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修智法师:人人皆可成佛道
专访修智法师:人人皆可成佛道
走上屯门妙法寺新建大楼的空中佛殿,感觉无比舒服。佛殿位于大楼的第七层,面积达一万呎,以玻璃幕墙作为建材的设计,日光可直接透进大殿,还未塑金身的释迦牟尼佛坐镇其中,旁立舍利佛及目犍连尊者,十分庄严。大殿的外围四面互通,在宽广的露台上走一圈,四野空?,微风冉冉而至,掠过耳畔时,彷佛化成阵阵安乐的梵音,平整?一颗跃动不安的俗世心,闭目细享这难得的宁静,是一份因缘。跟妙法寺住持修智法师畅谈一句钟,也是一份因缘。
记:叶翠华 修:修智法师
佛教因缘 念机械工程到出家
记:修智法师,你跟佛教的因缘是怎样的?
修:我生于印度,家人笃信佛教,小时候对佛教没有甚么特别学习,只是间中看看佛教杂志,20岁那年来到香港,入读能仁书院念哲学,未几便出家了。
记:是因为读哲学而跟佛教结缘吗?
修:可以这样说,我来香港读书都是经妙法寺办手续的。
记:为何选读哲学,是否对宗教思想特别感兴趣?
修:我在印度时,在中学分科时选读的是机械工程,来到香港读哲学,并不刻意,是十分随意的。
记:机械工程跟哲学是两码子的事,你选读机械工程是因为喜欢那个科目吗?
修:当时我们读中学是自己搵学校的,听说机械工程好好玩,便报读了。
一切随缘随意
记:都是随意的吗?
修:是的。不过,从中又可以见到佛教所说的因缘。倘若我不是读过机械工程,像现在妙法寺要搞建筑,我就只是一名门外汉了。机械工程好象跟佛教毫无关系,但现在看回头,这就是有备而战了,在当时是不会知道的,你不会想到廿年前学过的东西到今日会用得?,至少现在摊开张图,我也知道怎样看。
记:可算是当时种下了种子。
修:是的,所以我好相信因缘。
记:你是哪一年来香港的?
修:1978年,我来港不久便决定出家了,当时我在能仁只读了几个月,一切都是因缘。
记:那么,你跟师父洗尘法师的因缘是怎样的?
修:1965年,香港一班法师到印度朝圣,他们跟我父亲一直有书信来往、联络。后来,我读完机械工程,想出去看看世界,顺理成章便到了香港。
人际因缘 冤家宜解不宜结
记:你觉得这几十年来,香港的佛教有甚么变化?
修:说回廿几三十年前的佛教,是十分朴素的,现在则愈趋多元化了。
记:踏入21世纪的科技新时代,佛教在推广上有阻力或困难吗?
修:以妙法寺来说,我们甚少出外搞活动,以「安分守己」为主,要守住本分,因此我们可说没有甚么阻力或困难。我师父是七日短期出家的主催人,对佛教推广来说,这活动产生很大作用。活动在1972年开办,当时在荃湾弘法精舍举行,到1979年妙法寺万佛宝殿完工后,便开始在这里举行,规模也大得多,最高峰期有400人参加。直到1995年,这里要搞建设才停办。
记:现在新大楼已经建成,预计何时竣工正式启用?未来有何计划?
修:这还得看因缘,因为装修费仍得继续筹措。我们脑袋里有很多计划,短期出家是一个很好的弘法模式,我们正构思以另一个模式推出,旧模式是连续七日的课程,这对参加者有一定限制。新构思则希望尽量利用周末或一些长假期,多办一些两日的或三四日的课程,以灵活及弹性处理,参加者便毋须特别请假迁就了。
勿揽住石头行街
记:修智法师,你在这三四十年间接触这么多善信,会否觉得现代人的烦恼特别多?
修:烦恼人人都有,问题是各人如何去面对。
记:那么,我们遇到烦恼时,应以何种态度面对?
修:正面态度,不要想太多玄妙的东西去解决。曾经有善信对我说自己有甚么病的,疑神疑鬼,很不安乐。其实解决方法好简单,就是面对现实,身体不好就去找医生,勿疑神疑鬼,心中没有负担,就没事了。病只有两类,一是身体上的,一是心理上的,若心结不解,身体的病亦难愈。不要常常揽住石头去行街,放低石头,就舒服了。
记: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实践却是另一回事,有些人总是钻牛角尖的,怎么办?
修:那么,你放不下对你个病有无帮助呢?无帮助又放不下岂非最笨?何必咁辛苦,如果你揽住唔放,个病会好的话,咁就应该唔好放啦﹗如果揽住而一样病,更加辛苦的,何必呢?
记:但问题是,我们不知究竟是揽住好,还是放低好?
