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心经体会
浅谈学习心经体会
释 觉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三藏十二部中的精华。般若,一般称作智慧,因具有佛性,故解释为菩提智。波罗密,即到达彼岸之意,此指诸佛之彼岸,涅槃之彼岸,菩提之彼岸,常寂光之彼岸。全文260字,经文虽短,可字字胜千斤,句句重泰山。《心经》开悟众生,由无明则明心,“度一切苦厄”是《心经》的宗旨之所在,体现佛法的殊胜意义,开导人生的智慧。济群法师所倡导的就是用佛法来指导生活。下面,我就《心经》中的“心、空、观”三字说点修学体会。
一、对经题中的“心”字谈点认识
《心经》中的“心”字很重要,成佛是心,造众生是心。《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由娑婆世界的众生心造出来的。达摩祖师有首偈云:“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时不容针。”又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们住在三界之内,完全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所以只可求心,不可求佛。俗话说,心思、心思,心与思相联,思想体现心,好思想体现善良之心,坏思想体现邪恶之心。从哲学观点看,思想指导行动,善思导善行,邪思造恶行。
《华严经》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也然。”十方如来同一心,无心。反现众生心,个个不同,因为众生心是妄心,务有务的妄心,所谓人心不同,各自其面。学佛要小心,心生就是罪。起心即差,动念即恶,起心动念都有罪,那还能见到佛性吗?心好心坏,关键在“悟”上。世界所以会呈现种种差别,就是因为心的差别,所以产生文明与野蛮、道德与罪恶、痛苦与快乐等现象。迷此信,受苦无量,明心见性,离苦得乐。所谓的心就是明白烦恼未生以前的那颗心。什么心?就是菩提心、涅槃心、真如心、佛心、常住真心。这就是正心。佛陀关于“心”的教诲,开示我们一切要从心开始,修心时时刻刻警惕妄心,清除妄心,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以求正心。正心导正思,正思导正行。从出家人到社会大众,要多思利他之心,多做利人之事。当今社会,我们要心向团结统一,心向和谐社会,心向建设小康,如此等等。思想指导行动,就能为上述目标尽智出力。我想,这就是利用人群造福社会的菩提心。菩萨会欣赏,佛陀会支持。用觉悟了的心来为社会服务,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修身养性、严守戒律、洁身自好、克己利他,把一身献给佛教事业。作为我们青年僧人,要继承并发扬老前辈的优良传统,把佛教事业发扬广大,推动社会事业向前发展。
二、从《心经》中的“空”谈感受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空”是相对“有”而言,是建立在缘起有的当下,非常关键。我们通常认为,有的存在,空是不存在。如是,有和空自然相互对立。既然有,必定不是空;既然空,必定不是有。但以般若中观的智慧观察,空和有却是一体的,并非截然对立的二元关系。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待事物毁灭之后才是空。佛法所说的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因而,佛法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依有为空,有空一体。
《心经》所说的“空”就是自性空,非世人所以为的一无所有的顽空。《中论·观四谛品》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空有不二的思想,是为了遣除世间的有见、空见。世人因为不了解有,才会对有的一切生起错误认识,进而执著不舍,导致人生种种痛苦、烦恼。佛法就是要人在“有”的现象上去把握“空”,同时在毕竟空的实相中去了解现象界的缘起法。能观察、体验空性,了知一切法空,生死间的痛苦、烦恼才能解除。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一切痛苦、烦恼都能解放而自在。佛陀关于“空”的思想引导我们,明白“空”字,就是要求我们做到“放下”。这里不是说一切放下,而是该放的放下,不该放的不能放下,哪些该放下呢,就是五蕴要放下、六尘要放下、六根要放下,一切佛陀反对的统统放下,一切佛陀提倡的、教诲的统统起来,并努力实践之。
三、从《心经》中的“观”字谈体会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经文,有人有法、有因有果。观自在菩萨是能修般若法门的人。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即是修观法。般若观慧已得就是自在菩萨。何谓观自在?一切众生无始劫来,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观法,即会被法缚,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观心,心明法空,一切法观自在。对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洞见人生的究竟,了知人生的所在,这都是“观”。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了解、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同样离不开一个“观”字。“观”是一个重要法门。佛陀在“观”的教诲中教育我们,要离境观心,离三界之境,离六尘之境,离人天之境,离目前之境,观自己之心,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于一切法得自在。这里的观不是观别人,而是观自己,观自己实质也是为他人、为众生。为什么呢?末法时代的僧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种污染、毒菌无孔不入,难免不影响修行。所以,出家人要经常查查自己。看看自己的过失,如心善不善,思端不端,行正不正,觉察醒悟后,掸掸灰尘,把自己的错失改得干干净净,由此利众生,度众生,这不是对众生有利吗?如果眼睛只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背离佛陀旨意,无利于众生,这是罪过。自看自见,是最妙的法门。眼能自看,不向外看,便能具足五眼。但不管如何难,一定要按佛经去做,达到自在成功。
综上所述,《心经》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万物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无挂碍就无恐怖,从而远离颠倒梦想,到达究竟涅槃。涅槃是永恒的幸福宁静,只有证得涅槃,生命才能彻底解脱。
以上如有不当,请各位长老大德、专家学者不吝指教。
阿弥陀佛!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