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兴寺双塔导游词
崇兴寺双塔导游词
双塔位于北镇城东北隅,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创建于辽代,后经元、明、清几代重修。两塔东西对峙,形制相同,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塔基为石条砌筑。每边长7.3米,高3米。是明代李成梁镇守辽东时,为增加塔身安全而包砌的。又一说是清代光绪年间所包砌的。塔座上有砖砌斗拱、曲水万字栏板和仰莲。塔身八面多有拱龛,中雕坐佛,龛外两旁各立一胁侍,上有宝盖、飞天等装饰图案,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形态。另有腾龙、舞凤、伏狮、游鱼等纹饰。底层檐下有仿木砖雕斗拱,为双抄五铺作。往上为十三层塔檐,各层均用砖砌迭涩出檐,逐渐内收。在八角攒尖式的塔顶上建有莲座、宝瓶、刹杆,顶端装宝珠,是为风磨铜所制,色泽如金而其价贵于金。传说“风磨铜可减弱高空风力。故皇家高大建筑上的顶端饰件和塔顶的宝珠多用之”。今城内双塔的宝珠依然金光闪烁,光彩夺目。加之二塔耸入云霄(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十里之外即可见到双塔的雄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对玉钻钻天。因此,“禅塔双标”自古即为广宁八景之一。如果西登闾山绝顶东望城内双塔,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依稀可见,故又有“双标塔影”之称。
双塔居栖着数以千计的塔燕。昼则群飞捕食,夜则静栖檐下。每当旭日初升之时,塔景更为可观,红霞招紫燕争飞,白塔刺青天欲坠。故“双塔日出”称为古城一大奇观。如在盛夏浓云密布之际,群燕绕塔顶争鸣,嘤嘤成韵,预兆天雨之将至,另有一番情趣。
1988年1月,国务院颁发文件,将双塔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许多游人到塔下游观瞻仰,诗人徐长鸿曾撰楹联以赞双塔之雄姿。联为:
金铎荡云风,婉转清音飘山谷;
银檐辉日月,玲珑俪影应天河。
塔后建有庙宇崇兴寺,故双塔又名崇兴寺双塔。双塔的创建年代,据专家考证,应在辽代清宁~天庆年间(1055~1123年)所建。从结构材料和形制上观察,应属辽代建筑。它与锦州、义县的辽塔一样,同建于州城之内。另与河北省房县云居寺南塔(天庆七年[1117年]所建)的细部有相像之处。从《大明一统志》的记载中,是为辽代所建。而在清代的《圣京通志》和《广宁县志》(康熙本)中记载是为唐代贞观时所建。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唐朝贞观以后,军事势力逐渐内收,东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不断角逐,广宁一带已成为不安定的地区,因此,在这里修塔的可能性较小。而辽代北镇一带的显、乾二州下统14个州县,地域大约在阜新、锦州一带的广大地区,并且这里还有皇帝的陵寝——显陵和乾陵,另外还有皇妃和王公的墓冢,因此可以推断,在崇尚迷信的辽代于显州修建双塔的可能性较大。除此以外,在双塔南250米有一八角井(现址在民户院内)它确属辽代造就的古井,可想而知,当时是为解决修塔用水而凿的古井。由此论之,双塔应是辽代建筑。
双塔曾多次重修。从碑文中知道在元代皇庆、明代嘉靖、万历都曾重修。另据民国十七年版的《北镇县志》中记载,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安置大藏经于寺内以传久远。如今关于修建双塔的碑碣已荡然无存。
塔后有古刹崇兴寺。在民国和伪满年间,该寺尚保存完好。当时有山门一间,小堂一间,佛殿五间。殿内塑释迦牟尼等佛像五尊,左右配有神将。佛前悬有刻着“双塔崇兴寺造吉日立”的小风铃。殿外挂道光二十六年的铁钟一口。传说此钟在民国五年修缮石坊的道路时,在马路正中出土。前还有古槐、榛柏、 古松数株,树下列有古碑四座。四座古碑由东至西的顺序是明代的正统十年、嘉靖十八年、清代康熙十一年、嘉庆七年。院内中门之前,曾陈放一六角台石,六面各刻有莲瓣,再上雕镂着衣冠楚楚的六个人物图案,每人的背部刻灯笼一个,六人以手相挽作围拢状,形成圆柱,顶端又刻石灯笼一个,宛似屋顶。通称六角六人灯笼。全高8尺5寸,其中人物高2尺3寸。据专家推断,石灯笼应为明代或更早的遗物。崇兴寺庙殿及其附属文物在1960年尚且保存完好。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却遭到严重的破坏。寺庙现已全部恢复,香火旺盛,终年不断。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