修:你可以反问一句,你揽住好的话,你觉得点好法呢?现实点看,事事都从利益去衡量的,你揽住了,利益何在?
善恶因缘都要承受
记:但有时真的好难选择,就如爱情,你点睇?
修:的确有不少善信向我提出过这类问题,我也理解到他们的困惑。两夫妇吵架不和,答案其实亦好简单,人与人之间一定有某些因缘才会走在一起,有善的因缘,大家便相处得好好,有恶的因缘,便有不开心的事。不论善好恶好,你都要面对现实,现在所受的是以前种的因,不能逃避的,大家要谅解,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只顾抱怨。为甚么只单单互数对方的不是?何不先停下来,先看看自己是对抑错,不要老是看?对方不好的地方,试试数数他的好处,数数下你又会发觉——无事咯。对方可能只有一个很小的瑕疵,但你就用放大镜来看,他有很多优点你反而看不到,问题便由此而起了。
记:一段关系中,同时会出现善因缘和恶因缘吗?
修:必然有,做任何事都必有因缘,无论善恶,大家都要面对,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就是这个原因,若你常看到别人不好,怨就永远无得解了。
皈依三宝 非佛教徒一样可以做
记:作为一个门外汉,应如何认识佛学?
修:其实佛教好、佛学好,都不是很高深的,我们日常生活都正在运用?佛学,但不会有人告诉你这是佛学而已。佛学是觉悟道理的一门学问,觉悟就是明白事理,譬如说,你感到这项工作很烦,愈烦愈想不通,愈不通便愈烦,你试过吗?又如何处理?
记:我会先放下不想,待心情好转时再做。
修:对了,这就是佛学。先把工作搁下,做做其它事情,Shopping、饮水或淋花,也好;你再回头重做时,得?。表面上,我们的日常生活像很简单似的,其实佛学正在当中运行,佛学中有个道理叫「定」,有定就有智能,这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的。我们不要把佛看成是高深莫测的,你这样想,心里已先输了一截,因为你不敢行出第一步去接触。
睇唔开如何解救
记:我发觉近年周遭的人都很不快乐,时常都好象睇唔开似的,怎解救呢?
修:有些人话睇唔开,这就是烦恼,你试想有只狗仔被铁链拴在柱上,牠围?柱子团团转,这只狗仔的活动范围就视乎铁链的长度,如果没有铁链,就自由自在。我们常说睇唔开,其实就是被一条铁链拴住,我们团团转都是围?自己兜圈,你唔想做狗仔被铁链绑住,就解开铁链,这都是佛学的道理。
记:看破,放下,就能自在了。
修:对,这都是相关的,但你不用刻意以为要学了佛才用得?,理解了这个道理,你用得?,就是懂得佛理了。若一个人懂背佛经却不懂运用,这是没有意义的,跟鹦鹉或录音机有何分别?我再以皈依三宝为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指佛像、经文、僧人,是肉眼见到的。若再看讲一层,我会看见佛就是觉悟、法即正确道理,僧系付诸实践的,如此说来,「佛法僧」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就用得?了。我要理解一个正确的道理,跟住去实践,不就是皈依三宝吗?见到佛像拜一拜,见到出家人要恭敬,这是基本礼貌,但更重要的是,无论万事万物,都要理解正确的道理,即佛和法,只是理解仍然不够,要实践才会得益,这就是僧。像我们选择出家的,就是理解释迦佛觉悟的道理,行释迦佛那条路。
浴佛同时反照自己
记:这样说来,皈依三宝并不是佛教徒的专利了?
修:对,皈依三宝不一定是佛教徒才做的,无分天主教、基督教或其它,任何人都应该理解正确道理,予以实践,无分佛教或非佛教徒,大家都要依这条路而行,释迦牟尼佛认为觉悟是大自然的道理,是任何人都适用的道理。像五戒,我不会说守五戒有甚么功德,不要说得这么伟大,就以将心比心来说,以个人为出发点,天下有无人钟意被人拋弃呢?无可能有,别人不想,你也不想,就不要这样做。五戒中讲不邪淫,有无边个钟意被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的呢?你不想别人介入,你也不要介入别人的家庭。这样说来,受持五戒关唔关系到只是佛教徒呢?五戒中有不偷盗,你试试到超巿拿走货品不付钞,你猜有何后果?上到法庭,你向法官辩护:我未受五戒。人家会接受吗?这是无可能的,这是大家都要共同遵守的规矩。
记:乘?今日佛诞,我们应该如何体会浴佛节的意义呢?
修:浴佛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同时是一面镜子,我们借这个浴佛的动作,同时替自己洗净心灵污垢,除污后,成佛道就踏前一步。
记:倘洗净心灵污垢后,则人人都可以成佛道?
修:对,内心清明,新佛出世。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