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情缘千结焕——佛教与文学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龙华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情缘千结焕——佛教与文学
  龙华寺之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骚客的留连驻足,他们的墨宝在龙华寺的历史上成为千古绝唱。
  诗词楹联
  (1)诗词
  龙华夜泊 [唐]皮日休
  今市(一作寺)犹存古刹名, 草桥霜滑有人行;
  尚嫌残月清光少, 不见波心塔影横。
  注:皮日休,字逸少,后改袭美,晚唐著名文学家。
  宿龙华寺 [元]张之翰
  十二年来复此行, 半空楼阁尚峥嵘。
  入门终见灯烛影, 欹枕不闻钟磬声。
  风软松江鲈欲上, 月明芦浦鹤初鸣。
  老僧错认云间牧, 却作分司礼数迎。
  注:张之翰,字周卿。邯郸人,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以翰林侍讲学士知松江府事。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复任松江知府。有《西岩集》。
  同王屋山人过龙华寺 [明]顾从礼
  山人避暑龙华寺,疑是天台第一层。
  宝树迷云无六月,金盂注水坐三僧。
  惭予未解经中字,喜尔常添佛面灯。
  槛外红尘纤不到,碧梧翠竹荫萝藤。
  登龙华浮屠绝级 [明]冯迁
  千年飞塔标沧海, 蹑尽高层霁色开。
  翠盖重重吴树起, 青螺点点越山来。
  贪看佛日浮中界, 醉倚人天逼上台。
  此地别离同浩劫, 晚猿昏磐一时哀。
  注:冯迁,字子乔,上海县人。有《长铗斋集》。清同治《上海县志》作冯邃。
  龙华晚钟 [明]潘大儒
  江寺鸣钟到夕曛, 山僧不语带归云。
  一声雨散人静渡, 竹房香梵度氤氲。
  注:潘大儒,字需之,上海县人。官至中书舍人。
  宿龙华寺贻自明上人 [清]茅 藩
  暮云生海角,初地夕阳开。
  潮带钟声落,人随宿鸟来。
  疏星沉塔影,花雨暗经台。
  夜半闻仙籁,无声梦已回。
  注:茅藩,字价维,上海县人。
  回塘拱刹 [清] 瞿 谷
  曈昽初上曙光遥,百步环空彩影飘。
  光拥河山朝化域,影疑螮蝀现崇朝。
  倒含半玦云霄挂,对跃重轮天海摇。
  一片圆明将顿彻,石栏晴色正相招。
  广渚浮珠 [清] 张 宿
  聚沙成渚一珠圆,似柱中流砥大千。
  恰傍龙宫明月现,还从佛顶夜光联。
  潮回白璧尘凡净,水泛明珠掌上悬。
  笑问比丘何不系,蒹葭秋水共长天。
  七绝一首 [清]归懋仪
  何处疏钟隔暮云,劳人暂息思纷纭。
  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
  注:归懋仪,清女诗人。字佩珊。江苏常熟人。晚年结庐沪上。著有《绣余续草》、《听雪词》。
  龙华寺 [清]曹锡宝
  古寺岧峣烟霭重, 赤乌遗迹草茸茸。
  千年宝气余飞塔, 终古秋声咽暮钟。
  杰阁云霞流梵呗, 沧江风雨泣蛟龙。
  残碑无恙埋深洞, 落日荒凉百尺松。
  注:曹锡宝,字鸿书,号剑亭,晚号容圃,上海县人,官至刑部主事、陕西道监察御史。有《古雪斋诗文集》等。
  晚过龙华寺 [清]祝德邻
  一塔如相引,龙华路乍经。
  潮来芦浦失,雨过稻畦(一作陂)醒。
  树影移黄浦,钟声入泗泾。
  船窗未孤寂,伴我有流萤。
  注:祝德邻,字止堂,一字芷塘,浙江海宁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御史。有《悦亲楼诗集》。
  甲子元旦上海龙华古寺进院典礼 释明 旸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九日
  龙华古刹永留芳, 清静庄严大道场。
  七级浮屠镇圣迹, 一声清磬惊黄粱。
  时来百废同兴举, 机熟诸师共弘扬。
  佛国常春辉宇宙, 慈云普阴万家祥。
  注:明旸(1916—2002),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寺方丈。
  (2)楹 联
  龙华晚钟
  龙云万里起风雷,凭百零八记钟声,把春魂唤醒;
  华彩千重光日月,教二十四番花信,将诗意点燃。
  马龙图(甘肃)
  皋鼓甲寰中,硕大且融儒佛道;
