护善知识,
经营供养,善能将护行人,不相恼乱。二者、同行善知识,
共修一道,互相劝发,不相扰乱。三者、教授善知识。以内
外方便禅定法门,示教利喜。见小止观。
六、呵色欲----所谓男女形貌端严,修目长眉,朱唇素
齿,及世间宝物,青黄赤白红紫缥绿,种种妙色,能令愚人
见则生爱,作诸恶业。如频婆娑罗,以色欲故,身入敌国在
淫女阿梵婆罗房中。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见
小止观。
七、呵声欲----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
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着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
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见小止观。
八、诃香欲----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熏香等
,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着,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花池
边,嗅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香。见小
止观。
275页
九、诃味欲----苦酸甘辛咸淡等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
,能令凡夫心生染着,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着酪味,命终
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
十、诃触欲----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
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
触欲故,丧失神通,为淫女骑颈。见小止观。
十一、弃贪盖----入道惭愧人,持钵福众生。云何纵尘
欲。沉没于五情。已舍五欲乐,弃之而不顾。如何还欲得,
如愚自食吐。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
无乐处,诸欲患如是。以何能舍之,得深禅定乐,即不为所
欺。录小止观偈。
十二、弃瞋恚盖----释提婆那以偈问佛﹕「何物杀安乐
﹖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佛以偈答言﹕
「杀瞋则安乐。杀瞋则无忧。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
录小止观偈。
十三、弃睡盖----汝起勿抱臭尸卧,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诸恶痛集安可眠。如人被缚将去杀,灾害
垂至安可眠。结贼不灭害未除,如同毒蛇同室居。亦如卧阵
两刃间,尔时云何安可眠。眠为大闇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
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录小止观偈。
十四、弃掉悔盖----汝已剃头着染衣,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着戏掉法,放逸纵情失法利。此偈咏掉举也。又咏
悔盖曰﹕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悔恼火所烧,后世堕恶
