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与藏传佛教(密宗)的形成
题目:佛教中国化与藏传佛教(密宗)的形成
彭 国 亮 撰述
【佛教之东来】
佛教创立于西元前六世纪,与孔子诞生的年代相当。至西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是印度佛教的全盛时代,其高僧四处传教,中国西北方的大月氏西迁征服大夏,遂与佛教接触。大月氏接受佛教后,亦派遣使者或高僧四处传扬佛法。
佛教于西汉传入中国,最早的记录是《汉书》里头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者抵长安,有一为博士弟子(太学生)与之学习浮屠(佛)经。东汉时期佛教流入中国,信徒多为王公贵胄,信仰并不普及。东汉明帝曾派遣蔡愔等往大月氏求佛经,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蔡愔返抵洛阳,明帝为之建白马寺,翻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天竺(印度)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与蔡愔同时来华传教,不过此时佛教尚未大盛。
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佛教传来说。一般略谓:永平十年(64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十年(67年)蔡愔等于大月氏国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著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共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其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由此译事渐盛,法事也渐兴。
后汉末期汉地对于佛教的信奉,首先是宫廷的奉佛。由于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技已受到皇室崇奉,佛教初传入汉土,适逢其会,一方面它的教理被认为“清虚无为”,可和黄老之学并论;一方面“佛”被认为不过是一种大神。而且中土初传佛教的斋忏等仪式,效法祠祀,也为汉代帝王所好尚。如《后汉纪》有关于楚王英的记载说:“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屠祠。”明帝永平八年(65年)诏令天下死罪可以纳缣请赎,楚王英奉送缣帛以赎愆罪,明帝答诏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有何嫌惧而赎其罪?”可见佛教在当时只当作祠祀的一种。
【一般社会的奉佛,有文献可证的】
一、汉人出家之始:汉人由信佛而出家修道的,如赞宁《僧史略》卷上《东夏出家》题下,有“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洛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等语。按刘峻等出家事出《汉法本内传》。《内传》伪书,不足置信。可是《高僧传?佛图澄传》中,有“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等语,似乎其时已经有汉人出家,然后才有此项禁令。而汉人出家为沙门见于载籍的,是从严佛调开始,如《出三藏记集?安玄传》中称“沙门严佛调”,又说他“出家修道”;《出三藏记集》又转载《沙弥十慧章句序》,下题“严阿只黎(即阿奢黎)浮调所造”。然而《释氏稽古略》说,在佛调以后八、九十年的朱士行,是汉土最初为沙门的;《历代三宝记》也称佛调为清信士。这大概是因为从汉代以来,虽然佛法已经流行,但道风未纯,比丘出家只以剪落须发作区别,未禀律仪;到魏嘉平二年(249年),中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法时)来到洛阳,建立羯磨法,创行受戒,中土才有正式的沙门,而登坛受戒的朱士行为最早,因此把他作为中土沙门之始。
二、民间建寺造像之始:《后汉书?西域传》中叙述桓帝奉佛之后说,“百姓稍有奉佛者,后遂转盛”,可见当时民间的奉佛也由少数而逐渐增多;但其具体情况,只笮融奉佛一事见于现存的文献。据《后汉书?陶谦传》和《吴志?刘繇传》说:献帝时,丹阳人笮融聚众数百人,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运漕。融于是断三郡的委输,“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余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席及观者且万余人”。又依《出三藏记集》所载《般舟三昧经记》载,说明献帝时洛阳也有佛寺。从《吴志?刘繇传》所述笮融事看起来,后汉末民间的奉佛,有其种种原因,这和宫廷中只以求长寿祈福为目的者有所不同。