  天章荣海上,精深更溯夏商周。
  程步云(山西)
  品茗听弦歌,声谐春色真多趣;
  登楼观寺塔,影映秋江趣更真。
  侯元光(湖北)
  掌故传说
  (1)古刹代有高僧出——星宿灿烂
  龙华寺创建一千多年来,见诸典籍的方丈名僧有70多人。他们弘扬佛法,传承法脉,使古刹香火绵延,于困厄中复兴,屡获殊荣,声名远播,堪称功德无量。
  康僧会(?----280年) 相传龙华寺开山祖师。本西域康居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人,世居天竺,父母经商移居交趾(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10余岁时,父母双亡,遂出家为僧。梁《高僧传康僧会传》称他“为人弘雅有识量,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涉,辨于枢机,颇属文翰。”译有《六度集经》、《旧杂譬喻》等经7部20卷,译编有《道品》等,注释有《安般守意》、《法镜》和《道树》(三经)等。因为他是江南建寺之祖,江南的寺宇,多托称康僧会始建。传说龙华寺是他定基创建。龙华塔是他所立的十三座宝塔之一。
  智顗(538----597年) 天台宗创始人。俗姓陈,字德安,颍川(今河南许昌)人。18岁出家,嗣从慧思受业。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入浙江天台山,建草寮,讲经9年,因称“天台大师”。又因隋炀帝杨广为晋王时赐号“智者”,故又称“智者大师”。传龙华寺初为修律道场,自智顗等高僧至此讲经说法后,始称“龙华讲寺”。
  普筠(生卒年不详) 字法云。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龙华寺为空相寺后为寺住持,被尊为空相寺开山祖。
  一真(约1530----1610年) 字后谷,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与慧林重建大雄宝殿。前后历时48年,又募、改建轮藏殿、普贤殿。在募建三大士殿时,已年过八旬,仍到处奔波,备齐材料后,不幸身亡。临终前嘱咐众徒弟要继续完成,后由他徒弟续成三大士殿。
  达果(生卒年不详) 原名理玄,字大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京参学,遇朝庭为各名山寺院颁经,上疏为龙华寺请得《北藏》一部。神宗并赐金襕袈裟一袭。
  韬明(?----1666年)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住持龙华寺,被后人奉为“龙华寺阐法开山之祖”。曾建韦驮殿、东西照楼、怀香楼,重修藏经阁,复兴寺宇。著有《韬明禅师语录》(今佚)。康熙五年示寂。次年,弟子为他建“本山开法第一代临济三十二世韬明宗禅师之塔”(今存)。
  观竺(生卒年月不详) 法名观义,天台宗第十二世、第四十祖。清咸丰三年(1853年),募建大雄宝殿,后又陆续募建后殿及钟、鼓楼,与徒弟一起募建大悲阁楼房五楹。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京领得大藏经。自观竺主席龙华寺后,龙华寺即又恢复天台祖庭,故被后世称为“龙华寺中兴祖”。
  谛闲(1858----1932年) 天台宗第十五世、第四十三祖。浙江黄岩人,法名古虚,号卓三,俗姓朱。清光绪六年(1880年),从临海白云山成道和尚出家。十二年,为龙华寺方丈迹端所重,委以龙华寺副寺职,并传法谛闲。后曾于龙华寺主讲《法华经》、《楞严经》,助讲《四教仪集注》。约20世纪初,入主龙华法席。晚年于沪上诸寺讲经说法。民国21年(1932年)在观宗寺圆寂。谛闲毕生弘扬天台教规,讲经40余年,法席遍大江南北,远至哈乐滨,皈依弟子10余万众,且著述颇丰,1951年结集为《谛闲大师遗集》,共13种,分订10册,刊印发行。