道。若人罪能
276页
悔,悔已莫复忧;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着。若有二种悔﹕
若应作不作,不应作而作,是则愚人相。不以心悔故,不作
而能作。诸恶事已作,不能令不作。录小止观偈。
十五、弃疑盖----如人在歧路,疑惑无所趣。诸法实相
中,疑亦复如是。疑故不勤求,诸法之实相,见疑从痴生。
恶中之恶者,善不善法中,生死及涅盘,定实真有法,于中
莫生汝疑。若怀疑惑,死生狱吏缚。如师子搏鹿,不能得解
脱。在世虽有疑,当随喜善法,辟如观歧道,利好者应逐。
录小止观偈。
十六、调食----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
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
身赢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浊之物,
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
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节录小止观。
十七、调眠事----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睡眠
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闇昧,善根
沉没。当觉悟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
是乃可栖心贤境,三昧现前。节录小止观。
十八、----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
若所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粗故,则心散难收。兼复坐
时烦愦,心不恬怡。身虽在定外,亦须用意逆作方便。节录
小止观。
277页
十九、调息事----息有四种﹕一风、二喘、三气、四息
,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云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息
出入,觉有声是风也。云何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
滞不通,是喘相也。云何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
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
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守
风则散,守喘则结。守存则劳,守息即定。坐时有风喘气三
相,是名不调。而用心者,复为心患,心亦难定。若欲调之
,当依三法。一者、下着安心。二者、放宽身体。三者、想
气遍毛空出入通同无障。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
患不生,其心易定。节录小止观。
二十、调心事----调伏乱想,不令越逸。当令浮沉宽急
得所。何等为沉相﹖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
垂,是为沉相。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
,此可治沉。何等为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
外异缘,此是浮相。尔时宜安心向下,系缘脐中,制诸乱念
,心即定住,则心易安乐。节录小止观。