【输入之路线】
1.当印度阿育王推行佛法于邻邦时,曾分两路:
a)北路进入中国西域;
b)南路进入钖兰。
2.佛教入西域后,再由西域传入中国,并集中于长安和洛阳。例如大月氏僧支娄迦谶、龟兹僧佛图澄、天竺僧鸠摩罗什等均是由此路来华弘法。
3.亦有自海路来华者,如康居僧康僧会、天竺僧苦提达摩等,当时以广州为集中地,僧人来广州后,再转赴江淮一带,此为佛教南派活动路线。
4.自汉明帝遣求法后,以后西行的华僧即循海陆二路赴天竺求法:
a)海路:有三线,分别由广州、青岛或安南出发,经诃陵(爪哇)、狮子国(钖兰)而到印度。
b)陆路
i)西域谒槃陀路:由疏勒或由子合,或由莎车,皆经槃陀、葱岭、阿富汗,入印度北之迦湿弥罗国。(东晋时法显出时经子合路,唐时玄奘则从莎车返。)
ii)西域于阗路:此路不经葱岭正脊,而自于阗入罽宾,较前路为快。
iii)西域天山路:经撒马尔汗,入阿富汗,除玄奘外,未有人行。
iv)西域吐蕃尼波罗路:由今青海入西藏,经尼泊尔(尼波罗),此路因文成公主之保护而开通,但其死后,中国与吐蕃关系日差,故经常闭塞。
v)滇缅路:由云南经缅甸入印度。
【藏传佛教--密宗之形成】
古代西藏普遍盛行本土性的苯教,苯教是一种原始信仰。它崇拜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一切自然物,特别重视部落神和地方神。主要活动是祭祀、诅誓和占卜。这种信仰很像远古中国商朝的“巫觋”,帝王藉由这种神秘的信仰假神权以统治。苯教高层信徒借由祈福禳灾驱鬼降神,不仅能够协助赞普(土蕃国王)威慑和控制臣民,还可以左右部落首领和赞普。因此,古代西藏的苯教是一种原始信仰,也是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
佛教是在西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时期AD617~650),正式传入土蕃(西藏)。据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松赞干布(弃宗弄赞)除创立文字、历算、官制、法律,发展医学促进对外贸易之外,还很有远见的引进佛教。松赞干布先与尼泊尔联姻,娶其公主布里库提(又名赤尊)为后,公主携不动佛像(现供于小昭寺)、弥勒菩萨像(现供于大昭寺)来归。另外松赞干步亦与唐联姻,娶文成公主为后,传说文成携来释迦牟尼像(现供于大昭寺)。后来为供奉这些佛像而建大昭寺、小昭寺及拉萨四周的十二座小庙。然则当时佛教在当地人民生活中影响不大,更没有藏族出家僧侣。
松赞干布时佛教在西藏时断时续,未能稳固立足。西元八世纪,土蕃国王赤松德赞(AD755~797)自印度迎接莲花生大师来西藏传教,此时藏传佛教出现第一批出家僧侣,也兴建了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西元七、八世纪,佛教就这样悄悄的流传入土蕃(西藏),同时佛教迈开脚步传播各处,普及于前后藏。
西元九世纪,藏传佛教进入鼎盛时期,不但兴建寺、修订经典,更下令藏民广作布施,规定每户必须有一人出家为僧,七户平民供养一个僧人。由于地域辽阔,修习师承的不同,教义解释与祀典仪式逐渐差异,因此出现了佛教宗派林立的现象。藏传佛教主要有四派:宁玛派、葛居派、萨迦派、格鲁派,汉人因藏僧服饰颜色之不同,将之称为红派、白派、花派、黄派。各派最高领袖亦有不同称呼,红派称大司徒仁波切;白派称大宝法王;花派称萨迦法王;黄派称达赖喇嘛。
元朝(西元十三世纪)时萨迦派(花派)大师八思巴曾为元朝国师,喇嘛(藏僧)备受礼遇,却也造成当时控制西藏政教的红派堕落腐败。红教的腐败,要到明朝时代大师宗喀巴(格鲁派的创始人)诞生后,才有改革的希望。宗喀巴(1357~1419)针对当时西藏各教派僧人不守戒律的陋习,主张身体力行严守戒规,并写下《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书,作为改革宗教的理论。他还规定徒众戴黄色僧帽,成为宗教革新及新宗派成立的标志。宗喀巴死后,他的两大弟子达赖和班禅,世世以化身转世承袭。明末黄教的势力扩张到后藏,此后即以达赖主前藏,班禅治后藏,黄教遂遍及全藏。
明清之后,藏传佛教稳定发展,同时黄教(格鲁派)取得西藏政教领导权,渐渐成为藏传佛教之主流。西元十七世纪,格鲁派达赖喇嘛五世至北京朝觐,受清顺治皇帝(世祖)册封,从此确定其在西藏的政教领袖地位。乾隆时为避免活佛转世()的弊端,实施金瓶掣签制度,活佛转世事宜正式纳入国家的管理范围。
藏传佛教又称藏密或密宗,系因相对于汉人所信仰的佛教称显教而来。中土汉人所信之佛教亦各分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等被称为显教。而藏传佛教之修行法门较神秘,如结手印、念咒语等均有特别独传,不对外家宣示仅许师徒内传。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