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参公案的误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参公案的误区
  唐朝以后,在顿悟法门的修学上,出现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抛弃了对经教的精研和听经闻法的理入方式,转而抱住公案不放,以期一朝参破公案,当下立地成佛。故而出现很多的参禅者,一生枯坐,终无所成;或因得不到消息,退转向道之心,而成灰心丧志之庸人。
  如此问题的产生,便是由徒有其名而无真实见地的庸人的误导所致。
  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一是错误的理解经教对于顿悟禅法的启迪作用。
  有的人以为,顿悟禅法,不立文字,故而认为研经闻道乃是次第禅所为,不能成就顿悟禅法。很多人都会拿灵山拈花公案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会拿佛陀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话作为依据。实际上,这是教条主义者的愚见。
  佛陀宣讲十二部经,是用来启发和指导学人趋向佛地的。故而不辞辛苦,讲法四十九年。使无数的凡夫证入圣流。大迦叶亲近佛陀多年,佛所宣讲的佛法才会融会贯通,才会会心微笑,得无上意旨。二祖阿难,多闻第一,在大迦叶的接引下,顿开心结,成为禅宗第二代祖师。无数声闻,在佛陀宣讲的胜义空性启示下,回小向大,而入菩萨道,最终而成佛道。这就是《法华经》佛陀为众声闻授记做佛的原因。也就是说,阿罗汉最终会走向菩提道,由化城最终走向宝所。
  在中土的祖师中,二祖到五祖,都是深研佛法之人。特别是五祖,强调读诵《金刚经》而趣佛道。六祖虽不识字,但是却因听闻《金刚经》而悟道,说明过去世中,与此《金刚经》有着甚深的因缘。在六祖接引的明心之人中,永嘉和法达等人,都是因深研经教而善根深厚,未见到一个是对经教无所知的。都是具有极高的佛学造诣,具备了极好的基础,才在六祖的点拨下,顿明心性。特别是永嘉大师,在见到六祖之前,便已因《惟摩秸经》开发心地,到六祖那里只是印证而已。
  后世愚人,不去遵循祖师的教诲,仔细阅读《金刚经》,却抓住六祖接引慧明的几句话当作法宝,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做法,害了自己,也误导后世众多学人。此是其一。
  其二,便是把公案当作敲门砖,把公案神秘化。
  公案是祖师接引学人或祖师间的语言,实际上是明白人的语言而已,就象博士和博士的对话,层次低的学人是听不懂的,而博士间交流,却明白无碍。不懂心法之人,听不懂明心之人的语言,就像小学生听博士的谈话,听不懂,却感觉很神秘,因此就象鹦鹉学舌,用来装点自己的门面。还有一些人,听不懂,便以为禅师们故作神秘,便以为这便是机锋,有意瞒着别人。为了抬高自己,便说一些稀奇古怪连自己也听不懂的语言,认为自己的语言便是禅了。
  实际上,禅的语言是最明白的语言,直截了当,直指人心,没有半点罗唆,所谓的大道至简,就是如此。这样的语言,唯有见地相同者,才能领会,只有见地相近者,才可能当下悟解。高深的问题,导师可以教博士明白,但却无法叫小学生明白,因为小学生的基础相差太远。
  禅师接引学人,也是用实相法来勘验学人的见地,见地接近者,禅师便会诱导下去,使之了悟心法,对于假冒者,禅师往往要用棒子打下山去,何以故?对这种故能玄虚的骗子,祖师是不客气的。因为骗子是拿自己的慧命开玩笑,这种自欺欺人的人,是无法得到禅师们的尊重的。这种人,如果不是用这种羞辱人的方式去处理,这种人也许会假冒禅师的名头,在外面招摇撞骗的。因此,乱棍打出,便是绝了这些人吹嘘的资本。
  当然,有的用棒打,是让学人体会知道痛的那个家伙是谁,但是能会此意的人不是很多,大致只有一个被挤坏了脚的人当下悟道。其他很多的人,往往都是顶着一脑袋大包,灰溜溜的跑下了山。
  有的人说,看公案看不懂,便会起疑情,起疑情才会悟。这也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不明心性的人,看经典也是看不懂的。譬如《金刚经》,有几个看得懂的?这里疑情成堆,有的是疑情可发,但是却不在这里起疑情,非得到公案中去起疑情。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看经典,就象看一道数学例题。在经典中,告诉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然后告诉标准答案。只要耐心的研究,一定会学会这道难题。而公案,则是数学题的结果,没有解题的过程,这个解题的过程,是需要自己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思路,然后到祖师那里去验证答案。有的自己解出了正确的答案,如永嘉大师。有的已经接近正确的答案,如法达,经祖师点化,最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有的则是连题都没看清楚,便想到祖师那里碰运气,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能教的明白?
  因此,学习顿悟禅法,要有很好的基础,也就是祖师所说的,具备上上根性。这个上上根性,便是极好的经教基础。这和世间法也没有什么两样,不去努力学习,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考试都不及格,却想要当院士,这便是白日做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