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建筑>>正文内容

中国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石窟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石窟寺

  (古代又写作漠高 窟)。近代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公里 的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 北全长1680米,各代开凿的石窟鳞次栉比地密布于15~ 30米高的崖面上,上下分布 1~4层不等。现存洞窟750 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木构窟檐 5座。 洞窟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现存洞窟 487 个。各窟均由建筑、彩塑和壁画综合构成。洞窟建 筑形式因题材的不同而相异,彩塑多置于佛龛内或佛坛 上,壁画绘于四壁、窟顶和龛内。有的洞窟地面铺设花 砖,窟外建木构窟檐。北区现存洞窟250多个,除第461 ~465 窟外,窟内多无彩塑和壁画,造有土炕、灶坑、壁 龛、灯台,据遗迹推测系僧房窟、禅窟、瘗窟。与窟区 相对,在宕泉河东岸,为舍利塔组成的塔群。莫高窟规 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 古代东方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61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莫高窟于前秦建元二年 (366)由沙门乐 □首先创凿,禅师法良继续开窟。此后,北魏宗室东阳 王元太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 史,受崇佛造像的影响,莫高窟的建窟造像开始发展。北 朝共开窟36个。隋和唐前期,敦煌经济繁荣,丝路畅通, 莫高窟也进入鼎盛时期。安史之乱后,建中二年 (781) 吐蕃占沙州(敦煌),在吐蕃赞普保护下,莫高窟继续得 以发展。大中二年 (848)张议潮率兵起义,收复河西十 一州失地,奏表归唐。在张氏归义军政权统治的晚唐时 期,张氏家属及其显贵姻亲在此继续修建。隋唐两代共 开窟300多个。乾化四年(914)曹氏归义军政权代张而立, 统治瓜(安西)沙(敦煌)120多年,共新建洞窟50余个,还 全面重绘重修前代洞窟和窟檐,在下层大型洞窟前修建 木构殿堂,崖面上大面积绘制露天壁画,使莫高窟外观 蔚为壮观。北宋景□三年(1036)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 先后为西夏、蒙古政权统治。西夏修窟77个,基本上都 是重修前代洞窟。蒙建窟 8个,重修19个。此时尽管仍 有兴造修葺,但伴随敦煌经济萧条和丝绸之路失去重要 作用,莫高窟已趋衰落。元代以后停止开窟,逐渐冷落 荒废,鲜为人知。
  发现与调查   清康熙四十年(1701)后,莫高窟逐渐 被人注意。雍正年间督修敦煌城的汪□发现莫高窟壁画。 嘉庆年间西北史地学家徐松游历莫高窟,在《西域水道 记》中记叙了有关莫高窟的资料。道光十一年(1831)敦 煌知县苏履吉修撰的《敦煌县志》刊载描述莫高窟的版 画和诗文。光绪二十六年(1900)道士王圆□发现藏经洞 (敦编17窟) 和洞中的古代写经、文书、文物 4万余件。 这项重大发现轰动了世界。1907~1914年英国人A.斯坦 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 С.□.