二十一、行乐欲法----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
切诸禅智慧法门故。亦名为志。亦名为愿。亦名为好。亦名
为乐。是人志愿好乐一切诸深法门故,故名为欲,如佛言曰
﹕「一切善法,欲为其本。」。录自小止观。
二十二、行精进法----坚持禁戒,弃于五盖。初夜、后
夜,专精不废。辟如钻火未热,终不
278页
休息。录自小止观。
二十三、行正念法----念世间为欺诳可贱。念禅定为尊
重可贵,若得禅定,即能具足发诸无漏智。一切神通道力,
成等正觉,广度众生。。
二十四、行巧慧法----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
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不实,是失是
轻。禅定智慧之乐,无漏无为。寂然闲旷。永离生死,与苦
长别,是得是重。录自小止观。
二十五、行一心法----明见世间,可患可恶。善识定慧
功德,可尊可贵。尔时应当一心决定修行止观。心如金刚,
天魔外道,不能沮坏。设使空无所获,终不回易。录自小止
观。
四、十乘观法
一、观不思议境----观诸法即一心,一心即诸法。非一
心生诸法,非一心含诸法。非前非后,无所无论。虽论诸法
,性相本空。虽即一心,凡圣宛尔。即立即破,不有不无。
境观双忘,待对斯绝。非言能议,非心可思。故强示云不可
思议微妙观也。见修忏要旨。
二、真正发菩提心----应念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云何
诸佛已悟,我及众生,犹滞迷情,由是缘于无作四谛,发四
宏誓愿,因发心故,一发一切发,登发心住也,依无作四谛
曰真,殷重发
279页
愿曰正,经取囗盖为喻,谓无缘慈,同体悲也,教观纲宗讲
录。
三、善巧安心止观----若现前虽发大心,心仍散动,未
曾破惑,犹未登位,应更思维,心体本来寂而常照,何以依
然动而不寂,昏而不照,应取善巧调试,或用即寂之照,令
不昏沉,或用即照之寂,使不散乱,昏散痛治,心体明净,
惑不破而自破,位不登而自登也。经喻车内丹枕者,车喻止
观体,枕喻能观心,丹是赤色,表无分别,意取须用无分别
心,安于止观体上,方名善巧。教观纲宗讲录。
四、破法遍----若虽以止观安心,心仍未安,未得即证
寂照本体,必于所观一念三千之境,犹存意解,未知当下即
空、即假、即中,又应以四性而简责之,如根利者,只观一
念三千,无有生性,即当悟入无生,无生则无不生,三谛圆
显,十乘具足矣﹗其钝根人,破自则必计他,破他则又计共
,破共而又计离,必至辗转破尽,始悟无生,如犹未悟者,
必当度入相续假中,应观此一念三千,为前念不灭,后念续
耶﹖为前念灭,后念续耶﹖为前念亦灭不灭,后念续耶﹖为
前念非灭不灭,后念续耶﹖如仍不悟,必当度入相待假中,
观此一念,为待有念而立耶﹖为待无念而立耶﹖为待亦有念
,亦无念而立耶﹖为非有念非无念而立耶﹖如此道辗转简责
,若能悟入无生无不生者,是谓具足十乘法也。教观纲宗讲
录。
五、识通塞----若于前观、因成、相续,相待,三假工
夫,仍未入者,应思一切诸法中,悉
280页
有安乐性,但除其病,不除其法,如金錍去膜养珠,那得一
向破法,则愈破而愈塞,今须善识通塞,若塞须破,若通须
护,如转轮王之轮宝,能破能安,由此识通塞故,即塞成通
,烦恼即菩提,菩提通达,无复烦恼,生死即涅盘,涅盘寂
灭,无复生死,则能具足诸乘矣﹗教观纲宗讲录。
六、道品调息----观现前一念三千,即是圆念处,一心
念处,一切心念处,正勤策发,缘如意定而生五根,令其增
长而成五力。调停七觉,入八正道,开圆三解脱门而入秘藏
。教观纲宗讲录。
七、对治助开----应审观察,何障偏重,数数现起,兼
以事观而对治之,理观为主,事观为助。正助合行,不惜身
命。誓当克证,终弗懈息,由事理二治,能断无始事理二幻
障故,豁然证入,位相分明。教观纲宗讲录。
八、知位次----前观正助双修法门,纵使钝根,必获利
益。倘不知位次,起增上慢。以凡滥圣,招过不浅。故须一
自简策,为究竟耶﹖为分证耶﹖为相似耶﹖抑仅仅获小轻安