  明旸(1916----2002年) 福建福州人。俗姓陈,名心涛,号俊豪。法名日新,号明旸,以号行。为临济宗第四十一代和曹洞宗第四十七代法嗣。4岁开蒙,5岁入私塾,6岁就读西峰里小学。10岁随母至白塔寺听讲经,初识圆瑛法师,即生仰慕之心。11岁从圆瑛出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助师在沪上组织中国佛教灾区救护团、集训僧众、创办佛教医院及难民收容所等。同年11月和次年9月,与师两度赴南洋各地宣传抗日救国,募集抗日经费。1939年10月与师在圆明讲堂同遭日军逮捕,移送南京日军宪兵总部,关押20余日,备受严刑,坚贞不屈。解放前夕,与师婉辞海外弟子和友人之请,坚留大陆,等待解放。1952年秋,随师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北京中南海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和出席国庆招待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58--1961年和1966--1978年,明旸法师被迫脱下袈裟进厂做工,但至日不忘修持,严守佛门戒规。1977年从工厂退休。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出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8月,明旸法师作为佛教界代表,随中国宗教代表团一行10人,赴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出席第三届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回国后,创办中国佛学院灵岩分院。1983年1月,被公举为龙华寺方丈,成为龙华寺“净土宗”开宗祖。1983年来,多次高登讲坛宣讲《金刚经》、《弥陀经》、《楞严经》、《佛说八大人觉经》和《观世音普门品》等佛经。并于书法和诗学上皆有造诣。著有《佛法概要》、《圆瑛大师年谱》和《明旸诗选》等著作。明旸法师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等。2001年1月,因年事已高,从方丈座上退位,由照诚法师继任龙华寺方丈。明旸法师被全寺僧众奉为龙华寺法祖。明旸法师不顾年高体弱,多次游历日、美、加、韩和南洋各国及香港、澳门地区,为中国佛教事业和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
  (2)民间传说——神秘淳朴
  l 龙华有两座宝塔
  相传三国时,东吴孙权的母亲吴国太,笃信佛教,有一天驾临龙华金罗汉殿拈香。她下轿时,抬头看见一条闪烁有光的五爪金龙,连忙顶礼膜拜。并对左右讲,龙华是佛地,神龙在此降福人间。
  孙权得知这件事后。他为了讨好母亲,下谕广招东吴各路能工巧匠,将金罗汉殿扩建为一座金碧辉煌的佛寺。赐名“报恩寺”。并在寺前两侧,各造一座宝塔,两塔一式一样。
  明朝万历年间,有位清闲学士借寺舍办了一所私塾,因为他学问好,有钱人家皆送子女来读书。可是,每逢雨季,私塾常遭水淹,学生家长很有意见。
  那天徐光启送女儿来此读书。过了两三天,又落大雨了,奇怪的是私塾却没有进水。这位学士很奇怪,跑出去一看,只见东塔旁边多出一条小河浜。他想从没见人开挖,哪来的河浜?后来传说:在龙华港的香花桥下面,时常有蛟出没,徐光启是贵人,龙王爷就帮助他的女儿开河引水,所以私塾里没有被淹。
  这条浜的河水,每天带走很多泥沙,最后将塔基冲坏了。有一天,一声巨响,东塔塌下去了。从此,龙华只有西面这座塔了。年纪大的人讲,小时候还亲眼看到过龙华港的水桥底下,全是东塔塌下来的砖瓦片。可见当年孙权是造了两座宝塔,龙华是龙,宝塔就象神龙的两只角。
  l 造塔
  传说当年造龙华塔的工匠,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师傅。自他来了工地,人们就很关注他的行动。周围百姓听说要在龙华造一对十二层高的雌雄塔,巴不得明天就动工才好。
  人们每天去工地,可是只看见木匠师傅在那里将一把斧头的柄子拆了装、装了拆,反反复复,没完没了。一天如此,半个月如此,一个月还是如此。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到孙权母亲的耳朵里。她也觉得奇怪,有心去看个究竟,又想自己是吃斋念佛的人,不可随便猜疑他人;再说,造塔有期限,工匠会有自己的安排,现在不去为好。
  时间过得真快。又过了一个月,回来禀报的人还是说,木匠师傅在那里装斧头柄,地面上未添一砖一木,这真叫她坐不住了。她要亲自前去看个究竟。
  她到了工地上,果然看见木匠师傅在专心致志地装斧头柄。她站着看了一会,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她这才柔声细语地上前询问:“师傅,宝塔哪一天能造好啊?”