奥尔登堡接踵而来,窃取了藏经洞的大批珍贵文物。 1922年数百名白俄军人流窜至此,在石窟中修炕起灶,使 30多个洞窟的壁画被烟火熏黑。1924 年美国人 L.华尔 纳偷揭莫高窟壁画26块。20世纪初,国外连续不断的偷 盗和破坏,使莫高窟蒙受较大损失。40年代前后,中国 学者多次对它进行考察,其中重要的有:1941~1943年 张大千进行的石窟编号、断代和壁画临摹;1942、1944 年向达、夏鼐、阎文儒到莫高窟考察。1943年莫高窟收 归国有,在该地设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保 护和研究的历史。1950年将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 文物研究所,此后作了多次勘察,并做了大量临摹和保 护工作。
  洞窟概况   在莫高窟的南北两区中,北区洞窟和塔 群目前尚未全面整理。南区洞窟据窟形、彩塑和壁画的 特点分为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 4个时期。
  北朝时期洞窟  窟形主要有 3种:①禅窟。平面长 方形或方形,正壁开龛,两侧壁附有方形小禅室,窟顶 平顶或覆斗形顶。②中心塔柱窟。平面长方形,中后部 凿有连顶接地的方形塔柱,柱的四面开龛造像,前部人 字坡形顶,后部平顶。③殿堂窟。平面方形,正壁开龛 造像或仅造像,个别窟两侧壁开列龛,覆斗形顶或人字 坡形顶。彩塑分为圆塑和影塑两种,圆塑包括主像和其 两侧的胁侍像。主像有释迦牟尼、弥勒、释迦多宝并坐 像等;胁侍像早期为二菩萨,晚期增加二弟子。影塑有 粘贴于中心塔柱和四壁上方的供养菩萨、飞天、千佛等。 此时彩塑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姿态简单,风格简 朴厚重。壁画主要有 4类:①佛像画。有佛、菩萨、弟 子、天宫、伎乐、金刚力士等。②佛经故事画。有佛传 故事画,描述释迦牟尼一生或某些主要事迹的传记故事; 本生故事画,为释迦牟尼前生作各种善行救渡众生的故 事,如尸毗王割肉贸鸽、萨□太子□身饲虎、须达拿乐 善好施等 13 种;因缘故事画,为佛度化世人或外道皈 依佛教的故事,有沙弥守戒自杀、五百盲贼得眼皈依等 9 种。故事画有单幅单情节、单幅多情节、多幅连环画 等形式。③传统神话传说画。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 女娲、羽人、飞廉、风神、雷公、雨师、辟电等。④供 养人画像。即出资开窟造像者在窟内画出自己和眷属供 养佛菩萨的形象,其身分有王公贵族、世家大族、僧侣 以及少数民族等,形象高不及尺,千人一面,排列成行,绘 于四壁下部,像前有题榜,题写供养人的姓名、籍贯、职 衔。此时的早期壁画设色厚重、浓丽,线描挺拔,风格 朴拙浑厚,并有浓厚的西域佛教艺术特征;晚期设色明 快爽朗,线描遒劲,风格清新洒脱,呈现中原风格。
  隋唐时期洞窟  窟形多样,除四壁一龛窟、中心塔 柱窟外,出现了四壁三龛窟、佛坛窟、大像窟等新的形 式。其中四壁一龛窟数量最多,佛龛加深加大,形式早 晚不同,隋代为内外二层龛,唐前期为内小外大的敞口 龛,唐后期为仿照床帐形式的□顶帐形龛,龛内造马蹄 形佛坛。佛坛窟,隋至唐前期在正壁前凿长方形或马蹄 形佛坛;唐后期在窟中央凿方形佛坛,坛后部有背屏连 接窟顶。大像窟,高达30米左右,上小下大,近似方锥 体,正壁前造石胎泥塑大像,佛座后凿供巡礼用的马蹄 形通道,前壁开大型明窗,窟外建多层窟檐。彩塑都为 圆塑,数量最多、塑造最精的为与人等高的群像,其组 合为一铺三身至十一身不等,大多为七身、九身。主像 多为阿弥陀、 弥勒、释迦牟尼,还有三世佛、 三身佛、 七佛。主像两侧的胁侍像,除菩萨、弟子外,增加天王、 力士、供养菩萨等,其中天王或力士像,隋至唐初多置 于前室,至盛唐时,由前室进入主室,与佛、菩萨、弟子 像共同组合成一个群体。