耶﹖若知位次,不起上慢,故须知位次也。教观纲宗讲录。
九、能安忍----凡修心人,不起勇猛精进之心。纵能修
至三十年、四十载,必不获大利益,无诸魔境现前,果能如
第七观事理并进,正助双修,又能勇敢直前,不惜身命,获
益必深,乃有
281页
强软二魔,恼乱真修,须加安忍,不动不退。策进五品,而
阶十信,故须能安忍也。教观纲宗讲录。
十、离法爱----前观既阶十信,六根清净。获顺道法,
易生法爱。于圆十信位,名顶堕位也。此人以寂照之功,不
得片时暂舍,始能无病。否则,必起中道法爱。果能离斯法
爱,即入分真,登初住位。入分真已,大理、大誓愿、大庄
严、大智断、大遍知、大道、大用、大权实、大利益、大无
住,一时顿起。是谓下根人具修十法,而成大乘,乘是大乘
,游于四方,直至道场。中间无有诸纡曲相。自运功毕,运
他不休。故此十乘妙观,全性起修。全修显性。非横非竖,
横竖该彻也。教观纲宗讲录。
五、修学时间表 (有相三昧与无相三昧)
上午﹕
二点起身,二点半至三点上殿礼忏,三点至四点半读法
华经,四点半至五点过早堂,五点半至六点念饭佛,七点至
八点坐禅,八点至九点礼忏,九点至十点读法华经,十点至
十点半开示,十点半至十一点大供,十一点半至十二点过午
堂及念饭佛,十二点至一点休息。
下午﹕
282页
一点至二点坐禅,二点至三点礼忏,三点至四点读法华
经,四点至五点养息,五点至六点半坐禅,六点半至七点吃
放参,七点至八点礼忏,八点至九点读法华经,九点至十点
念佛回向开静。
六、修学之经过
法华三昧修法分二种﹕一、有相法华三昧忏法,二、无
相法华三昧忏法。按诸摩诃止观云﹕「……特是行人,涉事
修六根忏,为悟入弄引,故名有相。若直观一切法空为方便
者,故言无相。妙证之时,悉皆两舍。」盖有相法华三昧为
事忏,而无相法华三昧为理忏也。
一、修习有相法华三昧之实际情形
予因研究宋明理学及西洋哲学而并及佛学。每当职业余
闲,即涉猎内典,已垂七八载,惟心不专攻,类多一知半解
耳。只受三皈为佛弟子,未尝进求五戒。弟求法之心,殊为
恳切。民二十三年曾辞数处教职,至武汉参学佛法。二十四
年又因退修佛法,辞去数处公务。若依方等忏法,本不许未
受戒者参加。但摩诃止观载有「俗人亦许,须办单缝三衣,
备佛法戒也」之语,故只略备布衣数袭而已,而内坛仍不准
进入,只在外坛礼忏诵经坐禅耳。
在修忏前数日,曾赋五古一章,呈政法华坛主根慧禅师
﹕
283页
阅历知世变,酬酢识人情﹔深谙浮生幻,岂向利名萦。
韬光甘庵居,匿迹守坚贞﹔三藏勤探讨,十宗细品评。
徒增文字障,有解愧无行﹔光阴虚唐捐,佛道何时成﹖
明人幸相遇,欣把肝胆倾,严风劲霜雪,寒梅蕊始萌,
嶒嶝历岩石,涧水方澄清。请师树法幢,按剑行正令,
六贼甘受首,八风寂无声﹔曲木傍大匠,规矩自然正。
骄兵御悍将,万里乐长征。愿除浮夸习,俭朴学乡氓﹔
愿减翰墨缘,不作不平鸣。律仪仰十诵,誓愿企四宏,
量力行六度,随时学五明。尽此一报身,参究理无生﹔
唯冀慈摄受,鉴我区区诚﹗
二十四年十月十五日晨二时进坛,随众礼忏,礼竟胡跪
,观想逆顺十心文曰﹕「……今日对十方佛普贤大师,深信
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
心,勤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
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及三德岸,从无
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
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不禁私自庆幸
,以为诸佛菩萨发心修行,亦为众生,非为一己。与予之本
愿,若合符节。盖作者,历世既深----冷暖人情,鬼域伎俩
,无不洞烛----早知诸法本性空寂。衣食粗足,无须驰求。
本可恣情诗书,优游林泉,何必苦求佛法,被人轻视。惟每
一念及同胞之沉湎五欲,相凌相夺,相仇相杀。流而忘返,