  木匠师傅听见有人问话,心里不由地升起无名火。他想,这才二个月时间,就来催工了,明明是不相信人嘛!他一抖搂身子站起来,将斧头柄往地上一扔,刹时,平地起了一座七层宝塔。这使孙权母亲和围观的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过一会儿,人们才醒过神来。再回头找那木匠师傅时,他早已不见了踪影。原来他是位仙人,每天手脚不停地拆装斧头柄正是在造塔哩。孙权母亲懊悔不已,若是不去催他,龙华就会有两座十二层的宝塔了,因为偏听偏信,反把事情弄糟了。
  l 塔 宝
  古刹龙华,在明代香火极盛。宝塔顶上有一只盘子,里面养了两条鲤鱼,鱼在水里往来游动,不时地会跃出水面,溅起的水珠飞落下来。说来奇怪,天气再旱,盘里的水也不会干,人们常年都能看见盘子里的水,所以称它为镇塔之宝。
  塔在黄浦江边。每年中秋节,如遇月明水静之时,放眼望去,黄浦江心会出现重重叠叠的塔影,这就是俗话说的万塔来朝的景色。
  塔后是龙华寺,寺里驻锡的多是高僧。明代嘉靖年间,有位名叫拙猊的和尚,他平时趺坐在一间房子里,整天不说一句话。
  有一天,临近半夜的时候,他忽然大声呼叫起来:“谁敢盗宝!”说完,提着禅杖追出房门,到了院子里腾空而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从外面回来了。他对左右的人说:“有妖人偷我塔宝,追他到了泖水上空,我用禅杖打他,打得那人被迫丢下塔宝逃走了。”第二天登塔查看,塔顶盘子果然不见了,不知到了哪里去了。
  后来,听在泖水打渔的人说:“在水浅的时候,他们曾见到过落在泖水边上的顶盘。”顶盘虽然找到了,可是要把它抬出来不易,集中了数十个人也抬不动它。以后塔宝就留在了泖水中。
  l 救塔
  宝塔刚造起来时,笔直矗立,今日的塔却明显朝西北方向倾斜。这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宝塔顶上有个“风波缸”,缸里盛满了水,水里还有两条鲤鱼。那一缸水到底有多重,没人晓得,但是那缸水足可以把塔镇住,十二级台风不动,倾盆大雨不摇。所以,塔总是不偏不斜,巍然挺立。
  “风波缸”里的鱼,平时游来游去,优哉悠哉。有一天,不知为了什么,两条鱼打起架来。风波缸里的水激起了几丈高,落到地上便流成小河。突然,“风波缸”歪了,滔滔大水直泻而下,一条鱼象个庞然大物砸到了塔檐上。由于“风波缸”的翻倒,整座宝塔失去了平衡。缸朝西北翻倒,宝塔也就跟着倒过去,不一会儿就偏了一大截,眼看着就要倒下来了。
  忽然,出现一位长着长胡子的老头儿,只见他肩上扛着一块很大的石头,朝着宝塔跑过来。有人问他“做啥呢?”他说“我要派大用场!”到了塔下,他把石头往一户人家的灶前一放,说来也怪,塔立刻就被撑住了。他又举手托住了“风波缸”,收住了流水,将跳出来的鱼放进缸里。如此一撑一托,塔身不动了。围观的人们拍手叫好。可是龙华宝塔从此成了斜塔。救塔的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吕洞宾。
  l 龙钟
  龙华寺有座钟楼,钟楼有三层,最高一层悬挂一口青铜龙钟。这口钟还有一段传说。
  自古龙华地靠黄浦江,港汊相通,河网纵横,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大多以打渔为生。不知从何年起江面上不太平了,经常船翻人亡,附近村庄也常遭龙卷风,弄得墙倒屋塌。百姓家家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也不见好转。
  有一天,镇上来了个云游和尚。他见街上走的、屋里坐的、干活的、做买卖的都是满脸愁容,觉得好生奇怪。他掐指一算,原是一条小青龙在江上兴妖作怪。他顿时勃然大怒,决计去找小青龙理论,第二天天不亮,他就独自驾船进了黄浦江。
  小青龙被突如其来的橹声惊醒,不由暴跳如雷:“嘿!好大胆!尝尝我的厉害!”说着就作起妖法来,刹时江上狂风大作,浊浪滚滚。而云游和尚却不动声色,驾船劈波破浪,如行平地。小青龙见状气急败坏,一下子跃出水面,用尾巴向云游和尚扫来。只见云游和尚将身一闪,双手紧紧抱住龙的尾巴,任凭小青龙如何作法,他就象磁铁一样吸在身上,一时小青龙也无可奈何。云游和尚又顺势爬上龙头,双手扳住龙角。这时,他猛吸一口气,刹时就身重如山。开始小青龙还苦苦支撑、挣扎着,渐渐地支持不住,被压得从空中坠到地上,一只角扎进烂泥里而动弹不得。云游和尚怕它重新作乱,便将它变成一口青铜龙钟,挂到了钟楼的顶层上,足足有一万六千斤。
  青龙被降伏了。云游和尚也要走了。他对打钟的小和尚说,务必等他走远了再打钟,因为第一声响随他走,他走到哪里钟声就能传到哪里。可是打钟的小和尚性急,没等云游和尚走出镇就撞响了钟,因此,至今出了镇就很难听到钟声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