数量最多的群像,为释迦牟尼 涅□像和众举哀者的群塑,如第148窟主像为长15.8米的 释迦牟尼卧像,身后塑有高约 1 米的菩萨、弟子、护法、 国王、大臣等举哀群像共72身。唐前期延载二年 (695) 和开元天宝时期,先后修造了高34.5米的北大像、27.3 米的南大像,均是作善跏坐的弥勒佛。此时彩塑造型浓 丽丰肥,曲眉丰颐,写实手法高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 壁画题材主要有 5种:①佛像画。出现较多的单身佛像 和菩萨像,如药师佛、卢舍那佛、观音、势至、地藏以 及密教题材的菩萨像。②经变画。有阿弥陀、弥勒、东 方药师、观无量寿、法华、宝雨、维摩诘、涅□、劳度 叉斗圣、观音、文殊、普贤、报恩、华严、天清问、思 益梵天清问、金光明、金刚、楞伽、密严、报父母恩重、 降魔经变等20余种。隋和唐前期经变种类较少,场面宏 大,构图谨严,内容精练,每一壁一铺,后期种类增多,内 容丰富,构图充塞,一壁二至三铺,甚至经变画下还增 加屏风画,以补充经变的内容。③佛教史迹画和瑞像画。 唐后期出现,为传自西域于阗以及天竺、尼婆罗、犍陀 罗等地的佛教传说,如于阗舍利佛毗沙门天王决海、尼 婆罗阿耆波尔水火池、中天竺波罗奈国鹿野苑中瑞像,犍 陀罗分身瑞像等数十种题材。④佛经故事画。隋代逐渐 消失,至晚唐复又出现,有善事太子入海、萨□太子□ 身饲虎等。个别洞窟绘《贤愚经》的故事20余种。⑤供 养人画像。形象服饰描绘细致讲究,形象逐渐增大,晚唐 已出现等身大像。并从四壁下部进入入口甬道两壁。场 面宏大、结构严谨的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及河内郡 夫人宋氏出行图,是重要的历史画卷。此时壁画艺术经 过隋代的探索,唐代臻于娴熟精湛,唐前期人物丰浓,肌 胜于骨,色彩富丽,线描采用自由豪放的兰叶描,一派 雄浑健康、生机勃勃的气派。吐蕃时期,色彩明快清雅, 线描精细柔丽,人物性格刻画细腻,构图严密紧凑,形 成细密精致柔丽的风格。至晚唐出现公式化的趋向,已 缺乏意境和情趣。
  五代、宋时期洞窟  基本继承晚唐的规范。窟形主要有中心佛坛窟和四壁一龛窟,前者在覆斗形顶四角凿出凹面,以绘四天王。彩塑遭到严重破坏,仅存两窟,造型虽有唐的余风,但表现技艺不如唐代精湛。壁画主要有五类:①佛像画。大幅的四大天王、天龙八部、八大龙王、毗沙门天王赴那吒会是此时常见的题材。②经变画。各种经变的容进一步增加,在每个内容旁插以书写变文的榜题。此时经变与变文相结合。③故事画。《贤愚经》的故事画进一步增多。第 61窟 33扇屏风所绘的131个画面的佛教故事画,是同类题材的鸿篇巨制。④佛教史迹画和瑞像画。以大幅经变形式出现,如刘萨诃变相,以30多个内容描述圣僧一生的圣迹;第61窟的巨幅五台山图,运用鸟瞰式透视法描绘了河北道镇州至太原、五台方圆数百里的山峦、河流、城市、桥梁、店铺、寺庙、兰若、庵庐、佛塔,还有各种人物活动,如送贡、进香、商旅、行脚、推磨、踏碓等等,是一幅形象的历史地图。⑤供养人画像。数量进一步增加,形象更为高大,归义军曹氏政权一门五代及其姻亲、显官、属吏均与入壁。还有与曹氏联姻的于阗国王和王后、甘州回鹘公主供养像等。于阗国王像高达 2.92 米。这个时期的艺术,前期犹存唐代余风,人物肌肉丰腴,设色热烈,线描豪放而有变化,但用笔粗糙简率。后期出现公式化现象,经变内容空洞,人物神情呆板,色彩贫乏,线条柔弱无力,缺乏艺术性。