愈趋愈下。若不略尽棉薄----开其迷云,发其正知----殊失
匹妇有责之义﹗故观想至此,即默默祝祷----倘在此三七日
中,能稍获灵知之经验,自当随时
284页
节因缘,量力自利利人,以聊答三宝之恩。
第三日下午诵忏悔六根文至﹕「眼根因缘,贪着诸色﹔
以着色故,贪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
惑诸色,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不
觉百感交集,泪下如雨,沾湿襟袖﹗到坐禅时,则凡是予过
去前半生所受之痛苦,无不一一现前,毫厘不爽。百计排遣
,皆不得力。自知过去诸事,在平日早已用理智心,涤荡殆
尽。今因心光迫紧,而昔日之六尘谢落影子,又复从八识田
中,泛滥而出。故急于晚上礼忏时,至诚恳祷,虔求三宝加
被,消散重障,幸从此次痛忏后,数月来未尝一翻此种业识
也。
第四日诵法华经序品之﹕「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
妙慧,求无上道。」及方便品之﹕「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
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不禁有感于放翁所谓﹕「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之说。盖予生性狷介,
一言不合,掉臂竟行。又富于情感,闻鸟惊心,对花溅泪。
无时不为外物所移,无事不为环境所转,虽努力旋倒,终未
能彻底廓清,而有时仍不免见猎心喜,再作冯妇。坛经云﹕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则知佛法实高超儒道,因其非但
心无所著,不被外物所移,并能旋转万流,汇归自性也。
第六日晚上阅经次。因人多座满,予移座室隅。离灯稍
远,不辨字划,乃用一竹架子,承法华经读之。仍苦不能了
然,即举首东西望,以冀觅一相当位置,被根慧禅师所见,
遽叱曰﹕愚
285页
蠢如此,何以读经﹖可放倒竹架子,经义自明矣﹗不禁悚然
,略有会意。
第七日诵忏悔六根文至「……又以舌根,造口过罪,妄
言绮语……说无益语,斗构坏乱,法说非法……于非义中,
多端强说,赞叹邪见,如火益薪……。」深愧生少即喜吟咏
,多作旖旎风光之辞。好诙谐,常闹无为笑柄。喜自负,每
强词夺理。充当某校秘书,赞叹其教颇力。甚愿此后能节言
语,省笔墨。非公正不发言,非要事不动笔。将永明大师之
﹕「似讷始平分别路,如愚方塞是非门」半偈,当作座右铭
,以儆吾过﹗
在第二七第一日坐禅时﹕闻窗外群雀争巢声,一女生捉
予肘而笑。予亦以一笑报之。忽被根师所见,备受训斥﹕说
予悼悔盖深厚,若不痛自克责,努力蠲除,则入道无门﹗予
不禁面红耳热,然心田则反觉清凉矣﹗
在第二七第三日诵法华经,方便品﹕「我宁不说法,寂
入于涅盘。」则知大雄大力如我本师释迦牟尼佛,于传教之
先,尚有如许迟疑之意。吾侪缚地凡夫,适值诸教竞流之五
浊恶世,而欲宣扬佛法,真难如登天焉﹗思之,不觉寒心﹗
在第二七第五日接梅立德先生快函一通,内详﹕「英国
莱斯湍爵士,约君同至印度见甘田氏,共同参加世界和平工
作之期已近,望速索装来沪,以便偕行。」予心又不禁怦然
动焉,乃商之于根师。蒙其深切开示名利之害,予亦自愧不
能操纵个性,常被外缘所动摇。即截然决然,极力
286页
辞谢矣﹗
于第三七第一日诵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又于无数劫
,住于空闲处。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以是因缘故,能
生诸禅定。」始知欲生禅定,须常摄心。若第一念不摄,而
妄想即从第一念入,第二念不摄,而妄想即从第二念入。若
念念能摄,即念念能定矣﹗试与神秀法师之﹕「时时勤拂拭
,莫教染尘埃」偈子相对照,则信而有证云。
第三七第五日晨兴,诵忏悔六根文至﹕「释迦牟尼佛,
