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妙华
如果说讲经是讲给别人,不如说是讲给自己。因为讲经的时候,收摄心身,清净三业,字字入目,句句入耳,回光返照。每讲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收获,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整理文字的过程,实质上是整理思想的过程,使它逐步形成系统,趋于严密完善。
《金刚经》是600卷《般若经》的精神所在,共5700余言,阐明三种般若:1.文字般若,即通过语言文字使人们理会到真理本身;2.观照般若,即通过真理使人迷而知返,看住自己的心念,也就是用真心看住妄心;3.实相般若,即真理的本质,也就是本来面目,真如法界。全经以般若统领,以十种皮罗密为纲目,以破人、我、众生、寿者相为己任,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断除迷惑,显现本有的清净心。在第一个层面佛陀从破除凡夫的妄情入手,通过对我、人、众生和寿者四相的入理分析,指出所谓“我”是由以往无明业力的驱动和妄起分别而致。“我”的名和实是不符的,即名实不符,而组成我们“四大五蕴”的一合体。心的意识之流从来就没有片刻停止过,当下一念也是了不可得。生命的无常当下便可以体认。我、人是相对而生的,既然我空,人也必空,众生寿者相亦复如是。为了不使我们在进入第一个层面以后“沉空守寂”,落于顽空或住于涅槃,故在第二个层面佛陀告示我们,要发菩提心,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趣向佛果。佛法是治病的良药,众生有多少烦恼,佛就有多少法。但是众生不知其中堂奥,执药成病,故此佛陀在第三个层面昭示我们得“果”者无所得,证“果”者无所证,即无得无证。在经中明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但是,悟者一闻千悟势如破竹,迷者自迷,无由人手。我佛慈悲,层层剥示,接引后学,故说无说之言,成《金刚经》。
在历史上,《金刚经》流通之广,论注之多,演讲之繁,是其它经典所不能比拟的。
佛陀通过和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的问答,从生命的现象谈到生命的本真,从宏观世界谈到微观世界,以其智者的方便启悟众生,洞彻人生和宇宙的实相,从而使生命得到解脱和自在。
从哲学的角度看,《金刚经》是包含了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的哲学宝典,仅五千余言就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现象和本质,以及它们二而一、一而二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述得淋沥尽致,更指示出超绝相对的“法界真如。”
《金刚经》哲学思想彳艮深,但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它在民间的广泛传播。 自晋以来,读诵、抄写《金刚经》几乎成为一种文人风尚,百姓也以《金刚经》为灭罪集福的法宝,而普遍信仰。因受持《金刚经》而开悟的禅者也不计其数,史书中关于因诚心供奉《金刚经》的感应事迹也不胜枚举。
在中国佛教史上,《金刚经》之所以得到推举弘扬,被视为禅门宝典,就在于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妙论。读诵受持《金刚经》,我们便可以用这把金刚宝剑斩除生活中的忧愁和烦恼,为之智慧增长,心胸宽广,不被一时一事的蝇头小利所迷惑,生活得更加坦然、幸福、圆满。我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会因此而变得圆融、活泼,处理事务的能力会因此而得到提升。往生累劫的习气、毛病、罪业会因之减轻或消灭。在学修佛法的道路上,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披甲精进,使病不能侵,魔不能扰。
时值末法,人们心随境转,迷误于五欲之中,烦恼日趋转繁。毒草和鲜花间生,伪科学、假道学凭借现代传播工具混淆人们视听。有人因求奇尚玄,轻则神经错乱,重则伤生害命,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也使佛教因此而蒙尘。有些对传统文化和修道感兴趣的人,由于受到文化和智力的局限,面对经典难以入门。更有不思学业之人,动不动将佛教和封建迷信混为一谈,对佛教教义加以歪曲,以一盲导众盲,使佛法蒙尘含冤。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在得失、名利面前失去自我,富贵的和贫穷的都希望在佛教中得到心理的平衡,渴求佛法能给生活注入清新的意境,找到生命的支点。他们怀着向上向善的心来到寺院烧香拜佛,但往往因缺少常识性的知识,对佛教只是停留在祈求平安、升官发财上,而被说成迷信,由此而断送了法身慧命。本来人有信仰是正常的,没有信仰是不正常的,但因为信仰被误解和歪曲,信仰的人反而被当成怪异的一群。这是时代的可悲,文明的失落,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习以为常的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就象习惯城市空气污染一样。人人在没有信仰规范的社会里,演习着生命恐慌的恶梦。
科学的高度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事实上并没有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自由和幸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暴力、核战威胁……所以有人就以为这一切全是科学和物质高度发展的错误,岂不知这一判定是错误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心的改良、人格的提升、人生的净化。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如何将佛法的真义向人们阐明,让大家明白佛法对科学和人类社会生活是有益的,虽然各有其物质,但也决不是对立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已经被表述得非常明白,但是往往有人非要将两者对立起来,以此表示对科学信仰的坚定,岂不知科学最怕的是迷信。科学也是在不断的求证中推翻旧的学说,建立新的学说。实验科学是科学,思想科学也是科学,它们的区别仅在于是否被实践证实。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被证实的就不能一概武断地说成是迷信。佛法中确实有彳艮多前科学和后科学的东西,今天因为人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严艮性还不能完全理解,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并不奇怪。关键是我们对存在的现象才包一种什么态度,比如坐脱立脱、虹化、肉身不烂、舍利子、金刚不坏心现象等等。
所以,在讲《金刚经》的时候,一方面将领悟到的经意,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尽可能的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佛法指导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佛陀的教法中有彳艮多对宏观、微观以及人心理的表述,都是以智者的亲证为依据的,在我们没有证至的时候,只有用世间的方法来论证它的博大精深,体悟其奥妙之处。我和前人所不同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思想来阐释和论证经文中佛陀的“悬记”,为大众释疑,以便大家“藉教悟宗”。但是,佛法毕竟是内证的,超绝的,而科学足外向的分判,将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类比讲,可以契合当代人的思想。但我担心因为自己知识的局限和论理时不深透,给人以隔靴之感,牵强附会之嫌。尤其是离言绝相的“本来面目”和“真如法界”,是一法不立、一法不染的,开口已经是错误,那容思辩论证。禅宗的祖师要我们把嘴挂在墙上,真可谓用心良苦,生怕我们头上安头,骑驴找驴,以妄求妄,无由出期。所以学人须向文字后会得,万不可粘附在文字上。佛在经中也说:如果有人说我有法可说是在诽谤我,其用意也是让我们得鱼忘筌, 因指见月。
我深知以我之思想语言能力,不能驭于小舟在佛陀智慧的海洋中畅游。《禅林宝训》中诸如少年当方丈、升座说法是祸而不是福的警策随处可见。一般的世人尚且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一芥纳僧理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有些学人由于缺少对现实世界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把佛门想成一尘不染的清净之地,把她比喻成一朵莲花。当他们有朝一日走进这个天地,他们为找不到自己的感觉而痛心疾首。所以,我要告诉世人:本心以外没有清净法可求,净土只在仁者脚下。鸟窠禅师对白居易说:“八岁的小孩说得,八十岁的老人行不得”,一语道破知行合一的艰难。修道唯在实际行履处下功夫。
我不弃自己之浅拙,以文解意,讲说《金则经》,唯期抛砖引玉,以启迪正信,化导正行。因个人智慧、学修、境界所限,虽然文字稿一再补充、修改,依然不是很完美。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