  西夏、元时期洞窟  窟形,出现一种在平面方形窟顶覆斗形窟的中央设多层圆形佛坛的新形式。彩塑,西夏仅存二、三十身,有佛、菩萨、弟子、供养天女等,继承唐宋遗风,面貌丰润,修眉细目,衣纹流畅;元代彩塑已荡然无存。壁画,西夏的题材有千佛、供养菩萨行列、药师佛、说法图、西方净土变、水月观音、十六罗汉、如意轮观音、不空□索观音等。供养人画像为西夏党项羌人的形象和服饰,身材高大,面形浑圆略长,两腮外鼓,秃发高鼻,细眉修目,戴毡冠或云缕冠,着圆领窄袖团花袍,束带。西夏艺术题材贫乏,内容空洞,形式概念化,神情千篇一律,线条采用挺拔有力的折芦描,色彩单调清冷,装饰部分多用浮塑贴金,沥粉堆金。元代壁画题材以密宗为主,出现藏传萨迦派的五方佛、明王、金刚等新题材。供养人画像面相宽肥,男像着笠帽,窄袖袍,六合靴,女像着顾姑冠,文绣衣,长裙曳地。元代的艺术有迥异的两种风格,一种以第 3窟千手千眼观音、第61窟炽盛光佛为代表,采铁线描、折芦描、游丝描、丁头鼠尾描多种线描造型,设色清淡典雅,这是中原传入的汉密风格。另一种以第 465窟的萨迦派壁画为代表,人物的形象有印度、尼泊尔人特征,铁线描挺拔秀劲,色彩多用青、白、蓝、绿,敷色厚重,这种线描和色彩并重,神秘、粗犷、冷艳的风格,来自藏传密教。
  西千佛洞   位于敦煌城西南30公里,因地处莫高窟和敦煌城西而得名。石窟凿在高约20余米的党河北岸崖壁上。现有洞窟22个,东起南湖店,绵延 2.5公里,西至党河水库以东 8公里处。主体部分的19个洞窟位于窟区西段,有 2个洞窟位于窟区东段,在东西两个区段之间有一个洞窟。最早的洞窟约建于北魏晚期,西魏、北周、隋唐、五代、沙州回鹘政权均有续建,最晚的洞窟建于元代。部分北朝、隋、唐时期洞窟的壁画、彩塑经过后代重绘、改塑。洞窟形制,彩塑、壁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与莫高窟同期洞窟相似。五代建第29窟十六罗汉彩塑为莫高窟彩塑题材所不见。
  保护工作   1951年文化部组织专家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勘察,提出了保护和维修方案,抢修了濒临倒塌的五座唐宋木构窟檐。此后彻底清除了堵塞数百年的下层洞窟的全部积沙,从积沙中陆续清出了17个洞窟,对大面积行将脱落的壁画作了抢救性的边缘加固。60年代初,在甘肃省文化局主持下,对莫高窟进行了调查,划定了东至三危山、西至鸣沙山、南至大泉、北至文化公路方圆10余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设置了保护标志,建立了保护档案。1962年文化部负责人率专家组再次赴莫高窟考察,提出了莫高窟危崖加固工程计划,1963~1966年、1984~1985 年分 4 期进行了莫高窟南区危崖加固工程,采用顶、挡、刷的办法,防止了有各种裂隙的危崖倒塌,使 380个洞窟得到了保护,并架设了连接各窟的通道,外观朴素大方,彻底改变了破败荒凉的面貌。与此同时,配合加固工程,进行了南区窟前大面积考古发掘,发现了20多个窟前殿堂遗址和 7个窟龛。60年代以来,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单位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莫高窟壁画保护的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对1200平方米有起甲、酥碱病害的壁画进行了有效的修复。与此同时,逐步开展了对壁画的各项科学研究及保护工作,如壁画无机颜料物相分析、壁画变色原因探讨、烟熏壁画清洗试验、环境与壁画保护关系的研究、壁画加固材料试验等等。1984年以来,在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的资助下,莫高窟安装了通风避光的窟门和壁画保护屏风。为了加强保护工作,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院下设敦煌石窟保护研究所,充实了科技力量,专门负责石窟维修、壁画和彩塑的保护研究和修复、档案资料和日常管理。西千佛洞由于崖体石质松散,残损坍塌较甚。主体部分洞窟也在1987年得到全面加固修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