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当知一切诸法,悉是佛法,妄想分
别,受诸热恼,是则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
」语,顿觉眼前之身心器界荡然无存,人我是非,无处着脚
。何处有佛,何处有法。澄清觉海,量等虚空,一片灵明,
照彻无际。非言语所能宣说、非笔墨所能描摹。平时礼忏每
觉其太久,使人疲劳,今则如弹指顷,而忏事已告竣焉。真
所谓大作梦中佛事,宴坐水月道场也。
总括言之,予修学有相法华三昧之结果。虽不能清净六
根,开佛知见。惟信心顿觉开发,得法喜乐。四大轻利,身
有力气,并自识从来六根造罪之相,生起之因。生重惭愧,
生重怖畏。深望此后能从事于惩忿窒欲,克己复礼工夫。不
愿再事胡言乱道,轻举妄动,以增长无明。努力作个安分守
己之愚氓,任人呼牛呼马,说呆说笨。只图「随缘消旧业,
莫更造新殃。」「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而已。
287页
二、修习无相法华三昧之实际情形
修无相法华三昧时,凡从前修有相法华三昧时之一切仪
式,皆撤去无余。只剩有绳床、坐垫、木鱼、香板等数件而
已,除早晚持咒及上供外,余尽采取禅堂规则。其起居时刻
,悉与修有相法华三昧同,以参「念三宝是谁」为话头。有
时亦修天台宗之不思议境观。法似简易,而初学于此,则更
觉茫无下手处。
在起七之第一天早晨,根慧禅师曾说过起七法语云﹕「
动观如是禅,静观如是禅。二六时中观三千。」即起行跑香
,约行半小时后,皆上绳床默坐参究。按诸摩诃止观,则为
半行半坐三昧也。
根慧老和尚为宗门耆宿,参究向上事垂四十余年。锻炼
衲子,颇负盛名。予生性酷嗜禅宗,苦于无地修学。因芝峰
法师之推重根师,故特去亲近老人。在此三七日中,见其种
种钳锤及开示法语,殊能发人深猛省。惜当时不准记录。事
后追忆,十忘八九。撮录数条如下﹕
一、眼为六贼之首,耳是群动之门。学者必须收视返听
。久久习惯,方能与道相应。
二、信为道源功德母,故初学者,必须先具信根。信根
坚定,则筑屋有基,入道有门矣﹗若更以精进力鞭策之,如
驽马脱羁,奔驰绝尘,不难一日千里。
三、今之稍负聪明之资者,不肯死心忘情,以求正悟。
每求助于言语文字,不但无补于事,
288页
反而增长识情。
四、修行别无伎俩,只须坚定心志。对一切目前见闻觉
知之境,瞥尔回光,尽力一翻翻转,消归自心,则瀑韵雷声
,翠竹黄花,无一非涅盘妙心。
五、境缘固有顺逆。学道者,切勿随之进退。如欲于此
处立定脚跟。必须道念坚固,识见远大。罹逆境时,若能道
念炳然,如金刚剑,如大火聚,则百千烦恼,迎刃而解,弥
天冰霜,旭日消融。遇顺境时,若能识见远大,如须弥峰,
如菩提树﹔则金囗铜山,卑同瓦砾。高官厚禄,贱如草芥焉
。盖顺逆与夺,莫非助道因缘。喜怒哀乐,不出清净本然。
皆是「不微涉动境,成此隤山势」。于我之妙明心中,有何
干涉哉﹖
六、或问﹕「情习未定,即是悟心未圆。可放弃话头,
别立生涯,以期大彻可否﹖」师曰﹕「法华云﹕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学者须坚持话头,勤加鞭策。到桶底子一
回脱落时,则情习尽与未尽,悟心圆与未圆,毋劳他询,即
能自知究竟矣﹗」
七、吾宗有「守息即定」之语。外道窃之,即认为主人
翁,而不肯或离。殊不知佛法,以守息为方便而助成禅定,
非极则语也。
八、「望梅焉可止渴,画饼何能充饥﹖」若徒事讲说,
不求真参实悟,纵令博涉三藏,亦不过徒增狂慧,何补于己
躬下事﹖故有志求法者,必须远离世务。将幻化空身,掷诸
大囗炉中,通
289页
身锻炼一番。使习气消融,贪心死尽。然后翻转身来,一闻
千悟,与佛同一鼻孔出气。再看经教,自然另有一番天地,
不同凡境。古人谓﹕「一击忘所知,更不加修持。动容扬古
路,不堕悄然机。」盖指此也。
九、参禅者,每值粗重妄想暂息时,顿觉心地平静。犹
如远涉重洋者,欣幸脱离风涛颠簸之险。得在光天化日之下
,宴坐船舷上,曝背讴歌时状况。故多有执着,以为胜境,
