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悼念一代导师 ─── 印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胜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悼念一代导师 ──── 印顺
  胜军
  如此简单平凡的一生,郤含容不平凡的法身慧命,百载风云,翻云覆雨,从腐败衰落,奄奄一
  息的圣教中,开显一条从人而直趣佛道的康庄大道――人间佛教。其间经历先天的病困、贫穷、孤
  寂、恶劣的宗教环境等;后天的学友星散,诬蔑,阴谋打击,歪曲,利用,背信弃义等,加上对他
  的误解,不接受而烧毁他的书,群起而攻。漫天风雨,突显不平凡的一生。但为了“不忍圣教衰,
  不忍众生苦”的菩萨誓愿,他以“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的精神去坚立法幢,并立誓要“生生
  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对导师博大精深的思想,误解,错解的人不少,但不懂的人更多,历来介绍他的文章多不胜数,
  实不须续貂,但一代导师的往生,总该有个小小的总结,或是少少的补充,去聊表敬意。
  思想方面
  一.人菩萨行――在思想方面,导师为了探讨现实与理想佛教的差距,从史的方面探讨中国佛教,更
  上朔印度佛教及佛陀本怀与人间现实性。开显一条从人而直趣佛道的最佳修法,发掘出久被埋没
  的三阿僧祇劫菩萨道。不急于求证,不急于去惑,不怕堕落。全心全意为三宝,为众生,去除我
  执,坚信定能生生世世亲近三宝,得闻佛法。
  二.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基于现实及理想佛教的差距,导师认为各个教法及教派的本意在那
  里,该给他们一个还原,因此有不同的判教及批判,过程中,揭出很多被曲解及“不了义”的法
  义,这带来很多冲击及敌意,但他仍抱著「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的宗旨,安立正法。
  三.复兴佛教――佛教的衰败,历来有很多探讨,有说政治迫害;有说经济条件差;有说教育不够;
  有说人材不济等等。但导师独说思想出了问题,也就是佛教思想被误解、曲解、错解才是最主要
  的原因,其他原因都是因为这主因导至。因此,他在佛教思想上下了很多功夫,去厘清谬误,反
  对神化、俗化、鬼化的佛教。于斯时、斯地、斯人开显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
  四.判教――佛法义理错综复杂,如没有适当的判教,实无能对法义统观及安立。佛教思想史中,曾
  多次判教,但囿于宗派及个人喜好,均未能做客观及如理的判教。导师在总览佛教各思想后判大
  乘三系:即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及真常唯心论。这判教实嘉惠后学无数,对佛法的理解,
  了义与不了义,所知所学的安立,应用,有无穷的助益。
  教界方面
  一.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导师曾自喻为“冰雪大地撒种的痴汉”,可见他已理解到教界的环
  境恶劣,艰苦的播种,只能换来徒劳的冰雪,而这一生,恐怕一点火花都看不到,但为了不忍圣
  教被埋没,不忍众生痛苦,他仍默默耕耘,痴痴地付出。.
  二.没宗派成见――在教界里,他曾多次受迫害,误解,郤没有一点嗔恨,只有淡淡的哀愁及无奈,
  且多方包容,不管是出家人或在家人,也不管是教育、文化或慈善事业,他也大力支持,对各个
  宗派虽未能认同,但也深表同情。
  三.鼓励作其他修学――他曾鼓励向他修学的人多作其他修学,这如善财五十三参的各个开放老师,
  鼓励多面向的学习。而他的著作中更见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讲授,可见他思想的辽阔。
  个人风格方面
  一.文字简洁――导师著作虽有数百万言,但文字非常简洁直接。有些文章内容丰富,郤只得寥寥数
  语,真能做到“无话即止”的境界。反观有些作者,小小一个概念郤大做文章,一本厚厚的书给
  人“言中无物”的感觉,更见导师著作的可贵。只惜导师的思想过于深广,而他的文字太简洁,
  有时未能理解深义。
  一代导师 ── 印顺已于零五年六月四日圆寂,世寿满百,但其法寿影响
  深远,超越万代,回归佛陀的本怀,主导佛法正道。
  在百年孤寂中,著书立说,默默耕耘,依靠支撑的,不是同参道友,不是
  教界、权势,也不是苦难的众生,而是那深邃的佛教思想,无量的法喜。正正
  这一点,去抚慰那百年孤寂。
  二.文字优雅――演培法师曾说导师已证得文字三昧,观导师文字的优美,跟鸠摩罗什的翻译可亘相
  比美,叫人读了有震撼的感觉,直击人们内在的情感,久久不能忘怀,这可见于“成佛之道”的
  偈颂。
  三.思想的无限开展――有些时候,一个思想的概念,郤可以引发很多的开展,就像花的开放,产生
  无限延伸,如“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这一思想,竟能产生“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与开展”,
  便可看出导师思想的伸缩性。
  四.导向法义――导师的思想及文字虽然如此登峰造极,但郤没有任何卖弄,总是那么真诚、正直、
  淳朴,他很清楚文字只是一种工具,其目的是导向法义,如未能使人深入佛法,再优美的文字也
  只是“风花雪月”。因此,导师的作品风格有两种:一是平铺式,思想去到那里就写到那里,应
  行即行、应止即止,感性较重,这多见于他早期的作品。二是学术式,架构庞大,组织严谨,引
  经据典,从历史、文献、学派多方面考证,这多见于他后期的作品。如此回异的风格改变,一方
  面突显出导师的才能,一方面可看出导师要走入知识界,学术界及世界性学界。导师在这方面很
  成功,对于“难调难伏”的学术界,他轻易地将他们折伏,不但挽回教界的声誉,更阻止学界无
  的放矢及歪曲义理。反观他在教界的遭遇,不禁令人叹息。
  五.宗教性――导师如此苦心孤诣,多方面的开展,其根本内义郤是很宗教性的,如小心观察,仍可
  看到传统及保守的影子。他内在的悲心,为圣教,为众生,才是他的本怀.。他的作息、事业,
  还是那么传统,未能打开一个新局面,但对他误解,如说他是一个“学僧”、没有修行、反宗派、
  不够深入、学术性不强、背离佛教等等,郤不绝于耳。
  六.病躯――导师一生充满病苦,甚而多次险送命,郤创出如此局面,直叫人难以想像。如此危脆身,
  能成就如此法业,无形给予我们一种内在的鼓舞,去体验菩萨道。
  导师的思想,将继续影响未来,能否为众生带来福祉,要看继承者能否把握而实践。遗憾的是导
  师未能在生前亲睹人间佛教开花的气象。能否开花更是后人所关注的,但“如是因,如是果”,“一
  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因果法则是不变的。
  另一个遗憾是闻说导师晚年曾希望写一本关于修行的专书,这是他一向被评击及汉传佛教较弱的
  一环。无奈他年事太高,不能执笔,而他的弟子也没答应代他执笔。这毋宁说是没有“请佛住世”、
  “请转法轮”的遗憾。
  最后一个遗憾是没有看到导师的继承人。这在很多其他团体都存在的遗憾,纵使法业如何成功,
  如果不能培养继承者,也只能说是成功一半,而且隐藏很大的危机。
  导师己逝,留下很多遗憾。如何减轻遗憾,继承法业,将是报法乳深恩,为圣教,为众生的课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柏林夜话
下一篇:竹密岂妨流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