而不肯或离者。殊不知此一片清净光景,仍是无明窠臼,识
心边事。「依旧是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用
心至此,正须加功前进,参至无捞摸田地,转身吐气之时。
方见龙宫海藏,百千金宝,无非自己本有家珍,更非外物。
古人云﹕「打破明镜,老僧与汝相见。」正此之谓也。
十、偈曰﹕「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侵。」盖指顿悟之
非难,而习气之难尽除也。窃谓顿悟有浅深,习气有浓淡。
与其求顿悟,不如除习气。习气除一分,则悟理增一分。因
吾人辗转于利害,牵缚于情感。出入于酬应,暧昧焂忽,几
变瞬息。无非多生积习之作祟也﹗非坚志苦志,持之有恒,
使正念现前,习气不得其便。穷年累月,九死一生,则一旦
豁然贯通,三昧自然现前矣﹗
十一、大道本来现成,何劳言说。古来诸祖,见众生昏
迷。但知贪着五欲,不思出离。不得已,曲垂方便,设施门
庭,以诱其至于至道。所以沩山以水牯牛作话头。国清宝祖
,以拖死尸起
290页
疑情。一则以畜生境为对象,一则以人生观作修门,今老僧
教诸子以参念三宝是谁者。盖欲后不思议之三昧境,而起妙
观,对破三烦恼之惑也。虽归源无二,方便多门,然话头分
量之轻重,观境凡圣之悬殊,略有不同。因圆人修观,法法
皆圆,果能善用,则眼前之一切景物,都成不思议妙境也。
十二、现在科学昌明,人类思想复杂,若单提一句话头
,甚难断除妄想。故予极力宣扬法华三昧,以矫禅者之病。
盖禅者,专仗自力,法华三昧,则兼仗佛力也。禅者,诃佛
骂祖,而法华三昧,则敬礼三宝也。禅者屏除言语文字,而
法华三昧,则秉承天台教法而修行也。孰得孰失,智者是能
辨之。
予专诚修习无相法华三昧三七日后,赋有七绝十二章,
以记当时经过实际情形。兹复一一系以注释,以就正于世之
明眼者。
一、法华妙定宗天台 (法华三昧,为天台宗修持之最高
法门) ,普摄群机万德该。 (若修得法,实能普被三根) 想
是前因尚未昧, (予曾为耶教徒,不知何故,辗转而入于佛
门) 此生又复拜师来。
二、嚼雪吞冰安敢辞﹖ (根师所居之妙音精舍。经济困
难,每饭惟粗粝,及菜汤一碗。晨兴无热水,掬冰雪盥脸而
已) 痴心欲诀野狐疑。 (予曾习陆王之学,愧未得其究竟。
对于禅宗,弥觉怀疑。故此次定欲讨些分晓,以庆快平生)
克期希证无生忍,狮窟依依未肯离。 (亲友中多怪予退修佛
法,不作世事,百
291页
计劝诱,迫令出山。不得已,废电报及快邮外,皆不拆阅,
三月以来,积牍盈尺矣,予负亲友耶﹖亲友负予耶﹖请阅者
一决。)
三、大冶洪炉信不虚,钳锤绵密岂空疏。 (根师不以予
为不可教﹕频用辣毒之诟谇骂詈,以激发志气﹔常以禅板敲
击点扑,以儆昏散,虽皆属宗门通套,无大裨益。而初学藉
此,亦足以奋兴惰气,减少昏散,故每次受其钳锤,当下即
觉清净。惜临济棒法,不传于世。否则,其有补于宗门,岂
浅囗哉﹗) 回头浪子忏前失,积习多生力扫除。 (予在修学
期间,曾痛把平生习气,作一番彻底之剿治,当时虽觉得力
。而环境迁变,则烦恼又宛然呈露矣﹗)
四、妄想纷飞下手难,曳来蓦鼻细参看。 (妄想纷飞,
下手唯艰,硬用念三宝是谁之话头,将一切妄念鼻子穿起,
仔细参究。初觉愈参愈多。数日后,渐渐减少,未余微细流
注) 圆明一念成休复,六不行体自安。 (楞严谓﹕「元依一
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之事。予疑
之有年。今仗参究话头之力,硬把意识暂时压伏,其余五根
亦皆寂然不动。似乎是楞严经所说依稀髣佛之境。)
五、湛然寂照忘能所,廓尔虚明万象涵。 (一日心境凝
寂。万象清明。如镜鉴物,不爽丝毫) 道契无生泯至理,前
三三即后三三。 (前三三、后三三之语,平日颇多疑难。至
今始得释然)
六、粉碎虚空点绝尘,个中无我亦无人。当阳似露王三
昧,止观双融妙入神。 (修学至第九日。因话头不甚得力,
乃改用天台之不思议境观。费尽心力,穷搜极究。觉忽然境
观双泯,此心灵明洞彻,包涵十
292页
方。惜为时不久,依然与昏沉散乱打之遶去也。)
七、经说声闻洞十方,果然相似费评章。如何远处途人
语,句句分明入耳详。 (予曾研究楞严正脉疏数年。因其内
有修习耳根圆通法门,仿而行之,已历三四载。今一旦忽有
异闻,心窃惊疑。即以质之根师。师力斥以为魔境。予亦深
信其言,然从此亦不复再闻矣﹗)
八、一叶扁舟乘晓风,滔滔汨汨任西东,回眸细认故乡
路,离却二边方是中。 (坐禅至第十五天。觉万境平静。既
无烦恼,亦不思进取。穿衣吃饭,任运度日,问诸根师,以
为沉空,乃急将话头提起,加紧参究,以期合乎中道。)
九、忽然念起失吾真,五欲攀缘有漏因。 (第十七日晨
兴,天大风,有微雪。禅床枯坐,冷透肌骨,因顿忆未学佛
法时之炉火狐裘,佳肴美味,任我消遥。今则寒灰布袍,淡
饭清菜,寄人蓠下,急思辍学回家,以还我自由。) 痛彻诸
根深自责,莲花火里岂缁磷﹗ (继思学般若菩萨,何地非其
舍身命骨肉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憨山之清凉冰窟。
游扬之程门雪夜。古圣遗范宛在。今我缚地凡夫,略受微苦
,何可遽萌退志。不禁涕泪滂沱,痛自克责﹗复忆孔氏之言
曰﹕「予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乃咬紧牙关,紧握两拳,竖剔双眉。把话头极力提起,将四
大幻躯,抛向东洋大海。不片刻而流汗浃背,妄想全消矣﹗
」)
十、自愧障重习气深,回生起死仗神针。后今不敢浪吟
咏,恐惹诗魔入道心。 (静坐至第十九日。陡闻邻童诵白香
山之琵琶行。枨触诗兴。在禅床上成吟诗词无算。正苦无纸
笔,可以录出,以免遗忘。而根
293页
师适于此时开示云﹕「凡学诗词歌赋者﹔在俗家,则为轻薄
文人。在宗门,则为之金屑蘙眼,杂毒入心。若不蠲弃,则
成阻道重障。」予不禁惧然,深望以后能减少吟咏,以护道
心。)
十一、消融知见未生先。一念顿超十地前。 (予修学禅
法,愧无开发。惟经此一番严重训练。觉心理之变态虽倏忽
难定。若果能﹕「防意如瓶」。或消融妄知妄见于未生以前
,或瞥尔回光于已生之后,皆能压滔天之浪,弭祸于未形。
若至工夫成片,自然一念不生全体现,毋劳再作意用功矣﹗
) 识提布毛真实义,不须重费草鞋钱。 (予本拟为佛教牺牲
,专作联络女众工作之发起人,组合一女众修学处,以便逐
渐推广至国内外,经两年来之观察,觉女众昏庸殊甚,无远
大眼光,各执一孔之见,不能和衷共济。浪掷金钱于应酬经
忏,不愿共作利人事业,可胜浩叹﹗抑时节因缘未至,尚有
待于来兹耶﹖故予此后将息影家园,参禅研教,独善其身。
或出为社会服务,较有利于国计民生也)
十二、重道轻生法布施,交驰棒喝识师慈, (根师慈念
众生,不惜身命。废寝忘食,锻炼学者。苦切开示,诚谛之
言,入人肺腑。受恩之深,没齿难忘。) 弘扬佛法吾何敢,
摩顶难忘嘱累时。 (根师嘱予弘扬佛法,愧无以报命。惟中
心藏之,何日忘之。若有机缘,当随分随力,以维护大法也
。)
根慧禅师,阅予所呈十二绝后,亦有偈一首作答﹕
敝屣尊荣贱黄金。好学如君冠古今﹗画成宝塔高七重
,放出白毫光千寻。纵有八风吹不动,妙开智朗照禅
心。忆昔春风湖水绿,杖策闲游陶园曲。伽耶林下初
逢君,豪爽英俊异凡
294页
俗。后予修学法华定,契合真心抑何速。妙音精舍建
法幢,理事圆融两具足。继承先圣开来学,愿子毋忘
老人嘱﹗
无相法华三昧七圆满日,根慧禅师曾有解七法语一则,
颇能融宗教之理,扼台宗纲要。附录于后,以供检讨。
师持竹签云﹕三七禅那三昧定,分身诸佛体中证。合掌
低头皆作佛,行住坐卧妙法印。且道如何是正法妙印呢﹖…
…静默一剎那时云……「无」。本具三三末三三,宝塔涌出
明前三。谁人解悟开塔意,究竟释迦非后三。咦﹗快谈快谈
﹗「五玄三要」。虽然如是。即今当坛解七圆满。……最后
一要子,乃山僧口挂壁上,不可言说。欲等多宝佛来言﹕一
…二…三。密向汝道﹕三…二…一。如是,如是﹗下座。
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写于慈溪伽耶农林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